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辛安里少年往事》陈思和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辛安里少年往事》陈思和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陈思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安忆,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编辑推荐】

本书一共收录了复旦中文系创意写作MFA专业学生的毕业习作十余篇,导师的指导点拨、作者本人的创作谈、前后修改的思路和对比等环节贯穿全书,使得本书得以超出一般创作佳品集,而兼具了指导文学写作、探讨小说创作和研究创作心理等方面的特出意义。

【名人的书评】

本书为复旦大学创意写作MFA专业文集的第五卷,一共收录了复旦中文系创意写作MFA专业2015级学生的毕业习作十余篇,导师的指导点拨、作者本人的创作谈、前后修改的思路和对比等环节贯穿全书,使得本书得以超出一般创作佳品集,而兼具了指导文学写作、探讨小说创作和研究创作心理等方面的特出意义。

【辛安里少年往事的书摘】

导师序创意写作与经典文学文本在创意写作教学中,诸多经典文学文本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它不仅向学生昭示了人类文学创作活动的高度与极限,而且提供了可资模仿的范本。然而,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对文学经典文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漠视,他们热衷于阅读流行读物,甚至以为对经典文本的研习会妨碍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示其独创性。出现这种态度并不奇怪。自19世纪初叶以来,在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把独创性作为至高无上的标准,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家日记·“标新立异”》中曾对这一不无病态的倾向作过入木三分的描述:真的,我总是觉得,我们进入了某种普遍的“标新立异”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标新立异,都要离群索居,每一个人都想杜撰出自己独有的、新的和前所未闻的东西来。每一个人都要把过去在思想和感情中存在的一切共同的东西弃诸不顾,以自己个人的思想和感情为起点从头做起。每一个人都要从头开始,毫无遗憾地断绝与从前的各种联系。每一个人都我行我素,唯有这样才能自慰。但细究文学创作过程,创作的起步与对某种类型的经典文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有着紧密的关系。这一仿效不仅仅体现在体裁、技艺和风格上,也呈现在文本的精神内涵上。先来说说文学体裁、风格上的仿效。创意写作专业的同学中的很大一部分在毕业作品选题时选择了青春成长小说这一体裁。但由于他们出生之际的社会环境与前辈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他们受到父母过度的关爱,因而生活阅历的贫乏成为他们较为普遍的特征。他们中很多人自小时刻离不开家长、老师警惕的目光,绝少有出轨逾矩的行为和大胆恣肆的想象。加上他们又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对虚拟世界的关注常常压倒了与他人交流的兴趣,这使得原本并不丰富的个人生活更显单调。纵观中外文学史,男女之爱常常是这类作品的重心。而现在不少创意写作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到学校,从没出过校门,不仅没有工作经历,而且在感情经历上也是一片空白。不难想象,他们笔下的青春成长故事是如何的苍白了。一些学生笔下的爱情故事似是而非,读了让人哭笑不得:直至故事结尾,少男少女间的情愫止步于朦胧的暧昧。而对校园围墙之外的成人世界,他们更是有种天真的想象。在这方面,20世纪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爱的荒漠》可以给人诸多启示。《爱的荒漠》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着意表现法国偏远的外省少年雷蒙不无苦涩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与父亲库莱热医生为争夺寡妇玛丽亚而滋生的激烈冲突。青春期的苦恼与狂躁,萌生中的情欲的冲动,男女间情感节奏上的不同步而导致的隔膜与错失,和父与子龃龉冲突这一古老的主题交缠盘结在一起,探触到人性内部少人涉足的幽暗区域,使它富于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同样,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对女主人公成长期心理情感的细腻处理,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加模仿的范本。经典文学文本给人的启迪并不仅仅局限于体裁、风格技艺的层面,它们所包蕴的丰富的精神内涵虽时隔久远,仍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近年来当代文学创作时常为人诟病,大量作品面对现实患上了失语症,它们无法有效精准地展示现实生活,而缺乏社会历练的学生的作品更是如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许多文学文本缺乏思想力量——但这思想又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融化到文本的肌理组织中的对生活的洞察力。