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黄心村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黄心村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黄心村译者:胡静丛书主编:季进王尧

黄心村,浙江省杭州市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旅美留学,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博士,随后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起任教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语言文学系,现任中国文学终身教授及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学术论著涉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及视听文化研究。

胡静,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要翻译作品有:亚历山大·罗伯逊《贪婪:本能,成长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多米尼克·亚历山大《魔法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影像中国》(上海三联书店,2007)。

【编辑推荐】

《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

【名人的书评】

【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的书摘】

西方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始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此之前,虽然已经有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介绍与翻译,但并未形成气候。五十年代中期,旅美的夏志清教授和捷克的普实克教授分别对晚清、五四和以后的文学,展开宏观研究。这两位学者理念背景有异,学术立场不同,他们所发展出的文学史观因此形成精彩对话。夏志清承袭了英美人文主义的 大传统 ,以新批评的方法细读文本,强调文学的审美意识和人生观照,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堪称是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至今仍为典范。普实克则取法欧洲自由派马克思主义和布拉格形式主义,以革命历史动力和 形式 的实践作为研究重点。1963年,夏志清和普实克在法国汉学杂志《通报》展开笔战,就文学史意识,文学创作的现代性意义,文学批评的功能各抒己见。这次论战虽不乏火药味,但两者择善固执的立场和条理分明的论证,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树立良好典范。他们笔锋所及,20世纪文学文化史的诸多议题纷纷浮出地表,成为日后学者持续钻研的对象。

首先感谢本书的作者黄心村教授。她以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得以了解了一个特定时代里的特定女性文学,还接触到一些国内无法找到的杂志期刊内容。我们在北大校园里会面时,她更是不吝鼓励之词,热心地指出了我在语言翻译方面的主要问题和可以改进的方向。

还要感谢苏州大学的季进教授。他对我的翻译能力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又一次提供给我这样一个在翻译中学习的机会。这本书在翻译和校对过程中历时较长,也感谢他一如既往的耐心和宽容。

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得到了一份意外收获。还有一个月,我就要与一个不请自来的淘气小天使见面了,我也愿谢谢这个尚未谋面的小东西的配合,感谢Ta在这本书的最后完成阶段没有给自己的妈妈找来太多的麻烦。

插图:

傅东华决定不用 乱世佳人 作为自己译作的标题。也许作为一位精英主义学者,他有意想在自己的作品和将要接收这部作品的环境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乱世佳人 这个名称会显得过于伤感,过于华丽,因此对于他那 上层 品味来说未免过于 中层 了。他将自己的译作命名为《飘》,这个单音节词就意味着 飘流 或 飘零而去 ,在他看来这个简洁明了的译名与原著标题接近得多。在傅东华的巧妙翻译下,斯佳丽·奥哈拉在中国读者面前不再仅仅是一个乔装而行的费雯丽,而是成了郝思嘉,或日 郝家大小姐, 即郝府最年长的女儿。郝思嘉在小说中的家园塔拉也变成了陶乐,陶和乐这两个字都含有幸福、安逸和舒适的意味。被战火践踏了的美丽南方,哪里有陶,何处又是乐?傅东华对书中人名和地名的系统中国化使得书中内战时期的美国南方显得远不再那么陌生,而在文化上更加贴近中国读者群。①

两年后在沦陷时期,还出现了一部剧本改编,继续推进了以傅东华译作为最高代表的这种郝思嘉本土化的进程。进行剧本改编的不是别人,正是柯灵这位孤岛时期的领袖左翼作家与编辑。在柯灵改编的作品中,塔拉/陶乐是扬子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而爆发的战争也不再是美国内战,而是中国的内战(1926-929)。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黄心村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