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半张脸》商震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半张脸》商震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商震,1960年4月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职业编辑。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2012年开始主持《诗刊》社工作至今。已出版诗集《大漠孤烟》《无序排队》及随笔集《三余堂散记》。有作品被译介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

【编辑推荐】

商震属于愈久弥坚、愈发老辣的诗歌写作者——像极了干瘦而尖锐的钉子。《半张脸》是他的精神自况,也可以视为他“诗歌人格”的代表性文本。他的诗是“成人之诗”——知性、深沉、冷彻,他的诗中有成吨的寒气让一些人浑身惊悸,他又会拉着那些受伤的人走向远处的炉火。但是他又时时以另一种“童真”来予以诗人自身的完善——情绪、热烈、燃烧。这一冷一热产生的是真实的诗——真人、真诗、真性情。他敢于自剖示人,也敢于刺人。他的诗行里一直横亘着一把钢口绝好的剑,还有冷硬邦邦的结霜的胫骨。有时候你可能会忽略了它们的存在,但是它们又时不时地以冷飕飕的气息提醒你要小心、要自知。

【名人的书评】

著名诗人商震的原创新作集

【半张脸的书摘】

他一直站在阳光与暗影深处◎霍俊明在我看来,商震属于愈久弥坚、愈发老辣的诗歌写作者——像极了干瘦而尖锐的钉子。想着每次外出,他大步迈出机场的第一件事就是狠狠地甚是极其惬意地吸几口香烟。烟雾喷涌缭绕,他瘦削的脸也暂时被笼罩起来。他更愿意或宿命性地站在时间的逆光处,拨开虚假的光以及附着其上的颂词,对尘世暗影、乖张命运、内心渊薮进行不留半点情面的挖掘与自审式的探问。也许,此刻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可能正冷飕飕地看着我写下的这些文字。谣言止于智者,但是智者并不一定能写出好诗。冷热交往,世事无常,人何以堪!商震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具有“风骨”的诗人,尽管他自谦地指认自己只是一个资深编辑。当年的诗人嗜好五石散(又称寒食散),浑身散发的“风骨”也免不了病态。商震又是具有“血性”的诗人,而在今天这样一个精神委顿、犬儒盛行、蝇营狗苟的时代商震这样的不隐恶、不自我美化的“敢说”“直说”诗人并不是太多。《半张脸》是商震的精神自况,也可以视为他“诗歌人格”的代表性文本。那么,他的“半张脸”所揭开的是怎样的诗歌性格呢?甚至这样的诗为什么会遭到一些人的不满和抗议呢?一个朋友给我照相只有半张脸另半张隐在一堵墙的后面起初我认为他相机的镜头只有一半或者他只睁开半只眼睛后来才知道他只看清了我一半从此我开始使用这半张脸在办公室半张脸藏心底下读历史半张脸挂房梁上看当下事半张脸塞裤裆里喝酒说大话半张脸晒干了碾成粉末撒空气中谈爱论恨半张脸埋坟墓里半张脸照镜子半张脸坐马桶上就用半张脸已经给足这个世界的面子我想到今年三月的一个情景。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临街的一栋几百年历史的老式建筑里,商震着一身黑衣。屋里不禁烟,他半端着烟斗踱步。正午的阳光投进屋内,他身体和脸的一半在灿烂耀眼的光线里,另一半则在斑驳不明的暗影处。这时候你就应该知道他的“半张脸”的深意了——温暖的、灿烂的一半留给朋友和这个世界同样诗意光明之物,而寒冷、严峻、刚硬、傲骨的另一半则冷对人世的暗疾、人性的丑恶和浮生的腌臜,将钉子扔给那些放暗箭的恶人、长戚戚的小人和伪君子。正如商震自己所言——“我快乐的一部分来自对泼皮的嘲笑”。