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蔡澜散文精选集: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碗净福至》蔡澜时代华语出品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蔡澜
食神
有食神之美称,《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联手深圳卫视,打造了美食王牌节目《蔡澜食尚》,并担任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
才子
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专栏作家,邵氏、嘉禾等公司电影监制、节目主持人,书法、篆刻、绘画样样皆通,目前已出版作品超过200部。
性情
生性豁达,金庸说“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倪匡说“蔡澜是少有背后没有人说他坏话的人”,黄霑说“蔡澜是我*值得信赖的朋友”。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把生活的素质提高,今天活得比昨天高兴、快乐,明天又要比今天高兴、快乐,就此而已。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活下去的真谛。
当一个人懂得了这些,也就能明白,做人,关键就是要开心。积极快乐由自己创造,从书本,由音乐,种花养鱼,都是开心的源泉。回顾一下,有什么事能令你大笑一场?那么,重复去做吧!肯定没错。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是生活家、美学家蔡澜的全新随笔集,精选50多年创作精华,收录CCTV《开讲啦》《鲁豫有约》、公众号“蔡澜的花花世界”等*热门文字,7个章节、100篇文章、若干金句,汲取蔡澜70余年的生活智慧,近距离观看蔡澜的生活情趣和人生之美,潇洒过生活。
《碗净福至》
描摹各色风味,趣品百态世相。
写佳肴美食,也是写别样的风土人情和世相人心。
既有对各地美食的悉心记录,也有对生活中常见食材的独特解读。
台湾失传的办桌菜,小樽鱼市的八角鱼,
难得正宗的潮州味,舍命一吃的河豚宴……
食物诱人的香气仿佛能从书里冒出来,
*终又投射在我们的平凡生活里,化作用心对待的一日三餐。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
★1.金庸生前盛赞“ZUI潇洒的人”蔡澜先生50年创作精华随笔集
收录CCTV《开讲啦》《鲁豫有约》、公众号“蔡澜的花花世界”等*热门文字,7个章节、100篇文章、若干金句,汲取蔡澜70余年的生活智慧。
★2.陈晓卿、谢霆锋、黄霑、倪匡、亦舒、沈宏非、鲁豫等诚心推崇
十点读书、今日头条、《三联生活周刊》、二更视频、CCTV《开讲啦》CCTV《看点》《深圳卫视》《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倾情推荐。
《碗净福至》
★1.汪涵推崇,《风味人间》《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蔡澜2019开年新作
收录CCTV《开讲啦》《鲁豫有约》、公众号“蔡澜的花花世界”等全新热门文字,以潇洒幽默之笔,写美食风味,记风物人情,述生活眷念。
★2.十点读书、今日头条、金庸、陈晓卿、谢霆锋、沈宏非诚心推崇
黄霑、倪匡、亦舒、鲁豫、《三联生活周刊》、二更视频、CCTV《开讲啦》CCTV《看点》《深圳卫视》《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倾情推荐。
父亲的早餐
“香港有什么好餐厅介绍?”你问我的话我答得出,而且相当准确;只要讲明是什么菜,我都有资料指引,因为我对这个地方很熟悉,在杂志写食评也写了二十多年。
要是问到内地的,便搔首,几个大城市也许有点认识,但二线三线的就不知道了。像我去了大连,哪家食肆值得去就得问洪亮。
整个中国餐厅无数,所谓的食评家也不少,但信得过的只有几个。首先,他们必须去得多,吃得多,才能得出结论,而且不能白饮白吃,不然只有替人说好话,如果介绍的多是财势雄厚、出品一般的,这个的介绍千万别听。
为什么问洪亮?因为他是哈苏相机的品牌经理,得到全国各地做宣传活动,本身爱吃,到处吃,就吃出一个道理来了。
洪亮脸圆圆,身材略胖,性格开朗,懂得自嘲,如有孕妇在场,就把自己的肚皮和对方相比,拍一张照片,大笑一番。
他祖母是江苏宜兴人,祖父是福建长汀人,都爱吃,爱做菜,从小就贯通了南北的味道,像江苏的糟肉、福建的肉燕,早就吃过。
一九七五年全家搬到湖北,在那里他吃辣的种子长大,*重要的是,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他们一家都尽量地享受一些平民化的小食,有什么吃什么,从不嫌弃,从不抱怨。后来又随父母到了武汉,热爱热干面、豆皮和汤包。那年代,辣鸭脖子还没人会吃呢。一九八八年考上北京大学,之后便在北京落地生根,对于北京菜,当然是*了解。我在北京一认识他便先问我爱吃什么,我说来了北京一定要吃羊肉,带我去的羊肉店一间比一间出色,我对他的信任也一天比一天加深。
“去了大连,一定要吃焖子。”他说。
焖子是什么?听都没有听过,原来是用地瓜粉加凉开水调成稀汁,再在锅中加热,不停地搅动,后放置凉透,凝固成块,用刀切成,抹上油煎至金黄。那么简单的一道小吃,加上海鲜,加上肉,加上鸡蛋,做成各种味道,精致起来,错综复杂,的确能代表大连的小吃,我被他介绍后每到一间餐厅都叫这道菜,吃得上瘾。
当今,整个中国几乎给他跑遍,我每到一处必先向他请教,总会找出一些真髓,再由他推荐的餐厅中一一欣赏,从来没有失望过。
我常说真正会吃的人一定会烧菜,洪亮顺理成章地上了湖南卫视的《锋尚之王》、中央电视台的《厨王争霸》、北京电视台的《美食地图》等等,上得*多的是《食全食美》,在节目中露两手。
除了勤力吃、勤力做菜,他还勤力做记录,每到一家餐厅,都仔细地把每一道菜拍摄下来,不管这家食肆他去过多少次,照拍不误,之后选出*好的照片来。年老,记忆力差,试过的菜不记得,就找他要照片和资料,他都详细地为我传过来。
洪亮的文笔不错,在《TimeOut北京》《时尚芭莎》《天下美食》《摄影旅游》《名厨》等杂志发表过多篇文章。
“这么珍贵的一个宝库,不聚集成书,岂不可惜?”我向他提出建议。
之后,他以为只是说说,不当一回事,哪知我返港后即和皇冠出版社的老总麦成辉说起,一拍即合,计划马上通过,随时出书。麦成辉说总得写一个序,引起我写这篇东西的动机,书未出,序已成,佳话也。
当今网上的资料无数,出书还有人买吗?我拍胸口,一定成功,因为大家找到的,并不一定是你要的,而且读者们每到一个不熟悉的城市一定得吃,但时间宝贵,去一家吃了一口怨气的,不如去一家不会令你失望的。
我的主意是印成一本随身可携带、用铁环串起的书,今后有新的餐厅,便能像活页一样随时加入,或者,目的地既定,旅行时只取要用的那个部分便可,今后也可以做成一个App或电子书,任何方式,只要内容丰富都能卖出。
洪亮这个人与我特别有缘分,我姐姐小时跟母亲姓洪,她一诞生哭声很嘹亮,爸爸就替她取了一个亮字,也叫洪亮。北京洪亮在微博上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心泉之家,没有问过他是怎么取的,可能和他做菜的态度有关系吧?
