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花开半园》李冬梅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李冬梅,1964年出生,祖籍滑县。河南省濮阳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濮阳市优秀教师,濮阳市教学名师。已出版《寻得梅花点点香》。
本书收录初中语文教师的散文数十篇,分为“春风水面皆有情”“读书不觉流光浅”“人生自是悲与欢”三辑,分别是作者的旅游所思所感、读书教学心得、人生感悟。李冬梅的文墨中,自然风景有着纤尘不染的美。人文景观中沉淀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这是对文化的热爱与敬畏。
自序
我是一个简单的人。经历简单,生活简单,也喜欢简单。
年轻时曾经羡慕作家,敬慕他们何以把文字排列组合得那么美,那么扣人心弦。小时候和伙伴们玩抓纸团猜未来的游戏,在纸片上写上作家、科学家、诗人、演员等等名称,抓到哪一个,仿佛自己将来就真会成了那样的人似的。小时候真是幼稚得很,命运怎能是一张小纸片上的字说了算的!连《红楼梦》《三国演义》长什么样都没见过。《西游记》有多厚?《水浒传》多少英雄好汉?一概不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孩子真穷,连写字本都是几分钱买张纸,用菜刀裁了,用线缀在一起自制而成的。哪有钱买书,况且公社的小书店里也没有几本书呀,满墙壁挂着的都是一张张纸画。除了课本、小画册,家里再找不出书来。农村人,难有几个买书的。连书都没读过,哪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作家是什么样的。
人都说年少的时候是追梦的时候,可是我那时没有梦。即使朦朦胧胧地遥想过未来,那也不过是想着走出农村,走出那个贫穷的小村子。
长大后,考上了师专,顺利地当上了老师。在濮阳市一中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辈子就在这一个地方教书,心里只有家、学校、学生。生活简单,却也快乐。人生平淡,却也幸福。有人爱,有事做,有期待,这应该是哪位名人说的幸福人生吧?每天都想着把事情做好,每天都期待着明天比今天更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秋月春光伴着我,夏风冬云伴着我。亲人家人伴着我,可爱的学生伴着我。我爱我家,我爱我校,我爱我的课堂。常常眼含泪花被感动,常常两袖落花被染醉。岁月清秀,波澜不惊。
教书,读书。读书,教书。书香缕缕,书声琅琅。很美!有兴致时、有感触时也写点文章,聊以自慰,权作自娱自勉。不想以此成名,更不做作家梦。因为自己知道:没有读破万卷书,没有行过万里路,没有呕心沥血的孜孜不倦,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怎能成名成家?没有写过成袋成袋的纸稿,哪能成为作家?不能写等身齐高的练笔文稿,从文稿堆中站起来,怎能成为作家?余华在成名之前,被退回的稿件扔满了一院子。网络作家唐家三少说,他每天都坚持写,每天有五六千字的写作量。余秋雨、周国平、陈忠实、王安忆、张小娴等作家哪个不是每天都在写,笔耕不辍。才华、阅历、勤恳,自己一样也没有!能成为一个作者是我教书之余的追求。
电影《老师•好》中有句话我清晰地记得:“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好的时光。”
有幸遇到了苏子东升校长和洪君立新书记,他们着实是好领导,全心全意成就一中,成就老师,成就学生。在领导的鼓励鞭策下,我竟集文成册。由衷地感谢我们敬爱的领导!没有他们,就没有《寻得梅花点点香》!
《寻得梅花点点香》一书,得到了一中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张俊美老师说这是她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孙媛香老师在家里读给家人听。韩景兰老师说她特意把《寻得梅花点点香》这本书拿回家里反反复复地读。王秀梅老师说她要好好收藏。吕海霞老师边读边摘抄。高宁宁老师把书中的课堂实录内容当作了自己的备课资料。谢文华、孙静超、李利敏、孙蒙蒙等老师都写了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少老师都以此自豪:我们市一中的老师也能出书了!年轻教师因此而鼓舞,而振奋,而自信。好多学生都说,自己也要好好读书,好好写文章,将来也要成为像李老师这样的人。这些都令我感动不已,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深深地明白,并非我的书写得好,只因我是他们的同事,只因我是一中人,只因一中的好领导肯为一中的老师和学生出书。我该怎样报答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我的学生、我热爱的一中啊!
