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鲁迅与现代中国》孙郁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主要从事鲁迅研究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对话鲁迅》、《鲁迅书影录》、《鲁迅藏画录》、《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张中行别传》、《百年若梦——20世纪中国文人心态扫描》等。
《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鲁迅与现代中国》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版权页:
新生的苏联文学对那时的中国读者是陌生的,鲁迅关注它的动因是了解革命蛮故里的文化动态。无论是勃洛克还是托洛茨基,鲁迅在他们那里感到了一种生气。在血色、死灭和新生活的创造里,知识分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应当说,俄国社会的真实情况,中国人了解得很少,仅能从一些文献里得到一些启示。大致的印象无非是,旧有的生活被粉碎了,一切都从头开始。先前有个性和具有人道情怀的作家们面临着全新的境况。鲁迅知道,从尼采开始,近代知识分子都只是在思考里进行变革,一切均止于象牙塔中。但唯有苏联,开始将民众拖人流血的变故里。个体的解放终于跨出了一步,开始了社会的变革。在这里,资本的压迫被颠覆了,奴役的现状改变了,许多知识分子曾苦思的问题变成实践中的话题。鲁迅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开始接触和动手翻译苏联作品。从一开始,他就带着一种追问:知识阶层在社会革命的冲突里,究竟能做些什么?
在动手翻译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诸人的著作时,鲁迅考虑更多的是像自己这一类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怎样看待新生的文化。他所译之书都是带有探讨色调的。像《文艺政策》那本书,只是一些不同意见的交锋,并无定论。在布哈林、托洛茨基等人的论争中,鲁迅懂得了革命中的文学及理论尚未定型,它只是一种精神的开始,而不是思想的结束。关注这些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那时中国的革命文人所提的口号,并非建立在本土的实际上,几乎还没有托洛茨基和普列汉诺夫式的人物。中国的革命文学提倡者,多移用外来理论,显然有照搬的痕迹。而在着手译《文艺政策》时,鲁迅发现,其卖苏俄思想界的交锋,是有文化铺垫的,国内急剧变化的现实,导致了学理的碰撞。特别意味深长的是,当年预言和讴歌革命的作家,后来大多碰死在流血的现实中。较之于轻薄的中国左翼青年,鲁迅理解的左翼文化是沉重的和具有无限挑战的存在。他后来译介的同路人小说集《竖琴》,我的理解是回答了中国文坛的一个疑问的。创造社和太阳社的青年所提倡的革命文学不过是沙漠上的幻影。看看《竖琴》里的作品,你会感到新的艺术亦是有强大的挑战性的。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鲁迅与现代中国》孙郁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