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巴金经典主题系列:憩园》巴金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1929年,发表第壹部小说《灭亡》,1929年至1949年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另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多种。1935年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持出版众多现代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1957年,与靳以共同创办《收获》杂志,并长期担任主编。1978年至1986年,创作五卷《随想录》。1981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83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其著作结集为《巴金全集》26卷,翻译结集为《巴金译文全集》10卷。
我从容地写下去,一切难题都解决了,人物自己在说话,在行动,在斗争,我需要的什么东西都想喷泉一样,很自然地出来了。
——巴金
青春是美好的
—— 巴金经典主题系列 总序
李辉
算算日子,一九七八年岁末我与陈思和兄商量一起开始研究巴金,竟然已有三十八年。时间快得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当年不到三十岁的我们,如今已进入花甲。青春不再!
可是,青春怎么可能离我们远去呢?
青春是美好的! 这是巴金在一次演讲中说的话,这也是他的作品沛然而至的青春气息。应该感谢巴金的作品。读巴金作品,总是强烈感受到他的青春活力。即便人在晚年,他仍以难以想象的方式,又一次成为 五四时代 的那个青年巴金。 文革 浩劫之后,在八十年代历史场景里,一位八旬老人发出一次又一次的青春呐喊。颤巍巍的他,坐在轮椅上的他,没有让读者感到他的衰微与苍老。相反,他在《随想录》里的历史反思,他对社会的敏感与关注,他对现实问题的干预与介入,总是让人感到锐气、胆识与坚韧,甚至有深刻的苍凉。这一切,因为在他的心中,漫溢着青春生机。
晚年巴金,以他的笔,再一次拥抱青春!
谁说衰老就一定意味着精神活力枯竭?
三十八年时光流逝,年届六旬的我,并不觉得青春已经远去。一个人,因青春而充满活力,因青春而不会与年轻人存在代沟,因青春而拥有透明,拥有真诚。
青春是美好的!
美好不是因为年轻,美好在于生命的蓬勃生机,在于虽然衰老却如同年轻人一样勇敢面对现实,以勇气、坚韧、坦诚,写下心中最想表达的思想、情绪。巴金一直说 把心交给读者 。与读者同在的人,永远年轻!
去年秋天,万玉云姑娘前来约稿。聊得开心。我说,何不编辑一套巴金作品主题系列,由她所在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一位总是把心交给读者、从未衰老的巴金,应该以不同方式走近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读者,相信他们会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他们或许缺少的另一种青春活力。很高兴,这一想法很快得到落实。这套书确定为 巴金经典主题系列 ,并得到小林大姐的全力支持。
巴金经典主题系列 分为六种。
1.《风雨故人》
巴金散文写作中,故人往事与追思,占据相当大的篇幅,从鲁迅、沈从文、老舍、胡风、赵丹、曹禺等文坛同仁,到二叔、大哥、萧珊等亲友。特从中挑选若干,按照所写人物的出生年月排序,好处在于可以有相对清晰的历史脉络。巴金笔下的这些人物,或伟大,或普通,在风风雨雨中走过,是他们的人格与故事,构成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场景。我很喜欢 风雨故人来 五个字,故将 风雨故人 作为书名。历史风雨,潮起潮落,故人的生活细节与精神状态,写作时的纷繁心绪,读者的情感呼应,尽在风雨之中。
2.《短章》
我一直觉得巴金的散文短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一九二七年离开上海前往法国留学途中,在轮船上写的游记,如《海上的日出》等,巴金已经证明自己擅长写千字左右的短章。《醉》、《生》、《梦》、《死》、《醒》、《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诸多短章,是巴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界的瞬间捕捉,文字优美而清新,可谓精粹之作。这类短章,包括短小精美的序跋,特别适合中、小学生和年轻人阅读。微信阅读时代,这些短章,更适合以新的形式予以传播。
3.《说真话》
晚年巴金痛定思痛,深刻反省与解剖自己,对多年来的人云亦云为之汗颜。他在《随想录》中,反复强调 独立思考 ,执着地呼吁 说真话 。九十年代初,曾有人批评巴金 真话不代表真理 ,也还有人认为 说真话只是小学生一二年级水平 。来自不同方面的指责,其实都回避了 说真话 对于一个正常社会的应有之义。选择《说真话》为书名,其实也是为了突出真实、真诚在我们心中应该占有的重要位置。同时,特地选择一组文章列入 把心交给读者 。早年巴金喜欢与读者交心,他所写的《我的呼号》、《给一个中学青年》等,倾诉苦闷、忧郁、创作心绪……晚年巴金呼吁 说真话 ,其实是与过去的一种衔接,只不过因为历史沧桑感的增加,而更加具有沉甸甸的现实力量。
4.《海的梦》
这是一本童话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巴金创作的一组童话,第二部分是巴金翻译的王尔德童话。巴金喜欢童话,他写《长生塔》、《隐身珠》、《能言树》等,假借童话,写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实现的梦想。巴金童话的偏于成人化,现实性、政治诉求更为强烈,巴金选择王尔德童话翻译,其实也体现他的这种标准。他写道: 我喜欢王尔德的童话,喜欢他那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严正控诉,对贫苦人的深刻同情和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灵魂。 巴金翻译的王尔德童话,堪为译文精品。
