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宁作我--阅江楼清淡系列(一)》唐翼明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唐翼明,湖南衡阳人。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1981年3月获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赴美,次年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1985年获硕士学位(M.A.),1991年获博士学位(Ph.D.)。199。年赴台湾侍亲,先后任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台湾政治大学中
唐翼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魏晋文史专家,书法家,中国新时期第一位硕士,在台湾开讲大陆当代文学第一人。这位出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成长于大陆、留学于美国、执教于台湾,历经坎坷、饱尝忧患的中国知识分子,用直见性情、坦滅鲜明、简洁优美的文字以及宏大开阔的视野,回望六十余年曲折多艰的人生路程,追忆生命中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与读者分享他独特而宝贵的心灵体验。作者厝身艰难却“百折气未减”的奋斗人生,对于他的同龄人,是风雪同行的温暖,是阴雨过后的彩虹;对于年轻人,则不仅是一次阅读的撼动,更是心智与精神的滋养。
唐翼明先生是集学者、书法家、教育家于一身的人。作为学者,他的主攻方向是魏晋思想与文学,也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几十年来,他著述丰富,成就巨大,是业内人士公认的学术权威。唐先生的博客是一本厚重的回忆录,这位“阅江楼主”通过博客记录了他的童年、他的亲友、他走过的人生,以及他在生命的每一阶段里的感悟。中国青年出版社今天带来了《阅江楼清谈》**集《宁作我》,书中收录唐先生的回忆与感悟六十余篇。有人说,唐翼明先生就是一本大书,无论打开哪一页,都能吸引你读下去,而且有所感获。
笋、竹、人我的老家多山,山上多竹,清明时节去上坟,带一把锄头,顺便就可以挖一篓笋带回来,一点都不费力。长出地面高过五寸的笋,通常是不要的,因为已经不够嫩。但孩子们却喜欢,可以拿来做玩具,用小刀小锯在上面雕很多花样。若要吃,就要选那些刚冒出地面不久的笋,当然最好是完全没有冒出地面的笋。挖这样的笋,要凭经验。笋尖快要冒出地面的时候,地面会出现一些小小的裂缝,挖笋经验丰富的人,凭这些裂缝就可以判断下面有没有笋,多大的笋,大概要挖多深才合适。这样的笋鲜嫩无比,用水煮一煮,撒一点盐,连油都不要放就香甜得很。以上说的是春笋,但真正珍贵的是冬笋。冬笋则完全长在土里面,还没有开始抽芽,所以不会把地面顶出裂缝来。因而要找到冬笋是一件极难的事,全凭老到的经验,还加上几分运气,才有可能挖到。冬笋之鲜嫩,又过于春笋,是有资格被称为山珍的。吃冬笋的时候,往往是先一层层剥掉笋壳,然后再从正中一刀切下去,把一个弯弯的笋子破成两半,然后再切丝或切片,就看你的需要了。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破成两半的冬笋,那样子很像庙里求神的竹卦,只是竹卦是老的,冬笋是嫩的罢了。令我最好奇的就是那些笋子里面,一层一层密密麻麻排着的笋节,看起来有点像一把梳子。雪白细嫩的笋身,加上这一排一排叠着的、微微带点波浪形的笋节,不需要再加任何的雕琢,就是一件绝妙的艺术品。乡下孩子没有什么玩具,树根瓦片就是他们的玩具。儿时的我,最喜欢的玩具,就是这样切开的冬笋,或到春天用长出地面的笋子雕成的各种小器具。我常常会坐在桌边,摆弄这些笋子,久久地观察它们。让我最爱不释手的还是那如梳子一样的冬笋。我觉得没有一样植物的根(也是芽)能够长得如此之玲珑剔透,细密生动。我常常用手扒开那些笋节一片一片地数,看它到底有多少节,发现每只笋的笋节都不一样,十几节、二十几节、三十几节都有。上了中学以后,不知道从哪一本书上读到(或者就是《植物学》吧,我读初中时有这一门课),这冬笋的节数也就是它以后长成竹子的节数,如果笋子是三十节,长成竹子以后,就还是三十节,不多也不少。所以由笋的节数就可以算出它长成竹子以后大概有多高。比方说三十节吧,成竹以后,每节一尺,这竹子就是三丈高。如果只有二十五节,那么长大后它就只有两丈五。所以竹子的高矮在它长成笋以后就已经大致确定。我说“大致”,因为这只是粗略的说法,实际情况却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每一节能长多高,虽然有一个基本的范围,却不是十分精确的定数。如果营养、阳光、水分都很充足,那每一节就会长到它本应长到的高度。但如果营养、阳光、水分,有一样不够充分,每一节就长不到充分的高度。如果三者都不足,每一节的长度就会更短。所以这竹子的高度还要取决于它长在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样的土壤,是肥是瘠,合不合适;长在什么样的年成,是旱是涝,缺不缺水;长在什么样的环境,根能不能充分地伸延,枝叶能不能充分地舒展,周围有没有其他的巨物遮蔽阳光。还有许多我们没有细估的其他因素,例如虫害、人害(砍伐、移栽)、山火、雷电……所以一棵成竹的高度从笋子的节数可以大致判断,却不能精确算定。某些极端的情况甚至可以导致巨大的差别。例如我们家乡常见的楠竹,如果长在一片肥沃的土壤中,生在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成,又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并且没有意外的灾伤,最高可以长到七八丈。但如果你把这样一棵竹苗移栽到一个瓦钵里,放在案头上,就算你精心照顾,大约也只能长成高不满三尺的小侏儒。作为一个生命,竹子的最大愿望就是充分发挥它的生命潜能,把每一节都长到最粗最长最壮,每一片叶子都长到最圆满最苍翠。这样的竹子就叫做完成了自我、实现了自我。至于一棵竹子究竟有没有机会“完成自我”、“实现自我”,一部分取决于这棵竹子生命力是否强旺,一部分则取决于外在的因素,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一棵竹子,凭着它的生命本能,努力向上成长,它大概不会想到,它对森林有什么贡献;但是显然的,一棵实现了自我的竹子,对于森林的贡献无疑比一棵没有充分实现自我,甚至半路夭折,或者长成侏儒的竹子要大。这是不用怀疑的。人也就是棵竹子。P1-4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宁作我--阅江楼清淡系列(一)》唐翼明 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