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鲁迅诗文鉴赏辞典 /国学经典鉴赏书系》傅德岷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鲁迅诗文鉴赏辞典 /国学经典鉴赏书系》傅德岷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鲁迅的文学作品犹如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为我们展示了自辛亥革命前后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实属我国现代革命史、思想史、文学史上的瑰宝,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珍贵的不朽的艺术宝库。傅德岷、包晓玲主编的《鲁迅诗文鉴赏辞典(精)/国学经典鉴赏书系》收录了鲁迅的经典诗歌、杂文、散文作品以供赏析。

【名人的书评】

【鲁迅诗文鉴赏辞典 /国学经典鉴赏书系的书摘】

鲁迅无疑是近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伟人,无论是思想的深刻、文笔的犀利、学识的渊博都是很少有人能够企及的。更为重要的是,鲁迅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一个离我们不太遥远而又风云变幻的时代。

这个时代被称为近代,以区别于古代和我们现在生活着的现代。它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段历史时期,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时代,就会出现对历史和文化认识的断层。

这短短的100多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了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阶段。

鲁迅是近代的一位语言大家,他的作品,代表了白话文学的最高水平,尤其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包括杂文),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极好范本。

一、鲁迅的生平

要读懂鲁迅,首先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首先,鲁迅是人而不是神。鲁迅是一个战士,是一个用投枪和匕首与黑暗势力斗争的不屈的战士,但是,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也有情,也有爱,也有孤独的忧伤和失意的徘徊。他的思想深邃,但是,他也有偏激与失误的地方。只有客观、全面地去阅读鲁迅,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鲁迅,也才能真正学习鲁迅。

其次,我们必须要深刻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不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我们是读不懂鲁迅的。

鲁迅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他出生的时候,清朝还没有灭亡,他的祖父还做着清朝的官。但是到他父亲的时候,家道就已经中落了。父亲的早逝,更让他们家陷入贫困。他十二岁的时候,到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十八岁考入江南水师学堂。这一年,是1898年,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发动了著名的 戊戌变法 。二十二岁,鲁迅赴日本留学。这一年,是1902年。他在日本学习了七年,1909年回国,时年二十九岁。这一年,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前两年。

鲁迅在日本先学医,想以医药改变中国人赢弱的身体,以达到救国的目的。但是,在日本的两件事却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一是当时的日本弥漫着浓烈的军国主义气氛,自高自大,很瞧不起中国人。鲁迅的解剖课仅考得59.3分,仍然被认为是事先得到老师考题的结果。

另一件事,是他在电影中看到一个被冤为俄国间谍的中国人被日本人砍头,周围是一群身体健壮而麻木的中国人在围观。这件事对鲁迅的刺激很大,使他明白了光有强健的身体而没有思想是不行的。于是他毅然终止了学医,而改为从事教育和写作,希望以此唤醒民众,达到救国的目的。

鲁迅回国后,先在家乡绍兴教书。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1912年,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佥事,后随部迁北京。此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大学等处任教。直到1925年,鲁迅被时任教育总长章士钊解职,时年四十五岁。

1918年,鲁迅三十八岁的时候,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发出 救救孩子 的呼声,奠定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第一块基石。

1923年,鲁迅四十三岁,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出版,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1926年,《彷徨》印成。这一年,鲁迅四十六岁。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结束了清廷的统治,成立了临时革命政府,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但是,革命派却向袁世凯妥协了,孙中山辞职,由袁世凯继任,这一行为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此后,袁世凯背叛革命,宣布恢复帝制,自己做起了皇帝。但很快就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中被迫取消帝制,他也在一片讨袁声中死了。此后,中国进入了长时间的军阀混战时期。

袁世凯死后,由黎元洪继任总统,黎元洪死后,曹锟靠贿选当上临时大总统,冯玉祥等囚禁曹锟,拥护段祺瑞为临时大总统。

1926年3月17日,北京各界人士请愿驳覆 八国通牒 (1926年3月12日,日军炮击我大沽口炮台,这就是著名的 大沽口事件 。3月16日,英、美、法、意、日等八国公使共同就大沽口问题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天津航道停止所有战斗行为,对外国船只不加任何干涉等无理要求,这就是 八国通牒 ),被段祺瑞卫队刺伤十余人。3月18日,北京各界人民群众五千余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 最后通牒 的国民大会,会后游行示威,执政府卫队向请愿队伍开枪,死四十七人,伤一百五十五人,造成震惊中外的 三·一八 事变。