自从有了微博,洪亮每天为他儿子做了早餐就把照片刊出,花样之多,让我们这群微博之友都要看他今天做的是什么。既然上馆子,叫的东西吃不完打包回去,翌日加个蛋或一些蔬菜翻炒一下,又是一碟美食。但是看洪亮的照片,没有一张是隔夜菜,每一道都是在市场买到*鲜的食材做的,那要多早去买,又要花多少时间来做?
*近,他的儿子上了大学,寄宿,吃食堂菜,洪亮不必再做了,大概他会很失落,像女儿出嫁那般的失落吧?
相信他的儿子,长大了,娶了媳妇,生了儿女,会更了解父亲的心思,也许,是儿子做早餐给自己的子女吃的时代到了。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
大吃大喝
亦舒在专栏感叹:“莫再等待明年,明年外形、心情、环境可能都不一样,不如今年。那么还有今天,不为什么,
叫6人大吃大喝吹牛搞笑,今天非常重要。”
举手举脚地赞成。
旁观者不拍手,反而骂道:“大吃大喝?年轻人有什么条件大吃大喝?你根本就不知道钱难赚,怎么可以乱花?”
花完了才作打算,才是年轻呀。骂我这个人,没年轻过。
年轻时挨苦,是必经的路程。要是他们父母给钱,得到的欢乐是不一样的,我见过很多青年,都不肯靠家里。
我想,能出人头地的,都要在年轻时有苦行僧的经历,所得到的才能珍惜,对于人生,才更能享受。
所谓的享受,并非荣华富贵,有些人能把儿女抚养长大已是成绩,有些人种花养鱼已是代价。
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才是亦舒所讲的重要。而这种快乐并非不劳而获,这是原则。
当然有些人认为年纪一大把,做人没有什么成就,但这只是一种想法,是和别人比较的结果。就算比较,比不足,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大吃大喝并不必花太多的钱,年轻时大家分摊也不难为情。或许今天我身上没有,由你先付,明日我来请。路边档、熟食中心的食物,不逊于大酒店的餐厅,大家付得起。
亦舒有时也骂我,一点储蓄也没有,把钱请客花光为止。
这我也接受,只想告诉她我并不穷,也有储蓄,是精神上的储蓄。我的储蓄,老来脑中有大量回忆挥霍。
也许,有了下一代想法便不同了。我没有子女,银行中多一个零和少一个零,根本上和6个人大吃大喝无关。
年轻时做过的事
从大阪返港的飞机上看了一部电影,片名已错过,看到是戴维·凌治导演,即刻留意。
故事描述一个七十多岁的乡下老头决意穿州越岭去看他的弟弟。平平凡凡,扎扎实实,和一般的怪异凌治作品完全不同。
一开始就形容老头双脚不灵,眼睛有毛病,跌在地上不能动弹。
老头觉得时日无多,决心上路,但他的驾驶执照因眼疾早被吊销,只有坐着电动割草机,拖了一辆手卷的铁棚出发。
全镇的人都以为他疯了。
路上,他遇到了一个离家出走的少女,用智能的语言令她回家。
车子烂了,遇好心人为他换取一辆二手的。再坏,找人修理,要敲老头竹杠,他一一杀价。这个老人一点也不蠢。
有人问他:“你单身出门,不怕坏人?”
老头回答:“二次大战时我在战壕中度过,有什么比它更危险的呢?”
又遇到一位老头,互相道出战争的可怕。老头安慰另一个老头,说自己当年是狙击手,把敌军一个个选出来杀死,
*后还错杀了一名美军的哨兵。
几经风雨,数日后终于抵达弟弟的家。同乡中人说好久不见他,不知死了没有?老头心急,驾往弟弟家那条小路是*漫长的。
终于见到弟弟,他们两人年轻时因口角而分开。老头向别人说道:再不去道歉已来不及。
见面后两个人坐在门外,大家一语不发。弟弟的眼光慢慢移动到那辆割草机和拖车上,盯住。心中的激动表现无遗,
这时他大哭,观众都哭了。
片中印象*深的对白,是当老头遇到一脚踏车队,和选手们夜共宿,他们不礼貌地问:“人老了,*坏的是什么事?”
老头安静地回答:“是想起年轻时做过的事。”
尼姑之言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蔡澜散文精选集: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碗净福至》蔡澜时代华语出品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