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七·散文·思想》张承志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七·散文·思想》张承志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张承志,原籍山东济南,穆斯林。1948年秋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在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插队,放牧四年。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历史学硕士。曾就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均退职,为自由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1978年以来,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二届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5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至此作品系列编成(2014),共出版单行本99部。代表作为《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

【编辑推荐】

思想(上、下)是张承志短散文集,以“思想”为主题,收录作者相关的散文作品。张承志的散文是中华散文的翘楚,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是品味欣赏之佳作,也是珍藏馈赠之上品。张承志的文章深入地平静地表达着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一点点地关注着人内心无法表达的正义与良心。他的作品时刻透射出,大自然、宇宙、无限中存在的那颗良知之心。

【名人的书评】

相关著作推荐:《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一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一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为张承志震惊文坛之作,他以一个人的存在平衡了中国文坛。)《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二中篇小说黑骏马》(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二中篇小说。《黑骏马》,一部来自草原深处的博爱与情殇)《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三金牧场》(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三长篇小说,《金牧场》,张承志十几年创作生涯的掠影,二十年个人经验的沉淀,生活之旅的探讨,思想之路的追索,动人心弦的清肠,被称为中国新时期文学中*有震撼力的拳头作品之一)《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九游记鲜花的废墟——西班牙纪行》(一部情感浸透的笔记,文字的犀利深刻,思想的激烈表达,处处显露出“张承志式”的批判锋芒。)《张承志作品系列:卷十敬重与惜别——致日本》(张承志作品系列卷十游记,著名作家张承志居留日本经历的心血之作,中日关系冰点下的冷静思考,以良知与自省为武器,淋漓剖析中日历史情结,日本学界评论“深刻度超过《菊与刀》”)

购买同作者产品请点击:张承志作品系列:金牧场(卷三长篇小说)张承志作品系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卷一短篇小说)张承志作品系列·鲜花的废墟:西班牙纪行(卷九·游记)张承志作品系列:卷十·游记·敬重与惜别·致日本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二·中篇小说·黑骏马张承志作品系列:卷六·散文·黄土高原

【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七·散文·思想的书摘】

心火儿时的往事逝去得实在太久了。无论是生存规律的制约还是社会条件的改造,都足以使像我这样的生长在大都会的青年渐渐淡忘了[渐渐淡忘了]自己在血统上的那一点独异。人到中年,潜心民族历史且又迷恋文学,常会有对那些难以追溯的故事的叹憾,总觉得自己太不懂得珍惜,觉得自己不觉之间已然失去了什么。能记得的,是我家在下雨时烙饼的锯末火。那是昏黑的胡同巷子深处,白发苍苍的外祖母用一柄令箭样的条铲,拨着平时向木匠讨来的锯末。面饼的香味儿扑满了小院。邻居们都在小声议论,孩子们则围着不散——看着我们这家山东人的新奇吃法。那火微微的,火苗又小又柔,锯末漫上后,甚至熄了似地烟也不冒;但不久,那柔柔的火苗又悄然爬了出来。像那锯末火一样,在我心底里和那些淡薄的记忆一起,也还有一点朦胧的光亮,像一苗慢慢燃着的,淡蓝微黄的火。比如,似乎在上小学时,有一次听姐姐说过:你的名字叫赛义德。虽然她仅仅说过这么一次,而且直至今日我都未曾问问母亲这桩事——但这句话却时隐时现地沉入了我的心底。现在已经无需向母亲询问了:我知道这是一个波斯语词。元初经略云南的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名字中就有这个成分。据《史集》记载,这个名字是圣裔才用的,赛曲赤是一个真正的华族。再比如,还记得小时常见的外祖母独自跪在墙前,微低着头,神情艰忍[坚忍],口中默诵着什么。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她嘴角颤抖着,“主啊——”她唤道。她的这种举动给我留下了烙刻般的印象。或者说,她传达给我了一种痛苦的刺激[刺激]。水泥地板上,我想,她的膝盖多疼呐。我长久地无法赞同她。我不承认这种无形的苦。——而现在,甚至在吐鲁番的阿撒吾克甫,当看到膝上绑块胶皮,一爬一屈地从和田赶来朝拜圣徒墓的无腿的乞丐,我也不觉惊奇了……我甚至想,他们才算真正传递着清真的传统,而外祖母和我们这一支山东的回族却改变得太多了。像我家那顽强地舐着熏得黑黑的锅底的锯末火一样,这一苗微火也不熄地在我心里留存下来了。我长久地不能理解它和记住它,但我已经意识到了。我想,这种心火并非专属于回族儿童。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藉以[借以]相互区别的心理基础。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儿童来说,他们原先并不懂得什么民族的情感,他们不过是从这萌芽般的小小火苗里意识到:这里有自己。但是,使人们尊重这种“自己”是一件极难的事。我相信每个北京城里的回族儿童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胡同里,在球场上,在因为蜻蜓、弹弓或者一张香烟盒折成的三角而发生的厮扭中,对手祭起了法宝:“小回回,奸又奸,拿根猪尾巴往家颠。”这种开心的歌谣也像北京城的豆汁、鸟笼子、糖葫芦一样,世代相传,源远流长。它增添着老北京人饭后茶余的闲趣,也伤害着一批批本来可以更开朗、更光明的纯净童心。现在,我早对这种无可厚非的玩艺儿[玩意儿]充分原谅了。我甚至觉得,若是连这点东西也没有了,世界也未免太不真实。历史上,在民族集团之间,在统治者与人民之间也常常开这种玩笑的,开到血流成河的地步。芸芸众生中万相纷纭,这点事情又算什么呢。只是那心火的种子击在侮辱的石上,它燃起来了。像许多回族少年一样,我的性格也发生了形变。既凶蛮,又羞涩;既怯弱,又自尊。不过,那时的一切心理和作为,今天看来都显得既愚蠢,又好笑。时间长了。我们虽然还被人们同体的世界。也许这片世界还是贫瘠的或是不发达的,但这里却生存着许多优秀的精神。在我们努力地企图走向富裕、走向现代化和新的历史的时候,我们应当用一切努力来发扬这些精神。我想,民族范畴内的一切:无论是民族的研究还是民族题材的文学,都应当有促进我们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的任务。我在小说《雪路》里写到了人们之间缺乏了解的这种现实,也写到了我们——无论哪个民族——必须互相依存、互相帮助着走完历史安排的这条漫长道路的这更大的现实。我想,这种现实是深刻的和雄伟的,也充满了感情和热量。我们的民族文学应当描写这条雄伟历程上的奋斗,也应当揭示其中的矛盾和问题。在这征途的前方,我们会和我们的亲人一起,用各种语言歌唱我们看到的一切和胜利。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七·散文·思想》张承志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