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天边采云》顾玉清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顾玉清江苏省泰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曾任人民日报国际部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曾多次被派驻国外分别任人民日报驻西非记者、驻法国主任记者、驻法国分社社长。在中央采访组及在国外常驻期间,曾多次采访报道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和出国访问活动。在邓小平最后一次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时,有幸与邓小平合影。著有《科特迪瓦》、《世界政要说千年》、《天边采云》。此前,曾为出版商合著《刀光剑影》。
作者是《人民日报》巴黎分社社长,在常驻或采访过海外50多个国家或地区。本书就是他在海外工作期间撰写的随笔见闻以及沉淀下来的记忆和回味。全书分:行走到天涯、话说地球村、冷眼看世界、绽放在旅途四个章节,其文字呈现了不同的人、事、物、景。尽管有的已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在作者看来,这些仿佛是从天涯海角采撷来的几缕薄薄云彩,仍然散发着色彩的光亮,故名《天边采云》。
本书是一个著名媒体人遍访50多国人与事的珍贵记忆。他带您一起探寻五洲山水,体味天涯风景,感受旅途滋味。
前言我学的专业是外语。出了大学校门,有幸走进了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的大门,从事国际新闻报道,一干就是30多年。其间,曾有过诱惑,我不为所动,一条道儿跑到了黑。原因在于,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每天都有新闻事件跟踪,总是给人带来新鲜、刺激、震惊和冲动。继而,渐渐喜欢并习惯于持率真之笔,作天下文章了。当新闻记者,尤其是国际新闻记者,除了一些综述、述评和评论之类外,大多数国际新闻报道,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脚步丈量世界跑出来的。出于采访需要,我走过了五大洲的山山水水,包括常驻国在内,到访过50多个国家。这,听起来似乎很美,也好让人羡慕。一个“爽”字之下,其实难副。天马行空、罅隙倥偬,既百舍重茧,也诡谲难测。还记得,美洲之行,自北向南一个来月,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白天黑夜马不停蹄地连轴转,有时下了飞机就采访,困得上下眼皮直打架,那股难受劲儿甭提了;奔走在非洲茫茫沙漠,途中汽车陷进了沙子里,长时间处于孤寂无援的境地;从巴黎开车去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突遇冻雪,路上结冰,车子打滑空转,抛锚在莱蒙湖边动弹不得;车行巴黎大街上,堵车的当儿,车窗竟然被砸,坐在副驾座位上的同事放在腿上的包眼睁睁被抢走;在科特迪瓦,我曾像看警匪片一样,在子弹横飞的第一现场,拍摄和报道了警匪对峙,匪徒当场被击毙的血腥场景。当时,部里急得直呼“今后不要再冒这种险了”;乘飞机去西班牙,抵达马德里机场时,飞机后起落架已快着陆,发现跑道上有障碍物,机身又重新拉起升空,多么危险!此类事情经历多了,也就不以为然,习以为常了。“远行必有所获。”多年在外跋涉奔波的最大收获是,所见所闻所知多了,积累自然也就多了些。心里装的东西不一样,对事件的敏感度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大不相同。最近从法国常驻离任回国后,我就毫不犹豫地将多年留存的一大摞,过去曾发表过自己东西的全国若干家报刊杂志,全都当废品处理了。主要是见到后觉得不堪入目,看了后无地自容,怕万一被人读到贻笑大方。所以,也就一不做,二不休,一了百了了。事后还是有点后悔。因为,几十年前的一些报刊杂志,尤其当时比较受欢迎的一些刊物,像《环球》、《海外文摘》、《世界博览》、《世界知识》、《地理知识》和《大众电影》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已经停刊,有的改头换面,不见了原来的模样,想到如果把它们留下来,似可作为不能复得的物品收藏了。当然,这些年来,成也在国际新闻,不成也在国际新闻,国际新闻报道是我工作的全部。日复一日,不停地写稿,不断地见报,其数难计。但是,新闻是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渐失。所以,这就像抓把流沙一样,一路走来一路往下漏,最终能攥在手心的是岁月沉淀下来的一点点记忆。