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国志演义(上、下)(文史对照本)》周文业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三国志演义(上、下)(文史对照本)》周文业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邓宏顺编著的《三国志演义(上下文史对照本)》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上下文史对照本)》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认识价值。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

【名人的书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吕布赵云关羽,官渡赤壁街亭,斩华雄空城计长坂坡七擒七纵,一看三叹,三国风云起,几度夕阳红。邓宏顺编著的《三国志演义(上下文史对照本)》展现了历史上一个豪强们为攫取**统治权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和频繁混战的动乱时代,展示了魏、蜀、吴纵横捭阖、逐鹿争雄的历史画卷!

【三国志演义(上、下)(文史对照本)的书摘】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历史演义小说是以历史为底本,加以各种传说、故事,演义为小说。《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而不是史书,清代学者章学诚先生称之“七实三虚”。《三国演义》中许多人物和事件属于作者虚构,许多人物和事件与史籍有矛盾。一般认为,《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编写的,其正式书名《三国志演义》可以认为是对《三国志》的“演义”。但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三国演义》的依据除《三国志》外,还有《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这可以从目前存世最早的版本之一的叶逢春本的书名中清楚看出。该书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书名。目录前的书名最长、最完整,其全文为《新刊按鉴汉谱三国志传绘像足本大全》。书名中的“按鉴”就是“按照《资治通鉴》”的意思,“汉谱”是指《后汉书》,而《三国志》就是指史书《三国志》。这清楚地说明了《三国演义》的三个史书来源。《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之间虚虚实实,错综复杂,作者如何根据历史演义为小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演化,都很值得研究。自从《三国演义》诞生以来,就有许多人详细地比较对照小说和历史。《三国演义》文史对照就是将小说中的事件、人物,与历史上实际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对照。自从《三国演义》诞生以来,就有许多人详细地比较对照《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1935年上海大众书局出版了《古本考证三国志演义》,收入了王大错先生比较《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后写出的考证文字,将其插入《三国演义》相应的段落之后。200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三国演义)文史对照插图本》,张国光先生将王大错的考证从文本中移至每回前,重新排版,并写了长篇前言予以说明。1995年盛巽昌先生针对《三国演义》中所叙述的事件的虚实,进行了全面的补正,由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了《(三国演义)补正本》。近年来随着三国热的升温,2007年盛巽昌先生又做了新的修订,改名《三国演义补证本》。2002年本人和许盘清合作,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三国演义)(三国志)对照本》,但史书只限于《三国志》。《三国演义》有诸多版本,一般分为“通俗演义”系列、“三国志传”系列和毛本系列。要仔细研究《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等史书的关系,应该选取不同时期的版本进行全面的对照。包括“通俗演义”系列明嘉靖元年(1522)刻印的嘉靖元年本,“三国志传”系列的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印的叶逢春本等,以及清康熙年间刊刻的毛宗岗评本。嘉靖元年本是目前已知刊行年代中最早的版本,叶逢春本是“三国志传”系列最早的版本,有学者认为它比嘉靖元年本更接近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原本。根据嘉靖元年本、叶逢春本和三部史书之间的对照,可以看出《三国演义》成书初期的文本和史书之间的差异。毛宗岗本是一个经过多处加工、修改后,到目前为止最流行的版本,根据毛宗岗本和三部史书之间的对照,可以看出毛宗岗本根据史书又作了哪些进一步的修订。为此,我们计划编辑出版《三国演义》文史对照系列丛书,分别选取嘉靖元年本、毛宗岗本和叶逢春本与史书进行对照。考虑整理工作量较大,暂先整理出版嘉靖元年本和毛宗岗本的文史对照本,叶逢春本的文史对照本将在以后推出。文史对照的排版方式有两种:1.段落对照:按照“段落”进行对照,《三国志》中原文和裴注对照就采用“段落对照”方式。2.句对照:逐“句”进行对照。这两种对照方式,以嘉靖元年本开始部分举例如下。1.段落对照:文字连贯,排版方便,但比对不太清楚。后汉桓帝崩,灵帝即位,时年十二岁。朝廷有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共相辅佐。