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大师的国学课20:哲学史纲》胡适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安徽绩溪人,原名洪驿,字适之。1917年参加编辑《新青年》。发表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去美国。1958年后去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大师的国学课20·了如指掌·国学馆:哲学史纲》共分十二篇。第一篇“导言”,第二篇至十一篇,以人物为主题,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第十二篇古代哲学之终局,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作了总结。作者以实用主义的观点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摆脱了中国传统的经学形式。因此《大师的国学课20·了如指掌·国学馆:哲学史纲》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
此说一个人立屋子外,不知屋子里人是什么颜色。有人说:“屋里的人的颜色,同这个人一样。”若这个人是白的,我便知道屋里人也是白的了。屋外的白色,是亲自看见的;屋里的白色,是由“推论”得知的。有了推论,便可坐在屋里,推知屋外的事;坐在北京,推知世界的事;坐在天文台上,推知太阳系种种星球的事。所以说:“方不摩,说也。”这是《墨辩》的一大发明(亲即佛家所谓“现量”,说即“比量”传近似“圣教量”而略有不同也)。实验主义(应用主义)墨子的“应用主义”,要人把知识来应用。所以知与不知的分别,“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这是墨子学说的精采。到了“别墨”,也还保存这个根本观念。《经下》说:知其所以不知说在以名取。说日:我有若视,日知。杂所知与所不知而问之,则必曰,是所知也,是所不知也。取去俱能之是两知之也。这和第六篇所引《墨子·贵义》篇瞽者论黑白一段相同。怎样能知道一个人究竟有知无知呢?这须要请他去实地试验,须请他用他已知的“名”去选择。若他真能选择得当,“取去俱能之”,那才是真知识。但是《墨辩》的人生哲学,虽也主张“知行合一”,却有两层特别的见解。这些“别墨”知道人生的行为,不是完全受“知识”的节制的。“知识”之外,还有“欲望”,不可轻视。
……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大师的国学课20:哲学史纲》胡适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