明眼人不必绕弯子,商震为人与作诗是一体的,真正的文如其人。而多年浸淫诗坛,我却看到那么多心口不一、人诗分裂的“写分行文字的人”——从人格和品性的角度看他们根本配不上“诗人”这个称号。商震眼睛不大,却看得透彻,心知肚明嘴上还不饶人——无论多熟的人他抽冷子冒出来的话也能让你浑身一哆嗦或如芒在背。他曾经以大奸臣严嵩为例说过“好诗人不等于生活中的好人”。是的,一个十足的坏蛋也能写出几句好诗(实际上在历时性的诗歌谱系那里考量也好不到哪儿去)。但是这样的“好诗”“好诗人”我是不屑于谈论的。那些打肿脸充胖子、一嘴仁义道德满脸横肉一肚子男盗女娼甚至不惜用“崇高”“正义”“纯洁”装扮起来的伪诗人、坏诗人、假大空的诗人我们见的还少吗?自媒体时代任意踢破写作门槛的人我们更是司空见惯。自媒体带来的写作幻觉和虚荣心让写分行文字的人(在我看来“诗人”这一称谓是要设立高度和门槛的)纷纷如过江之鲫,秋风中的一片落叶足以覆盖这些短暂的渣滓与轻浮之物。动不动就是“著名诗人”“国际诗人”,实际上都是令人恶心的土鳖和灵魂嗑药者。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以“建安文学”为切口谈到过自己最瞧不起的就是人品和文品不一的人,尤其不能丢文人的脸。在我看来,当下是有“诗歌”而缺乏“好诗”的时代,是有大量的“分行写作者”而缺乏“诗人”的时代,是有热捧、棒喝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家”的时代。即使是那些被公认的“诗人”也是缺乏应有的“文格”与“人格”的。正因如此,这是一个“萤火”的诗歌时代,这些微暗的一闪而逝的亮光不足以照亮黑夜。而只有那些真正伟大的诗歌闪电才足以照彻,但是,这是一个被刻意缩小闪电的时刻。商震是敢于自我压榨、自我暴露和自我清洗的诗人。商震的诗是“成人之诗”——知性、深沉、冷彻,他的诗中有成吨的寒气让一些人浑身惊悸,他又会拉着那些受伤的人走向远处的炉火。但是他又时时以另一种“童真”来予以诗人自身的完善——情绪、热烈、燃烧。这一冷一热产生的是真实的诗——真人、真诗、真性情。进一步说,这不是一个自我美化、自我伪饰、自我高蹈、自我加冕的诗人。我曾经说过商震的诗歌里有硬骨头,有鱼刺,这会令一些人如鲠在喉。他这种棱角分明、爱憎立现、直言不讳的性格也招致了一些人的不满——这是必然的,要不小人何以常戚戚。商震诗歌里不断有雨水、冰雹、沙土和大雪在黑夜中落下。他会耐心地烤干淋湿的衣角,翻检墙角里被瞬间击落的树叶、花瓣和往昔陈梦与过往碎片。显然,这是时间给生命体带来的冲洗。如果不时时清洗,那日益劳损的沾满人世灰尘的皮囊该如何接纳灵魂的跳动?可贵的是商震在诗歌中不只是“自我清洗”——那样的话诗歌的“精神洁癖”就会导致诗歌的窄化和道德化——而是敢于自我去魅。这谈何容易!但是,商震做到了。商震敢于揭开自己耿耿的隐情,敢于戳破人情世故一张纸,他也无奈地擂击世俗的厚厚“墙壁”。他敢于不留情面地撕下自己和他人的面具,他也敢于摘下神的面具甚至敢于撕下魔鬼的面具——这是一个与魔鬼下棋的人。这就是商震——有敬有畏,敢爱敢恨。他能忍如履薄冰,也可襟怀入火。他敢于自剖示人,也敢于刺人。他有时又情难自抑,几把滚烫的老泪偶尔滴在朋友身上、滴在亲人怀里、滴在遥远的东北故乡、滴在曾经青春年少的梦里、滴在落了灰尘的爱情信纸上。实际上,商震的诗行里一直横亘着一把钢口绝好的剑,还有冷硬邦邦的结霜的胫骨。有时候你可能会忽略了它们的存在,但是它们又时不时地以冷飕飕的气息提醒你要小心、要自知。他甚至有时候像一个未曾长大的孩子来点恶作剧(比如绘声绘色地编造我的子虚乌有故事,因为他高超的语言能力往往让人百口莫辩且由他信口说去),站在高坡上抖落满怀的坚果,让你惊喜也让你哭笑不得、不知所措。几次深夜,喧嚣的城市止息了,我们一起喝酒喝到眩晕,谈诗谈到嘴麻。我对一个活动如此众多、评奖如此频繁(自己也不免卷入其中)的时代能够倾心谈诗的人认作终生的朋友。甚至在那些亡故的诗友前辈(如韩作荣、王燕生)和同行兄弟朋友(如陈超)那里,他滚烫的文字会让你浑身灼热燃烧起来,也会在凄苦中抖落漫天雪阵。