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汪曾祺美食与草木散文——“文汇金散文”》汪曾祺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晚翠文谈》等。被誉为“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其作品自然平易却意味深远,特别具有中国风格。
“文汇金散文”系列之一,著名作家汪曾祺关于美食与草木的经典散文47篇,包括《故乡的食物》《四方食事》《豆腐》《葡萄月令》等名篇。全书文字云淡风轻,在看似寻常的日常中,品味活着的真滋味。无论是春天的萝卜、秋天的糖炒栗子,还是云南的茶花、夏日的昆虫;不管是江南的马兰头、朔方的手把肉,还是故乡的野菜、他乡的菜肴……这一茶一饭,一蔬一果,一草一木,“资深生活家”汪曾祺总能以朴实平淡、清新自然的文字,写出千姿百态的人生滋味,人性的美好与诗意。由此他更提出,不管在何种境况下,人都要有找到快乐的能力,才算不辜负这世间的万事万物。
**如何活得简朴简单,却不失本真和情致?看“资深生活家”给出的50种回答
**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人文美食家”汪曾祺老先生美食草木散文名篇集
**打破平庸的日常,在美食和草木之中,找到千姿百态的人生滋味,重归人性的美好与诗意
**选入语文课本,为无数孩子寻找到快乐生活的能力
**精彩配图,文、字、画前呼后应
编后记
这是我编的*本汪曾祺先生谈美食与草木的散文集。汪先生是当代作家中的一个异数,他的作品,绝大多数为晚年所写。他的小说、散文总是那么“透亮”,他留下的大量的诗、书、画也那么可亲。这是一个浑身透着美的人。
汪先生对美食的“追求”由来已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还在“样板团”的时候,闲暇就写信给同学朱德熙,所谈从民歌、昆虫、植物、古诗到美食,杂七杂八,都十分有趣。他多次提到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考证出《葵》就是冬苋菜,《薤》即是藠头,考证“栈羊”是怎么一回事。他发明的著名的“塞馅回锅油条”就是这个时期“捣鼓”出来的,而且还雄心勃勃地说:退休之后,搞一本《中国烹饪史》,“因为这实在很有意思”。
关于汪先生谈美食与草木的书,现在市面上已很多了。我这个集子,如何一种编法呢?
因为我对汪先生的人生轨迹和各类作品都比较熟悉,梳理他存世的近百篇关于美食和草木虫鱼的文章,我以他的家乡高邮、大学时期的昆明、他后来定居的北京和打“右派”下放的张家口为序,进行编排,分别为:
*辑:故乡的食物
第二辑:昆明的吃食
第三辑:四方食事
第四辑:五味
第五辑:果园的收获
第六辑:草木虫鱼
这也是大略的一个排序,也很难精确到哪篇就一定在哪个时期。重翻汪先生的作品,觉得他真是一个可爱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和非常有趣的人。他曾在《〈旅食与文化〉题记》一文中说:
活着多好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
集中所选篇目,绝大部分以汪先生生前所出版的著作为底本,分别来自《旅食与文化》《老学闲抄》《汪曾祺散文选集》《旅食集》《独坐小品》《蒲桥集》等(也有一部分选自《汪曾祺全集》)。这样大致可以保证版本的可靠、纯正。
到今年五月,汪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编这本书,也是一份纪念。
是为后记。
苏北
2017年1月
肉食者不鄙
狮子头
狮子头是淮安菜。猪肉肥瘦各半,爱吃肥的亦可肥七瘦三,要“细切粗斩”,如石榴米大小(绞肉机绞的肉末不行),荸荠切碎,与肉末同拌,用手抟成招柑大的球,入油锅略炸,至外结薄壳,捞出,放进水锅中,加酱油、糖,慢火煮,煮至透味,收汤放入深腹大盘。
狮子头松而不散,入口即化,北方的“四喜丸子”不能与之相比。
周总理在淮安住过,会做狮子头,曾在重庆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做过一次,说:“多年不做了,来来来,尝尝!”想必做得很成功,因为语气中流露出得意。
我在淮安中学读过一个学期,食堂里有一次做狮子头,一大锅油,狮子头像炸麻团似的在油里翻滚,捞出,放在碗里上笼蒸,下衬白菜。一般狮子头多是红烧,食堂所做却是白汤,我觉*能存其本味。
镇江肴蹄
镇江肴蹄,盐渍,加硝,放大盆中,以巨大石块压之,至肥瘦肉都已板实,取出,煮熟,晾去水汽,切厚片,装盘。瘦肉颜色殷红,肥肉白如羊脂玉,入口不腻。
吃肴肉,要蘸镇江醋,加嫩姜丝。
乳腐肉
乳腐肉是苏州松鹤楼的名菜,制法未详。我所做乳腐肉乃以意为之。猪肋肉一块,煮至六七成熟,捞出,俟冷,切大片,每片须带肉皮,肥瘦肉,用煮肉原汤入锅,红乳腐碾烂,加冰糖、黄酒,小火焖。乳腐肉嫩如豆腐,颜色红亮,下饭*宜。汤汁可蘸银丝卷。
腌笃鲜
上海菜。鲜肉和咸肉同炖,加扁尖笋。
东坡肉
浙江杭州、四川眉山,全国到处都有东坡肉。苏东坡爱吃猪肉,见于诗文。东坡肉其实就是红烧肉,功夫全在火候。先用猛火攻,大滚几开,即加作料,用微火慢炖,汤汁略起小泡即可。东坡论煮肉法,云须忌水,不得已时可以浓茶烈酒代之。完全不加水是不行的,会焦煳粘锅,但水不能多。要加大量黄酒。扬州炖肉,还要加一点高粱酒。加浓茶,我试过,也吃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味道。
传东坡有一首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除非天天笋烧肉。”未必可靠,但苏东坡有时是会写这种打油体的诗的。冬笋烧肉,是很好吃。我的大姑妈善做这道菜,我每次到姑妈家,她都做。
霉干菜烧肉
这是绍兴菜,全国各处皆有,但不似绍兴人三天两头就要吃一次,鲁迅一辈子大概都离不开霉干菜。《风波》里所写的蒸得乌黑的霉干菜很诱人,那大概是不放肉的。
黄鱼鲞烧肉
宁波人爱吃黄鱼鲞(黄鱼干)烧肉,广东人爱吃咸鱼烧肉,这都是外地人所不能理解的口味,其实这种搭配是很有道理的。近几年因为违法乱捕,黄鱼产量锐减,连新鲜黄鱼都很难吃到,更不用说黄鱼鲞了。
火腿
浙江金华火腿和云南宣威火腿风格不同。金华火腿味清,宣威火腿味重。
昆明过去火腿很多,哪一家饭铺里都能吃到火腿。昆明人爱吃肘棒的部位,横切成圆片,外裹一层薄皮,里面一圈肥肉,当中是瘦肉,叫做“金钱片腿”。正义路有一家火腿庄,专卖火腿,除了整
只的、零切的火腿,还可以买到火腿脚爪,火腿油。火腿油炖豆腐
很好吃。护国路原来有一家本地馆子,叫“东月楼”,有一道名菜“锅贴乌鱼”,乃以乌鱼片两片,中夹火腿一片,在平底铛上烙熟,味道之鲜美,难以形容。前年我到昆明去,向本地人问起东月楼,说是早就没有了,“锅贴乌鱼”遂成《广陵散》。
华山南路吉庆祥的火腿月饼,全国*。一个重旧秤四两,名曰“四两砣”。吉庆祥还在,而且有了分号,所制四两砣不减当年。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汪曾祺美食与草木散文——“文汇金散文”》汪曾祺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