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论语﹒中庸﹒大学》(春秋)孔子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亦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亦即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
中国古代官方指定教科书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于一身为全世界*为盛行的国学启蒙经典《论语》,为人处世的根本《大学》,为人处世的总纲《中庸》,为人处世的精髓圣贤语录,四书精华济世修身,必读典藏《论语》: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循循善诱、娓娓动人《中庸》: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大学》、《中庸》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典籍的名篇。《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条语录就是一章,若干章合为一篇。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这种情况在中国最早的一批典籍中多有存在。《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要了解孔子和他的学说,《论语》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论语》中还保存了不少重要的史实,也是研究春秋时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大学》原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他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曾子(前505—前435),名参,字子舆,孔子著名弟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其事迹及言论见于《论语》。《汉书》中著录《曾子》十八篇,今已亡佚。《大戴礼记》中有《曾子》十篇,但无《大学》。《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一般认为是孔子之孙子思。后来经过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儒家经典中,《中庸》是高层次的理论色彩浓厚的著作。读通、读懂很不容易。朱熹就认为读四书应该最后读《中庸》,突出它的高深性。朱熹对“中庸”的定义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学而篇第一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论语﹒中庸﹒大学》(春秋)孔子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