《天边采云》包含了一些曾发表、未发表,以及刚刚出炉的一些文字(遗憾的是,在去过的国家中,像马来西亚、新加坡、摩纳哥、卢森堡、列支敦士登和安道尔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国家,在本书中笔墨未能得偿)。它如同从天涯海角采撷来的几缕薄薄的云彩,水远山长地呈现了一些人、事、物、景、境的不同颜色。尽管有的已经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原有的色彩光亮还未完全褪去,可从中了解曾经的那些故事和情境。至于刚刚出炉的新作部分,由于无见报之虞,无字数之限,写来随心所欲,相信会更有可读性。“雁过留声,人过留痕。”在曾经浪迹过的地方,此书记录了自己追寻、思考、潇洒走一回的一些难忘的片断,在与大家分享这一过程的同时,我会深深地把它们珍藏在心里。顾玉清2014年7月30日于北京东城朝内南小街巴黎郊外踏青去在我巴黎居所阳台上的鹳草花开个没完,让人分不出是春,是夏,是秋,还是冬。倒是花盆里种的一株小栗子树露出的新绿告诉我,春天到了。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百花争妍的季节。几度春风,数次霏雨,吹洗去了冬日的沉重,唤起人们新的希望与遐想。尽管久居于此,但春到巴黎还是让我抑制不住去郊外踏青的萌动。原因在于“花都”是一个现代与自然,浪漫与经典,繁华与宁静并存的地方,她能够容纳百川、兼收并蓄,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惬意的去处。正如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巴黎是一个真正的海洋”。巴黎的林荫大道,巴黎的名胜古迹,静静流淌的塞纳河,古往今来是文人墨客着墨较多的地方,也是游客绝对向往的场所。但是,当我几次登临埃菲尔铁塔俯瞰巴黎时,这个孕育奇迹、高深喧腾的大都会撞入我眼底的尽是,好象被分割成一个个石头和钢筋水泥建筑的方块,灰蒙蒙的而且显得杂乱,我曾经怀疑自己的感官出了毛病,怎么就找不到人家那种登高观巴黎的壮美感怀呢?其实,巴黎是有不少迷人之处,只是因为我更喜欢她的郊外罢了。巴黎的郊外有很多的森林,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城市难望其项背。像布洛涅森林、万森森林和默东森林等等,离环线都比较近。我常去的默东森林面积不属最大,可每次仅能探赏它的一个角。林中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藤蔓;有山涧溪水,也有清澈池塘。塘中有蒿草芦苇和成群的野鸭。特别是,地势高低起伏,到处沟沟坎坎,遍地铺满了成年累积的落叶,踩着叶子往前走如同行在地毯上一般。这里一片宁静,空气清新,什么都保持着原始和自然。春天来了,林子渐渐被涂抹上了一层浅绿色,鸟儿在枝头吱吱喳喳地鸣叫,盈野的山花儿含苞待放,身处其间,独享精神的盛筵,醉饮自然的琼浆,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能有这般宁静的宝地不容易,保护起来就更难。这既需要政府的严格规定,又需要良好的公民素质。以笔者观之,法国人的环保意识已到了,挂一块“禁止车辆入内和任何破坏森林的行为”的公告牌都多余。在这里,鸟儿可能飞落到你身上,野鸭大摇大摆地走到你身边来觅食,肯定不会有丧命之虞。尤其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一天,一抹余晖快要散尽的时候,一位在池塘边垂钓的老者准备收竿回家,我忙着凑过去看热闹,待他把网篓从水中捞起,活蹦乱跳的大鱼小鱼倒了大半桶,足有5-6斤重。当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时,他突然抬头问我,“要不要,这里没有污染,多新鲜!”“无功不受禄”,哪敢。我连声说“谢谢!”他欣赏了一番以后,慢慢地,一捧一捧地将鱼儿全部放回了水中。联想到在瑞士的莱蒙湖边上,我看到飞来飞去的天鹅在众目睽睽之下做窝、产卵、孵化。在澳大利亚,我坐轮船欣赏到巨鲸在海中翻跃的壮观场面;上了海中大堡礁,就如同进了“阿里巴巴”的宝库,遍地的稀有动物生物,各种各样的海鱼,大大小小的海龟,还有吸满礁石的海参,当局明文规定一个不能拣,也没有人拣;在海滩上,当地农庄导游为我们示范找淡水、挖扇贝,在一平米见方的地方抠出了几十个。但是,澳大利亚是不允许挖食的,违者若挖一个就处以2万澳元罚款。一位来自我国海滨城市青岛的朋友不无感叹地对我说,如果这在中国那可就要蜂拥而至,挖地三尺了。因吃发菜而加剧我国西部大片土地沙化,乱砍滥伐森林导致大量水土流失,已经造成一系列严重生态恶果。特别是,竟有不法之徒偷猎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和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甚至杀而食之,这是西方人难以想象,也是文明社会不应有的野蛮行为。