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听江声浩荡》远人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听江声浩荡》远人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远人,1970年代出生,17岁发表处女作,创作涉足诗歌、小说、散文、评论,迄今有500余件作品散见于《大家》《花城》《钟山》《博览群书》等海内外20余家报刊。出版有长篇小说《伤害》《秘道》,随笔集《真实与戏拟》《新疆纪行》等,主编出版《21世纪的中国诗歌》。有作品入选30多种选本及年度*诗歌。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推荐】

本书是“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系列第七辑。

《听江声浩荡》不拘体裁,从小说、文艺理论到诗歌,选编了包郑小驴、徐东、王国华、冯娜、陈瀚乙、马永波、辛泊平、李佳怿、王晓娜、项建标、王池光、蓝歌、余怒、凌之鹤多位60、70、80后作家、诗人、学者的作品,文字流畅清晰,风格各具特色,文学到学术的过渡和跨越完美契合在编者的编选意图之中,显得层次立体却娓娓道来。

【名人的书评】

立意高远,旨在为当代文学提供一种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塑造自然的文学样式。希冀在今天的文学表达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唤醒。

本书的编者是著名诗人、作家远人,其本身在诗歌、小说、随笔等领域多有涉猎,并都取得不俗成果,在不同体裁作品的编选上具有权威性。

【听江声浩荡的书摘】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开篇*句是“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一令人过目难忘的译句出自一代翻译巨匠傅雷之手。傅雷为该书第二卷写有一篇译者弁言,他将“江声浩荡”四字解释为蕴含无限生机的音乐意味。对罗曼·罗兰来说,创作这部著作,便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塑造他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或许对作者和译者来说,都没有预料的是,写一个音乐家的一生,会不可避免地将大自然的某种核心指向写进去。这部著作令人击节的起句就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我有时不免会想,罗曼·罗兰写下这一起句,真是只是想赋予某种音乐意味吗?他笔下的江声来自横贯欧洲的莱茵河。莱茵河是西方文化的显要象征,难道不也是生态的象征吗?尽管在这部著作问世的二十世纪之初,生态问题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但在罗曼·罗兰那里,他面对的是当时文化生态的巨大危机。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从来就息息相关。看一看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也很容易发现不计其数的与江河有关的自然生态之作。譬如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譬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譬如戴淑伦的“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譬如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譬如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譬如黄庭坚的“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譬如高蟾的“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等等。这样的诗歌在任何一本唐宋诗选里都随处可见。说这些先人有寄情自然的热爱固然不错,往深处去看的话,又会发现在他们眼里,江河之水不仅仅是带来诗情画意,还带来血脉中向往的天人合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是*境界。它包含着人与大自然取得平衡一致之感。实际上,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平衡绝非东方独有,它也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构成。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西方艺术家如丢勒、凡·高、柯罗、米勒等大师级的文化代表会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大自然。这种追求之所以在东西方有异曲同工的走向,就缘于追求之下,有一种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共同面对。

所以,罗曼·罗兰提笔写下的“江声浩荡”,其本身就蕴含极为深广的喻意。他和我们先人留下的千古绝唱具有内涵相似的指向。河流本来就是诞生文明之处。生态也便是文明不可或缺的构成环节。因江河写下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就在于江河本身就如大地的血脉,它和人的血脉有*内在的勾连。所以,听江声浩荡,不是哪个作家和诗人的专属,它在人类的倾听中始终无法缺席。对千古长流的江河来说,它对人的要求始终就是用倾听的耳朵去感受,让每一颗有感受的心灵,获得触动沉思的安宁和旷远。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听江声浩荡》远人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