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知常》吴克敬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吴克敬,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等奖项,中篇小说《手铐上的蓝花花》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创作小说、散文、随笔三百余万字。作者在散文方面的写作有很深的造诣,语言十分成熟、简洁。作者语言平和感人,让人不由自主地随他的脚步回溯时光,找到心灵的安宁。
著有小说《五味十字》《草台班子》《先生姐》《羞涩的火焰》《状元羊》《手铐上的蓝花花》《墙隔墙》等,散文《碑说》《俗人故事》《后死碑》《血色的花朵》《俗人散文》等,及作品集《日常的智慧》《把窗子打开》《真话的难度》《渭河五女》《梅花酒杯》《碑说》《青铜散》等。本书题材为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三辑共五十六篇散文。作者从“知常情缘”“知常情味”“知常情怀”三个角度,写出了日常琐事中的独特智慧与感受,闲笔妙言,深意无穷。在对生活事务的记录和感悟中传递给读者“知道容易,知常难,人生要有知识,更要有常识”的精神情怀。
在日常生活中见情趣,不是一件易事,而要想把这种情趣表述出来,就更是不易。作者将日常琐事描写得趣味横生,展示出独特的情思与生活感悟。一些诗句、典故信手拈来,语言极具文采。
散文集开篇便是“知常情缘”,写父亲,写母亲,写碎嘴的外婆,写大杂院,写筒子楼,都是日常琐事,都是烟火气息,然而就是这样的习以为“常”,却让我们读后潸然泪下。有多久不去注意这样的“常”了,心随时光一起老去,日益坚硬,很难再发现、体会这样微小的感动了。作者的文字柔软又平和,让人不自觉地随他一起重新发现生活。
相比同类型散文集,别有意趣,更具有可读性。
在父亲眼里
回头来看,父亲离开我虽已四十七年,但我感觉得到,父亲的目光依然注视在我的身上,时刻都没有偏离。
天下老儿爱小儿。我们兄弟姐妹多,在我前头的哥哥姐姐们,没谁敢惹我,他们惹我的后果很严重,不可避免都要被父亲修理一顿,轻则骂,重则打。所以说,我在父亲眼里,是*受宠的。但我不得不说,我也是被父亲管教得*严厉的。譬如父亲教我写毛笔字,就特别严厉。我虚岁七岁时上学,可写毛笔字的时间,要往前推一年半,亦即五岁半时,父亲喜欢虞世南的父亲,就把他临过的书帖找出来,让我临写。家住法门寺北的闫西村,背靠着中观山,天热的时候,有风从山坡上吹下来,倒也清爽惬意;而天寒的时候,顺着山坡吹下来的风却像刀子一样,直刺人的脸。这个时候,恰是父亲逼迫我练习毛笔字的不二时机。父亲说了,寒暑习字,你不用脑子,用手都能记得住。父亲过世四十二年后,亦即2010年10月,我从鲁迅的故乡绍兴领取“鲁迅文学奖”回来,朋友们给我拿来笔墨纸砚,铺在我的书案上,要我来写毛笔字。我心里打鼓了,却又无奈地捉起笔来,在一张四尺的宣纸上,一口气写出“耕心种德”四个字来,放下笔,在朋友们由衷的掌声中,我仔细地端详了一遍,直觉父亲此刻就在我的身边,给我又说了一遍他当初跟我说过的话。
我必须承认,父亲有先见之明,人的确有两种记忆:一在大脑;一在肌肉。往往是大脑的记忆因为情感等因素的左右,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而肌肉的记忆,是坚强的,是牢靠的,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干扰,产生一丝一毫的偏差。小时候,我在父亲的逼迫下,练习过毛笔字。练习过就是练习过,正如我是一个木匠,年轻时做过一段时间木工活儿,做过就是做过,几十年没练没做,动手再练再做,心不跳,手不抖,依然会练得有模有样,依然会做得有型有款。
是的,我练习毛笔字,是父亲逼迫的;而我学做木工活儿,则是生活逼迫的。
父亲逼迫我练习毛笔字,选择的时间多在晚上睡觉前,无论寒暑,我要脱鞋上炕,必先到炕跟脚的书桌前,磨墨临虞世南的字帖。父亲准备了两页米字格习字纸,我在米字格里把大字写足,然后把米字格之间的空隙用小字填满,才算完成任务。这时候,我的心跳是急促的,因为我写好的习字纸,要捧给父亲验收。父亲满意的活,就把他锁着的核桃木枕匣打开,从一块大大的焦糖上,掰下小小的一块,亲切地叫着我的小名,让我靠他近一些,用舌尖舔一口,趁着唾沫的黏糊劲,把小小的焦糖粘到我的额头上。是夜,我睡在父亲的身后,背靠着他的温暖,会睡得像额头上的焦糖一样甜蜜。来日,我还会头顶着焦糖,在村里,在学校,招摇一整天。但是如果父亲认为我习字不够认真、不够到位,他会立马黑下脸来,让我伸出习字的手,把他抽着的黄铜大烟锅抡起来,在我的手心抽一下。被父亲抽过的手心,先是浮现一个白色的小圆圈,过一会儿还会红肿起来,到了第二天早晨,更会成为一团青紫色,色彩和其凸起的样子,恰似我曾经骄傲地顶于额头的焦糖。
在父亲的逼迫和诱惑下,我的毛笔字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钢笔这种新的书写工具,在我上学后,越来越为我所喜爱。父亲没有泥古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北上中观山,砍了几天的硬柴,挑到四五十里外的法门镇卖了后,给我买了一支当时*有名的金星牌钢笔。
……
父亲用他的生命,维护着文化的尊严。父亲的这一决断,从此扎根在我的心里,无论我回乡成为一个农民,春天耕种,秋天收获,还是自学成为一个木匠和雕漆匠,走千家,串万户,我都深怀着对文化的敬畏和探索。我之所以这么坚持,都是因为我知道父亲用他热爱文化的眼光一直看着我,我不能懈怠,不能逃避,父亲如炬的眼光,是我朝着文化的方向奋勇追求的指路明灯。我过而立之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我生活的小堡子闫西村,走进了扶风县城,再后又到了咸阳市里,*后落脚在大堡子西安。我没有旁顾,而在父亲目光所及的范围内,认真做着
父亲希望我做的事情。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写下这一切,既是对父亲的纪念,更是对自己的鼓励。
父亲看着我,我在父亲的眼里。
2015年6月16日西安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