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致徐志摩的7封信》凌小汐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凌小汐,湘女。生于清秋。视文字为良人。爱着,写着,只为在春梦乍醒的光阴里,赴一场潮汐般的纪念。爱志摩已有十余载,此番呓语成书,是为青春的交代。尔后,但愿静水流深,以恋为念。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致徐志摩的七封信》编辑推荐:·承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口碑传颂,民国才子徐志摩最新传记清新出世,在最深情的表白与最缱绻的情感中再次带给读者阅读快感。·写给徐志摩的七封信:七封信,七种颜色,呈现徐志摩人生际遇的七种状态,从不同视角透视与见证诗人徐志摩爱、自由和美的一生。绿色,生年;黄色,琥珀;蓝色,辗转;紫色,浮生;红色,锦帛;黑色,幽谷;白色,飞翔……·安意如、白落梅、柴静、梁文道等一致推荐之作家。 史上最痴情、最美的徐志摩传记!
市面上人物传记的种类很多,但大多都是像讲故事一样叙述人的一生,当然能把一个人的一生讲得令读者难忘是件技术活,古今中外好的人物传记不计其数。说到现在很博小资女、文青们喜爱的一个历史文人徐志摩读者绝不陌生,关于他的传记有很多版本,因为诗人离世的时间不算久远,所以相对权威的版本随便一点就有好几种。不过看多了传统意义的传记难免疲软,然而最近发现了一本和传统传记完全不同的小清新徐志摩传记,可以说形式之新颖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于人物传记的印象。
这本叫做《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致徐志摩的七封信》是由一个热爱文字同时又挚爱才子徐志摩的湖南女作家凌小汐所著。书中以七封颜色各异的情书细腻而温婉地阐述了一代才子的传奇人生,而绿、黄、蓝、紫、红、黑、白七种颜色分别代表着徐志摩人生际遇的不同状态。可以说这一大胆尝试在历史文人传记类里是前所未有的富于想象。
在我看来,作者凌小汐是个非常聪明的女子:首先作者对于徐志摩是有研究的,而且能写徐志摩的生平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见地和深刻的体会;其次作者懂得避重就轻,非常清晰地知道如果拼严肃文学、拼对徐志摩的理解,她恐怕不如人,但若说对徐的热爱还是可以一写的。作者用她的温柔情怀和清风细雨般的笔触重新解读了严肃的正统文学,这在当今的文坛上还是十分别致的。
七封信中除了那些众人熟知的历史角色:把原配夫人张幼仪逼至墙角里的薄情郎、旷世才女林徽因心头的朱砂痣、京沪知名交际花陆小曼心里终身的绞痛、还有那传世之作《再别康桥》的作者……还有那些鲜为人知的事:看似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实则处于乱世之铮铮铁骨血气方刚的男儿、和发妻离婚纵有太多的不是饱受世人非议,然而如今在后人看来恐怕多了几分理解和认同的时候竟也感到心酸……。这些饱含情感的写给徐志摩的情书,是一种灵魂的碰撞,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当今的志摩粉丝和她的偶像跨越时空的深情和以及灵魂的追溯。同时,读罢整本书,作者对于徐志摩作品研究的功力可见一斑,她在叙写每个场景和片段时都能引用一首徐志摩的作品,既准确又能完全代表那时那地人物的心情,可以说每篇的诗歌引用是书的一个亮点。
最有趣的在我看来要数那个时代文人相轻的种种了,在这本《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致徐志摩的七封信》里虽没有你死我活的犀利措辞,却用温婉的语调阐述了徐志摩在文坛上和知名文人笔斗的过程而不失精彩。
总之,在我看来,这确是一本不同于以往且饶有风格的文人传记。
——皮皮(致徐志摩的跨时空的七封情书)
爱他,已有多年。
从跑过十里山路去镇上投递一封信的痴狂年代开始。
把他的诗句抄在洁白的纸笺上,彼时的等待,是最美的秘密,犹如邮递员单车轮子上沾带的露水与野花,卑微而清澈地香着。
然后。
我与欣欣站在湘江衡阳段的渡口,念他的诗歌。脚下是滔滔的江水,对岸是璀璨的灯火。被时光一点一点偷走青春,而我们毫不知情。
再然后。
在远方的城市生存。依然去买他的诗文集。异乡的星光,把乡愁照得泪光闪闪,我带着他的诗意,坐着斑驳的绿皮火车,经过无数的山川河流,回到现在居住的地方,漫漫进入庸常。
现在。
传说中是世界末日的一年。
还说永恒多么渺茫。还有多少飞扬与感动,可与光影对峙。
有些事,我怕来不及。
在这个诗意日益空虚的时代,手书这种古老而浪漫的方式已经逐渐衰退。
他不是古人,他是故人。
所以,我给他写信。远比浪漫更沉重。
在一个又一个的暗夜、黄昏,在时间的断层里,我与他对话。缅怀。念他有知。幽幽如诉。
直到烟尘漫过浮生去。
寻访他的过往。
看他如何以一朵云彩渡劫而去。掠过命运的深厚浅薄,与人间、世事、情缘、福分,一一作别。他不懂得顺应生命圆满,只一心追寻情爱幻境。却亦不负任何人。把恩怨情缘写尽了,是偿还。