城市建设也是一样,一方面要推进“现代化”,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保持“原始味”,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在其周围还能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那种对高地非要削平,林中树叶非要扫净,杂草野花非要拔光的无效劳作,实际上是对自然的破坏。因为人的思维和视野需要多层次、多起伏和多姿多彩,即一个变化的空间,而不是一块扁平的沙地。“春天属于早行人。”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我们要想把它建成“牛奶河和果羹岸”,每个人就必须扎扎实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生物,与自然一道跋涉、和谐相处。这样,经过冬的孕育,春的绽放,夏的酿造,我们一定会迎来秋的收获。走进巴黎地下世界无论是古典的千姿百态,还是现代的万种风情,巴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其实,大多数人欣赏的只是巴黎表面的花花世界,而很少留意其神秘的一面,即巴黎的地下世界。自古以来,法兰西民族就是一个爱挖洞的民族。据说,巴黎老城本身就是以挖地下的石头建造起来的。四通八达的地铁、纵横交错的地下水渠、巨大的地下商城、停车场、隧道、地窖、各种管线系统以及古代遗弃的采矿洞穴,使得巴黎的地下快要被掏空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巴黎的历史在地下。”此话似乎并不为过。走进巴黎地下神秘的世界,进行一次神奇的旅行,您一定会觉得别有洞天。100多年前开始兴建的巴黎地铁,是生活在这里的人绕不过的便捷通道。目前已建成14条专线,380个地铁站,全线总长211公里,将整个巴黎紧紧地连在一起。它每天运载乘客440万人次,全年达11.6亿人次。地铁每年运行里程高达4000万公里,相当于从地球到月球进行100次旅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巴黎地铁里发生的事,千奇百怪、无奇不有。乘一次地铁等于体察了一次巴黎的真实社会。巴黎地下水渠工程的规模远比地铁浩大。巴黎市民饮用水的50%是通过地下水渠输入的,地下水池的蓄水量约120万立方米,足够全市居民消费两天,密布的输水管道总长度达到1800公里。据说,这些仍在使用的地下水渠不少是16世纪建城时修建的,当局已辟出10多公里古渠供游人参观,以一探巴黎地下之奥秘。您知道吗?塞纳河的支流马恩河在进入巴黎后,有较长一段是从巴黎人的脚下流过的。在古往今来的历次战争中,巴黎地下被秘密地挖掘了许多工事和地道,有的已被探明,有的至今还没有找到。另外,人们还在巴黎14区的地下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尸骨地窖,内藏枯骨100万件以上,骷髅排垒有序,好似一个尸骨展览馆。它既令人毛骨悚然,又给人留下了诸多不可思议的悬念。总之,巴黎的地下迷宫与地上古街一样,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毋庸置疑,巴黎城建的超前意识顺应了现代城市立体发展的理念。迄今为止,巴黎还在不断地往下挖。比如,14号地铁的延长线,埃菲尔铁塔地下的配套服务系统,大卢浮宫再扩建计划,塞纳河边地下空气调节中心等工程。但是,巴黎在开发地下空间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地上地下双向“开花”,从而对巴黎的地基构成了严重的蚕食和损害。由于未完全摸清的古矿井在演变老化,地下工程的混乱挖掘,以及在地下施工中留下的隐患,使得巴黎大区约1000多处地块的安全受到威胁。从过去到现在,地面裂缝、下陷、倒坍的事经常发生。譬如,1937年,巴黎19区一次塌陷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下陷深度达30公尺。1975年,在巴黎北站的一次偶然挖掘中,一个巨大的地下深坑被发现,最终将它填平用去7000立方米水泥。2000年这一年,巴黎大大小小的塌陷事故就有30多起:18区的街道出现倒塌、13区地面坍陷、14区某校园里的一块场地下沉……巴黎因地面突然塌陷已造成许多人意外伤亡。在地下的利用方面,巴黎虽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各特权单位随便开挖互不通气、各行其是等问题。据市有关部门透露,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普遍不被看重,作业的随意性导致市内街道和人行道每年被“开膛破肚”1万至1.5万次。