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红楼梦拾趣》李延祜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红楼梦拾趣》李延祜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李延祜山东省菏泽市人,生于1936年,教授。,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参加工作,作为高教部出国师资被派到北京大学东语系进修外语。后到北京语言大学任教,曾任语言大学中文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九、十届人大代表。现为红楼梦学会会员、北京水浒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会员。著有《中国古典小说的微观世界》《语文趣事漫谈》《浮生半日闲——笔记小品赏读》《尽付笑谈中——幽默小品赏读》《中华诗词雅句鉴赏》《隋唐五代人物故事》,寓言集《猫头鹰戴眼镜》《忘掉了奔驰的野马》等,儿童故事《朗文儿童故事丛书》(15本)《丽丽的幻想世界》(20本),传记《谢添传》《张良传》《海默传》《马琳传》《陆酉珠传》。是《中国艺术家辞典》堰中国作家辞典》编委,《中国现代戏剧电影艺术家传》主编之一。

【编辑推荐】

《红楼梦》是一座琳琅满目的艺术宝库,本书是《红楼梦》的欣赏锁拾,作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景物描写,具体而微的玲珑石、潇湘雨、玫瑰花等等一些微小的实物描写和语言描写,从中发现深意,发现作者的为文之道。篇篇短小精悍,篇篇有深意,语言生动有趣,处处见其真知灼见。

【名人的书评】

*本书本着发幽探微、细致解剖的要求,力避大而化之,人云亦云。力争见微知著,从人物言论行动故事的细节中寻找,发现其艺术魅力之所在,探讨《红楼梦》之所以感人至深之道。

第二本书配了大量红楼梦相关人物插图,古色古香。

第三《红楼梦》主要不以故事取胜,少有轰轰烈烈大事件,写的多是贵族生活,家常琐事。所以必须反复咀嚼,细细品味,才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凡处见奇崛。在人物语言中聆听弦外之音;从行动细微处找到内心活动。由居住环境、好恶看出人物性格——稍有粗心,则错过一个精心的安排;一不留意,则不知作者用心之良苦。

【红楼梦拾趣的书摘】

后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批判传记小说《刘志丹》有句“名言”: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大发明。套用这句话,也可以这说:自1949年起,把古典小说当作政治斗争工具,是一大发明。

新中国成立初期围绕《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把学术问题硬往政治上拉。“文革”中对《水浒传》评价,利用所谓招安、宋江投降派问题,生拉硬扯,借题发挥,含沙射影当时的政治斗争。学术问题,如果意见与主政者相左,就上纲上线,不但在学术上压制,在政治上也让你身败名裂。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手执一支笔,战战兢兢。只能按照“一家之言”的标准答案,炒冷饭,嚼甘蔗渣。

“文革”之后,作者仍然心有余悸,而鹦鹉学舌,又于心不甘。因之为避开思想分析这一雷区,评论古典文学名著,多半言不及“义”,侈谈“风月”。于是在《红楼梦学刊》发表了《论〈红楼梦〉的景物描写》,在《名作欣赏》连载了《〈红楼梦〉欣赏琐拾》。今合而为《〈红楼梦〉拾趣》。

《红楼梦》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不同,后三书之所以引人入胜,与它们惊险离奇复杂的故事情节大有关系。而《红楼梦》主要不是以故事取胜,少有轰轰烈烈大事件,写的多是贵族生活,家常琐事。所以必须反复咀嚼,细细品味,才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凡处见奇崛。在人物语言中聆听弦外之音;从行动细微处找到内心活动。由居住环境、好恶看出人物性格——稍有粗心,则错过一个精心的安排;一不留意,则不知作者用心之良苦。这本小册子,就是本着发幽探微、细致解剖的要求,力避大而化之,人云亦云。力争见微知著,从人物言论行动故事的细节中寻找,发现其艺术魅力之所在,探讨《红楼梦》之所以感人至深之道.

此次将《〈红楼梦〉拾趣》收入格致文库,为了本书结构的统一,将《论〈红楼梦〉的景物描写》重新组合,在文章标题、结构方面都做了改变调整。

本书只是作者一己之见,内容鸡零狗碎,不敢比肩于红学家之鸿篇巨著,如能给《红楼梦》读者有万一之启迪,则幸甚,幸甚。

李延祜

2017年4月7日于北京

作者把这块“山石”安排在蘅芜院门内,恰到好处。山石一遮,使人无法一下子领略庐山的真面目。蘅芜院内一切隐而不露,突出了一个“藏”的意境。如果我们结合这里的女主人薛宝钗的性格加以分析,就能进一步理解这一遮一藏的深刻含意。薛宝钗平时“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她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就是她为人处世的“插天的玲珑大山石”,把她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悉皆遮住”。蘅芜院的建筑格式与薛宝钗的为人有着象征意义。绕过蘅芜院门前的山石,我们才能看到院内的景色。院内无一树花木,只有许多异草。但是这满院的草却大有意趣。大多是盘绕寄生的藤蔓类植物,它不能独立生长,只能借助其他乔木山石攀缘而上。这些不禁使人发生一系列的联想:薛家依附贾家势力,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薛宝钗要与宝玉联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与这些牵藤引蔓的植物的寄生攀缘性多么相像。院里的异草”“或实若丹砂”,“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说明这里虽是异草仙藤,但终于不能离俗脱尘,都结出了火红的果子。这正是薛宝钗积极用世思想的侧面表现。她不慕虚幻,而重实惠。后来这位贾府女主人确实也给贾家结下一颗果子。蘅芜院也像她的主人一样,门前山石遮掩,不能让人一览无余。蘅芜院山石花草与人物性格配合谐调,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这时贾琏的心腹小童隆儿把贾琏的马和贾珍的马拉到了一起。然后到厨下和其他人饮酒嬉闹,接着下面写了这样一段话:隆儿才坐下,端起酒来,忽听马棚内闹将起来。原来二马同槽,不能相容,互蹄蹶起来。隆儿等慌得忙放下酒杯,出来喝住,另拴好了进来。这段文字从表面看与塑造人物、故事发展毫无关系,是节外生枝的游离之笔。然而结合当时贾珍、贾琏和尤二姐的关系分析,二马不能同槽,寓意匪浅。-----贾琏原来也是不同意“二马同槽”的,可是他终究比驴夫高明,想出了二马同槽的办法,那就是让贾珍和尤三姐“成了好事”,这样各有所归,撕下面皮,“吃个杂烩汤”,彼此也就可以“两无碍”了,“二马”也就可以“同槽”了。贾琏要求二人狼狈为奸,“照常才好”;贾珍求之不得,“无不领命”,这对难兄难弟终究破了二马不同槽的例。他们的识见确实比驴马“高明”,然而行径却不如互相蹄蹶不能同槽的畜生。至此,作者在马棚一段文字的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红楼梦拾趣》李延祜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