像捡拾一堆破碎的梦呓,晶莹的,惆怅的,唏嘘的,古旧的,稚嫩的。伴着往事腐朽的味道,无数哀伤隐秘的因子,在视线之外簌簌飞飏。
是。很多时刻,都是我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没有声音。用文字,用信笺,用最干净的方式,表达心中的不宜启齿。不因羞耻,只因郑重与私人。
书写,最是温柔静默。
落纸为信,不悔。
有可循的印记。有证据确凿的力量。
亦是一个自卑者夜色里的舞蹈,无须头顶灯光,无须台下掌声。如一场目光虔诚的默读,一回惊心动魄的暗恋。
唯有文字,才是时间无法摧毁的纪念。无稀释,无寂灭。
一个人,一份怀念,一个世界。
我把这些字,写在风里,写在云端。或被人遇见。或被人记得。或被人遗忘。将从未有过的心境,涂抹在信笺上。愿你卸下所有苍茫的疲惫,相信深情与诗意。此隅可偏安。
在文字里放纵,宛若少年。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最后。
愿世间有迹可循的情意,有信。
是为序。
第一封信 绿色,生年
志摩:
此刻,我正坐在一盏青灯的花纹里,给你写信。做着世间最缱绻温柔的事情。
这是第一封信,是绿色的。我的笔尖被秋意润泽,又被初冬的气息唤醒。嚓嚓向更深的冬意走近。
唯情意是使命。就且让它,去描绘一段草尖上的扑蝶岁月。
那是你生命中一节清澈的流年。
像一枚绿色的种子,于多年前的冬天,在白墙黛瓦的江南小镇里,欣喜地探出头来。
于是,新来流水不知处。
于是,旧岁时光长青苔。
而这个季节依然有迟迟不肯老去的苔衣,终会在某个温暖的冬日里,齐齐封住我的唇。
然后,将此信笺盖上碧绿色的邮戳,朝着生年静处,投递。
古镇
和蔼的春光,
充满了鸳鸯的池塘;
快辞别寂寞的梦乡,
来和我摸一会鱼儿,折一枝海棠。
——《醒!醒!》
这首诗便是召唤。
志摩,你或许不知,江南亦是我心头的一个情结。江南小镇,多适合花下煎茶,柳下访陌。一页黛瓦或一块青石蕴藏的秘密,比三生的情缘更动人。顺手采一茎荷香,舀一把月光,随即就可入诗入酒,邻座软糯的吴语,焰火一般柔美幽凉。
生养之地,是上天对你的第一次赐福。
我只恨自己晚生了近百年。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忆吹箫 ,那是多少痴情人的梦。
你是手把海棠的故人,袖中藏着春光与诗句。而此时,告别梦乡,我只能顺着你的诗意,沿着清越的欸乃之声,踏着一阶一阶的苔藓,向池塘里的鱼儿和鸳鸯问路,去你的小镇寻你。
浙江。海宁。硖石小镇历史悠久,古时曾依次是四县县城,自唐永徽六年(655)县治南迁后,因东、西两山隔村而对,夹水迤逦,更名为 硖石 。硖河于镇中贯穿而过,又支流横生,便就有了棋子一般洒落的枕河人家,绿石小桥,长廊蔽日。开门可见河,倚窗可听船,一切自有迷人风韵。
硖石保宁坊有一座四进深的老宅。宅内良木静婉,藤花绕墙,偶有虫鸣鸟语停驻檐角墙根,环境极为灵秀古幽。住的是富商徐申如一家。徐家在明正德年间就开始经商,到了徐申如这一代,已有多处产业,家境颇为殷实。
1897年1月15日,徐夫人在北厢楼中产得一子。按族谱排列,取名章垿,字槱森,因为与申如先生同一生肖,又得名幼申,寓意父子血脉的延续和继承。
幼申,彼时的你尚是无邪的婴孩,只会在锦缎中用透明的眼神观望周遭的富贵与荣宠。你的身边环绕着香甜的阳光、爱意、温暖,若说于人世还有任何的不可承受,亦会在你的面前,瞬间落地成灰。
在你周岁之时,按照江南风俗,家中为你庆贺 啐盘之喜 。
那一天,你的雕花小床前设有大案,摆满了各类物什:印章、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由你随意抓取,以此来预测你的前途和性情。
申如先生注视着眼前的小小麟儿,严谨、期许、慈爱。而你的掌心还未来得及触碰任何一件物品,就被一位莽撞的僧人打断。僧人法号志恢,他闯入厢房,自称能摩骨算命,预知乾坤。他伸出枯瘦的手掌在你头上来回抚摩,目光炯然,喃喃而语。半晌,仅留下一句 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即飘然而去。
于是,申如先生给你取名志摩。他深信你日后可成大器,一如我深信佛性与诗性可以通灵。
我们不懂得从薄薄的两个字里推算命运的流转变迁,但凡间事终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名字可以是一生的佑护,亦可以是一生的宿果。他希望你有天能为徐家光耀门楣,兴旺家业,可是多年以后,你新月诗人的名气,以及夹带的感情上的叛逆锋芒,还是偏离了他想要的方式,还是灼伤了他。
而那时,你对此一无所知。
是的,活得纯真简单多好,活得懵懂无知多好,像我们的童年一样。
早上—太阳在山坡上笑,
太阳在山坡上叫:—
看羊的,你来吧,
这里有粉嫩的草,鲜甜的料,
好把你的老山羊,小山羊,喂个滚饱;
小孩们你们也来吧,
这里有大树,有石洞,有蚱蜢,有小鸟,
快来捉一会盲藏,豁一个虎跳。
中上—太阳在山腰里笑,
太阳在山坳里叫:—
游山的你们来吧,
这里来望望天,望望田,消消遣,
忘记你的心事,丢掉你的烦恼;
叫化子们你们也来吧,
这里来偎火热的太阳,胜如一件棉袄,
还有香客的布施,岂不是好?