且不说地下不同管网铺设会因靠得太近而可能引发危险(如煤气与电缆或水管),好端端的路面上东填一处西补一块,被弄得乱七八糟。为了解决这些历史和现实遗存的种种问题,巴黎市府加大对原有地下监控系统的投入,进行不间断监察巡逻,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对危险地区采取有计划的撤离、征购和加固;强化地下和地上使用权的审批制度,实行统一整治;建造多管网“技术长廊”,对管道系统采取隧道式埋放,便于集中跟踪、维修和保养等等。巧用好地下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然而,科学的规划、优质的施工、严格的管理和快速的应急预案等措施需要紧紧跟进。试想,如果人们好似住在沙丘上的楼阁里,整天颤颤巍巍地生活着,那是没有什么安全和快乐感可言的。普罗旺斯的紫色调普罗旺斯位于法国的南部,属于地中海热带风情。平原与丘陵交错跌宕,稀疏且略显老气的植物,低矮的石头房子和裸露的石灰岩,一见而过往往引不起人们太多的注意,普罗旺斯因此得以保守着自己的秘密。直到英国人彼得梅尔的到来,以及其记述此地的一本接一本纪实畅销书的问世,才使得普罗旺斯的神秘面纱渐渐被撩开。“骄阳的赤金,薰衣草的绛紫,地中海的湛蓝”,还有那在微风中“热恋”的向日葵和百里香,让梅尔陶醉其中,也让无数追风者趋之若骛。然而,在普罗旺斯的斑斓色彩中,薰衣草构成的紫色调恐怕是最具吸引力和冲击力的。难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曾将薰衣草形容为“普罗旺斯美丽的衣衫”。每年薰衣草盛开的时节,数百万“朝圣大军”从世界各地涌向这里,以一睹仲夏的紫海花田,走进浪漫的香情梦境。笔者曾几次穿越普罗旺斯,可惜都没有能到这块“福地”里去踏花赏草,但终究还是没有经得起在慵懒阳光下与时间对话的诱惑,借去马赛之便,进行了一次放飞心情的悠然短暂之游。我们的汽车穿行于以卵石墙围起的村寨,越过险峻的吕贝隆峡谷,进入一块山坳,车停因梅尔的《山居岁月》而出名,建于12世纪的索尔特修道院旁。在院前的一片开阔地里,修女们种植的薰衣草田成垄成行,绽放的紫色花草密匝挺拔,如同刚吐穗的麦子一样,微风一吹花枝摇曳、紫浪翻滚,浓浓的草香味在空气中弥漫,一种从未有过的嗅觉快感,一股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让人可以痛饮大自然酿造的仙露玉液。在山下山上的一块块薰衣草田里,游人流连于花间,恋人的牵手、孩童的嬉戏、老人的满足,所有人与薰衣草亲近的微笑,被定格在无数照相机和摄像机的镜头里……薰衣草为唇形花科芳香植物,属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叶片狭窄呈灰绿色,茎直立,花序为穗状,通常在每年的6月至8月间开花。据普罗旺斯人介绍,薰衣草又分为原生薰衣草和杂交薰衣草。原生薰衣草一般生长在海拔900—1300米高的野生环境中,含精油量少,但品质奇佳,大多用来制造名贵香水和香料。杂交薰衣草宜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下,不光草长势旺盛产量高,其出油量也是原生薰衣草的1—5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种植它,现在游人观赏的大多数就是这种薰衣草。早在古罗马时代,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就被用着香浴,或用着去除狐臭和异味。后来,它又被制成防腐剂、愈合剂和镇静剂等。人们甚至将没有加工的薰衣草直接装入布袋里用来消毒、驱虫等。在薰衣草博物馆里,笔者看到了当时一些提炼薰衣草精油的蒸馏锅,通过影片介绍知道了薰衣草香料品的制作流程。到了19世纪,随着人们对香水需求的增加,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生产进入鼎盛时期,来自邻近的意大利、瑞士和西班牙的帮工,每年都成群结队地奔赴普罗旺斯,开始他们繁忙的薰衣草收割之旅。尽管由于化学合成替代品的利用曾导致薰衣草产业出现萎缩,但是为了让这一妙不可言的植物以其魅力和芳香永远存留于人间,大面积的人工种植带动了相关香型产品的大量开发,使薰衣草又找回了昔日的辉煌。目前,普罗旺斯人工种植的薰衣草的面积已达到1.7万公顷,一片片舞动着的紫色花穗,点缀着山谷与原野,映衬美丽的阳光地带。如果把普罗旺斯视为一幅天赐的名画,那么画中的紫色就是它的特色。紫色代表了高贵,紫色象征着永恒,紫色充满了浪漫。因为紫色而赋予了薰衣草美丽的爱情传说。因为紫色而曾经让塞尚、梵高、莫奈和毕加索等艺术大师在普罗旺斯找到了新的创作灵感和源泉,完成了爆炸性的颜色革命。薰衣草是普罗旺斯的一张最好的名片,薰衣草与普罗旺斯有着不解之缘,薰衣草带给了普罗旺斯别样的风景与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