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慢慢消失的乡村词语》尹学芸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尹学芸,1964年生,天津蓟州区人,现为天津文学院签约作家,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三百余万字。2017年,中篇小说《士别十年》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2018年,中篇小说《李海叔叔》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2019年,中篇小说《东山印》获“《当代》年度中篇小说总guanjun”。另曾获林语堂文学奖、孙犁散文奖等诸多文学奖项。
生长于斯的乡村,构建着尹学芸作品中清晰的文学地理线索,《慢慢消失的乡村词语》是她的首部散文随笔集,充满了遗珠式的光芒。
随着当下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一些朴实的话语逐渐消失。随词语湮没的,是作家行走在村庄里不断回想着的人、事、场景和情感记忆。要对这些面目渐次模糊的过往进行挽留,出于这个目的,作者着手写就了这样一本随笔,记录曾经存在过的文化。
这部随笔集以100个相间词语,延伸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这些词语大多存用于20世纪50至70年代,有相当一部分在80年代初即已成为历史。作家将它们重新拾起的过程中,除还原字词、符号、原义,反映天津附近农村的一些重要历史场景和片段之外,也将年代更迭下的乡民智慧、自然舒展全然灌注其中。土地像启蒙师,为每个出走的人给出慰藉。
捕捉乡间遥远的记忆和情感,重温蕴藏光亮的热源,尹学芸的文字如同抱持的情愫一样,朴素真诚。
◇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得主尹学芸乡村文化随笔集
◇用百个朴实亲切的乡间词汇,带我们回到回不去的乡村
◇土地像启蒙师,为每个出走的人给出慰藉
《慢慢消失的乡村词语》以独特的视角,挖掘深厚的乡村生活经验,在一个个已经或行将消亡的词语中复活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乡村生活,从中折射出特定时代乡土社会的人和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人、事和土地有着切割不断、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作者娓娓道来、醇厚生动的叙述中,乡村生活画卷渐次展开,凝聚着土地气息和农业文明智慧的情景重现眼前。
跋
乡村
我从十几年前的一个黄昏开始迷恋乡村。乡村是人群聚集的地方,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息繁衍,传说繁密得像天上的星星。
我在日落黄昏的大堤上闻到了乡村的味道,是从声音引起的。邻居家养的牛母子在这个黄昏经历了生离死别,小牛被人牵走了。母牛从那个黄昏开始号啕,一声接一声地,一声比一声凄惨地,哭。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我只要想到那头牛,眼眶还是湿的。
牛哭了三天三夜,我三天三夜没有睡好。我发现那种味道会从房屋、树木、人群、家畜、农具、粮仓里溢出来。味道有些古旧,有些残破,可却让我迷恋。我在思考我迷恋的是什么,很久以后我给了自己答案:我迷恋一个叫乡村的地方。
那个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到很远的地里干活,累了就坐在地边田垄上,天马行空地想很多事。天地广阔无垠,田野碧绿有声,可我的心却像干渴的禾苗一样卷曲着,不知如何让她舒展。
乡村在我的感觉里很重要,可我不知道拿她怎么办。我不能把她像只苹果一样装进兜里。不能把她像盘缝纫机一样带进城市。而且,她也不可能变成一份嫁妆……我所能做的,也许只是为她写一本书……所以许多年后,我仍需要走出城市去看她。开始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后来我发现任何一座乡村都可以慰藉我。*老的一棵树,或者废弃的一口水井。这里与那里没有什么不同。狗看到生人都要狂吠,天空飞翔的鸟有着相同的名字。树下坐着的老人都有相似的面孔。他们恬淡地述说着时光和岁月,为一场春雨或一场瑞雪咧着没有门牙的嘴。
乡村是什么?是母亲。是根。是精神。是灵魂。还是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