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精选集》徐志摩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徐志摩(1897—1931)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归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4年,泰戈尔来华时,徐志摩曾担任翻译。1926年他与胡适、闻一多等人创立《新月》杂志。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最经典、最唯美的徐志摩作品,20世纪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作,现代文坛不可不读的徐志摩情怀。
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尽在徐志摩诗歌精选,读徐志摩,找回生命中青春的纯洁与激情。
收录徐志摩最精华诗歌,是目前市场上最权威的徐志摩著作版本,最能体现徐志摩的才情和创作。
全书配备精美的彩色插图,让书本更生动,内文选用高档、环保的纸张,高清印刷,带来阅读享受,最值得珍藏的版本。
徐志摩和他的名作《再别康桥》
在中国的现代诗歌史上,似乎没有人能够取代徐志摩的地位。他的经典名作《再别康桥》也很少有诗歌作品能够超越。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留学,在伦敦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剑桥时期,受到西方教育的熏陶以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任北大教授。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1928年,任《新月》杂志主编。1931年初,与陈梦家等人创办《诗刊》。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徐志摩正式出版的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四部。他的诗歌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20世纪之初的中国,正是西风渐进之时,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人们向往民主与科学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思想可以是自由的,身体却被封建的礼教所深深束缚,大学者胡适是如此,大诗人徐志摩也是如此。
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以对 爱 、 美 、 自由 的不懈追求和潇洒空灵的才华受到人们的瞩目。这三个词也是徐志摩诗歌主题的概括。他的诗既有对纯真爱情的歌颂,也有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总是笼罩在爱与美的光环之下,常常弥漫着浓浓的情谊,往往营造出爱的氛围,美的境界。而且尽可能的运用各种手法和风格,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象征,比喻,反复在诗作中最为常见。
如上所述,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充满着对爱的诠释和对未来的期望,无论是《再别康桥》时的轻轻挥手,还是不平而鸣的《呻吟语》,都发自内心的深处,有着无尽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很轻易的就穿过了读者的心扉,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随着时间的飞逝,他的大多数作品并没有被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给中国的现代诗歌史留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1924年的《雪花的快乐》,以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开篇,定下了全诗柔美朦胧的风格,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笼罩在淡淡的忧伤里。随之而来的是裹不住的热情, 飞飏,飞飏,飞飏 激情高昂,坚定执著; 消融,消融,消融 ,醉心的美,都只为梦中的她。她是诗人梦醒的归宿。她可爱朦胧,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她华美清高,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具有着柔情似海的胸怀,把冰冷的雪花深深融进诗人温暖的心底。
1925年的《残诗》,全篇运用口语化的创作,描述了封建帝王的没落。连用几个有代表性的 瓷花砖 、 白玉石阶 等词汇象征宫廷的豪奢。再用 赶明儿 、 台阶儿 等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寓示着昔日的强盛现已败落,一切都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瓷花砖 早已堆积灰尘, 白玉石阶 也要长满荒草和青苔。
在这首诗里,诗人用纯朴自然的市井语言去叙述,有着书面语无法表达的语境和情调。何尝是蕴含了嘲弄呢?还包含了诗人心中的窃喜,说白了,就是对封建王朝衰落的幸灾乐祸,真是 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 !
