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传奇中的传奇:凝视张爱玲》罗玛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罗玛,本名王静,生于南京。当过海军、纪念馆资料员,做过报社记者、编辑、执行副主编。出版有《重现的玫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比比的大眼睛》(昆仑出版社,2001年)、《天堂里的每一天》(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开花的身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其他文章及小说散见于《书城》、《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及《城市画报》等刊物。
《传奇中的传奇:凝视张爱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她写着写着,就会忍不住与我谈起张爱玲,就像一个女人长期和另一个女人过从甚密,忍不住要向自己的丈夫或情人泄露些什么。
在张爱玲的经历里面,确有一些令人震惊的东西,她对此已经如数家珍,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一件事情,就是晚年的张爱玲深受皮肤病的困扰,产生了到处是蚤子的幻觉,为此而不断地搬迁,只要我们想到张爱玲曾经写下的一句话——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就无法不因此而思考命运。正是从对一个生命进行感知的角度,我的妻子试图做出一些分析与还原;她在绘制这幅张爱玲肖像的过程里,诚实地 只画出领会的部分 。
读者们的情感往往倾向于一种艺术家本人的不幸,他(她)的伤痛、放纵、流亡、猝死与自杀等等(我怀疑至少有过那么一部分艺术家接受了暗示,按这样的 阅读期待 毁灭了自我)。我的妻子与此类不良癖好绝缘,对细节的深入接触使她如坠冰窖,甚至有些厌恶张爱玲,因为从这位晚年得以被加冕的女性那里,她觉察不出生命的暖色——有一天她说了很多张爱玲的坏话,最后做了一个假释: 如果张爱玲是我们的一个朋友,经常地待在一起,我肯定一点也受不了她 。
一 最后的张爱玲
1994年,有两件事值得提及。一件是台湾的《中国时报》向张爱玲颁发了终身成就特别奖,另一件是她的《对照记》由台湾皇冠文学出版公司出版。在这本书里她收录了从出生到定居美国六十多年间的五十多幅照片,附记简短的回忆性文字,行文十分悠缓,流露出归途在望的从容与释然。但这幅照片并不包括在内。
这是一张不祥的照片,在死亡的影射中引入了十分对立的意象,氛围诡异而尖锐。显然,她试图表达什么,但我并不认为这只是关于死亡的简单暗示。张爱玲是个刻薄的女人,她的略带讥诮的微笑告诉我们,这样的暗示另有意味。
一年之后,也就是1995年9月,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10911RochesterAve,#206,LosAngeles公寓悄然谢世,享年七十四岁。
关于张爱玲之死,当时的媒体有过种种报道。作为张爱玲在美国最亲近可靠的朋友和遗嘱执行人,林式同这样记述道:
1995年9月8日,中午12点多钟,我回家正想看当天还没看完的报纸,12点13分,张爱玲公寓的经理,租房时见过的那伊朗谤东的女儿,突然打电话来说: 你是我知道的唯一认识张爱玲的人,所以我打电话给你,我想张爱玲已经去世了!
张爱玲是躺在房间里唯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去世的,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没有盖任何东西,头朝着房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头发很短,手和腿都很自然地平放着。她的遗容很安详,只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灯在房东发现时还亮着。……
殡仪馆的人说看情形张爱玲已经去世三四天了……
据林式同回忆,1984年之后,张爱玲即因一个荒诞的理由在洛杉矶的各个汽车旅馆中不停地搬迂,有时一个星期就换一个地方——她认为她的公寓里总是爬满了蚤子。为此,她丢掉了所有能丢弃的东西,甚至剪掉了头发。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988年找到治疗皮肤病的良方为止。居无定所的日子,不仅使她遗失了许多珍贵的手稿甚至身份证件,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损伤。
这让人想起十九岁时她在《天才梦》里说过的一句话: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晚年的张爱玲在洛杉矶过着深居简出、与世隔绝的生活。她极少见人,拒绝着一切外来的干扰,也从不 干扰 别人,这一点无疑秉承了她做人的一贯原则。胡兰成在他的《山河岁月》中曾经写道: 我在人情上、银钱上总是人欠欠人,爱玲却是两讫,凡事像刀截的分明,总不拖泥带水。她与她姑姑分房同居,两人锱铢必较。她却也自己知道,还好意思对我说:‘我姑姑说我财迷。 ’那时她二十三岁,所有的亲友中,姑姑是她最亲近和敬爱的人。
岁月的流逝显然并没能让她改变什么。事实上在后来的一再转述中,正是这种 人不欠我我不欠人 的处世姿态,为她平淡的晚年生活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在这方面,曾经轰动一时的 垃圾事件 顿值一提。
自1961年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将《金锁记》誉为 中国从古代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之后,张爱玲的声望在台湾开始回升,1970年代掀起的张爱玲热也是由台湾发起并迅速波及香港和大陆的。到了1980年代后期,能否得到张爱玲的消息已经成为决定报纸销量的重要指数,在这样的情况,采访她的人前仆后继地涌向洛杉矶。然而,自1972年在旧金山接受水晶的采访之后,张爱玲便过起了隐居的生活。面对张爱玲的自我壁垒,媒体的精英们纷纷落马铩羽而归。只有一个叫戴文采的女人百折不挠,在采访的请求被断然拒绝之后,悄悄地搬到了张爱玲的隔壁,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用菩提树枝将这位邻居丢弃的垃圾勾到自己的房间。
对于这篇后来遭到一片斥责的 垃圾报告 ,当时的知情人之一季季在他的回忆文章《我与张爱玲的垃圾》里这样写道: 现在回想整个事件的经过,我仍然非常为张爱玲感到悲哀。件事不是一个单纯的‘张爱玲垃圾事件’,而是一件‘文化界的垃圾事件’!