我记得陈超先生猝然离世,他陪着我到石家庄,在深夜的宾馆里呆坐苦熬。他一根接一根地吸烟,烟蒂连烟灰缸都盛不下了,而我则一次次翻身一次次叹息。他连夜将自己的感情投放进了纪念文字里——有血,有泪,有劝慰有悲戚。商震的一部分诗不避曲直、不隐内情、直来直去,甚至不留半点余地。但这并非意味着他不懂得诗歌之隐秀,不懂得少即是多,不懂得呈现和表现的平衡——正如商震自己所透析的那样“波中有伏,直中有曲”,而是证明有些时候诗人的声音是必然来自直接碰撞。实际上商震的诗歌并不缺乏转换和化用的能力,化大为小、化小为大他都能够驾轻就熟,甚至非常老辣,比如《假牙》《天气预报》《异地时间》《韩作荣68岁了》《周老师》《猴年谑》《一张白纸》《谣言》《地中海》等。人不能倒退着回到过去,人生就是单行道。商震属于到老成精的那拨人,越老活得越自在透彻,越老诗歌写得越有道道。他在这本诗集《半张脸》中或清冷峭拔或讥诮戏谑地面对自我与俗世。佛家语“道成肉身”,而到了商震这里则是“诗成肉身”。尤其到了一定年龄,身体状况会直接影响诗歌的“体格”。近年来商震不大喝酒了,因为胃部和肠道都受不了刺激了——他诗歌中的“火气”渐渐小了,或者这种“火气”转换成了另外的方式。但有时候在一些场合他又不能不喝酒,我当众说商震的胃做了手术不能喝酒,可他有时候不听话仍端起杯子一饮而尽。酒后身体会反抗他,他也知道难以消受。但有时候,深夜里年轻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登门造访,除了喝茶自然是喝酒。有一次在北京山区,他深夜拉着我去吃面,结果是喝酒,他瞪着小眼睛看我把一满杯白酒灌下去才满意。而2015年6月在台湾花莲,那个偌大的校园里没有卖酒的,只能步行到校外的小镇上。那天夜里商震想喝点酒,我手机正充电,就独自一人走在夜色里去买酒——校园太大了,岔路又太多,路上的丛林里有不知名的动物在叫,路上有很多巨大的蜗牛穿越马路。来去竟然花费了我一个小时。商震联系不上我,还以为我被校园里的什么豺狼虎豹叼去了,就让王单单四处找我。接着还是说说身体与诗歌吧!在商震的一部分诗歌中不断出现的是那些疼痛的、弯曲的、变形的“身体”“躯体”“皮囊”“肉身”“肉体”。有时候商震更直接干脆,在他看来身体实际上就是“一堆肉”“纯粹的肉”“纸糊的躯壳”,是“包子皮”和“肉馅”、是“脱水的竹竿”、是一把渐渐破烂的椅子、是“冬眠的枝干”。诗人敢于把自己置放于时间无情的砧板之上,有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快哉。这需要的不只是勇气,而是需要才胆识力的综合素质。商震不仅还原了身体经验,而且参透了时间和生存的隐秘内核——不为表象的漩涡所动,而是以机心直取核心。在身体中感受宿命,在物化中确认自我,在自我中发现世界。这就是诗人要做的事儿——诗歌是身体感知的延伸与对应。而现在很多的诗人都不会说“人话”——往往是借尸还魂说“鬼话”,拉虎皮扯大旗说“昏话”。借尸还魂,即利用贩来的西方资源的翻译体或借助表皮的地方性知识装神扮鬼蒙人,拉虎皮扯大旗就是空泛无着的宏大乌托邦自我美化、自我圣洁。商震的很多诗歌具有“日常性”,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甚至由于工作的原因还写了不少游历诗来点怀古的情调和那么一点忧愤。看看当下很多的诗人都在地理的快速移动中写旅游诗和拙劣的怀古诗。高速时代的诗人生活不仅与古代诗人的流放、游历、行走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就诗歌的历史对话性而言也往往是虚妄徒劳的。日本学者柄谷行人被中国评论界津津乐道的是他对现代性“风景的发现”,而商震也在努力发现属于自我、属于这个时代又超越这个时代的“风景”。商震在那些迅速转换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中时时提醒自己和当代人牢记的是——你看不清自己踩着的这片土地,不呼吸当下有些雾霾的空气,不说当下体味最深的真话,你有什么理由和权利去凭空抒写历史和面对纷繁的当下,以何感兴又何以游目骋怀、思接千载、发思古之幽情?