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读书是永远的》赵丽宏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赵丽宏,1952年生于上海,诗人,散文家。现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中学毕业后到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任文学编辑,后长期从事专业写作。四十多年来,他不为世移,不为人迁,以真挚善良和宽容睿智,安静而执着地坚守在文学的田野里。出版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等文学作品七十余部,并有多部作品在海外被翻译出版。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2013年荣获斯梅德雷沃城堡金钥匙国际诗歌奖。在现当代中国作家中,他是除鲁迅之外,被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最多的作家,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鄂教版、浙教版、上教版、香港版、新加坡版等中小学教材,乃至许多大学教材,都收有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在全国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
《读书是永远的》作为《赵丽宏文学作品》中的序跋集,收录作家1981年至今所作的序言和跋文。这些序跋,有为自己作品所作,有为他人作品所作。对自己,他一如既往地平静陈述自己对于文学、对于生活、对于社会的认知和感触。对他人,他或以欣赏赞叹的笔调,评述其他作家的作品;或以奖掖后学的宽容,鼓励文学青年或文学少年的写作与文学追求。读者从中可以体会作家对创作、对友人的真情实感,藉此深入阅读蕴含思想的文学作品。作家的序跋正可谓卷帙的龙首凤尾,既点出了书籍的核心价值,也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为读者在浩如烟海的书卷中点亮一盏盏亲切的灯。
青年才子,情怀何处?梦想之路,摸索黑暗,拂面而来,竟是春风。不同的文坛才俊,一样的赤子真情,不怀岁月的芥蒂,仅存善意的希冀,相逢在文学!一篇篇画龙点睛的序跋,犹如黑暗中的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鼓舞我们向上的勇气,坚定我们追求的恒心。哲思、真诚、友谊,一字一句从作者灵动清丽的文字中渗透出来,涓涓滴滴流入我们的心田,使我们看到生命的价值,看到希望的光亮,启发我们在周围的大自然和人群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美。
《生命草》跋一从喜欢读散文,到学着写散文,到自己编散文集——其间的曲折、坎坷、欢乐、苦恼,自然是一言难尽的。少年时代,得到一本好散文后,往往会爱不释手,连着读上两遍三遍,那份喜悦和陶醉的劲头,大概很难有其他什么事情能够比拟。现在,当准备把自己的散文集献给读者时,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和大自然的一些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我并不自信所有的读者都会喜欢它们,却也不怕有人讥笑。鲁迅先生说得有道理:“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因读者而不同。”二我不想在这里回忆写作的甘苦,有许多感受,已经写在了我的散文中。在我的前面,有许多我所敬重的长者,编完这本集子,我首先想到了他们。是他们,用无数精美的作品为我引着路,其中有几位,还向我伸出了热情有力的手,我从心底里感激他们。写作也像孩子学走路,长者扶助着,自己摸索着,开始摇晃不定,逐渐沉着稳健起来。在文学的道路上,我只是刚刚跨出了不多的几步,谈不上成熟。然而经过实践,经过挫折,对散文创作,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以为,出色的散文,除了优美、凝练、富有个性的语言,最要紧的有两点:一是必须从生活出发,必须真实,靠编故事,靠凭空想象绝不可能写出好散文;二是必须抒发真情,虚情假意,是为人的大忌,也是为文的大忌,只有真诚的歌唱,才可能打动人,“繁采寡情,味之必厌”。也许,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着的。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自己真挚的感情,“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万趣会文,不离情辞”,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和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诗和散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以为,散文和诗一样,应该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我总想使自己的散文有一些诗的意境,使自己的散文能够向人们透露一些美好的信息——生活、生命、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我们周围的人群,都是美好的。“痛苦会过去,美将留下来!”这本集子中收入的三十八篇散文,不同程度地表现了我的追求。当然,想的和实际做到的,常常差之甚远,然而我确实是很认真地在努力走着自己的路。三谈谈书名的由来。“生命草”,植物词典中并没有这个名字,是我即兴的杜撰。四年前的一个炎夏之夜,家里热得无法入睡,我便搬了一把椅子坐到晒台上,无意之中,发现了这些小草。那是在几个被遗弃的花盆里,没有人播种,没有人浇水施肥,就凭着盆中可怜的一点点土壤,它们奇迹般地生长得蓬蓬勃勃,透溢出盎然生机。这些坚忍不屈的小草,竟使我激动起来,看着它们,我想得很多。我想起了这十几年来自己坎坷的生活道路,想起了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青年。我觉得,我们这一辈人,也有点像这些小草,在动乱的岁月里,失去了应有的照料。然而这一辈人并没有因此而毁灭沉沦,而是在艰难中顽强地成长起来,并且,各自为世界献出了自己的小花和小果。这些奇怪的小草,给我极形象的启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所有的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理由和价值。颓丧和自暴自弃,可悲而且可耻。生命是美好的,不屈服于厄运的生命更是美好的!这天夜里,流着大汗,一口气写成了《生命草》。散文发表后,收到很多青年读者的来信,感谢我为他们倾吐了相类似的思索和感情,这使我欣慰。有一位读者还在信中这样写:我敢断言,你一定是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年。为散文集拟书名时,我马上想起了它——生命草。是的,我还是一个青年,是一棵无名的小草。我的散文,也只是小草的歌唱,但愿它们能为祖国的春天增添一星半点生命的浅绿。1983年2月12日于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