满怀着感恩,又诚惶诚恐。《花开半园》要面世了,愿它裹挟着片片花瓣,轻落在你的书案,给你送来一缕暗香。
愿《花开半园》不辜负我的学校!不辜负所有鼓励我、关爱我的人!
今晚,月华流照,山水应是媚好。愿人间婵娟与共!
冬梅书于己亥年十月既望日
桃花笑在春风里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阳春三月,日光明媚,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今天我借一片悠闲时光,赶往濮上园欣赏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桃花烂漫,灼灼芳华,团团锦簇,如一片片粉红的霞,似一片片粉红的云,风情韵致之美,真叫人目不暇接,神迷意醉。苏轼说:桃花“争开不待叶”。还真是的,只见桃花,看不见绿叶,难怪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桃树是先开花后长叶。
濮上园的桃林好大好美!走在弯曲的小路上,满眼尽是桃花,也许是我来得早吧,今天一个游人还没看见,静极了,真有种十里桃花我独赏的王者感觉。走在桃林,置身桃园,觉得自己都变美了。一个人尽享大片桃林,好奢侈,好富有!桃花千姿百态:有的簇拥着开放,她们面色红润,像搽过胭脂似的;有的高傲地独占一枝,好像刻意向游人炫耀自己的美艳;还有的含苞欲放,只等春风一吹,便会片片妖娆。那甜蜜,那娇羞,那喜悦,正挂在枝枝梢梢……
岁月深处,年年桃花开。小时候村子的林场里也有大片桃林,许多邻居的院子里都种有桃树。见得多了,没把它放在心上,似乎从没有认真地观看过桃花,只知道人们种桃树是为了吃桃,所以也没觉得桃花有多么美,反倒认为那是很自然的树,开花,结桃,如此而已。村民们谈论*多的是谁家的桃树结桃多,并无人提及桃花有多艳,有多美。清楚地记得,我家斜对面有一片开阔地,主人家只栽了树没盖房屋。其中有一棵较大的桃树,主干不高,但粗壮,斜枝较多,很适合攀爬。每年从桃花开放到结桃,几乎天天有孩子在这棵树上攀上爬下,或者坐在树杈上悠悠荡荡。小孩子是很有破坏性的,每年还不等桃子长大,青青的毛毛的时候,就一个个地把它摘下了,咬一口,一尝,酸酸的,涩涩的,甚至有一点苦苦的,于是龇着牙说一声“一点也不好吃”,随手就扔掉了,毫无可惜之意。那时的桃树从不打药,结的桃子自然是纯粹的天然果,若长熟了,该有多甜呀!今天很少能吃上这样纯的果子了,偶尔吃到一两个,便觉得是一种奢侈,是一种幸运。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人们对吃桃已没有特别的渴望,倒是爱上了灼灼的桃花,每年记挂着不要错过了花开的美景。
在我心里,一直有桃花的美丽意象,*早应该是始于《红楼梦》。小时候,我曾经买过《红楼梦》的画片,看到黛玉荷锄葬花,那袅袅婷婷、弱柳扶风的样子,天仙一般,真的是美极了。记得当时我问过不少人,黛玉葬的是什么花,可他们都不知道。后来读书时,我就特意留心,方知是桃花。一直到现在,那树树桃花,落红飘飘,宝黛同坐石头上共读《西厢记》的情景仍让我痴迷。花瓣落到他们的头上,落到他们的衣襟上,落到他们共读的书页上,那种美艳绝伦的画面,真的是醉人心肠。他们双眸对视的一瞬,是妙处难与君说的柔情,是梦里千百次相依的缱绻,是痴,是爱,是恋,是深情。宝黛爱情是《红楼梦》里的魂魄,没有宝黛的爱,怎有这场美丽的梦?他们桃花树下共读《西厢记》的一幕,让我感到青春可以有如此美丽的相遇,人可以如此诗意地葬花、读书、生活。黛玉葬花,其实葬的是青春,葬的是生命,那是一种催人泪下的凄美。桃花带着黛玉的心,带着黛玉的希望,带着黛玉的落寞,带着黛玉的美,飘落在地上,飘落在流水中,也飘落在了我的心上。黛玉葬的是落红,也是一缕香魂,是春天,是对爱情的憧憬。她就像那片片落红,花木懂她的愁,懂她的忧,懂她冰清的心,懂她玉洁的骨,懂她脱俗离尘的美,懂她冷清孤寂的人生。宝黛桃花树下共读《西厢记》是《红楼梦》留给我*美的画面,永远挥之不去。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画面也很美,很震撼。桃花林中,三位英雄一跪定乾坤,生死情相随。灼灼桃花见证了他们的金兰情谊,也绚烂了他们的兴汉志向。那一拜,拜出了英雄豪气,拜出了千秋大业。