“还乡”“栖居”“诗意”“乡愁”成了城市化时代被写作者用烂的词语。但是对于商震而言,“还乡”却是来自于骨髓的,是“一滴酸楚的泪”苦熬成盐的过程。这既是地理变迁和家族血脉使然,又是人性本我的精神还乡。他的诗歌里会反复出现无声的冷月、凛凛的白雪,而且设置的时间背景不管是出自巧合还是出自于诗人的有意安排,大多都是黑夜。这样,黑夜、冷月、白雪和“埋伏着暗火的炭”之间的对话就发生了,而且这种发声简直就是杯盘与杯盘之间的惨烈碰撞与炸裂般的碎响。如果你早年见到过铁匠铺,你懂得一把烧得通红的铁器伸进冷水那一瞬间意味着什么。商震有时候也瞪着不大的眼睛在夜里失眠,由此,商震很多诗歌是在夜里写出来的。夜里忽明忽暗的是手指间夹着的那根烟。明灭有时,人生如此。活得明白不等于诗歌就写明白了。如果都懂了,就成了商震这样的人。商震在朋友面前从来不说假话,有一说一。而商震对朋友要求也非常严格,他经常当众“敲打”我、批评我——这是真正对我好的人。记得今年春天在希腊,满街都是橘子树。会铁档功的导游小伙说这些橘子树是杂交品种而且打了农药是不能吃的。而几次看到风中摇晃的金黄黄的迷人的橘子我都想摘下来,商老头立即正色道——“不能摘!不能吃!”是的,他一直站在阳光与暗影深处——慈爱有时,严厉有时。那么,你看到的是他的哪个部分?你与他的哪“半张脸”相遇?心有雄狮在陕北以北的草地经历了一场大风风是狂躁的起初是一小股贴着地皮后来是四面八方地面上的风尾部都向上挑试图勾引天上的风垂直向下吹草被吹乱像雄狮披散的鬃毛一朵瘦小的野菊花弯下腰躲进草丛里我也闭上了眼睛风在制造强大的噪音试图要把花草吓死风常幻想自己有很大的能力我站在一旁窃喜这混杂的噪音恰好可以藏住雄狮的吼声纸上的马看到一张国画一张白纸上只有两匹马尾巴扬起蹄子腾空大张着嘴看上去就感觉到马们的急匆匆两匹马的前面是一片空白我想:如果前面画一轮朝阳和一片青草马们就是急着去吃早餐如果画一枚夕阳和树林马们就是在私奔如果要我来补画就给马身上画上鞍子和脚蹬再配上一个箭囊让它们去上战场哪怕是一次练兵或演习角力月亮飘向远方乌云与夜媾和我的全身被涂满黑色天地间不再有路也没有方向黑夜有巨大的胃我的思绪是一块石头在夜里只有重量没有形状对付黑夜要用一个清白的我加一个黑色的我一颗善良的人心和一颗野兽的贪心当黑风吹灭所有的词语我心底藏着的阴暗正在上升并且比夜还黑半张脸一个朋友给我照相只有半张脸另半张隐在一堵墙的后面起初我认为他相机的镜头只有一半或者他只睁开半只眼睛后来才知道他只看清了我一半从此我开始使用这半张脸在办公室半张脸藏心底下读历史半张脸挂房梁上看当下事半张脸塞裤裆里喝酒说大话半张脸晒干了碾成粉末撒空气中谈爱论恨半张脸埋坟墓里半张脸照镜子半张脸坐马桶上就用半张脸已经给足这个世界的面子我有罪我有罪我没能站直腰杆挡住这股风还弯下腰身做了摧花折草的帮凶这股风很强大铺天蔽日我被驱使着风让我做的事我都做了若不是一座山挡住了我我已经彻底成为风的同伙这是唯一能挡住这股风的山是孔子关云长和李白三个壮汉组成的山我靠着这座山根才缓缓地把腰直了起来我伸直腰回过头看着那些倒伏的花草一边行礼道歉一边说:你们痛恨这股风的时候也不必原谅我忘记一个名字水是可以断流的如泪与血液水走了河床张开许多唇干裂地控诉苍天用雾霾遮住耳朵有几簇杂草模仿鱼儿晃动着腰身像河底吐出的火舌也像为鱼们招魂的灵幡在史册和地理志上这原本是一条被喊做母亲的河没有水就不是河也不是母亲是一条烂抹布河床里藏有千年的故事一个老头曾说:逝者如斯现在逝去的是水风是知情者经常扬起历史的腥味河道枯了月光走到这里也是枯的两岸的人依靠惯性还把这里叫做河那些言辞凿凿的史册正在习惯有名无实河水不知所踪我们残存的泪和血液还能流淌多少时日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半张脸》商震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