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剑桥女孩的恋爱经》戴钰辰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剑桥女孩的恋爱经》戴钰辰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戴钰辰,本名戴易斯,女,1984年12月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曾就读宁波外国语学校、宁波效实中学(该校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全国百强高中)、英国圣玛丽丝女子中学,是英国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现任宁波易斯戴教育集团执行董事。

【编辑推荐】

《剑桥女孩的恋爱经》本书共计七章200千字。以男女恋爱为主题,探讨恋爱关系,内容主要包括:剩女和宅女;关于爱情的真相;恋爱时男女各自的行为;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女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女人对于爱情的理解;恋爱中的四个问题。在书中寻找情感的智慧,来享受阅读的旅程。

【名人的书评】

【剑桥女孩的恋爱经的书摘】

序言

让我们一起来享受阅读的旅程

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的一生是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然后在别人的哭声中结束的。”人出生的时候,没有人和我们商量,没有人问我们,我们自己要不要降生在这个世界上;人死亡的时候,也没有人事先告知我们,没有人问我们,我们自己要不要离开这个世界。

我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一个小女孩在车站和母亲争吵。母亲说:“当年我生你的时候因为是二胎还被罚了2000块钱呢!”

小女孩小嘴一撇,气鼓鼓地对母亲说:“那我给你2000块钱,你让我从哪儿来再回哪儿去吧!”

母亲先是一愣,眨了眨眼,然后乐了。“鬼精灵。”她笑着骂道。

小女孩嘟着嘴,继续说:“你生我之前也不跟我商量,我还没准备好呢,你就让我出生了!”

母亲也不生气,摸摸小女孩的小脸蛋,微笑着说道:“因为我想让你早点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所以就没来得及和你商量。”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从而会有对情感的各种各样的感悟。

“剑桥女孩的恋爱经”是作者对于她自己和周围人的情感的种种感悟,从而写出来的宝贵的情感经验和积累。

或许你对于情感还没准备好,所以你更需要读一读这本“剑桥女孩的恋爱经”,从而使你整装待发,对未来的情感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下次有人问你:“可以出发了吗?”你就可以雄赳赳、气昂昂地回答:“可以了,我准备好了!”

在没有看过这本书之前,一定有很多人会抱怨说:“我还没准备好呢!”

然后因为还没有准备好,所以会输,会错过,会放弃。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草率、鲁莽地踏上情感的旅程。

正因为还没准备好,所以我们无法尽情地哭、尽情地笑,还拼命地隐藏自己;

正因为还没准备好,所以我们无法全然地打开自己的心灵,坦然地接受生命的馈赠;

正因为还没准备好,所以我们才无法真正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自然的状态,才能享受*敞开的生命,才能有*真诚的情感。“剑桥女孩的恋爱经”就是作者在*自然的状态下完成的,所以它一定可以让我们*限度地敞开我们的心灵,去接纳整个世界,那样我们才能了解到上帝其实是公平的。

很多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了!”那是真的吗?

每一天,上帝给了每个人公平的三个八小时。*个八小时大家都在工作;第二个八小时大家都在睡觉;人与人的区别都是由第三个八小时决定的。

人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事实上,从时间管理和心灵成长的角度来说,一日之计应当在于每天的傍晚。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每天傍晚的茶余饭后都会有大段的空闲时间,千万别把它浪费掉,这里蕴涵着足以改变我们命运的奇迹。

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盖洛普曾对1000多位多才多艺的社会名流的成功经历进行调查,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又极其简单的结论:他们的辉煌不过源于每天比别人多用一个小时来做有意义的事。

渴望成长、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我们,不妨在每天的傍晚抽出一段时间,静坐于灯下,沏一杯香茶,翻开“剑桥女孩的恋爱经”这本书,在书页中寻找情感的智慧,来享受阅读的旅程。

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峙

2018年4月25日

“剩女”和宅女

1.“剩女”将情归何处

2.“乖乖型‘剩女’”的失贞记

3.高学历女生应该找什么样的男人呢

4.宅女的恋爱

“剩女”将情归何处

为什么会有“剩女”呢

“剩女”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没有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5岁及以上的单身女性,很多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出众的长相,多数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的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单身女青年。

