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暇思寂想》廖俊平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暇思寂想》廖俊平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廖俊平,男,1963年3月出生,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民建中山大学支部主委,广东省政协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房地产估价与经纪专家委员会,并任房地产估价组负责人),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兼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杂志副主编。中国高等院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创会主席团成员,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创会会长(2010-),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创会理事,亚洲房地产学会理事;曾任国际测量师联合会第九专业委员会(房地产估价与房地产管理)主席,广州市房地产评估专业人员协会第二、三届会长(2004-2010)兼专家委员会主任。

【编辑推荐】

散文集。共分五辑,分别是“随想与杂感”“语言和文字”“教育和学习”“经济与管理”“游记与回忆”,收录了作者谈生活、品人生、和学生交流的各类文章,文字平实淡雅却逻辑清晰,读者可以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处世智慧,收获丰富的人生启迪。

【名人的书评】

经济学博士的人文哲思,于日常生活中品人生

【暇思寂想的书摘】

朱小棣

二十多年以前,当我在美国出版我的*本英文著作,也是我平生*本著作时,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对我说,以后会有很多人来找我,为他(她)们的书,撰写序言或是赞词。我居然信以为真,还曾经一度幻想,可以成为一个职业写序的人,因为我喜欢读书,如果能够放下一切杂务,专门去读别人的书稿并作序,该是怎样一件心悦神怡的乐事儿啊!

若干年后,方才大梦初醒,一来是几乎从没有人邀请我作序,二来是偶尔遇上几位硬要我写序的人,才发现这个活儿可真是不好干:读不懂或是读不出书稿的好,或是写不出它的妙,不仅会让读者失望,更是要把作者给彻底得罪了。所以后来我一听见有人要求我作序,就头皮发麻,知道很快就要得罪人了。不过这次有所不同,邀我作序的廖俊平先生,是我相知相识十多年的老友,尽管我们晤面可能还不到三次。我与廖先生算是有奇缘,除去各自的三观比较接近,我俩的文章风格还有那么一丝相近,都是那种不喜欢花里胡哨、显摆卖弄,以所谓的“才华”示众的性格,相反倒是常常惜墨如金,删繁就简,要言不烦。当然,相比较他这位教授而言,我远远不及他博学多才,尽管如今并不博学的教授也很多,几乎遍地都是。他虽然是理工科出身,可是旁征博引、咬文嚼字、掉起书袋来,亦会令人惊诧。

拜读他的新著《暇思寂想》后,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句四五十年前的口号:“多、快、好、省”。首先是“多”,他的这部书稿全部出自他开启个人公众号五年以来在那里积累的各篇文章,竟然多达三十万字,真可谓是“集腋成裘”。再说“快”字,一是当然要写得快,才会码得出这许多字,短短五年,就能洋洋洒洒完成这部书稿。二是作为公众号文章,往往都是因公众事件有感而发,对网红议论,迅即参与,置身其间,或是客观分析,冷眼点评。出手必须要快,否则黄花菜都凉了。这对于一个公务繁忙、教学任务很重的一线教师而言,笔头不快是难以做到的。

接下来说说他的“好”,这与“省”又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好就好在一个“省”字上面。许多复杂难解的大问题,都被他三言两语点破。充满哲思的辨析,也都简明扼要到了不可能再短的地步。而这背后,却又透着全方位的视角与迷人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一篇叫做《明白不明白》的文章中,他这样写道:“其实关于‘活明白’这个问题的疑惑,是可以提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的,也是一种永恒的追问,所有大思想家都在追问这个问题。所以如果我们想不明白,*好的办法就是去看他们的书。昨天提到小说《活着》,恰好睡觉前翻看杂志,又读到一篇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比较研究(今年是汤莎二翁去世400周年)。我想说的是:不能说大文学家一定是思想家,但文学家一定都是有思想的,所以读好的文学作品也是能帮助自己活明白的。写到这里,忽然觉得也不该忘了经济学。我常跟学生说的是:‘学经济学首先不是为了成为经济学者,它首先是能让你活明白——经济学首先是人生哲理’。”接下来,他又补充了一段和哲学教授的对话。对方说,“你们经济学是教人把账算清楚”。他则回应道:“哲学是教人不要算清楚。可能不算清楚才是更明白。”文章于是这样结尾:“说了半天,回到本文标题,那不是个问句,而是个陈述句。”《明白不明白》,原来是个陈述句。这下你明白了吗?这其中透着多少弯弯绕的哲理呢。

全书共分五辑,“随想和杂感”“语言和文字”“教育和学习”“经济与管理”“游记与回忆”。《明白不明白》,当然属于“随想和杂感”,而“语言和文字”,就是在咬文嚼字了。“教育和学习”里,关于大学通识教育的浅见,一连写了四篇。关于知识的碎片化和系统化,又一连写了六七篇。而在“经济与管理”中,则对“服务的细节”连续发出十几篇感想。而“游记与回忆”里的一篇《〈辞海〉忆旧》,终于让我们了解到为何这位理工男可以有文科生的兴趣与才华。更重要的是,这次通过读他的书稿,我愈加感觉到自己与他三观的一致。每每只要一句话,看似不显山、不显水,就能够会意颔首。例如那篇《读〈木心谈木心〉》里头的*后一句话,“我没受过文学的基本训练,所以不知道文学训练是不是这样做的,不过这倒完全就是我们工科生当年学结构力学的方式了”。四两拨千斤,一切存疑或不屑,尽在不言中。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暇思寂想》廖俊平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