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点注十八史略校本》[元]曾先之编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曾先之,生卒年不详。字从野,宋元之际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乡贡进士。其事迹不见诗传。陈殷,江西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明初的私家学人,为《十八史略》作音释,将之釐为七卷,他看到了《十八史略》适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并且通过音释促进传布,其史学普及意识是相当强烈。石川鸿斋(1833-1918),本名英,字君华,号鸿斋,别称雪泥居士。日本明治时期著名汉学家、诗人和画家。曾游历中国多年,加之长期苦读汉文典籍,让他拥有了极高的汉学素养与汉文写作功底。他一生著述等身,作品涵盖面颇广,主要有《日本外史纂论》十二卷、《文法详解》一册、《画法详论》三册、《诗法详论》二册、《书法详论》二册、《精注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十六册、《史记评林辑补》二十五册、《夜窗鬼谈》二卷等,共计五十余种。
《十八史略》为元代曾先之所撰,以时间为序、以帝王为中心叙述上古至南宋末年的史事。曾先之将书名定为《十八史略》,表示该书是对十八种史书的节略,所用史书是司马迁《史记》以下直至欧阳修《五代史记》的所谓“十七史”,宋代史事则取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与刘时举《续宋编年资治通鉴》。明代《十八史略》流传颇广,不断有人为之注释、修订。《十八史略》日本藏有明初刊本,元和以后,出版了覆刻五山版的活字本。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对《十八史略》的讲习逐渐兴盛,各藩官学多采用《十八史略》作为童蒙之书,传播既广,影响渐大。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注本多达数十种。此后大量不同版本的《十八史略》不断出版,以“史略”为名的日本历史读物纷纷涌现,对日本社会文化产生广泛的影响。此次影印日本明治十六年(1883)东京山中市兵卫刻本,为国家图书馆藏永青文库选印四种之一。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6月26日,日本前首相、日本公益财团法人永青文库理事长细川护熙先生将36部4175册汉籍无偿捐赠中国国家图书馆,延续了两国历史上“以书会友”的友好交流传统,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批捐赠多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从儒家到诸子,从历史到文学,类型多样,保存完整,中日刻本俱在,是中日文化交往的重要例证。为纪念这次捐赠,我馆特举办“书卷为媒友谊长青——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展”,以中日两国纵贯千年、源远流长的书籍之路为主线,展示此批汉籍捐赠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我馆还在善本书库内设立永青文库捐赠汉籍专藏,向读者提供原件阅览服务;启动了捐赠汉籍数字化工作,秉承“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陆续面向公众提供数字影像查阅服务。作为纪念活动的组成部分,我馆从捐赠汉籍中,遴选出四部代表性文献,委托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以期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研究之用。经部选用日本弘化四年(1847)影宋刻本《尚书正义》。该书宋刻在中国失传,幸由日本熊本藩时习馆影刻得以流传于世,是日本刊本中的名品。史部选用日本明治十六年(1883)东京山中市兵卫刻本《点注十八史略校本》。德川幕府时期,日本讲习《十八史略》兴盛,诸藩官学多据为童蒙之书,对日本社会文化影响广泛。子部选用日本天明七年(1787)刻本《群书治要》。此书为魏征主持编纂,用史事资政。该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被日本历代天皇及大臣奉为圭臬。由于该书在我国唐末时即已亡佚,直至九百年后的日本宽政八年(1796)才重为清代士人所知。中国改革开放后,习仲勋同志曾为《群书治要考译》一书题词“古镜今鉴”,明确此书的警世育人价值。《群书治要》的刊印,是中日文化交流千年的历史见证。集部选用清刻朱墨套印本《御制圆明园诗》。这部汉籍原为清代宫廷画师为乾隆皇帝《圆明园诗》所作,每景一图一诗,反映圆明园全盛时期景象,印制精美,在我国存世稀少,借此次影印得以推广。细川护熙先生为这次汉籍捐赠,曾经墨书题写“文章经国大业不朽盛事”,以宣明文化典籍的重要功用。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舟楫往还、文化互鉴的邻邦。这次精心甄选影印的四种汉籍,将继续谱写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佳话,希望能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喜爱。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二〇一九年三月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点注十八史略校本》[元]曾先之编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