散文诗《婴儿》寄托了徐志摩的政治理想。他痛楚的现在,只是向往更光荣的将来,盼望着一个活泼婴儿的出世。这是作者站在绝望的边缘唱出的希望,象征着诗人全新的民主自由的社会理想。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充分运用了象征手法展示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有力地把握住了读者的情感和联想。
再如1930年的诗作《黄鹂》,也可以当成具有象征意味的诗歌,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已经漫漶不清,因何而作也无从考察。也许只是诗人看到黄鸸而诗情大发的一时之作。当时的诗人经历了太多的变故,最初的理想也四处碰壁而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有 轻烟似的微哀 。
然而,以 文坛才子 著称的徐志摩,身边自然是少不了浪漫的爱情。从早年与张幼仪成婚,到热恋才女林徽音,后来倾心陆小曼,尤其是对陆小曼的痴情,无一不是有着浪漫的情调。要不是这些佳人给他带来的诸多灵感,我们未必能读到像《偶然》那样的传世名作。
可惜的是,诗人在36岁那年,乘飞机遇到大雾,不幸坠机身殒。正如他的诗, 挥挥衣袖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宛若一颗流星划过天际, 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今的诗人大多致力于语言的锤炼。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而徐志摩对文字的驾驭却是那么的轻松自如。
他的诗,以独抒性灵的个性风靡一时,轻灵飘逸,幽婉洒脱,融合了中外诗歌艺术的特色,有着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若隐若现。如恒河细沙,相互映衬。这些特点在《再别康桥》中可见一斑。
他的名作《再别康桥》,是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以及自我心情的抒发。诗中的景物描写真实细腻,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就像他所说的: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当时的中国,满目疮痍,是非颠倒,民生艰难,诗人的政治理想算是破灭了。
整首诗情景交融,构思的巧妙体现在取裁上。从开头 轻轻地,我走了 到结尾 悄悄地,我走了 ,一前一后,这一瞬间在心中定格下来,诗人热烈的情感与康桥的自然景色浑然一体。深挚含蓄的情感,优美自然的意境,精巧别致的诗思,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能让人感受到淡淡的爱恋与哀愁。也许,这正是它能为世人所喜爱的原因。
康河右岸皆学院,左岸牧场之背,榆荫密覆,大道迂回,一望葱翠,春尤浓郁,但闻虫鸟语,校舍寺塔掩映林巅,真胜处也。迩来草长日丽,时有情偶隐卧草中,密话风流。我常往复其间,辄成左作。
河水在夕阳里缓流,
暮霞胶抹树干树头;
蚱蜢飞,蚱蜢戏吻草光光,
我在春草里看看走走。
蚱蜢匍匐在铁花胸前,
钱花羞得不住地摇头,
草里忽伸出只藕嫩的手,
将孟浪的跳虫拦腰紧拶。
金花菜,银花菜,星星澜澜
点缀着天然温暖的青毡,
青毡上青年的情偶,
情意胶胶,情话啾啾。
我点头微笑,南向前走,
观赏这青透春透的园囿,
树尽交柯,草也骈偶,
到处是缱绻,是绸缪。
雀儿在人前猥盼亵语,
人在草处心欢面赧,
我羡他们的双双对对,
有谁羡我孤独的徘徊?
孤独的徘徊!
我心须何尝不热奋震颤,
答应这青春的呼唤,
燃点着希望灿灿,
春呀!你在我怀抱中也!
一
门前几行竹,
后园树荫毵,
墙苔斑驳日影迟,
清妙静淑白岩庵。
庵里何人居?
修道有女师:
大师正中年,
小师甫二十。
大师昔为大家妇。
夫死誓节作道姑,
小师祝发心悲切,
字郎不幸音尘绝。
彼此同怜运不济,
持斋奉佛山隈里;
花开花落春来去,
庵堂里尽日念阿弥。
佛堂庄洁供大士,
大士微笑手拈花,
春慵画静风日眠,
木鱼声里悟禅机。
禅机悟未得,
凡心犹兀兀;
大师未忘人间世,
小师情孽正放花。
情孽放花不自知,
芳心苦闷说无词;
可怜一对笼中鸟,
尽日呢喃尽日悲。
长尼多方自譬解,
人间春色亦烟花,
筵席大小终须散,
出家岂有再还家。
二
繁星天,明月夜,
春花茂,秋草败,
燕双栖,子规啼,
蝶恋花,蜂收蕊——
自然风色最恼人,
出家人对此浑如醉。
门前竹影疏,
后圃树荫绵,
蒲团氤氲里,
有客来翩翩。
客来慕山色,
随喜偶问庵,
小师出应门,
腮颊起红痕。
红痕印颊亦印心
小女自此傲讽经
佛缘,
尘缘——
两不可相兼;
枯寂,
生命——
弱俗抑率真?
神气顿恍惚,
清泪湿枕衾,
幼尼亦不言,
长尼亦不问。
三
竹影当婆娑,
树影犹掩映。
如何白岩庵,
不见修行人?
佛堂佛座尽灰积,
拈花大士亦蒙尘。
子规空啼月,
蜘网布庵门。
疏林发凉风,
荒圃有余薪。
鸦闹斜阳里,
似笑强修行!
悲观
一
青草地,
牛吃草,
摇头掉尾,
天上的青云白云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精选集》徐志摩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