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一然散文集》吴惠敏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一然散文集》吴惠敏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吴惠敏,笔名一然,号草庐山人。20世纪80年代初,即参与传统戏曲剧本的整理和新编历史剧的创作工作,其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一然先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常有独到之见解。他将纯朴、幽默之天性付诸笔端,擅长创作散文、诗词及剧本;闲暇之余,沉浸在戏曲、武术、书法艺术中,亦自得其乐。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吴惠敏先生近三年来创作的文学作品,共65篇,以散文为主,兼有评论。全书共分八个篇章:一、内蒙记忆;二、自然之语;三、人生百态;四、武术漫谈;五、戏韵文道;六、心有千结;七、谈禅论道;八、生命价值。本书是作者早年的人生经历;有对人生价值、社会现象的感悟;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倾诉……

【名人的书评】

1.一文一故事,一文一心路。本书是美的发现、情的抒发、理的体悟,让我们体悟生命的温暖与美好。2.本书从自然雅趣到人生百态,再到谈禅论道,让人们在喧嚣浮躁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平和与从容。3.文字豪情万丈又不乏细腻,别具一格,富有诗意,写尽了世间万物之美,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一然散文集的书摘】

我亲历的牛群大战没有在草原放过牧的人,很少有人看到过牛群间的战争。即使牧民也难得见过几次,因为这是牧场大忌。一场惊天动地的牛群大战之后,战伤、战死之牛是牧场的大损失,所以牧放牛群之人,万万不敢让两群牛迎头碰面,那是极危险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内蒙古插队放牧,惨烈的牛群大战竟被我撞见了一回,令我至今忆起,仍荡气回肠!内蒙古草原上的牛,决非农田里的黄牛或水牛。草原牛群的家族成员由公牛、间牛、母牛、小牛组成,间牛、母牛、小牛与内地的牛看上去区别不大,但公牛却完全不同:它长着红棕色的体毛,从肩开始至臀,遍布粗黑的条纹。若它卧于草丛中,极像卧着一只虎。它体形浑圆、宽阔,肌肉坚实,身长三米开外,四肢粗壮有力,坚硬的牛头前侧,长着两只完全朝前的、粗圆尖锐的牛角,这对牛角一看便知是格斗时的利器。我*难以忘记它抬头向前看的眼神,这对眼神是凝神坚韧的,这种眼神中没有凶恶,有的是蔑视和自信。我相信,它如果演化为食肉动物,狮、虎将退出历史舞台,它一定是兽中之王。我放牧的地方是丘陵地势,山峦后面的情形是看不到的。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明媚的阳光给青绿色的牧场洒上了一层金色。我放牧的一百多头牛安闲地食用着大自然赐予它们的青草。跟我一起放牧的是张大爷,他从小放牧,经验丰富。他会给牛、马治病。出来放牧,我只是他的跟班而已。只见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悠闲地唱着一首草原上的歌曲。突然,牛群出现异动,它们昂着首向南面的丘岭张望。张大爷的面色猛然间变得十分紧张。他疾速站起来冲我喊:“快!赶着牛群走。”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但清楚一定是出现了不妙的状况,急忙去赶牛群。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由于牛比人的听力发达,使它较早得到了敌情讯息。南面山峦上出现了黑压压一片牛群。起初,两群牛同时向对方发出此起彼伏的吼叫,突然,两群牛不分公母、老幼,径直向对方冲去。此时我瞪着眼,看着沙尘飞扬中冲锋的牛群,完全不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当双方牛群的距离逼近到二十米左右时,似乎像听到了号令,全部停止了进攻。这时,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双方牛群中的公牛自动站在了*排,整齐如队列;间牛站在第二、三排;母牛在后面,或担任后卫,或护佑小牛。此时双方公牛用前蹄在地上刨开土坑,将鼻子放在坑里,利用这个土扩音器,向对方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吼声。这时,我的内心被强烈撼动:我的天!这哪里是我平时看到的牛群,这分明是两支训练有素的军团。它们纪律严明,分工明确,同仇敌忾!没有谁下令,两群牛在同一时间里,向对方发起了猛攻。两群牛相互冲进了对方的阵营,展开了残酷的近身格斗。它们在格斗时没有了吼叫,战场上只有高扬的沙尘和牛与牛之间巨大力量的冲撞声,这是为领域和族群展开的保卫战。战斗持续了约四十分钟才逐渐平息下来。筋疲力尽、浑身带伤的牛群不分敌我,全部卧在山坡上喘息。又过了三十分钟,牛群中断断续续发出平和的叫声。牛群开始陆续站立起来,竟然像若无其事一般,摇着身后的小尾巴,成自由行进状态,分别向南北各自领地走去。