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的风景:南方小城文影录》郑亚洪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郑亚洪,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市,199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现已并入浙江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著有音乐随笔集《天鹅斯万的午后》《音乐为什么》《音乐会见》
在与小城相遇的瞬间,
放缓脚步,逆光而行,
去看看被忽略的、幻想中的人和景,
记录下47条老巷子、14条老街、12座古桥、15座老建筑。
书分两辑:
“看不见的城市”以非虚构、在场的方式,在影像和文本之间拾取回忆;
“看得见的风景”以小插页形式穿插书中,用惊人的直觉找寻尘世梦幻。
多少人都活在自己幻想的城市,又为了自己的想象搬去一个城市。
——致敬伊塔洛•卡尔维诺、E.M.福斯特
“看不见的城市”——影像写实
献给城市的生活画卷
百余幅街拍,光影的大戏在寻常巷陌上演;
全身心感受自然状态的乡关和市井。
“看得见的风景”——虚构追忆
拾取记忆碎片的爱之诗歌
以小插页形式穿梭于“看不见的城市”,
逆时光而行,将现实与虚构的城市编织,映照小城的前生今世。
在看得见的现世图景中寻找看不见的旧时光,
在看不见的虚构城市中发现真挚的家园情怀……
城市从建立起埋下了看不见的种子,而看得见的风景永驻每个人心中。
让风景成为城市的港湾,用惊人的直觉找寻尘世梦幻。
跋:看见与看不见
《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的风景》向两位文学大师致敬:卡尔维诺和E.M.福斯特,以及他们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它不是小说,是非虚构,前部分《看不见的城市》偏向于纪实,后部分《看得见的风景》偏向于虚构。我仍希望读者把它当作一部文学作品去看待,因为里面包含了我的写作风格,包括选用的每一个词语,都经过了再三思量。我最终要向我生活的小县城乐清致敬:它教会我向低处看去,从现场看,自内心出发去写作。
下部《看得见的风景》里有篇文章《乐清,写在水上名字》写于上个世纪,1997年我在乐清城关生活了十五年,但我对它还是不了解的,我希望乐清能像杭州一样成为一个生活舒适的现代化城市,所以文章里的参照物比如河流、花园、树木等应该对应于某个文学场景,而不是我生活的小县城,如果你从中读出了卡尔维诺或厄普代克,那么你对了。“箫城”是我给城市特意命名的,乐清县名与古代“王子晋骑鹤吹箫”的典故有关,城关有座小山叫箫台山。
上部《看不见的城市》,每一条巷子,巷子里的老宅,细小到门牌号码、某位老人的服饰、对话等等,都是真实的。但显然,我不想让文字成为纪录片,也不想绕进历史故纸堆里去,这条巷子来龙去脉如何,有谁住过,这都不是我关心的,我只在乎巷子与我发生的瞬间。每一条巷子我都走过无数次,有时候坐在书房里,阳光突然好起来(我的书房朝北),我内心大约有一部雄壮的交响乐在呼唤,于是放下笔操起相机跑进巷子里去,因为我家跟县城的每条巷子都很近,只要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走遍老巷子。很多人不屑于拍身边,他们非要到很远的地方甚至跑到国外去,拍一些明信片一样的照片晒到网上去。而我喜欢拍身边,一条巷子,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段,太阳光的明暗疏密直接导致照片好坏,从而使我梦笔生花或笔头干涩。去年阳光晴好,巷子去得很勤快,每次去了都有收获。今年雨水阴天多,我就不怎么拍了,有时候再次去那条巷子连我自己都奇怪,这里有什么好拍的,道路被开膛剥肚,垃圾乱堆,去年竟然让我魂不守舍!我承认是阳光催生了我的摄影,催生了巷子里的每个细节,让我在老去的时光岁月里流连忘返。
“有人问一位占卜女人马洛奇亚的命运,她说:‘我看见两座城市,一座是老鼠的,一座是燕子的。’”(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隐蔽的城市(之三)》)
如果有人问起我乐清县城的命运,我会说,我看见两座城市:一座是你看不见的,它每天都在消失;一座是你看得见的,它是你内心永恒的风景。
2014年8月30日
于思乐泮水斋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的风景:南方小城文影录》郑亚洪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