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河岸(苏童作品系列)》苏童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苏童,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创作发表了《桑园留念》《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米》《河岸》《黄雀记》等长中短篇小说,其作品如《妻妾成群》《红粉》等先后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短篇小说《茨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河岸》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长篇小说《黄雀记》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该书呈现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残酷青春,故事展现了库文轩、库东亮父子的荒诞命运,展现了生命的卑微与顽强,青春成长的烦恼与历史的荒诞不经。库东亮的父亲库文轩一直被认为是烈士邓少香的遗孤,稳坐油坊镇书记的位子,而突然到来的一个烈士遗孤调查组认定库文轩是冒牌的,把他列为阶级异己分子,父亲的地位一落千丈,随之而来的是父亲被隔离审查,发配到向阳船队改造,母亲与其离异。伴随着父亲的倒台,库东亮也没有了往日的趾高气扬、专横跋扈,他成了众人嘲笑的对象,七癞子和他姐姐也敢公然抢他的奶油面包,而他也由此获得一个代替他姓名的外号“空屁”。父母的离婚给了他两堆不幸的礼物,一堆是父亲和船,一堆是母亲和岸,他只能选一样,他必须选一样。他选择了父亲。由于库东亮对船队一切的讨厌使他很孤单,无事可做的他开始研究母亲留下的工作手册,并在船舱里悄悄地监视父亲与每一个女人的对话,而当自己龌龊的行为被父亲发现,导致父亲大发雷霆并把他赶到岸上。再次回到岸上的库东亮同样也没有什么好的待遇,粮油加工站里的所有女工和农具修理厂的男工都讨厌他,提防他。他更是他母亲的一个不受欢迎的客人。看透了这一切的库东亮知道虽然母亲还是在岸上,但岸上已经没有了他的家。于是库东亮与岸上生活彻底决裂,他没有了对重回岸上生活的幻想,安心地与父亲漂流在金雀河上,过着鱼一样的生活。回到船上的库东亮开始逐渐习惯河上的生活,同时他在船上也找到了很多乐趣,听河水说话,收集河流上的漂浮物,用罐头打捞别的东西。然而当漂亮的慧仙出现后,库东亮被迷住了。已经经受不了任何风言风语的父亲在听到库东亮调戏妇女的谣言后选择了喝农药自杀,自杀未遂的父亲随后又绝望地发现惟一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鱼形胎记已经模糊的几近消失,不忍看见父亲绝望的库东亮决定再次上岸。他为了给父亲一个安慰,把即将迁走的邓少香烈士纪念碑拖到了船上,这块沉重的纪念碑是他送给父亲惟一的一件礼物。抚摸着这块刻着邓少香浮雕的纪念碑,父亲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父亲把纪念碑当做了自己的母亲,而*后父亲选择与母亲一同长眠于金雀河。
“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的长篇杰作,是苏童个人*满意的作品之一。“英仕曼亚洲文学奖”重磅获奖小说。一场永久的放逐、一部荒谬时代的民族志。该书呈现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残酷青春,故事展现了库文轩、库东亮父子的荒诞命运,展现了生命的卑微与顽强,青春成长的烦恼与历史的荒诞不经。苏童这部作品曾得到过这样的评价:“苏童的世界令人感到不能承受之轻,那样工整精妙,却是从骨子里就掏空了的。在这样的版图上,苏童架构或虚构了一种民族志学。苏童再度证明他是当代小说家中*有魅力的说故事者之一。”
前言需要完整,必须文字格式。苏童表示,“《河岸》是我梦想的,一直想写的作品。虽然我已经写了20年,但它让我有一种新生的感觉。我在《河岸》中作了*的努力,它实现了我以前设想的文学创作的理想。”《河岸》中写到的性,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苏童直言,在《河岸》中,性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是非写不可的,“我想对70年代作出某些交代,用*的人物形象关照我想写的主题,写出特定的生存环境对人的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挤压。当然,性很难写,多走一步就是色情描写。尺度的把握很关键,再聪明的作家都可能误入歧途。”苏童表示,创作《河岸》源于自己与“河流”的特殊缘分:“这本小说我酝酿了很久,促使我创作的契机我觉得有两个:一是因为我们这代人都是出生在文革后期的,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是我的一个财富。在《河岸》中,我把自己青少年时期对那个时代的印象和感受写了出来;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觉得自己从小就和‘河流’有着特别的渊源。比如说我父母都是扬中人,这个城市就是和水有密切关联的。后来我到了苏州,又是一个水城。现在我在南京,家住的地方推开门就可以看见江水,真的和水特别有缘分。我觉得‘河流’不仅仅是一个词汇,还是一个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