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桑麻凡事》郭强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桑麻凡事》郭强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郭强

辽宁大连人,喜爱文学。

198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1984年始参加工作至今,先后担任大连机床集团副总裁、大连科德数控公司总经理,兼任国际职业经理、科技部在库专家。

自学生时代起心怀写作梦想,今重拾旧年往事,汇乡情絮语于此一集。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主人公王强三次下乡的经历为背景,抒写了充满浓浓田园风情的乡村所见。农事虽小,却也足以启迪人心,催人成长。尽管往昔事已远,但乡间情却从未消散分毫。不管是后来过五关斩六将,还是走麦城,在乡下的那些小事总是在王强脑海中时浮时现,挥之不去。当年的那片菜园始终是他心中的圣地,是教授人生道理的老师,是弱冠年纪的重要伙伴,虽然它不曾留有只言片语。

作者通过种菜、搂草、挑水、养牲口、撵兔子这些鸡毛蒜皮的下乡小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充满乡村生活气息的田园画卷。尽管与我们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显得那么遥远陌生,读来却令人颇感新奇,妙趣横生。

【名人的书评】

盛唐时,田园诗人孟浩然诗曰: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桑麻,农事也。

作者以此书为我们描绘了朴实的农家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温馨,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令人神往。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全书的氛围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使读者不仅能领略到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桑麻凡事的书摘】

引 子

盛唐时,田园诗人孟浩然诗曰: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难忘啊,往事已扎根在脑海深处,尤其是喝点儿酒后,仿佛再次回到那年月……

桑麻,农事也。

酒至酣处,曾令乡下的伙伴们唏嘘不已。

有很多事,王强放不下。

不管是后来过五关斩六将,还是走麦城,在乡下的那些小事总是在脑海中时浮时现,挥之不去。

农事虽小,却也足以启迪人心,催人成长。尽管往昔事已远,但乡间情却从未消散分毫。

一 揽地瓜

快放学了,读小学三年级的王强发现同在一个生产队,同住一条山沟里的几位同学都坐立不安,急切地望着还没落山的太阳。太阳仍高高地悬在天空,离下山还有几杆子高。

原本放学后都是成群结队一起回家的,一路嬉笑打闹,欢声笑语能洒满山沟。可今天情况却有些反常,尤其是同班的赵大业、赵美华,更是争先恐后带着小跑往家赶。这两人比王强大两岁,是家里干家务、农活的主力。

原来,生产队今天要起地瓜,就是用牛拉着犁杖在地垄台上划一条沟,露出地面的地瓜归队里,没犁出的大家随便揽,但只限本生产队里的人。

很多同学家都有人在队里干活,昨晚就知道这事了,今天来上学又都故意装作不清楚的样子,没一个人提起。毕竟,多个人去揽,揽到的就会少些,这也是心照不宣的事。王强虽然不知道具体时间,但如今看他们这情形,也约莫了个大概,便急匆匆地跟着往地里奔去。

那大片的瓜地上,连地瓜蔓子都被清理得一干二净。露出地面的地瓜早已被队里捡走了,只剩下地下还有些没露出来的地瓜。

看这场面,似乎全沟里的人都出动了,就连会爬动的婴幼儿也被用带子拴在了窗框上。除了不能动的老人和病号外,沟里人全聚在瓜地里,齐刷刷的像开大会似的。

这会儿可没有互相打招呼的时间,哪怕是遇见了长辈,也用不着吱声。每个人都弯着腰,埋着头,用头、四齿把子顺着垄台开出沟的两侧土地上奋力苦干,刨、捡并举,胳膊抡得飞快,像是有使不完的力气。由于刚被犁过一遍,地里的土很是松软,要掌控好刨的力度,不能太用劲,胳膊抡得太圆反而会耽误刨的频率。人们的眼睛紧盯着地面和刨下去的成果,十分专注。相互之间没有言语寒暄,更像是一场比赛,比着谁篮筐里的地瓜多。

“别刨着我的腚!”在前面撅腚刨的人,还要不时高声提醒着后面的人。

正干得热火朝天时,只见村里捂量(动脑子)的二小子赵连群赶着猪就过来了。那头猪正是长骨架的时候,不能喂得太饱,也没什么食物供它吃饱,饿得它哼哼叽叽的直叫。

带着小跑,并愉悦哼哼着的猪一进瓜地,便顺着地垄嗅了起来。

从前只听说过狗的嗅觉和听力是很强的,能闻出上千种味道,耳朵贴地面还能听到几里地外的声音。而猪只知道“呱叽、呱叽”地吃食,等到过年挨宰供人们吃肉。

如今一见,当真是猪不可貌相,不愧是八戒的后代,是神仙呐!它不像人们那样挨片刨着,空费了很多力气。它遍地嗅着,鼻子贴着地面一步一拱地动着,两只硕大的鼻孔都塞进了泥土,两扇同样硕大的耳朵还不停地扑扇着。

片刻,嗅到一处便停了下来,八戒先生用它那长鼻子卖力地拱着地。刨出来一看,果然有地瓜,个头还不小。

这之后只要猪在哪儿拱,赵连群就跟着在那处刨起来,事半功倍。他的篮子没一会儿就被大个儿地瓜盛满了,把旁人看得目瞪口呆。虽然有的被犁杖的铧子碰碎了,可在那吃不饱饭的年代里,没人会挑剔这些,碎的也照吃不误。

不一会儿,地里就多了不少猪,都是被村里人有样学样地从家里赶来的。猪在前,人在后,站满了瓜地,配合得相当默契。都说人是猴变的,如今这么多抓耳挠腮、手忙脚乱的“猴”都跟在八戒先生的后面,指哪儿刨哪儿,这情景倒像是《西游记》的另类演绎了。

生产队长笑眯眯地蹲在地头,边吸着呛人的“蛤蟆头”旱烟,边喃喃自语着。

“要深翻一遍地,得多少工啊。用点儿地瓜换深翻地,哈哈,划算!”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桑麻凡事》郭强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