在我十三四岁时,有一次听收音机,听到了戏曲《桃花扇》,李香君血溅定情扇,斑斑血迹化作片片桃花的情节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上。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烟雨楼台,秦淮水榭背后的不屈,是玉碎而非瓦全。为民族大义而舍弃个人爱情的秦淮名妓李香君,气节高贵,芳名永传!今天,后庭花之歌也许未歇,羽衣曲之声也许犹在,但那玉碎之志、脊梁风骨从未消逝。
后来读《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在我脑海中定格了桃花盛开时的嫣然灿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知道有很多诗人名家都非常喜爱桃花,赋予了桃花特定的含义。记忆尤深的是,王维“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被冠以“桃花夫人”;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张志和眼中脱俗超尘的美;有一个院子,“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这是秦观秦少游心中的理想家园。
太佩服陶渊明,他的《桃花源记》为人们创构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美好幸福的和平国。陶公辞官,带着一种回归、一种自然、一种平和、一种宁静的心去寻桃花源,去寻他的心灵栖息地。不为富足,不为种豆收获,只为心中那份自由、洒脱、无束!只为生命中那份自在、舒展、快乐、高贵!从此,桃花源便成了一个向往,一个象征,也让后世人有了一种心灵的寄托与存放。我曾经误解过《桃花源记》的结尾“后遂无问津者”,认为陶渊明不够坚定执着,应该让更多的人找到桃花源。其实现在想想,那个山洞找见找不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桃花源已经印记在人们的心里了。
很喜欢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光阴流转,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花在人无踪。几多惆怅,几多伤感,几多回忆!想必心中有桃花的人,定是有美的人,有情的人,有爱的人。唐寅唐伯虎曾经花光积蓄为一个心爱的青楼女子赎身,建了一座桃花庵,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一代才子的潇洒与失落叫人羡慕,更让人嗟叹惋惜。
桃花一脸灿烂,在阳光下艳丽着,在春风中摇曳着。园子里的游人渐渐多了,个个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沈从文《边城》中写道:“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可见人们大都是喜爱桃花的。毕竟那柔软的花瓣,婉转了冬的坚硬;娇媚的花色,渲染了春的绮丽。谁人不爱这温煦的春天呢?
有人说,桃花的花语是爱情的俘虏。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桃花一直以来都和爱情密不可分,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就是指爱情的机遇和运气。于是,很多男男女女,总忍不住流连桃树旁,希望碰到桃花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爱。他们也希望能驾一叶兰舟,等在桃花渡口,等到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或伊人。
我想着走着,走着赏着,桃花朵朵,花香萦怀。于是我的整个心情都变得明媚起来,开阔起来。看桃花树下,不少女子与桃花合影拍照,想借一抹桃花的美丽装饰和衬托自己。看来多情的时光,已把桃花悄悄地移植进了人们的心里,并默默地扎下了根。人越接近自然,就越接近真实的自己;越贴近自然,就越贴近心灵的方向。
当我们感到生活枯燥无趣时,当我们感到工作繁重沉闷时,就到大自然中来吧。来看看这美丽的桃花,来嗅嗅这醉心的芬芳。一花一木都在散发着诗意的光彩。谁说诗在远方?诗意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桃花源也不是想象中的风景,它就明丽在我们的心中!