5.《爱的十字架》
因《灭亡》、 爱情三部曲 轰动一时的缘故,走上文坛之初的巴金,在青年读者心目中一直被视为擅长写爱情的作家。《爱情三部曲》等小说中的爱情,总是与社会革命相关。爱情是载体,指向是革命,陷入爱情中的青年人,情感令其困扰,他们在挣扎中而不得不放弃爱情。其实,巴金的一些短篇小说,《初恋》、《丁香花下》、《哑了的三角琴》、《天鹅之歌》、《爱的十字架》……受西方爱情小说影响,择选生活片段,以忧郁和淡淡的哀伤叙述中外年轻人的爱情经历。三十年代初,在翻译世界语作家巴基的《秋天里的春天》小说之后,巴金在泉州听到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遂以《春天里的秋天》为题,创作这一中篇小说,语言的敏感与哀伤,恰与主人公的爱情遭际相吻合,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
6.《憩园》
从《家》开始,巴金对家庭题材的成功描写,奠定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随着时间推移,十几年后,巴金在《憩园》和《寒夜》中,对家庭的看法有了新的变化。 家庭 这个概念,在巴金早期作品中是黑暗的象征物,专制的具体化,与青年所走的道路处于完全对立状态。其实,如果细细阅读巴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乃至对大哥等亲人的叙述,可以明显看出,巴金内心里未必对家庭完全抱有敌意。年轻的他对家庭形式的抨击,对高家大院种种不肖子孙的声讨和谴责,也许正包含了他对这种家庭形式的本能关怀。实际上,即便在《家》中,他也没有对于家庭的瓦解完全冷漠。相反,他一直赞美母爱,赞扬兄妹、兄弟、父女之间的平等友爱的关系。另外,他对挥霍祖产,倒卖家宅的行径,始终充满鄙视和反感。正因为这种对家庭的矛盾感情,才使他在《家》中能够动人地写出高老太爷弥留之际的感人场面。这种对家庭的关注,在《憩园》和《寒夜》里有了进一步发展。巴金有意识改变以前那种绝对的感情方式,不再单纯以 憎 作为爱的对立形式来表示心中的痛苦。相反,他表现对人类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家庭形式也是如此。《憩园》中的杨家小孩,不再是觉慧那样的家庭叛逆,而是家庭伦理关系的热心维护者。但杨家小孩与觉新也有所不同,觉新是容忍旧家庭的罪恶,杨家小孩面临的不是毁坏,而是建设。在他身上,可以说倾注了巴金对平等、宽厚、友爱的新型家庭伦理关系的理想境界。后来生活的巴金正是如此。夫妻之间,儿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从未听说有过彼此矛盾。他以建设性的姿态,拥有了所期待的理想的家。巴金曾经说过,《憩园》可以看作《冬》,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憩园》是《家》、《春》、《秋》的自然衔接和发展,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延伸。《憩园》之后巴金创作《寒夜》,小说中汪文宣一家婆媳充满不和与猜疑,但是巴金不再如以往那样谴责家长的保守落后,而是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叹息人与人之间缺乏了解,最终他为这个家庭的破裂而感叹。这种留恋和哀婉,这种对理想家庭的向往,才使得《憩园》与《寒夜》不是单一的控诉,而是更有人情味的描述。《憩园》作为 巴金经典主题系列 的最后一种,在我看来,可以说是最好的压轴之作。
故人,短章,说真话,童话,爱情,家庭。六个主题,涵盖一个人的一生,也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且让我们静下心,阅读巴金作品,感悟生命,永远拥抱青春!
青春是美好的! 巴金如是说。
二〇一六年七月十五日北京
版权页:
插图:
我在园子里走了十多分钟,看见夜的网慢慢地从墙上、树上撒下地来。两三只乌鸦带着疲倦的叹息飞过树梢。一只小鸟从桂花树枝上突然扑下,又穿过只剩下一树绿叶的山茶树,飞到假山那面去了。
老姚夫妇来了。太太脸上仍旧带着她的微笑。她身上穿一件灰色薄呢的旗袍,外面罩了一件黑绒窄腰短外衣。老姚也脱去了长袍,换上一身西服,左膀上搭了一件薄薄的夹大衣。
老黎,走吧,你不拿东西吗? 老姚站在石栏杆前,高兴地嚷起来。
好。我不拿东西。 我一面回答,一面走上石阶,沿着栏杆去迎他们。
黎先生,对不起啊,又耽误你的工作。 姚太太笑着对我道歉。
姚太太,你太客气了。他知道(我指着她的丈夫)我是个电影迷。 我笑答道, 你们请我看电影,还说对不起我,那我应该怎么说呢?
不要再讲什么客气话了,快去吧,不然会来不及的。 老姚在旁边催促道。
我们走出园门。三部车子已经在二门外等着了。他们夫妇坐上自己的包车,我坐上街车,鱼贯地出了大门。
过了两条街,在十字路街,朋友跟他的太太分手了。又过了六七条街,我们这两部车子在电影院门口停下来。
我抬头看钟,知道还差八九分才到开映的时间。电影院门前只有寥寥十几个人。今天映的片于是《战云情泪》,演员中没有一个大明星,又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故事,不合这里观众的口味也未可知。
戏院里相当宽敞,上座不到六成。我们前面一排,就空了五个位子。姚太太在看说明书,可是她没有看完,电灯便熄了。
银幕上映出来一个和睦家庭的生活,一个安静、美丽的乡村环境。然后是一连串朴素的悲痛的故事。我的心为那些善良人的命运痛苦。我看见姚太太频频拿手帕揩她的眼睛,我还听见她一阵阵的轻微的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