现在我国的“剩女”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以上海为例,早在五六年前,上海婚介所里登记的大龄单身女青年的数量*起码占总登记人数的七成,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越来越高了。再看看前不久的大型白领男女公园相亲活动,组织者费尽心机说要平衡男女比例,但是结果官方说法是收效甚微,男女比例3∶7。其实根据现场观察,男女比例2∶8或许都不足,以至于很多大龄单身女青年在这样的大型相亲会上待一个小时都不见得能和一个男青年交换资料和联系方式。

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有的省份甚至达到135∶100,80后出生的男性将有3402万面临“娶妻难”。而且中国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正在日趋严重,“剩男”问题远比“剩女”更严峻。在20—34岁的非婚人口中,男性的比例逐渐增加,全国人口中非婚男女比例在27岁时达到199∶100,33岁时达到293∶100。那么既然“剩”的是男人,为什么婚恋市场上女多男少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年龄界定的不对等。女性25岁及以上被称为“剩女”,而男性要到35岁及以上才被称为“剩男”,“剩男”和“剩女”的年龄相差10岁,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绝大多数“剩女”的年龄都在25岁到35岁之间。在这点上,女性要比男性“吃亏”很多。

其次,择偶范围的不对等。从年龄上来说,男人的选择范围更广,他们既可以选择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女性,也可以选择比自己小五六岁,甚至10岁以上的女性。相比之下,女性一般只会选择和自己年龄相仿或者比自己大的男性。比如,一个40岁的男人,可以选择一个30多岁甚至是20多岁的女性,但是如果一个40岁的女性,选择一个20多岁的男性,就会招来很多的闲言碎语和异样的眼光。而且一个事业有成的40岁的男人是很容易找到一个20多岁的漂亮女人的,大家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是一个40岁的女人,即使她也事业有成,她很少会想到去找一个20多岁的帅小伙,而且即使女方愿意,男方也很难接受,那样会有“养小白脸”之嫌,是被世俗所不容的,大家都会在背后说三道四。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还没有那么前卫,反而都被传统婚恋观毒害得很深;靠女人养的男人总是没用的,是被人瞧不起的,而养男人的女人也会被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的传统观念所不接受。

根据调查,女性25岁时,有65%的男性认为是理想的结婚对象。但从女性28岁起,她们的认可度就直线下降。女性30岁时,有25.5%的男士认为还能接受;但女性35岁时,就只有12.5%的男士能够接受了。而男人的年龄危机就小多了,即使到了35岁,仍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愿意嫁给他;甚至40岁的“不惑男士”,还有15.2%的女性来选择他。

第三,择偶标准的不同。因为自身条件比较好,所以“剩女”的择偶标准也比较高,一般的男性是很难入“剩女”的法眼的。她们都想找一个比自己还强的男性,学历至少和自己一样,*好比自己高一点,收入也是如此,还要求男人有房有车。但是,这样条件好的男性是比较稀少的,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他们的择偶范围比较广,可以选择那些青春靓丽的女性,未必会选择年龄相仿的“剩女”,所以“剩女”就这样被活生生地剩下来了。反观男性,通常不喜欢女人比自己强,只要长相好一点,年纪轻一点,贤惠一点,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了。以男人这样的择偶标准,可以选择的女孩的数量就比“剩女”可以选择的男人的数量多多了。

*后,是传统观念的原因。人们普遍认为女孩子应该在25岁左右结婚、生孩子。一旦过了这个年龄还没有结婚,这样的女孩子就会沦为“剩女”。而对男性来说,应当以事业为重,一般接近30岁的时候各方面才能稳定下来,工作上小有成就并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然后才考虑结婚的问题。有一部分独立意识比较强,思想比较超前的女性,她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不想过早地将自己草草地交付给家庭,因而心甘情愿地做“剩女”

以上海为例讨论“剩女”问题

我们再以上海为例探讨一下适婚男女的比例。大学男女比例是100∶107。这是大学的真实写照,因为女孩成熟早,懂事早,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女生比男生读书用功,所以女大学生的数量比男大学生多。而且越是重点院校,女大学生的比例越高,重点院校男女大学生的比例是100∶150。到了大学毕业,有30%的重点院校的男大学生出国,而女大学生只有10%。出国深造的男大学生比例远远超过女大学生。因为男人应该出去闯天下,上海女大学生文科比例高,不适合出国留学。出国的男生都是本来就数量稀少的优秀男人中的精英分子,他们的离开在婚恋市场上对上海女人打击不小。除了出国深造,女研究生的比例也比男研究生高很多,比例为100∶150。经以上分析,我们再来看一看上海适婚男女的比例:

假定原来男100个、女100个;

出国深造:男3个、女1个;

读研:男8个、女12个;

重点院校本科:男3个、女5个;

普通本科:男21个、女22个;

大专:男25个、女30个;

学历差:男40个、女30个。

单单从学历上说,女的总是希望找学历相对高一点的,普通本科的男人就基本没有什么市场。女生欢迎的一般就是:研究生男+重点院校本科男+海归男(3个海归中会有1个回国)=12个。普通院校本科男生一些家庭背景或者长相出众的:5个(125=17个)。一些自身条件较好的需要从这部分男人中找对象的女生人数:读研女重点院校本科女普通本科女一部分大专女(10个)=49个。一部分优秀女生外嫁:4个(49-4=45个)。所有女孩不管其他条件如何,比如长相、家庭背景等等(45个),一律在17个优秀男生里寻找对象,放着其他的男性不考虑。但是这17个优秀的男人往往很抢手,一出现就被女孩洗劫一空。其他没有在这个人群中找到合适的男人的女孩就只好一年一年地寻寻觅觅了,看一看、碰一碰运气,想着哪天天上会掉下来一个优秀的男人。而且女生对男孩的长相也是有要求的,17个优秀男生里总有那么一两个确实丑一点的,除去了他们人数更是少得可怜。45个女生每个都要那15个里面的。再看看那12个女研究生,适合她们的也就八九个男生。可是这八九个男生往往很抢手。他们也愿意找学历低一点、年纪轻一点、长相好一点的本科女生。就只能剩下两三个男生配这12个女研究生了。

现在有两种人群相对容易婚配:一是那15个优秀且长相也过得去的男生;二是长相比较好,学历不低于本科且年纪在22岁到25岁之间的女生,45个中有20个到25个符合这个条件。

“剩女”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呢

那剩下的女生该怎么办呢?

如果剩下的女生想要走出婚恋的怪圈,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得放下架子,审时度势,适当屈就。比如是女硕士,能不能下嫁男本科呢?是女处长,能不能下嫁男科长呢?苏联影片《办公室的故事》中那个女局长就是因为敢于和手下的男职员“眉来眼去”,*后皆大欢喜。试想,如果女局长老想以她四十岁的高龄、铁桶般的“注水”身材,企图嫁个男部长男主席什么的,恐怕“半老徐娘”*后熬成“全老徐娘”也没戏!

有些“剩女”执着于男人的条件,比如要求男人有房有车,没有房没有车就免谈。即使自己的年龄在一年一年地增大,也全然不顾,死抱着这些要求不放,觉得如果找不到那样条件的男人,宁可终身不嫁。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要匹配那样的男人,越来越困难了,那么这样的“剩女”*后很有可能会永远当“剩女”,嫁不出去了。

身为现代女性,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们都应该做到独立自主,不依赖男人。男人不应该是我们经济上的支柱。我们选择男人的时候,选择的标准更应该是我们和这个男人在一起时是否快乐。女人在经济上依靠男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有些“剩女”自己月入2万元,要求男方月入翻倍或更高。即这些“剩女”自己已经站在了金字塔的尖端,要求男方比自己站得更高,这是不合理的。既然是新时代的女性,就要按照新时代的标准来,不要既一脚踏在新时代,另一只脚仍旧踏在旧时代。男人比女人强是旧时代的观念。那时候大家普遍都穷,物质条件稀缺,女人要找一个比自己强的男人是很容易的。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女人越来越强,受的教育越来越高,很多“剩女”还出过国、留过学,随之收入也越来越高,找男人已经不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么简单的事情了。即使没有男人,“剩女”们也有能力让自己穿华服、吃美食了。所以“剩女”们找男人,应该将男人看作是一起共同生活的伴侣,有了这个生活伙伴,自己的生活能更美好、更充实、更幸福,而不再只是看这个男人的事业是否成功、、、、、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剑桥女孩的恋爱经》戴钰辰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