希望每一个去看桃花的人,心中都有爱,有美;每一个看过桃花的人,都能让自己的心行走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
愿桃花永远笑在春风里!
冬梅写于戊戌年春日
花开半园
半月前,朋友圈里就有广告:濮阳市登星牡丹生态园举行盛大的牡丹节。我欣喜非常,充满向往。再不用跑到洛阳或者菏泽赏牡丹了。戚城公园虽然也有牡丹园,然面积太小,品种不多,花色也不够丰富,看后总有一种不过瘾的感觉。所以我对濮阳牡丹文化节非常期待。
四月十六日这天,登星牡丹园正式开园了!这天,我来到了这里。登星牡丹园毗邻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占地三百余亩,是豫北地区首个超大型精品牡丹旅游景区。园内种植各种牡丹及观赏芍药十五万余株,还有各种名贵花树九千余棵和几十块名贵观赏石。本届濮阳牡丹文化节活动涵盖了文化交流、赏花旅游、杂技展演等多个领域。游客除了可以参加牡丹诗会、旗袍秀、摄影大赛、茶艺展示等多项活动,还可以到东北庄建业大集古镇欣赏原生态杂技,品尝河南十八地市特色小吃、地方名吃、经典豫菜,参观中原杂技博物馆,感受濮阳独特的杂技文化。由于它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汇集中原地区牡丹和国内外牡丹精品于一园,故称之为“豫北牡丹*园”。
全园牡丹四月中旬就进入了盛花期,游客在花海的美景中尽享牡丹盛宴。从此结束了濮阳市没有牡丹园的历史,为濮阳文化增添了一个牡丹文化的新亮点。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牡丹仙子的雕像。牡丹仙子形体飘逸,身材窈窕,她手捧牡丹,眺望远方。神态端详、自然而温柔,面善目慈,透着一股灵秀。很美!一定要照相的,沾沾仙女的仙气、喜气,说不定真能心想事成呢!
好大的牡丹园!好开阔!咦?牡丹花怎么不多?怎么不是我想象的花开满园,姹紫嫣红,锦绣一片?园中有几块方地的牡丹还没开花,矮矮的,稀稀的,好像新栽种的。我心里掠过丝丝失望。
哪儿有花开就去哪儿观赏吧。花开得真艳!那种雍容、婀娜、华贵、大气,直叫人想起“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没想到牡丹花的品种那么多,名字还那么好听。以前我赏牡丹,总是看重花的色,花的态,对其品种类别很少在意。这里的工作人员真有心,每一片牡丹花都插置一个牌子,标注其名称。真好!既观赏了牡丹,也增长了知识。其中常见的有魏紫、赵粉、姚黄、香玉、花二乔、洛阳红、白雪塔等,这些牡丹花我们在戚城公园、濮上园应该观赏过。我很想看看黑色的和绿色的牡丹花,可惜这里也没有。四下环顾,东西寻找,始终未见。其实不用寻的,那种稀有的色彩,如果有,会格外醒目的。我曾问园子里的花木工:那些没开放的牡丹中,可有黑花魁、绿香球?她们笑笑,摇摇头。没有?还是没开放?我也不好追问。也许就隐在那些还没开的花中吧!我应该给自己一个念想,一个希望。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牡丹不愧为花王!尽管花形各异,却都有令人惊艳的风姿,花色夺目,香气醇郁,令人驻足,流连忘返。魏紫是名贵的牡丹花品种,紫红色,荷花形,美观大方,长势旺盛,花朵硕大,花期较长,丰满富贵,被誉为花后,给人以温馨、热烈、喜庆、吉祥的美感。姚黄开得很盛大,株形直立,枝条细硬,花枝短粗,花朵皇冠形。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酒醉杨妃是牡丹名贵品种,花瓣整齐,光彩照人。开粉紫色的花,既妩媚动人,又不失贵气。顶部为粉红色,依稀还染有一丝白色。盛开的枝条看上去很柔软,花朵有些下垂,就像喝醉了的美女一样。因其似有醉意羞态,故名酒醉杨妃。名字真美!让人遐想迩思。
记得书上讲:唐朝女皇武则天,有一次酒后醉言,下圣旨要百花在隆冬时节同时开放。百花依从,唯独牡丹抗旨未放,显示出坚贞的气节。于是女皇一怒之下,将牡丹贬谪洛阳。因此牡丹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同情,也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喜爱与赞美。也有传说讲道:这种花是王母娘娘的仙丹所化,人们叫它母丹。因母丹有仙丹灵气,开的花异常美丽,香气四溢,成为名贵花草,所以世人称之为天香国色。难怪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写有“白玉”“黄花葵”“玉板白”等名称的地方,牡丹花株还小,不见花影。望着这一行行整齐的花畦,我的心田仿佛注满了花香。闭上眼,仿佛花海如潮,花浪翻滚。沉醉!我期待有朝一日花儿全盛开,满园灼灼,触手生香!