在这场战斗中,双方间牛、母牛、小牛均无伤亡,公牛有十几头受轻伤,全无大碍。日落西山时,我和张大爷赶着牛群回到牧场驻地。夕阳映红了草原西边的云,牛群被映照成红色,我用崇敬的心情看着它们,我感激它们通过这场牛群大战告诉我:它们是战斗族群,它们是组织有序、纪律严明的军团。这突出表现在战斗前它们超人的预知和判断能力以及进攻中分工合作的自觉到位。它们甚至还是一支有着古代贵族风度的军团,当战斗结束、胜负已分时,便没有任何一头牛再去挑衅对方。朋友,当你深入到草原中、丛林里,你会深深地爱上它们,你会发现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美妙的精神世界,而它们驾驭这个世界的很多功能都优于人类。亲历内蒙古暴风雪近年来,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去内蒙古草原旅游观光的游客逐年增加,使广袤寂静的草原热闹了许多。其实蓝天白云,绿草茵茵,洁白的羊群,并非草原的全部。内蒙古草原的冬季漫长,每年十一月就开始寒冷了,到来年四、五月份才转暖。只有见识过草原暴风雪的人,才算知晓了草原的全部。草原的风雪不是成长在内地的人能够想象得到的。草原的风与雪经常是伴生的,每当晶雪(气温太低时雪为颗粒状)从高空落下,狂风立即狰狞吼叫着从西伯利亚直扑向内蒙古高原,晶雪在呼啸的狂风中被吹得横向疾驰,这时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十多摄氏度,被严寒凝冻的空气又遭狂风撕裂,发出令人恐惧的、凄厉的长音。这种天气被内蒙古人称为:白毛风。“白毛风”天气下,牛马识途,会与牧民迅速归营入圈;牧羊人则十分危险了。羊天生胆小懦弱,在呼啸的暴风雪中,被惊吓得顺风狂奔,牧羊人只能跟随羊群一同顺风奔跑了。我在内蒙古插队牧羊时,也数次遭遇“白毛风”天气。其中一次竟在狂风暴雪中,随羊群跑了大半夜约三十华里。广袤的草原上地广人稀,跑了三十余华里,竟不见人烟灯火。后来有幸在草原上发现一条深沟,此沟向上走不远是断崖,羊上不去。因地势较高,积雪不多,我迅速将羊群赶入沟中。奔跑了半夜的羊群总算安静下来,沟里风小多了,羊群也跑累了,疲惫地卧了下来。此时的我,又累又饿。更可怕的是寒冷,我虽穿着羊皮袄,却如穿着单衣一般。我浑身哆嗦,眼睛看不清,颌骨冻僵,说不出话,觉得自己快要被冻死了。这时,我看到了羊群,它们挤在一起,抱团取暖。我顿时明白了,马上挤进羊群,躺在羊群中间。逐渐地,我感到了羊群给予我的温暖。天亮后,风雪停了,我回到驻地后听说,昨晚距我和羊群三四里处,有两个人迷了路,被冻死了……草原牧民对冬季恶劣的天气习以为常,在毡房里,在土坯房里,喝着烈性白酒,吃着手抓羊肉,聊天、唱歌,喝着用铜壶煮的热气腾腾的砖茶。现在的气象预报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那次的暴风雪(白毛风)体验让我一直记忆犹新,只有经历过,才算知草原全貌,塞外风情。马的身影离我们远去了记得在内蒙古插队时,有一次我骑着一匹白色的马从公社(乡)返回知青点,这匹马有七八岁了,浑身雪白,马鬃很长很漂亮,它有个很响亮的名字:玉狮子。那时正值冬季,走到半路天就黑了,偏又刮起了风雪。当走到一个岔路口时,我按照我的记忆,认为应当进入左面的路口,我向左拽了一下马缰,策马走向了左面的道路,并磕了一下马肚,加快了行进速度。跑了一阵后,我环顾四周,发现周围的地形十分陌生,这时白雪已经覆盖了道路,到处白茫茫一片,加之风狂雪舞,我心里一惊:坏了,我迷路了。突然,玉狮子停下来不走了,我向前探望,发现路断了,前面竟然横着一条两米多宽的深沟。在内蒙古高原风雪夜迷路是很危险的事。我心里有些慌乱,骑在马背上四处张望,不知所措。此时,我紧张的脑海中猛然蹦出一句成语:老马识途。我看了看胯下这匹长发白马,摸着它的脖子对它说:“玉狮子,我迷路了,现在开始我听你的,你往回家的路跑吧!”玉狮子像是听懂了我的话,立即返回刚才走过的路狂奔起来。跑了一阵,我看到了远处我们知青点村庄微弱的灯光,玉狮子将我送到知青点的门前停下了脚步。我跳下马,兴奋地摸着玉狮子的长发对它说:“乖乖,你太棒了,还真是老马识途啊!”自古以来,马一直是人类亲密的朋友,是国防、交通、运输的重要力量。古时那些名马被记载于青史,在文学著作和戏曲中被广为传唱。楚霸王项羽的乌骓马,吕布和关帝爷骑乘过的赤兔马,它们在战场上与战将的协调配合得心应手。它们彪悍健硕,扬蹄飞驰,长鬃飘逸,肤如锦缎。有诗赞曰: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中国的蒙古马何以能长驰欧亚征战?它们生长在气候严酷的蒙古高原,天生耐寒,尤其对饲料要求简单,冰雪天用蹄子刨开积雪,只食些枯草即可。蒙古马奔跑速度和耐力都远胜其他马种。离开马很多年了,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看到它在绿色的草原上飞驰,在风雪中昂扬飘鬃、踏雪狂奔。现代社会有汽车、摩托,人类对马的依赖很小了。但我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路途不太遥远,人类还是可以骑马,一则经济成本低,不污染空气;二则可以锻炼身体。如果结伴同行,更增加了许多乐趣。马离我们远去了,我希望有一天它再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一然散文集》吴惠敏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