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书之书》蔡家园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蔡家园*的《书之书》围绕“书”说长道短,沟通中西,融汇古今,述书之物理,溯书之历史,探书之内涵,状书之因缘,兼写爱书人的情怀与精神,张扬阅读之美……
第一辑书香袭人书亦有色可赏玩——书之美一本漂亮的书,不啻于一件美妙的艺术品。正如《法言·吾子》所言:“女有色,书亦有色。”大藏书家周叔弢说得更加生动形象:书的版刻好如同女子先天身材好,印工好乃后天发育好,装帧好就像好女子又穿上了漂亮衣服。像这样精心制作的书,除了拿来阅读,更可以细细赏玩。日本著名设计家杉浦康平也说:“每每翻阅美的书籍,总会感到无比惬意。这是因为我们会用心去感受它内容的分量,欣赏它设计的美。”的确,一本漂亮的书,总是能通过整体的设计完美地传达出书的内涵。无论是材质的搭配、纸张的选择、颜色的运用,还是版式、字体和插图,都能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从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美感和精神。西方独立的书籍设计理念肇始于20世纪初。1928年,伦敦出版了专业的书籍设计杂志,倡导书籍的艺术之美。英国的威廉·莫里斯于1891年成立了凯姆斯科特出版印刷社,强调艺术要融入生活,倡导艺术与手工艺相结合,注重书籍的整体设计,开创了“书籍之美”的理念。莫里斯的代表作是《乔叟诗集》,其制作前后花费了四年时间,版画家乔治和爱德华为之创作了87幅木刻版画。他在书中采用全新的字体,设计了大量纹饰,还借鉴中世纪手抄本的设计理念,将文字、插图、版面构成以及活字印刷视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终于印制出一本践行“书籍之美”理念的杰作。莫里斯的观念影响深远,法国、荷兰、美国等国随后也兴起了书籍艺术运动,一大批著名艺术家热情参与其中。比亚兹莱是英国著名插画家,设计过许多图书、杂志的封面,影响深远。他以版画风格设计的《亚瑟王之死》《莎乐美》《沃尔朋》封面,线条清新冷峻,构图完美和谐,细部简练优美,尤其是对黑白色块的大胆使用,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他的图书设计巧妙地把人物、山水、花木有机地统一于画面中,具有浓郁的图案装饰意味,华美、怪诞而意蕴深远。在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艺术家们一度以做书为时尚,兴起了一股“书坊潮”。著名艺术家毕加索、米罗、马蒂斯、夏加尔、莱热等都曾加入其中,创作了大量书装作品。当时的艺术圈内流行一句话:“不做书,不可称之为大师。”鲁迅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开拓者和倡导者。“天地要阔、插图要精、纸张要好”,是他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他设计了十多种书籍,如《呐喊》的封面,就堪称经典之作。在鲁迅的影响下,涌现了丰子恺、陶元庆、司徒乔、关良、钱君匋、林风眠、叶灵凤、庞薰琴等一大批优秀的书籍设计艺术家。从此,中国的图书装帧设计开始了新的时代。优秀的书籍设计家就像导演,拿到一部书稿,会首先深入阅读,挖掘深层内涵,寻找出主体旋律,然后把握其节奏起伏,进行综合考量。无论是文字排列、图像选择、留白处理、色彩搭配,还是开本选择、纸张运用、制作工艺等都有严格的讲究。设计一本书就像导演一部静态的话剧,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设计技术本身。中国书装设计的领军人物吕敬人说:“我有句话叫‘书籍之美体现的是和谐和对比之美’。和谐是指书给你创造的精神享受的空间,你能觉得有意思,能够沉迷其中流连忘返。对比之美是指通过阅读,你的触觉等感观也感觉到愉悦,精神享受的空间和物化的双重愉悦就是书籍所创造的美。”在设计《朱熹榜书千字文》时,他考虑既要保持传统典籍的原汁原味,又要创造一种新形态,就决定以原大复制古籍,而在内文细节设计中注入更多新元素。如,用文武线为框架将传统格式予以强化,注入大小粗细不同的文字符号、线条。上下部的粗线将狂散的墨迹予以限定,左右的细线与奔放的书法字形成对比,在扩张与内敛、动与静中取得平衡和谐。该书的封面设计则以中国书法的基本笔画点、撇、捺作为上、中、下三册书的基本符号特征,既统一又参差。封函虽然是仿宋代印刷的木雕版,但将文字反雕在桐木板上。全函以皮带串连,以如意木扣合成,在朴素中显高贵。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吕敬人的设计理念,出版后得到广泛好评。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