当今可谓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年代: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诉求的声音此起彼伏,它们之间常常互不相让,激烈对峙。这一你死我活的争斗导致了思想观念上的极化。而在全球范围看,一个醒目的现象是随着左翼思潮的衰落和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民粹主义/新右翼在抬头。二战结束后确立的世界秩序摇摇欲坠,旧时代将终结,但新时代是怎么样一种面目,人们仍将拭目以待。历史非但没有终结,而且以一种大多数人未曾预料到的方式重新开始。而网络时代文化创造与传播方式的彻底更新,科技的飞速发展更使个体的渺小与无能为力愈加凸显。如何表现、把握当今时代的精神内核,成了摆在写作者面前无法逃避的问题。在这方面,从经典文学文本中人们也可获得灵感。众所周知,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作品中*为鲜明地展示了19世纪中后期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精神问题。如果说《罪与罚》以主人公拉斯科里涅科夫杀人犯罪的经过为主线,以思想实验小说的形式,揭翥了萌生于欧洲的超人哲学的灾难性后果,那引起诸多争议的《群魔》则以无政府主义者制造的一宗真实谋杀案为蓝本,塑造了一组虚无主义者的群像,并惊人地预见了20世纪诸多政治人物的特性。许多作家感叹,与展现五彩斑斓的历史风情画面相比,描绘当下流动不居的生活难度要大得多。令人赞叹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准确地展示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与精神生态格局,而且精确地预测到了它们的内在发展趋向。20世纪德国大作家托马斯·曼的代表作《魔山》则被诸多评论家视为反映一战前欧洲风云诡谲的精神面貌的交响曲。来自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的塞塔布里尼是自由、启蒙思想的代表,他不遗余力地捍卫理性、进步和正义,而耶稣会教士纳夫塔则处于精神天平的另一极,反启蒙、蒙昧主义、赞美野蛮与血腥成了他的标签,而在高山疗养院寄居长达七年之久的汉斯则成了这两种针锋相对的思想的猎物。*后,汉斯厌弃了思想上的争执,离开疗养院,参军上了前线。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脉相承的是,托马斯·曼不仅精确地描画了那个时代冒着火药味的思想氛围,而且也预见到了日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肆虐横行。一个写作者身处纷繁多变的年代,要能清晰地分辨出各种盘缠绞结的思想倾向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智慧、深厚的历史感和敏锐的判断力,许多经典文学文本都蕴含着上述元素。此外,有些作家还能为身处逆境中的民众提供新的价值资源,在这方面,法国作家萨特的戏剧《苍蝇》便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这部戏剧的素材是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斯三部曲》中俄瑞斯忒斯为父亲阿伽门农复仇、杀死母亲和其奸夫的故事。萨特将这一古老的故事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注入了存在主义自由选择的意蕴。俄瑞斯忒斯原本对复仇一事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但一旦自由在他的灵魂中觉醒,他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复仇的道路,对此*的神灵也无法操控。他成了自己生活的主人,凭借着巨大的勇气,通过选择为父复仇确立其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作品创作于法国被纳粹占领时期,它为处于悔恨、郁闷与无望中的人们提供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喻示生活不是先天命定的,而是有赖于人的自由选择——它意在激发起沮丧颓靡的法国民众心里抗争的勇气。无独有偶,路翎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不仅对抗战前后的中国几代人的精神风貌作了全景式展示,而且在对蒋家兄弟(尤其是蒋纯祖)成长历程的展示中,灌注了一股强有力的“主观战斗精神”——正是它使这部作品与自然主义的灰色描写拉开了距离。而经文学评论家胡风再三阐释的“主观战斗精神”并不是从天而降的怪物,它有着多种中西方的精神资源。孟子推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王阳明的心学等都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它们与来自西方的永不满足、不懈进取追求的浮士德精神以及激越高扬的浪漫主义情怀一同熔铸了这一独特新型的中国精神。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阕青春的颂歌,而且也为长期处于战乱中的国人提供了一种亢奋进取的精神资源。因而,在创意写作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禀赋才情,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学经典范本,让他们得以将鲜活的经验浇铸在一个相对定型的形式中,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王宏图2018年11月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辛安里少年往事》陈思和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