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烟雨乡愁》[美]傅铿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傅铿,祖籍浙江奉化,出生于上海。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曾任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1992赴美国纽约州西拉丘斯(Syracuse)大学攻读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后改读该校信息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自由撰稿人,住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小镇。
出国前曾给《读书》以及香港《二十一世纪》等杂志撰稿;著有《西方文化理论导引》一书;译著有希尔斯《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希尔斯《知识人与当权者》(台湾桂冠图书公司)以及格雷《自由主义》(台湾桂冠图书公司)等。2009年后重新给《读书》、《书屋》、《文景》和《社会学家茶座》等杂志撰稿,并出版了《知识人的黄昏》(三联书店,2013年)一书。
一位海外学人曾说:“所谓‘中国情怀’其实便是一种中国文化的情结。此情古人早已有之。李陵《答苏武书》所谓‘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便已道出此中症结。”
基于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本书无论是关于尼采与莎乐美,阿伦特与海德格尔,肖邦与乔治桑,以及本雅明与阿斯娅的恋情叙述,还是马奈的印象主义绘画、海外画家鹭鸶的新表现主义画作评述,抑或是关于意大利作家艾柯的畅销小说,董桥先生的怀旧散文,张宗子的人生随感,乃至关于托尔斯泰、盖茨比和阿凡达的影评,笔底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对于故园的感怀。漫游巴黎、威尼斯、佛罗伦萨和日内瓦的一些人文随笔,更不用说关于上海和北京的感想,也处处是怀想故园的印记。作者在纽约地区栖居多年,关于纽约往事的追忆,又仿佛是在中国时所做的美国之梦在时光之河中的倒影。通过这种充满趣味性与抒情性的乡愁书写,作者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探源。
家国万里,故园却近在咫尺
它始终存在于一个人的心中
是朝思暮想的故土
似缥缈空茫的旧梦
北岛在他的近作《城门开》一书的序言《我的北京》中写道:“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认如今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在英文中,乡愁和怀旧是同一个词(Nostalgia)。在西方,首先创用“乡愁”一词的人是一位瑞士医生霍弗尔(Hofer),他将那些在外作战的士兵中间流行的思乡情绪诊断为一种可医治的轻微心理疾病。后来的浪漫主义作家如卢梭、拜伦和夏多布里昂等则把空间上的思乡延伸到了时间上的怀旧,对于记忆中失去了的“黄金时代”表露了思乡般的忧愁和伤感。(参阅SvetlanaBoym:TheFutureofNostalgia/《乡愁的未来》,2001年,第3—5页)在西方近代文学中,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还乡》一诗成了乡愁文学的代表作。值得玩味的是,曾经当过红卫兵,介入过民主墙,又长期受过现代派自由诗洗礼的北岛,在海外漂泊了20年之后,也开始。I~IHT,怀念起了20世纪80年代前的北京城。就像普鲁斯特描述的似水年华是经过作者的记忆过滤的年华一样,北岛笔下的北京也只能是他心中熟知的乡土;某种意义上说,故乡只存在于一个人的心中,是一个人朝思暮想的故园,一个缥缈的旧梦。刘再复在讲到波兰诗人贡布罗维奇时说:“这位诗人提醒我:你不妨在你自己身上寻找你的祖国与故乡,不要忘记世世代代被时间的激流所选择的最迷人的诗篇就沉淀在你的身上。”(《远游岁月·西寻故乡》,花城出版社,2009年)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过了一生中的时机也像是被滞留在时间的荒野上。伍迪·艾伦的最新电影《午夜巴黎》就讲了一个好莱坞的剧作家的故事。主人公盖尔·潘达一心想写出一本小说,小说讲的是一个出售怀旧小商品的店主的故事,店主和作者一样,都深感自己是生错时代的人。于是当主人公偕未婚妻到巴黎游览之时,一不小心便受巴黎魔幻氛围的感染,于午夜过后,坐上一辆来自20年代的深黄色出租车,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毕加索和斯泰恩夫人的世界。主人公写小说多年没有起色,在此时光倒流的神游之中却得到了斯泰恩夫人和海明威的指点而大有收获。与此同时,还与毕加索的情人安特莉娅发生了一段难忘的恋情……走出怀旧的迷魂阵之后,主人公更加难以忍受处处显示美国人庸俗作风的女友,尤其是那位充满铜臭的未来岳丈,于是横下心与女友分手。电影中的那种浓重的怀旧情调恐怕是伍迪·艾伦自己的乡愁,是对自己没有能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的感叹。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