至秋九月,中涓曹节、王甫弄权,窦武、陈蕃预谋诛之,机谋不密,反被曹节、王甫所害。中涓自此得权。据《资治通鉴》卷五十六:宏者,河间孝王之曾孙也,……时年十二。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以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庚子,即皇帝位,改元。据《后汉书·灵帝纪》:孝灵皇帝讳宏,肃宗玄孙也。……桓帝崩,无子,皇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禄大夫刘僚持节,将左右羽林至河间奉迎。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以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窦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据《后汉书·灵帝纪》:(建宁元年秋)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2.句对照:文字不太连贯,但比对清楚,排版也方便。后汉桓帝崩,灵帝即位,时年十二岁。朝廷有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共相辅佐。据《资治通鉴》卷五十六:宏者,河间孝王之曾孙也,……时年十二。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以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庚子,即皇帝位,改元。据《后汉书·灵帝纪》:孝灵皇帝讳宏,肃宗玄孙也。……桓帝崩,无子,皇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禄大夫刘僚持节,将左右羽林至河间奉迎。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以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窦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至秋九月,中涓曹节、王甫弄权,窦武、陈蕃预谋诛之,机谋不密,反被曹节、王甫所害。据《后汉书·灵帝纪》:(建宁元年秋)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中涓自此得权。我们采用“段落对照”和“句对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文史对照。“段落对照”方式,类似于裴松之注《三国志》所采用的方式,即在需要对照的小说的一段文字之后,列出史书文字。“句对照”方式,即逐“句”进行对照。这种对照方式的主要优点是比对清楚。两种对照方式的选择,我们遵循以下原则:凡能使用句对照方式的地方,我们尽量采用句对照方式,以求比对清楚。当小说文字和史书记事不一致而无法采用句对照方式时,或采用句对照方式反而会割裂史书文字,损害语意完整性的地方,我们就采用段落对照方式。本书除逐一列出所有与小说描述有关的史书文字外,还对某些文史对照问题插入了按语,对小说与史书的差异做了简单说明。主要是考虑只列出史书的记述,读者可能还不清楚小说和史实之间的差异。对《三国演义》小说和历史的差异,即《三国演义》的“虚实”问题,很早就有人开始研究,以至成为《三国演义》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相关的著作、论文很多。本书的说明曾参考很多前人的研究,限于篇幅,这类说明尽量简略,只说明小说和史书的差异,不加任何分析和判断。《资治通鉴》和《后汉书》对三国史的记述,与《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大体是重复的;而《三国志》所包括的《魏书》、《蜀书》和《吴书》三个部分,对同一件史实往往也有相近的表述。对史书中这些重复的记述,我们一般仅从这三部史书中选取表述最完整的一段文字与《三国演义》对照,同时,将载有与这段文字雷同的其他史书的卷次或传目,注于所选取的史书文字之后。《三国演义》文史对照工作由周文业、邓宏顺合作完成,周文业负责整体策划,邓宏顺负责史书文字的采集、整理和按语编写。本书是将《三国演义》与史书全面对照的首次尝试,一定会存在许多错误与不足之处,我们诚恳地期待着专家、读者的批评指正。周文业电子邮箱:zhouwvl945@126.com邓宏顺电子邮箱:denghsl234@163.com周文业2013年6月于北京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且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官拜河东太守,据《后汉书·董卓传》: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后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平元年,拜东中郎将,持节,代卢植击张角于下曲阳,军败抵罪。(参见《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及注引《英雄记》)自来骄傲。当日怠慢了玄德,张飞性发,便欲杀之。玄德与关公急止之日;“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飞曰:“若不杀这厮,反要在他部下听令,其实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别处去也!”玄德曰:“我三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不若都投别处去便了。”飞曰:“若如此,稍解吾恨。”于是三人连夜引军来投朱隽。隽待之甚厚,合兵一处,进讨张宝。是时曹操自跟皇甫嵩讨张梁,大战于曲阳。这里朱隽进攻张宝。张宝引贼众八九万,屯于山后。隽令玄德为其先锋,与贼对敌。张宝遣副将高升出马搦战,玄德使张飞击之。飞纵马挺矛,与升交战,不数合,刺升落马。