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鲁迅新观察》张映勤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鲁迅新观察》张映勤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张映勤,中国作协会员、天津市文学创作系列高评委、天津作协主席团成员及天津市社会科学奖、文化部“文化杯”等多种奖项评委。出版有《寺院.宫观.神佛》《中国社会问题透视》《世纪忏悔》《死亡调查》《话剧讲稿》《佛道文化通览》《那年那事那物件——100个渐行渐远的城市记忆》《故人故居故事》《流年碎影》等十余种。编辑出版《新竹文丛》《笔耕文丛》《高等学校文科阅读教材文库》《中学生作文大赛作品选》《小学生作文大赛作品选》《天津文学面面观》《天津作家论》等各类图书百部以上。小说、散文、随笔、评论、报告文学、学术文章等数百篇500余万字散见于内地及香港几十家报刊。发表及编辑的部分作品被多次转载或获奖。

【编辑推荐】

“不懂鲁迅就不懂中国”,鲁迅研究是中国一大显学,80多年有关著作文章汗牛充栋,鲁迅被神话政治化的倾向十分严重。鲁迅研究,关键是要还原鲁迅、走近鲁迅,要讲真话,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鲁迅才是我们*需要的。本书系作者研究鲁迅的随笔集,内容涉及多年来鲁迅研究中不被人注意的话题,如:鲁迅、周作人兄弟反目问题、朱安夫人出售鲁迅藏书风波、鲁迅为什么不回绍兴、“弃医从文”新解、鲁迅为什么离开北京?鲁迅当过教授吗?上过大学吗?鲁迅与八道湾、新台门与鲁迅故居、鲁迅的仕途、文凭与学历、职务与职称、鲁迅是被骗回国的吗?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少年鲁迅的家境以及鲁迅和原配夫人朱安的关系透视等等。作者将其定义为鲁迅边角材料的研究,许多内容系鲁研界多年忽视的问题,作者从新的角度,以平实的语言力图走近真实的鲁迅。

【名人的书评】

这是研究鲁迅的*学术成果汇编,也是一部非常精美的学术随笔集。实力作家张映勤聚数年之功,潜心研究,不忌讳,不夸张,在真实可信的史料之上,为我们还原一位真实丰满的鲁迅形象,值得各界关注与收藏。

鲁迅先生不是神,他是人,是一个普通的凡人:他孝敬母亲大人,把母亲为他选中的媳妇当成“礼物”一辈子保存;他身为长兄,大股权购进西直门公用库八道湾住宅后却把所有薪水交给弟媳羽太信子掌管,*后被扫地出门狼狈郁闷而不吭一声;他也曾浪漫多情,携弟子许广平南下“私奔”置老母、朱安而不管不顾,终身不再回故乡绍兴;他目光锐利,明知学医无果毅然决然弃医从文,从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也会睚眦必报,与论争对手舍命相搏,发扬痛打落水狗的果敢精神……他是凡人,有凡人的缺陷,但他又是伟人,有缺陷的伟人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有悲有喜。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纵横文坛罕有对手。他可以忍兄弟手足相残之痛,可以振臂一呼疗救国民羸弱的灵魂,但始终走不出困扰自己一辈子纠结不清的家长里短。鲁迅的伟大是一个凡人真实的伟大,鲁迅的缺憾是一个伟人与生俱来的平凡真实。

【鲁迅新观察的书摘】

后记

少年总是心怀梦想的,我在学生时代就喜欢文学,后来读了中文系,我当时的梦想是,这辈子至少要发表一篇小说、一篇散文、一篇诗歌,或出一本书,把自己的名字印成铅字(四十年前还是铅印时代)。

大概是上了大二,我的老师王国绶先生是研究鲁迅的,其时,他担任我们的辅导员,一直鼓励同学们读书、练笔,尝试着给校报投稿。在他的督促下,我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短文,印象中是解读鲁迅《答托洛茨基派的信》,虽然写得很幼稚、肤浅,而且是发表在内部报纸上,但毕竟算得上我的所谓处女作。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当我走进教学楼,见迎面的黑板上写着:ZYQ到系办公室领取稿费。短短的十几个字让我激动不已,那上面不仅有我的名字,而且写明了是领稿费。这在我们那届同学中可是独一无二的!课间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跑到系办公室拿到了平生*笔稿费:四块八毛钱。过后,我为自己的操之过急后悔不迭,如果晚取两三天,那条取稿费的短语在教学楼迎面的黑板上多留一段时间,不是让更多的同学看见吗?心急吃不了热火饭,大意失荆州呀!多好的一次免费宣传自己的机会就这样轻易丧失了。

