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人生忽如寄》张学勤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张学勤,男,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博士,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四川省广播影视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传媒经济、文创产业、三国文化,代表作《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定位研究》《文化、媒介与传播建构》《月白风清醉流光》《青梅煮酒论三国》《诗酒趁年华》《奇情壮采三国志》等。
《人生忽如寄》记录的是一个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向往着远行与逃离的状态,努力寻找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给读者一种慢节奏的思考。本书作者以细腻的心,去体味人生中关于时光的意义,关于人在旅途的感悟,关于人在都市找寻宁静,以诗意的状态去生活,去工作,去看世界。
《人生忽如寄》透过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扩张,透过历史故事与今人古人的对话,以散文的笔法娓娓道来那人,那山,那城,有川西,有江南,有细雨之春,有飘渺之秋。作者旁征博引,再加上独特的叙述风格,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笔者独特的叙述风格中,体味人生中关于时光的意义。作者旁征博引,透过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扩张,透过历史故事与今人古人的对话,以散文的笔法娓娓道来那人,那山,那城。
陪你发呆
——写在前面
成都府南河畔的一家咖啡馆,躲在高高大大的黄桷兰树下,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一排粉笔字,字体清新隽永:
“发发呆,翻翻书,弥漫咖啡香,这个地方。”
发呆?
嗯,发呆。
若是坐在咖啡馆的窗前,看着府南河面上的波纹,眼神缓和,一只手托着下巴,一只手端着咖啡,偶尔尝一小口,想什么呢?什么也没想。
发呆。
片刻间的发呆,或是一上午的发呆,或是一个下午的发呆,或是夜色灯火中的发呆。这个时候,便是放空了自己,如同上课的时候,坐在教室,看着老师,却开了小差。
灵魂转移了,去哪里了呢?不知道,瞎晃,有可能是孙猴子留下了身体,回了花果山。
不想去取经了,暂时放一放工作;不想和妖怪们闹腾了,没意思;不想听唐僧絮絮叨叨了,太烦,都是车轱辘话;不想和八戒一块儿干活了,浪费心情,笨死。
我就是一只猴子而已,一只喜欢山山水水的猴子,一只逍遥自在的猴子,我要这铁棒有何用,我有这变化又如何?那不是我喜欢的状态,也不是我喜欢的日子,从石头里蹦出那一天开始,俺就不是要按部就班取经的。
猴子是为山泉古树、野果野花、云海晨雾而生,生来就不是要拿着饭碗去讨吃的。
可是一入江湖身不由己,要生存要生活,要寻找活着的意义和价值,社会便给了一个紧箍咒的约束,给了岗位与职责。
退一步来说,我溜号总可以吧?
一个人发呆,看河中树的倒影,看街上行人匆匆,看枝头鸭梨长得正萌,看草丛中肥肥的猫儿正呼呼大睡。
这个时候适合有一本书,陪着你,陪着你发呆,随便翻开几页,有微风,有细雨,一山幽静,岁月无声。此时的心境,有我又无我,无我又有我,魂魄都在朦胧之中。
发呆,是灵魂的出游,那一本陪你发呆的书,算是旅游路上的伴儿吧,不累赘,不聒噪,安静陪着你,窗外是夜月弯弯,还是桨声灯影,这本书总是恰到好处,收放自如。
人们常说,带一本书去旅游,说走就走。这本书或许是攻略,或许是故事,或许是一个旅人的游记和心得,但是,这本书也只是点缀。
不是所有人都有大把的时间能够穿行在一个又一个美丽城市和山村古镇,更多的人,是在都市的街道上涌动,上班下班,办公室的定点空间,消磨了多少青年的活力和中年的光泽,终于有了旅游的时间,也多多少少变成了狂欢。
狂欢,更像是一种宣泄,不是你要的日子的放慢,却成了日子的快闪,如同大醉之后的懊悔,而不是怡情兴致的小酌。
故而,*难得是平常日子里的闲暇与独处,“偷得浮生半日闲”,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忙碌,悄然演绎成“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散漫。
一盏茶,不同的状态,一杯咖啡,不同的心境,便喝出不同的味道来,时光也就染上了不同的颜色,同时,也散发出不同的香味来。既然如此,平常日子中的发呆,便是生命节奏的舒缓,便是有限生命长度与厚度的伸展。
发呆的时候,眼前,竹枝摇曳,黄鹂啁啾,我却觉得周边的一切都停滞了,一个人在时间的河流中,看着周边的动静,我心已在他处,不在此处。
心在他处,去了绍兴的柯桥,在乌篷船上,试图抓住漫天的柳絮;去了平通的古梅林,在梅花树下,端一杯青梅酒,随梅花绽放,随梅花簌簌飘落;去了昭化古城,在蜀国的栈道上,观明月峡的景,吹嘉陵江的风;去了理县的羌寨,打着羊皮鼓,跳起了锅庄舞;从江南走到川西,从魏晋拨动唐宋……
南北西东的千里万里,是地图上一座一座的城,幻化成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呈现出的当世行走者的萍踪背影,都在一页一页的纸上,印记下来,讲述给你听。
发呆的时候,一个人,一本书,够了,不用“闲敲棋子落灯花”。如锦灿烂的年华,经不起世俗的摩擦,流年似水,白发不远,你若是把生活过成诗,把岁月酿成酒,那该是什么滋味呢?
发呆的时候,有一本《人生忽如寄》,陪着你,清凉一夏。
人生忽如寄
“我似乎曾经来过这个世界,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奇怪的感觉。”
很多次在意识上的独特经历,让我有了这种感觉,并对朋友如此说。
在过往的生活中,往往会有电影“闪回”的场景再现,眼前的人,正在做的事,或是说的话,甚至,当时的感觉与情感,像闪电一样,电我一下,告诉我,正在发生的事情,在生命中曾经经历过,此时的场景,曾经在彼时存在过。
*初的时候,这种感觉让我很是惊异,即使是读了心理学,也没有寻找到合适的解释与答案。
经历的次数多了,就和朋友聊起,竟然,也有朋友说,他们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感觉。
相似的话语,曾经的故人,甚至是,从未碰到的际遇,竟然,都是生命潜意识中早已有过的经历。
是不是,人世间,真的有灵魂,而我们仅仅是一个躯壳,承载了此生的旅行,完成这一世的使命?
我写的是一种感觉,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预言未来的世界。
老树在一次演讲中谈道:“突然一天,意识到,人,在这个世界上的过程,不过就是一块肉转了一圈。”
这一块肉转了一圈,就消失在广袤的原野之中,化为尘土,成为花草树木的养分,而灵魂,或许再接着转圈,直到寻找到下一块肉,开始新的旅行。
前几日,在深圳大学新闻学院任教的同学老彭,随手在朋友圈中写道:“昨天听人随口一说,我们也就还能活一万多天了。回家用计算机精确算了一下,确实只有万把天的活头了,在岗时间只有几千天,这还是没有意外的情况。细思极恐啊。过一天少一天,果然*要紧的是开心。”在南昌航空航天大学任教的同学阿文留言:“我研究生同学昨天肝瘤去世了。”
看来,这一世的旅行,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就几万天的时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
这几万天的时间,或许,就是此生灵魂在这个时空中的寄存。
由于场景的闪回,每一次,都觉得这个世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