1988年,随着报禁的开放,台湾的媒体竞争进入十分激烈的阶段。11月下旬,各大报社纷纷改版。作为某报的负责人,季季正是在这个时候从圣地亚哥被急召回台北。到任的第二天,就接到戴文采从洛杉矶打来的电话: D小姐似乎很肯定我会等她那篇垃圾报道文学。她听我说已看完稿子,立刻提到报酬的问题:除了稿费要特案特办理,她住在张爱玲隔壁期间的一切押金、租金、电话等等费用,亦要我们另案附酬。
尽管季季的回忆文字充满了厌恶,但我们知道,作为一名职业写手这位 D小姐 的要求并不过分。在这篇以 华丽缘 命名的文章里,D小姐十分明细地写道: 房租昂贵,一个月三百八十块,押金五百块,签约须半年,另扣清洁费五十,住不满半年押租不退。预定房间后,还得先缴银行户头信用检查费,上述诸款一概收现金或MONEYORDER。
这段文字一方面是在向读者报告张爱玲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也是在向用稿单位开出她的差旅清单。代价是昂贵的,近一千美元的付出,为的只是看一眼别人的垃圾!
但这不是普通人的垃圾,这是张爱玲的垃圾啊! 在遭到报社的拒绝后,戴文采十分不解。她并不担心文章的发表,她担心的是别人对她的人格产生误解。在《华丽缘》里她解释道: 我在一次偶然的机缘里居然得到了张爱玲的地址,于是写了封十分八股但真实的信给她……张爱玲当然不见。……当即擅自主张另辟歪径。但因真正敬重,一开始即放弃‘暗算’,唯明目张胆搬人她的公寓,而且指定住她隔壁;也是天可怜见,等了十来天,真的等着她隔壁房间腾缺,为了以后可以光明正大,我在所有的资料上皆登记真名,如果张爱玲去问一声,必然水落石出,虽然我深信她不可能问,但我也没有过欺她意图呀!
尽管这样的解释颇有掩耳盗铃之嫌,但 D小姐 的专业精神也确实令人佩服,毕竟是她开创了采访史上前所未有的垃圾途径。不过读者们并不买她的账,即便是在迫不及待地读了她的文章之后也不买账。2002年,我在南京的半坡村咖啡馆偶遇台湾影星赵文瑄,他曾因出演(《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佟振保红遍大陆,时隔多年谈起垃圾事件,这个温文尔雅的男人仍然义愤填膺: 太可耻了,翻看别人的垃圾!这简直就是偷窥。
显然,在他的眼里,昔日的戴文采即是今日的狗仔队。
戴文采的报告也确实不比狗仔队高明。在文章中,她不仅详细地记述了张爱玲吃什么样的零食,喝什么牌子的牛奶,用什么花色的纸巾,读哪几份报纸,穿什么颜色的丝袜,抹什么样的药膏,每月水费多少,头发状况如何……甚至连她的购物清单也一一记录在案。从这个角度来看,垃圾采访远比狗仔队更具杀伤力。道理很简单,人们会躲避一个拿着相机满街跑的人,却不会提防一个拣垃圾的清洁工。
而戴文采远比狗仔队敬业,她一边联系着文章的发表,一边伺机进入张爱玲的房间。出乎意料的是,后者反应的速度比她还要快:在得知公寓里住进了 奸细 之后,张爱玲只用了一天的工夫便携全部家当连夜逃走了。
《华丽缘》借用的是张爱玲一篇散文的题目,从以下的片段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一般人对张爱玲超常的崇拜:
她侧身脸朝内弯着腰整理几只该扔的纸袋子,门外已放了七八只,有许多翻开又叠过的旧报纸和牛奶空盒。她弯腰的姿势极其隽逸,因为身体太像两片薄叶子贴在一起,即使前倾着上半身,仍毫无下坠之势,整个人成了飘落两字,我当下惭愧我身上所有的累赘太多,她的腿修长,也许瘦到一定程度之后根本没有年龄,叫人想起新烫了发的女学生;我正想多看一眼,她微偏了偏身,我慌忙走开,怕惊动她。……我在她回房之后,半个身子吊挂在蓝漆黑盖大垃圾筒上,用一长枝菩提枝子把张爱玲的全部纸袋子勾了出来,坐在垃圾筒边忘我地读着找着,在许多满怀狐疑的墨西哥木工之前,我身上浆白了的浅灰棉裙子与垃圾简参差成优雅的荒凉,我与张爱玲在那天下午的巷里,皆成了 最上品的图画 。
面对这段神化并自我妖魔化的文字,我甚至认为,戴文采的垃圾情节和季季的反垃圾情节其实出自同样的谦卑。这谦卑在后者文章的最后一节,与戴文采汇合成同一个声音: 我写的这篇忆往之作,当然也很快就会成为垃圾。但垃圾曾经有它生命流动的过程,我只是在转身的刹那,托借文字肉身,重现生命的声音。
在张爱玲为数极少的朋友中,有一个人不可忽略,这个人就是林式同。
林式同是建筑商人,在认识张爱玲之前并不知道她是个作家,更没有读过她的小说,之所以在后来的岁月里成为彼此信赖的朋友,一方面是受朋友之托履行他照顾张爱玲的承诺,另一方面,张爱玲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也使他深受影响。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传奇中的传奇:凝视张爱玲》罗玛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