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梦想会证明一切》李婧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梦想会证明一切》李婧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李婧,曾在韩国留学,后在上海工作多年,现为自由撰稿人、豆瓣红人,目前带有一支创业团队,同时是海报时尚网旗下“FWMA”时尚自媒体专栏作者,豆瓣广告、知乎广告代理撰稿人。“100个城市写作计划”发起者及策划者。为娇韵诗、欧莱雅、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东风日产等各类知名品牌撰写文案。为《城市画报》、《南方人物周刊》《女友》等杂志撰稿。所写文章多次被豆瓣首页、豆瓣一刻推荐;多个微博大号都转发过,如人民日报、人民网、清华南都、Happy张江、她生活、灼见、十点读书会等。在多重身份间切换:单亲妈妈、跨界撰稿人、原创品牌创业者。为人独立、自主、乐观、爱自由,为梦想破釜沉舟。豆瓣ID:mumudancing微信公众号:鹿之角

【编辑推荐】

我们都孤独、迷惘、不满、不甘,却又无力,但总有这么一个人,如她,在这残酷的世界,坚持笃定,没有矫情,没有自怨自艾,那样真实地活出精彩,为梦努力,突破现实的束缚去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坚强有力地生活,做一个独立的人,不任性不萎靡,因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应该跋山涉水。人这一生太短,做爱做的事,想爱想的人。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想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坚持下去,你才会收获真正的快乐。因为梦想,终会证明一切。

【名人的书评】

1、这是一本陪伴你醒悟、成长的书。坚强有力地生活,做一个独立的人,不任性不萎靡,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应该跋山涉水。李婧以“mumudancing”为笔名,在豆瓣被50000人关注,在年轻人中拥有极高的人气。文字极富感染力、可读性强,犀利直接、率性真实。曾为《南方人物周刊》、《女友》等杂志撰稿,小说、散文、评论等各类文章发表于《读者》、《城市画报》等杂志;现为《都市女报》专栏作者。本书是作者李婧在人生转折期对女性自我、职业、家庭和社会的种种思考。写给孤独、迷惘、不满、不甘的女性,让心中有泪和梦的你因此而改变。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2、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几乎每篇都在网络上引起过热议。一经发表,即在豆瓣、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中被疯狂转载。许多知名媒体,如人民日报、做书、学术中国、清华南都、LinkedIn、城市画报、她生活等,都转载了李婧的热文,多篇作品阅读量100万,总阅读量达数亿。2014年4月,李婧在豆瓣发布了《产后恢复及塑身,论5个月甩掉50斤肉的可能性》,引起了网络巨大反响。该篇日记在豆瓣阅读量为10万,微博阅读量超过100万,受到各类媒体的转载和网友的剧烈讨论。她的励志故事,也激励了许多人纷纷效仿;2014年末,作者为专心写作辞职,个人创业并发起了“100个城市生活的人”集体写作计划,关注城乡文化、女性、时尚、教育、情感等领域。本书收录的部分,多围绕她的个人成长论述,集中彰显了她的生活态度:“人这一生太短,做爱做的事,爱想爱的人”;《你的身后,是否也有只老虎》,作者通过反思自己的经历,对比另一位坚持梦想者实现梦想的过程,她发现生命短暂,“人生不过短短900个月,只要90个月就能看出差别”,感到时间的力量。而许多人在碌碌无为中变得平庸,正是因为忘记了梦想;《一件写着“梦想”的卫衣》记录了李婧和团队共同创业,将设计变成一件产品的全过程。她用这件小事告诉大家,从零开始的困难不值得惧怕,只要坚持内心,不畏艰难,梦想就会成真;《再见,阶段性勤奋》、《原来可以工作着快乐》等文,讲了她对兴趣爱好、职业的一些思考。如何有效管理时间,把兴趣变成真正的事业,这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可循。她坚信努力的意义大过天赋,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深入,量变总会引起质变……想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坚持下去,你才会收获真正的快乐。

