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朗读者Ⅱ》董卿主编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主编:董卿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因主持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而广受关注。2017年,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该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同年8月,董卿主编同名图书《朗读者》出版,迄今销量已超170万册。2018年,《朗读者》第二季播出,节目在豆瓣上超越*季获得9.2分的高分,引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累计刊文30余次。
本书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朗读者II》同名图书,共分三辑,本书为*辑。全书共收录62位朗读者的珍贵访谈,71篇古今中外经典文本。董卿专为本书读者录制“为你朗读”。书中“走进朗读亭”版块定格真挚心声,“导演手记”分享幕后故事。全书嵌入AR技术,149张照片链接1400分钟视频。
朗读依旧,初心不改
《朗读者II》全新回归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朗读者II》同名图书,共分三辑,本书为*辑
·62位朗读者的珍贵访谈,71篇古今中外经典文本
·董卿专为本书读者录制“为你朗读”
·“走进朗读亭”版块定格真挚心声
·“导演手记”分享幕后故事
·全书嵌入AR技术,149张照片链接1400分钟视频。
序言一
铁凝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
这段时间,身边许多朋友都在谈论《朗读者》。他们中有些是文学界的同行,但大多数从事的工作与文学并无直接关联。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甚至罕有交集的身份,然而当谈论《朗读者》、谈论节目里那些经典篇章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里流露着相同的情感,那就是温柔与感动。我愿意相信,在这一刻,我与他们共享着同一个幸福的身份,那就是文学的阅读者、人类心灵的倾听者。
我同时注意到,由《朗读者》而起的诵读文学经典的热潮,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媒体传播和好友热议的层面,它已经渗入了广大的人群,成为生活场景:许多城市都设置了“朗读亭”,每一个经过的人都可以走入其中,朗读自己喜爱的篇章并进行录制,他们的声音和形象将有可能出现在《朗读者》节目的正片之中。许多城市的“朗读亭”外都排起了长队,听说有读者为了录制三分钟的视频,在亭外耐心等待了足足九个小时。
《朗读者》已经成了一道醒目的文化风景、一种引人深思的文化现象。它向我们证明,诚挚、深沉、优美、健康的内容,在今天依然能够获得普遍的关注,好的文学永远拥有直指人心的伟大力量。常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匆忙浮躁的时代,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平庸而匮乏。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只能部分地认同。当下的生活固然匆忙,很多时候,我们也的确面临着浮躁的问题;但即使出于种种原因,我们同自己内心相处的时间相对有限,人们依然会本能地渴望着纯粹、辽阔、有质量的精神生活。近年来,以《朗读者》为代表的一批文学文化类节目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们引导人们放慢生命节奏,倾听内心的声音,顺应和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
《朗读者》中出现的文本,很多是经过漫长时间检验的名篇佳作;即使是出于今人之手的篇章,此前也多已在读者间广为流传。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当得起“经典”二字。何为经典?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我想*直接的一条,就是它们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拨动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柔软*深刻的部位。这种力量,并不会因时间流逝和年代更迭而减弱。《朗读者》里的许多篇章,都是我早年间的挚爱;那些熟悉的文字,关乎爱与恨、喜与悲、生与死、豪情与希望,曾经深刻地启示了、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今天的年轻读者依然会为之鼓舞、感动;其中有许多句子,我至今能够脱口背诵,它们在新一代读者心中同样激起了深沉的回响。好的文学就是这样,它能够跨越年龄和代际的鸿沟,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情感体验和文化记忆的代代传承之中,把种种高贵和美好的品质传递给无尽的后来人。
朗读,就是朗声诵读,是倾听自己的声音,也是倾听他人的声音。通过口的诵读与耳的倾听,汉语和它内在的气质、精神,以焕然一新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心灵。古老而常新的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独特韵律,这韵律不仅是美的,而且包含着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我们共同的情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朗读者》使阅读成了认同的过程,一个人在朗读中寻求更为广大的联系——通过这美好的母语,我们不仅彼此看见,我们还得以彼此听见,我们得以完成彼此身份的响亮确证,由此结成血脉相连、情感相通的共同体。
现在,《朗读者》里的故事和诵读篇目已被整理成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将有更多的读者阅读和朗读这些作品,从中感受真善美的力量,感受文学的力量。同时,这一切也是对包括我在内的写作者的提醒:一个人内心的声音在广大的人群中持久回响,这是世上*美好的事,这更是一份严肃庄重的责任。我们会更深刻地记住这份提醒,认真地写下去,把心交给读者,把更多的好作品献给我们的人民。