花也好,人也罢。凡事总有个开头,总有个起步。今天种下一株苗,明天就有希望长大,就有希望茁壮,就有希望开花。
想到这里,刚刚进园的失望一扫而空。《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一种迷离朦胧的意境,自有一种诗情画意。观赏的人对此仍有期待和憧憬。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这里的“半”字,可以说用得精妙。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怅恨和抱怨,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人生。所以,花未全开月未圆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是一种优雅的从容和淡定。曾国藩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就是“小满”,连他的书房都取名为“求缺斋”。原来,不求完美就是完美。
花开半园也好!留一半希望给自己,留一半想象给自己。期待来年花开更盛,花开更艳!
◆正文赏读◆
老人怜悯地也没有多说话,就给她找了两位轿夫,一顶没篷的轿。因为那是下秧的时节。
下午三四时的样子,一条狭窄而污秽的乡村小街上,抬过了一顶没篷的轿子,轿里躺着一个脸色枯萎如同一张瘪的黄菜叶那么的中年妇人,两眼朦胧地颓唐地闭着。嘴里的呼吸只有微弱地吐出。街上的人们个个睁着惊异的目光,怜悯地凝视着过去。一群孩子们,争噪地跟在轿后,好象一件奇异的事情落到这沉寂的小村镇里来了。
春宝也是跟在轿后的孩子们中底一个,他还在似赶猪那么地哗着轿走,可是当轿子一转一个弯,却是向他底家里去的路,他却伸直了两手而奇怪了,等到轿子到了他家里的门口,他简直呆似地远远地站在前面,背靠一株柱子上,面向着轿,其余的孩子们胆怯地围在轿的两边。妇人走出来了,她昏迷的眼睛还认不清站在前面的,穿着褴褛的衣服,头发蓬乱的,身子和三年前一样的短小,那个八岁的孩子是她的春宝。突然,她哭出来地高叫了:
“春宝呀!”
一群孩子们,个个无意地吃了一惊,而春宝简直吓得躲进屋子他父亲那里去了。
妇人在灰暗的屋内坐了许久许久,她和她底丈夫都没有一句话。夜色降落了,他下垂的头昂起来,向她说:
“烧饭吃罢!”
妇人不得已地站起来,向屋角上旋转了一周,一点也没有气力地对她丈夫说:
“米缸内是空空的……”
男人冷笑了一声,答说:“你真是大人家里生活过了!米,盛在那只香烟盒子内。”
当天晚上,男子向她底儿子说:
“春宝,跟你底娘去睡!”
而春宝却靠在灶边哭起来了。他的母亲走近他,一边叫:
“春宝,宝宝!”
可是当她底手去抚摸他的时候,他又躲闪开了。男子加上说:
“会生疏得那么快,一顿打呢!”
她眼睁睁地睡在一张龌龊的狭窄板床上,春宝陌生似地睡在她底身边。在她底已经麻木的脑内,仿佛秋宝肥白可爱地在她身边挣动着,她伸出两手去抱,可是身边是春宝。这时,春宝睡着了。转了一个身,他的母亲紧紧地将他抱住,而孩子却从微弱的鼾声中,脸伏在她的胸膛上,两手抚摩着她的两乳。
沉静而寒冷的死一般长的夜,似无限地拖延着,拖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