晚上—太阳已经躲好,
太阳已经去了:—
野鬼们你们来吧,
黑巍巍的星光,照着冷清清的庙,
树林里有只猫头鹰,半天里有只九头鸟;
来吧,来吧,一齐来吧,
撞开你的顶头板,唱起你的追魂调,
那边来了个和尚,快去耍他一个灵魂出窍!
—《东山小曲》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童年是一首小诗,粉嫩、鲜美、欢快,写在日光照耀的山坡上,写在山羊奔跑的青草里,自有纯洁的小生灵笑着拍手为你唱和。大树、石洞、蚱蜢、小鸟、迷藏、虎跳、星光、猫头鹰、九头鸟……奏响属于你的东山小曲。唱着唱着,凉风就起来了,吹动你手里的纸风筝。风筝带着你的欢笑,飞过小桥古巷,飞过剪水的舟楫,飞过垂柳荫下莲子的醇香……那是属于你的乡村音籁,满是老时日的味道,真好。
我想我亦应该去看看1907年的开智学堂。
学堂是废除科举制度后,镇里开办的第一所学堂,与西寺相邻。那里古树森森,香火绕山,还有石洞幽幻奇绝。暮鼓晨钟悠悠飘扬在缥碧的穹天下,遥遥鼓荡耳膜,伫立山巅俯瞰小镇,正是 万室涌鱼鳞 。你性情聪慧、心思明朗,在那里读书,从师张树森先生,每年考试成绩都是第一。你写的一篇《论哥舒翰潼关之败》俨然已极具古文功底:
夫禄山甫叛,而河北二十四郡,望风瓦解,其势不可谓不盛,其锋不可谓不锐。乘胜渡河,鼓行而西,岂有以壮健勇猛之师,骤变而为羸弱顽皮之卒哉?其匿精锐以示弱,是冒顿饵汉高之奸谋也。若以为可败而轻之,适足以中其计耳,其不丧师辰辱国者鲜矣!
后来,我在郁达夫的文字里,瞧见过你少年时的模样。总感觉你身上有一种属于宗教的神秘爱怜。你戴金边眼镜,穿青布长衫,整洁的衣襟上蘸满墨汁的芬芳。阳光和书香像一双慈爱的大手,抚摩你的赤子之心。温雅清淡的山光水色,滋养着你的性灵。
1910年春,你离开家乡进入杭州府一中学习。以每次期终考试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担任年级长。你入学不久,郁达夫便从嘉兴转学而来。多年后,郁达夫写到那段中学时光,不禁感慨万千。他说自己刚转学过来时像只缩在壳中的蜗牛,而你热情机灵,很快就和他成为了好友,一起淘气,一起吸引同学们的注意。他如是回忆对你的最初印象:
而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近视眼镜的顽皮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他平时拿在手里的总是一卷有光纸上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子—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得最多的一个。
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学校被迫停课,学生们只能休学各自回家。虽然革命的浪潮很快平息,但那浪潮带来的冲击却深深地停留在了你的心里。复学后,你受梁启超先生的影响,开始关心国事、科学,并在文学方面呈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与惊人的天赋。
你在校刊上发表文章,那篇《论小说与社会关系》洋洋洒洒千余字,亦伶俐,亦激扬,十足的性情,又十足的冷思,讨论如何以文字改良于民风,继而裨益于社会,像一首长长的警世诗,笔锋若刀,绝美而凌厉。
重新开课后,你的友人郁达夫已经离开了诗意的南国,随着兄长去了遥远的日本。
江南的日月星辰,作别的只是民谣一般的年岁。青山高,云水长,古石在青涩少年的眼中,一次又一次涨满碧绿的苔痕。雁鸣落在水乡,弥漫上层层的光影尘埃。而那相处半年的情谊,足以令你们一生怀想。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致徐志摩的7封信》凌小汐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