【梦想会证明一切的书摘】

你的身后,是否也有只老虎很多年前我梦见一只老虎在我身后我站在原地一动未动我知道它也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不敢回头读到流马的这首诗时,我心头一颤,想讲个故事。我有一个朋友,2006年,我们还是大三穷学生的时候,第一次一起自助坐绿皮火车去了湖南凤凰。那次回来以后,我写了博客,他写了MSN日志。有人在他的空间留言,请他写专栏,他兴奋不已。对一个穷学生来说,那时写专栏还是空话,但他却决定要开始踏遍全中国的旅行。我们曾一起出去过几次,相比大手大脚(尤其喜欢在旅行时花费)的我,他严苛地用小本子记录下了每次旅行的费用,精简预算,回来也很认真地写了图文并茂的游记。可我就比较懒散,只写点内心独白,po(上传)点照片,写点散文,写点诗。我们认识比较深的时候,他送了我一本“LonelyPlanet”(孤独星球旅行指南系列)的Kyoto(《京都》)。他说他的dreamcity(梦想都市)是京都,然后就读了关于京都的许多书。接下来,他就去报了日语学习班,从最初级考到了最高级。然后呢,他就开始读日语原著,有一次还翻译了一篇挺有意思的小说。当然了,这当中他一直都是在学习或者有正职工作的,而非专门去做这些事。我毕业的时候,曾万般挣扎,犹豫着是否要去做个记者,专门去听别人说话,写别人的故事。但是我父母说,这个行当不行,不安稳,你是个女生。最终我服从了他们的意见,从媒体业发达的广州来到了上海,选择了现在这份妥妥当当、无风无浪的工作,甚至慢慢在安稳中组建了家庭。那几年里,我的这位朋友读完了法学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去了南方报社做记者——一份当时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即使早已开始领薪水,我也难以忍住恨恨地直咬牙。我很想奋起直追,想回到我当初的选择。于是我写了一些东西,投了稿,意外而又顺利地发表了小说。当时我想以此作为一块敲门砖,为日后能转行再做记者铺路。我满怀憧憬,心中掂量着自己这块未被发现的“金子”。那段时间,我正好读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我觉得作者说得太对了,没错,我就应该像一个马拉松跑者一样,继续日复一日的写作习惯,直到有一天我攀到“彼山”的高峰。可是很快,我浅尝辄止之后,就放弃了,放弃周末业余时间的采访计划,放弃与不信任的编辑联系。直到昨晚,我都仍在想,有了这个“订阅号”,我是不是就能凭它去应聘什么媒体的工作呢?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是回过头一看,时代却已然变了。如今自媒体盛行,作为一个写作的人,再也不需要去跪求媒体的门槛,只不过媒体从业者总有便利的话语权倒是真的。所以,我虽错过了命运,却迎来了时机。回到之前说过的我这位朋友。在我工作第一年、第二年的时候,我曾给自己定了一个“一年不出行”的省钱计划。因为房租太贵,所有的钱都用来养自己——toopoortoleave(太穷了,无法离开)。有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我和室友去找新的租房,路上我们顶着风聊天。我和她说:你知道吗,我的这位朋友,已经一口气买了七张新一年的跨国机票。为什么他可以当上我曾想当的记者?为什么他可以去我想去的地方?为什么我却仍在这里,为了安稳的生活,需要攥紧手中的钱,又寒又酸地走在高架下?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在完成婚礼后,我曾骄傲地觉得,自己的人生已达到了完满,因我从未想追求物质的成功。春日安静的午后,躺在自己家的飘窗上听着音乐读书,对我来说,就是拥有了一切——那是我这些年来最满意的时刻,我永远记得。再对比一下我和那位朋友成长的时间轴:当他走完东南亚时,我确实安然地成了家;当他去了梦想去的京都时,我又安然地生了孩子;当他去了亚洲好几个国家,然后第三次去京都的时候,我带着孩子,要离婚了。只是不同的是,他真的成了旅行专栏的写手。他每一篇写京都的文章,都会成为豆瓣的精选,在我的“朋友圈”被他并不知道的朋友转发。他第一次写京都的文章,甚至被罗永浩翻了出来推荐。然后他有了更多的约稿,可以去更多次京都,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2014年了,距离我们同时第一次踏上世界的旅途,已经有八年。这八年里,我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人生,其实挺奇妙的,累积了量,就会发生质变。其实在我看到一千部片子的时候,就懂了,只是对我的梦想,我却迟迟都没有去做。我怕一旦去做了,就可能会验证失败,就可能会永远地失去那些最美好的东西。于是它就一直悬挂在那里,让我遥不可及地发狠、生气,甚至流泪。而我被赶着去追求的、紧紧攥在手中的,原来也不过是平凡人的“面子”。当我失去了体面,我也失去了这些年生存所求的意义。但我还是会告诉你:2008年1月,全中国都在遭受雪灾的那个冬天,我曾在家彷徨、挣扎、暴躁,却安静地读完了《庄子》,甚至长久而寒冷地守在电脑前,看四个小时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教父》;音乐如果开着,肯定是根本听不懂在唱什么、且旋律极其压抑的“Radiohead”(电台司令乐队)。为了打发时间,我去学了开车。但是在整天的枯燥练习中,我也从来都是一言不发,只是看着冬日刺眼的阳光。偶尔经过大雪过后的废墟,我以为自己明白了一切。那年春天,我卸下骨折的腿上的石膏,来到上海,开始了崭新的人生。如果,一切像从未发生过;如果,当时我跨出了另一步……但,这是个永远不能去猜想的假设,因为,人生就是如此,在平静地度过每一天后,会在一个突如其来的悄无声息的上午,让你感到疼痛。