我的*篇印成铅字的文章就是与鲁迅有关。

毕业后参加工作,来到当时心中的“文学圣殿”——作家协会,尝试着从事创作研究。我记得*篇完成得比较满意的文章是《论新时期文学对国民性的探索》,这其中还是与鲁迅的早年思想有关。其后,因国绶老师的原因,与中国鲁迅研究界的前辈多有了解、来往,读过许多他们的文章、著作。让我逐渐加深了对鲁迅的认识与理解。

我自己清楚,从业三十多年,也发表了一些作品,之所以至今一事无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写的东西太杂,兴之所致,涉略较广。我的一位老师指点我:“将军赶路,不打小兔。你什么都写,很难在某一个领域出彩。”老师是恨铁不成钢,学生至今不成器,辜负了他的厚望。但是性格即命运,自己散漫成性,不求上进,从来对自己缺乏设计,把名利看得比较淡。文学对于我,就是爱好,就是兴趣,喜欢就写,不喜欢绝不应景,从来不想那么多。

写关于鲁迅的文章也纯粹是出于兴趣,有话想说。几年前我去了两次绍兴,突然心里就冒出一个想法,晚年鲁迅为什么不回故乡?带着这个疑问我回来写了一篇文章,在报纸杂志刊登,没想到上百家媒体竞相转载。这之后便陆陆续续写成了书中的这些文章。

实事求是地讲,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一个时期,鲁迅离自己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在某种程度上他成了精神教主和被人利用的工具,鲁迅被神化了,神是完美无缺的、不容怀疑的,以至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产生了逆反和远离,你说得越完美我越不相信,我不敢怀疑,但我可以远离。

其实,鲁迅是希望速朽的,希望人们尽快忘掉他,但是鲁迅的价值、魅力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过时,他批判过的东西、揭露过的东西今天不是少了,有些方面反而更多了、更严重了。我以为,只要社会丑恶还存在、只要社会还存在着不平等不公正,鲁迅的声音就会存在,鲁迅的价值就会体现!

我认为,我们研究鲁迅的前提,首先要还原鲁迅,要讲真话,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鲁迅才是我们*需要的。

时代的进步应该让人们有更多的话语权,今天,你可以喜欢鲁迅、爱护鲁迅、捍卫鲁迅,也可以无视鲁迅、质疑鲁迅、批评鲁迅,这无疑就是一种进步。我认为,把鲁迅还原为一个真实的普通人,以平视的角度观察,而不是仰视,把他当作神坛上的人物;更不是俯视,拿着放大镜寻找他身上的毛病,而是以平常人的心态分析,这样才能走近鲁迅,理解鲁迅。

书中的文章力求有一些自己的新论,如果人云亦云,就大可不必再说。自然,有些观点可能会引来一些争议,但就我水平,只能如此了。

刘大枫教授近年旅居国外,他看过书稿,写来热情洋溢的信,对我多加鼓励。他说本书:

一、写常人,而非写圣人;着眼于生活细事,家长里短。

二、材料丰富翔实,烂熟于心,而非避实就虚,空泛敷衍。人物、事件的介绍和叙述合情入理,与读者的思路吻合。

三、叙述中夹有议论,从常识出发,从常人的思维出发,有理有据地提出与学界不同的看法,甚至质疑当事人言论的正误虚实,而非仅从书本出发,从既有结论出发,奉尊者所言为圭臬。

四、难得的人文情怀、情感倾向,使人感到了人性的温度,尤其体现于对朱安的论述中。

刘教授是我引以为师、持论公正、有独立见解的学者。之所以引用先生的话,是因为他认真读过本书并给予我许多信心与鼓励。

我心中敬佩的作家李晶老师多次督促我将书稿修订完善,并积极帮助联系出版,她的正直无私、坦率真诚,让我心怀感念,我以身边有这样一些老师、朋友而感到骄傲。

特别要提到的是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先生,在近三十年的交往中使我大受教益,他认真阅读书稿,逐篇逐句地提出修改意见,直言不讳地亮明观点,指出书中的不足,让我非常感动。

素不相识的本书责编全秋生先生在出版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心血,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忘我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应该感谢的朋友还有很多,书中的文章大多在全国的报刊发表,不少朋友抬爱捧场,拿出难得的版面让拙文面世,对他们的热情帮助,我心里始终感念至深。

在此,由衷地对这些老师、朋友说一句:谢谢你们了!

张映勤

2018年7月27日记于津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鲁迅新观察》张映勤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