序言二
叶嘉莹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二○一七年的时候,董卿女士邀请我参与《朗读者》节目的录制。我是一九二四年生人,年纪很大了,本来不接受媒体的采访和活动,但听到约我去吟诵,我就去了。在我的心目之中,吟诵是诗歌生命里边*重要的一部分,古人作诗大都是伴随着吟诵写出来的。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从小都有这种吟诵的习惯。中国古典诗歌之美*需要以吟诵来传达,吟诵的时候,声调、音节的美感都会跑到你的头脑里、心灵里。吟诵久了,你不用专门学平仄、押韵,自然就学会合辙押韵了。我亲自体会到了古诗之美、吟诵之美,而现在的青年人,他们找不到一扇进去的门。我一辈子不辞劳苦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都能走进去。
在我看来,《朗读者》也在扮演一个开门人的角色,它借由朗读的魅力来推广阅读,将*有生命力的文字普及于社会,将普通的读者都接引到*美好、动人的文学里面来。我认为这是《朗读者》*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朗声读诵,往往是接近一篇文学作品*快、*直接、*深入的方式。
文学的力量是惊人的。《朗读者》之所以令我们感动,就是因为它将我们的人生与文学紧密牵连在了一起,它为所有世间的苦痛与无奈、热望与激情,都找到了*贴近的文字。在朗读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与文学家的灵魂遥相呼应,碰撞出兴发感动之力。我的一生有诸多不幸,遭遇了许多打击,文学始终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力量,是给我带来慰藉的源泉。我有了诗词,有了文学,便有了一切。其实,对每一个有感觉、有感情的人来说,都会是如此。
《朗读者》*季图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听闻受到大量读者的喜爱,我感到很高兴。这说明现在人们还是愿意阅读,愿意与文学亲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的历史颇为悠久,他们出版的图书囊括古今中外,给中国几代读者带来莫大影响。《朗读者》的出版,意味着他们又多了一种可以长久流传、影响深远的好书。今年,他们推出新一季的《朗读者》图书,我希望明年、后年,都能有新一季的图书继续出版,希望他们将推广阅读这件重要的事情长远地做下去。
后记:
加强传统文艺节目创新
慎海雄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书记、台长)
坚定“四个自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守国家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狠抓精品创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来推出了一大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优秀节目。《朗读者》就是其中的代表。
自2017年*季播出后,《朗读者》反响热烈、好评如潮;今年播出的第二季,立意更巧妙新颖,视野更开阔宏大,内容更扎实丰富,形式更生动亲民,做到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关注。基于*季节目编撰的《朗读者》图书,已经成为广大读者竞相捧读的畅销书,很多青少年读者通过阅读,了解到这些嘉宾的人生故事,开启经典阅读的旅程。《朗读者》的成功启示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只要坚定文化自信,勇于坚守、善于创新,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功,就能够用诚意和创意打动人心,就能够做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就能够跨越“高原”攀上“高峰”。
我们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打造更多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格的作品,让节目更加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更能够体现出思想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我们将加大传统文艺节目创新,强化优秀人才培训、选拔力度,提高内容制作能力,让优势更优、强者更强。我们将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海阔天空去想,脚踏实地去干,用*的科技和创意吸引年轻受众,营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人人自豪的氛围。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朗读者》同名图书的精选版,已经签出了六个国家八个语种的外文版,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一个范例。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我们将深化合作传播,注重“借嘴说话”,用好外国主流媒体平台,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倾听中国、读懂中国,将更多中华文化精品节目推向世界,在交流交融中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持久魅力,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
“锐意改革创新,壮大主流舆论,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改进创新,不断打磨提升,把《朗读者》等优秀文化品牌做得更响亮。我们将集中力量、心无旁骛地打造精品力作,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更好地担当引领示范作用,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