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情绪的启示》纪梅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纪梅,青年批评家,云南大学文学博士研究生,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从事诗歌批评。
《情绪的启示/漂移丛书》为一部评论集,主要以评论当代诗人诗作为主,评论对象包括著名诗人沈苇、吕德安、李森、陈东东、桑克、朵渔等。另有关于当代诗学和非虚构文学评论若干。书中作者将诗人们的作品置于中国近几十年来社会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对诗人如何处理语言与主体性、形式结构和道德伦理观念等进行了解析,以把握诗歌的发展方向和前沿动态。
《情绪的启示/漂移丛书》:不是所有走进的人都能够了解西域,就像不是所有的昆仑石都可能成为和田玉,不过诗人仍然看到“那些修行的石头/躲藏在昆仑深处,/缓慢地走向玉石的核心”(《采玉》)。寻找“玉石”的行为在此当然是一个隐喻:只有怀有修行之心的“采玉人”才可能缓慢地走近西域的核心,并使自身得以某种意义上的转化。在17首关于新疆的诗中,耿占春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旅行者对西域的观察以及对自我的改写。诗人描绘出西域历史场景的转换,时间维度的古今意象和两种共时性存在的交融空间。一个携带着内地生存经验的人来到陌生、异己的空间,走进巴里坤庭院、高昌古城、龟兹渡口,通过对奥依塔克牧民的困苦的感知、对维族青年病痛疾患的感知进行着自身的“修行”。苏珊·桑塔格曾经讽刺性地写道:人们只有拍过照片,才能证明自己到过那里。可他们真正到过么?无数内地游客来到西域,目的单纯明确:西域不仅有迥异于内地的自然风景,也有内地生活稀见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和仪式。在游客眼里,天山、戈壁、胡杨、麻扎①、清真寺乃至葡萄和玉米,都化身为景观性的文化商品,只需花费一些金钱便能复制其优美的表象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审美情绪。游客在天山脚下在巩乃斯河畔欢呼,与维族的可爱孩子和哈萨克老人,以及他们驯化的牧马和金雕合影留念,喝奶茶吃馕和烤全羊……似乎谁都可以暂时成为一个异域人。宗教仪式也变为信仰消费,游客在观瞻仪式或“朝拜”中收获着可疑的自我感动:无神论者暂时化身为虔诚的“教徒”……当然,在文化消费的语境中,游客没有愿望去了解西域拥有什么样的地域意义,又承载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也不想了解当地人的真实生活经验与感受。真切地表述西域意味着首先要打破受意识形态熏陶而形成的对西域千篇一律的虚假预设。《夜晚的库车大寺》反省了观光者的尴尬并力图去理解那一特殊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