可你知道,我们的一生,不过只有短短九百个月吗?只要用九十个月的时间,就会看到差别。而它,就是那只站在你身后的老虎。再见,阶段性勤奋我常常嘲笑自己是浅尝辄止的人。为了抵御过分自嘲,为了向自己证明“我不是那么浅尝辄止”,某些时候,我那些为了自证的不懈努力,碰巧成了他人眼中的有毅力。拿减肥这件事来说,曾经有段时间我是心无旁骛的。每天保持一小时以上的运动,每天记录体重变化,每天测量腰围、腿围、臀围、手臂围,每天严苛地控制饮食……在一段时间里,我成功地达到了目标,成了人们眼中的“有毅力的人”。然而,我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在达到目标之后,我又和大多数姑娘一样,变回会吃很多东西、不爱运动、希望敷一晚面膜就能变得漂亮,甚至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在两三天里就能通过节食瘦到一百斤。每当人们问我:你现在还在运动吗?我总是搪塞说:运动很少,我只是会适当控制饮食。但我知道,那个浅尝辄止的人又冒了出来,她又重新回归了懒惰。这样的事情在我的人生中反复出现。比如,我会为了大学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4.0以上而苦读功课,每门课的笔记都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再倒背如流地写在答卷上;比如,我会为了考托福或者考韩语高级,三个月闭门不出,每天从早八点到晚八点都在记单词、写习题;比如,我为了考二胡十级,整个暑假都在忘我地练琴,自己陶醉在勤奋里,最后成功拿到了证书;比如,我下定决心减肥,三四个月里我排除万难去锻炼,拒绝任何一场不必要的饭局、酒局……阶段性的勤奋,帮助我成功达到了许多目标。我成了拥有某种资质的人,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学会某种艺术技能的人,达到某个体重值的瘦子……可在阶段性的目标之后,我便不会为了已经达到的目标再继续深入,而是重新回归平常的那个“我”——她贪玩、容易分心、没什么时间观念,更不会继续去刻意练习。所以成长至今,我没有做成任何一件事,这真是对自己莫大的嘲笑。我带着无数次自嘲,继续反复浅尝辄止,直到去年的某一天,一个同学忽然问我:“为什么你(在做着的兼职)还没有辞职?”我答不出来。他说:“因为梦想?可是你又没有。”那一瞬间,我气急败坏,崩溃地哭了。我发现连一个不熟悉的人都知道我没有梦想。只有一副空躯壳,承载着那么多不必要的东西活到今天,我是多么可悲。就算你学会了某种语言,又怎样呢?就算你达到了某门学科满分,又怎样呢?就算你工作踏实、勤奋、努力,又怎样呢?你拥有的资历或技能最终都没有指向,那么努力为得到它们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为了什么呢?都毫无意义啊!被这位同学尖刻地问过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无意义的人生:并不是为了在政治学研究上有所建树,却学习了这个专业;并不是要做一个韩语老师或者进入韩企,却选择了去韩国留学;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名国企的中高层管理者,却在那家公司继续努力工作下去……种种勤奋或者努力,都停留在了表象,它们不会促使我在达到目标之后继续下去。面对新的机会时,我总是抱有这样一种心态:没关系,先学了、努力了再说,现在还不知道为了干吗,说不定以后就能派上用场。于是我刻苦了,拥有了,但拥有之后却不会为了它们继续付出:不会继续练琴、不会继续锻炼、不会继续学好某种语言,因为我知道未来我并不想成为这些领域的专家。于是所有的“阶段性勤奋”都在拥有的那一刻废止。它们慢慢地退化,然后又回归到零。我渐渐地长胖了,渐渐地忘记了怎样弹奏一首乐曲,渐渐地忘记了几千个单词,渐渐地……又回到了原位。我总是想着几千种“曲线救国”的人生路线:也许此刻不经意地拥有些什么,会为今后的自己闪光。可是我忘记了,如果不那么“曲线”,如果一开始就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时间和努力将会变得更有效率、更有意义。在被这位同学尖酸犀利的问题刺过之后,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反复问自己: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活着是为了什么?当你所拥有的一切被抽空清零时,你最在意、不能失去的是什么?我不停地回望,不停地梳理,不停地排除那些不必要的技能和不必要的勤奋……然后我发现,自己长久以来坚持不懈做的事只有一件:写东西。在写作这件事上,我竟然没有阶段性勤奋和浅尝辄止——不会为了得到某个证书而写一段时间,也没有因为发表或得奖了而不再写。这么多年来,我每天都要写点什么,它是我的生活常态,不负责为我的某段人生履历闪光,我也从未失去过它。于是我认真地问自己:你是不是真的那么爱表达?如果停下所有不必要的勤奋,只为这一件事努力,你是否愿意?那个探索自我的时刻,就好像有一位牧师站在了“自我”面前。牧师问她:“你愿意吗?”她摸着心脏说:“是的,我愿意。”于是一个常年嘲笑自己浅尝辄止的人,有一天终于不再嘲笑自己了。她发现一些勤奋是不必要的,一些尝试(哪怕是浅尝)都是不必要的,她应该为了最重要的事去努力。于是她停了下来,辞去了不必要的工作,收起社交和交通堵塞的时间,回到了家中。她试着用所有的勤奋,只为这一件事蹉跎。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梦想会证明一切》李婧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