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皖河散记》徐迅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徐迅,安徽潜山人。历任潜山县城建局干部,《潜山县志》编辑,张恨水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恨水研究》副主编,北京《阳光》杂志副主编、主编。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安徽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半堵墙》《想象一株梅》《大地芬芳》,诗集《失眠者》,长篇传记文学《张恨水家事》以及中短篇小说作品。曾获安徽省文学创作贡献奖、煤炭部乌金文学奖、老舍散文奖。散文曾多次选入《中国年度很好散文选》《新世纪艺术散文选萃》《中国当代散文三百篇》《中国新时期散文精选(1978―2003)》等选本。
《皖河散记/徐迅散文年编》是徐迅散文年编之一,此卷收入作者1999年至2001年创作的散文随笔,包括《皖河散记/徐迅散文年编》《寂寞的菩提》等篇。作者远距离地看望故乡,他对父母兄弟姐妹的亲情深吻都透露着人性的疼痛、隐忍和企冀,是作者为故乡献上的一道精神盛宴。其中长篇散文《皖河散记》产生很大反响,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连续播出。
张爱玲写了篇《张看》。后来有人写了篇《看张》,看张爱玲。我在这里看“张”,看的却是张恨水――关于张恨水,张爱玲也看过,她说:“我喜欢看张恨水的书,因为不高不低。”她自己说她的写作受张恨水的影响就不少。恨水先生是我前辈老乡。书读同乡,又枉自担着张恨水研究会的一份工作,到了这个份上,总觉得我该说点什么。我的老家距离张恨水先生老家也就二三里路。小时候灌进耳朵里有关他的故事,总不外乎是“大书箱”“书呆子”之类的,因而脑海里幻想出先生的形象,总是蓄着长胡子、身着青布衣衫的老学究模样。及至后来看到民国年间一张报纸上他的西装革履的照片,竟是十分地诧异。岁月流逝,我不觉恍惚中年,自己的额头也添了些许的皱纹。但不知怎的,先生那身着长长青布衫、踽踽独行的身影却固执地盘踞在我的脑海,并越发地凸现出来。细想,评论家们说,他是中国二十世纪漫长的文学清寂道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并不过分。说他承前,他的确不像鲁迅、朱自清、郁达夫等作家那样,一开始写作就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新文学的创作道路。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对传统章回体小说形式仍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说他启后,是因为他的文学改良,他使传统小说这种形式真的得以流传和发扬光大了。有人说,他是中国传统的文人黄昏里的一位独行客。抖搂面前经常闪现的张恨水先生长长的、飘忽的青布衫,我越发看清和认识到了张恨水先生的平民意识,看到了他那一份为平民文学做代言人的真情和执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是他说的话。这种朴素的平民的生存哲学,使张恨水先生像“一个推磨的驴子”,孜孜不倦,日积月累,用毕生的心力洋洋洒洒写出了《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春明外史》等三干多万言的皇皇巨著。他的一百多部中、长篇小说和大量的诗词、散文、杂文作品,就像是他自己播种,然后又自己收获了的庄稼。他既丰收了自己,又不经意间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觉得章回小说,不尽是可遗弃的东西……我非大言不惭,能负这个责任,可是不妨抛砖引玉,让我要试试,而旧章回小说,可以改良的办法,也不妨试一试。”他的改良章回小说的主张,一方面固然是他深受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儒释道文化多方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却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使然,因此那时他就有要为“习惯读中国书、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创作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