玄德麾军直冲过去。张宝就马上披发仗剑,作起妖法。只见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黑气中似有无限人马杀来。玄德连忙回军,军中大乱。败阵而归,与朱隽计议。隽曰:“彼用妖术,我来日可宰猪羊狗血,令军士伏于山头;候贼赶来,从高坡上泼之,其法可解。”玄德听令,拨关公、张飞各引军一千,伏于山后高冈之上,盛猪羊狗血并秽物准备。次日,张宝摇旗擂鼓,引军搦战,玄德出迎。交锋之际,张宝作法,风雷大作,飞砂走石,黑气漫天,滚滚人马,白天而下。玄德拨马便走,张宝驱兵赶来。将过山头,关、张伏军放起号炮,秽物齐泼。但见空中纸人草马,纷纷坠地;风雷顿息,砂石不飞。张宝见解了法,急欲退军。左关公,右张飞,两军都出,背后玄德、朱隽一齐赶上,贼兵大败。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玄德发箭,中其左臂。张宝带箭逃脱,走入阳城,坚守不出。朱隽引兵围住阳城攻打,一面差人打探皇甫嵩消息。探子回报,具说:“皇甫嵩大获胜捷,朝廷以董卓屡败,命嵩代之。嵩到时,张角已死;张梁统其众,与我军相拒,被皇甫嵩连胜七阵,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送往京师。余众俱降。朝廷加皇甫嵩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据《资治通鉴》卷五十八:(中平元年夏八月,)董卓攻张角无功,抵罪。乙巳,诏嵩讨角。……冬十月,皇甫嵩与张角弟梁战于广宗,梁众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陈,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角先已病死,剖棺戮尸,传首京师。十一月,嵩复攻角弟宝于下曲阳,斩之,斩获十余万人。即拜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参见《后汉书·皇甫嵩传》)皇甫嵩又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据《后汉书·卢植传》:及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称植行师方略,嵩皆资用规谋,济成其功。以其年复为尚书。曹操亦以有功,除济南相,即日将班师赴任。”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朱隽听说,催促军马,悉力攻打阳城。贼势危急,贼将严政刺杀张宝,献首投降。朱隽遂平数郡,上表献捷。据《资治通鉴》卷五十八:(中平元年冬)十一月,嵩复攻角弟宝于下曲阳,斩之,斩获十余万人。(参见《后汉书·皇甫嵩传》)时又黄巾余党三人:赵弘、韩忠、孙仲,聚众数万,望风烧劫,称与张角报仇。朝廷命朱隽即以得胜之师讨之。隽奉诏,率军前进。时贼据宛城,隽引兵攻之,赵弘遣韩忠出战。隽遣玄德、关、张攻城西南角。韩忠尽率精锐之众,来西南角抵敌。朱隽自纵铁骑二千,径取东北角。贼恐失城,急弃西南而回。玄德从背后掩杀,贼众大败,奔人宛城。朱隽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隽不许。玄德曰:“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隽曰:“彼一时,此一时也。昔秦、项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玄德曰:“不容寇降是矣。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乞降不得,必然死战。万人一心,尚不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独攻西北。贼必弃城而走,无心恋战,可即擒也。”隽然之,随撤东南二面军马,一齐攻打西北。韩忠果引军弃城而奔。隽与玄德、关、张率三军掩杀,射死韩忠,余皆四散奔走。正追赶间,赵弘、孙仲引贼众到,与隽交战。隽见弘势大,引军暂退:弘乘势复夺宛城。据《资治通鉴》卷五十八:张曼成余党更以赵弘为帅,众复盛,至十余万,据宛城。朱俊与荆州刺史徐缪等合兵围之,……俊击弘,斩之。贼帅韩忠复据宛拒俊,俊呜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之;俊自将精卒掩其东北,乘城而入。忠乃退保小城,惶惧乞降。诸将皆欲听之,俊曰:“兵固有形同而势异者。昔秦、项之际,民无定主,故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逆。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今若受之,更开逆意,贼利则进战,钝则乞降,纵敌长寇,非良计也。”因急攻,连战不克。俊登土山望之,顾谓司马张超曰:“吾知之矣。贼今外围周固,内营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不如彻围,并兵入城,忠见围解,势必自出。自出则意散,易破之道也。”既而解围,忠果出战,俊因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南阳太守秦颉杀忠,余众复奉孙夏为帅,还屯宛。(参见《后汉书·朱俊传》)按:《演义》所述刘备参加朱隽攻打宛城的战事并向朱隽提出军事建议,与史相悖。隽离十里下寨。方欲攻打,忽见正东一彪人马到来。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年十七岁时,与父至钱塘,见海贼十余人,劫取商人财物,于岸上分赃。坚谓父曰:“此贼可擒也。”遂奋力提刀上岸,扬声大叫,东西指挥,如唤人状。贼以为官兵至,尽弃财物奔走。坚赶上,杀一贼。由是郡县知名,荐为校尉。后会稽妖贼许昌造反,自称“阳明皇帝”,聚众数万;坚与郡司马招募勇士千余人,会合州郡破之,斩许昌并其子许韶。刺史臧曼上表奏其功,除坚为盐渎丞,又除盱眙丞、下邳丞。P9-10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三国志演义(上、下)(文史对照本)》周文业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