惨案发生后,鲁迅、朱家骅、易培基等人都被段祺瑞政府通缉。于是,鲁迅南下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这一次,与许广平同行,许广平去广州教书。

1927年1月,鲁迅因种种原因离开厦门大学,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但到4月就辞职了。这次广州之行时间虽短,但对鲁迅影响很大。在广州,他认真阅读了《少年先锋》《做什么》等刊物和一些马列著作,使他的思想有很大转变。8月,《野草》印成。同年10月,与许广平一起去了上海。此后,除了母病回北京以外,鲁迅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上海。

在上海近十年的时间,是鲁迅最终成熟、创作极丰的时期。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就是著名的 四·一二 事变。在广州,也发生了大量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 四·一五 事变,断送了北伐战争所取得的大好形势。这一切,对鲁迅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一五 事变当天下午,他就赴中山大学各系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进步学生。营救无效,促使他愤然辞职。

大革命失败以后,上海一度处于白色恐怖之中。鲁迅对蒋介石的 清党 和投靠屠伯的走狗文人进行了巧妙的揭露和有力的鞭笞。他的《谈 激烈 》《扣丝杂感》《辞 大义 》《革 首领 》《 公理 之所在》等大量杂文,就是对此而发的。

在上海的十年,他接受了大量的马列主义学说,思想更加成熟。他批判了当时有人鼓吹的文学要写永恒不变的超阶级的人性的谬论。他在《 硬译 和 文学的阶级性 》中说: 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必然。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检煤渣的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

教孩子走路,是人人都遇到过,至少是看到过的,道理很浅显,也是人人都懂得的,看了这一段文字,相信大家对那些以另一种方式阻碍革命的人,都会明白其可笑甚至卑劣的用心了。’

鲁迅1927年7月16曾经在广州知用中学作过一次名为《读书杂谈》的很著名的演讲。文章收在《而已集》中。鲁迅把读书分为 职业的读书 和 嗜好的读书 两种,他在讲 嗜好的读书 时说:

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

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

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

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

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

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

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

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这个比喻也是十分生动的。鲁迅在这里并非是赞同打牌,他所说的 真打牌的人 ,并非赌徒,而只是把打牌当作一种娱乐游戏的人。鲁迅在后面还用 游公园 来比喻嗜好的读书, 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 ,也是极好的比喻。

鲁迅在《华盖集·忽然想到(七)》里说:

我还记得第一次五四以后,军警们很客气地只用枪托,乱打那手无寸

铁的教员和学生,威武到很像一队铁骑在苗田上驰骋,学生人则惊叫奔避,

正如遇到虎狼的羊群。

用 像一队铁骑在苗田上驰骋 来比喻反动军警的气焰,用 如遇见虎狼的羊群 来形容被打得 惊叫奔避 的学生,不仅很贴切,而且饱含了作者的爱憎之情。

在《朝花夕拾·五猖会》中,鲁迅回忆童年所受的精神折磨说: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 生于太荒 之流夹住,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鲁迅在讲作文的方法时,用木匠做凳子来比喻:

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

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但如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

不来,也不成其为凳子了。(《花边文学·做文章》)

这样一讲,就把修辞的要领讲得很明白了。

鲁迅的文章,常常有一种整饬的美,他经常用一些排比句和对偶句,以增加文章的力度和美感。在《花边文学· 京派 与 海派 》中说:

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

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

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 京派 是官的帮闲, 海派 则是商的帮

忙而已。但从官得食者其情状隐,对外尚能傲然,从商得食者其情状显,到

处难于掩饰。

这一大段对比性的文学,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通过对比性的描述,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在《准风月谈·二丑艺术》中,鲁迅把那种为反动统治者竭力效忠,有时也发几句微词, 小骂大帮忙 ,当其主子血腥屠杀时,又声明自己属于另一阵营,为自己的今后留下退路的无耻文人比作舞台上的 二丑 ,他说:

而二丑的本领却不同,他有点上等人模样,也懂些琴棋书画,也来得行令猜谜,但倚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

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

用对偶的字句,把这类文人的丑恶嘴脸描写得活灵活现。

这样的修辞手法,在鲁迅的文章中也是随处可见的。

鲁迅的作品数量很多,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本书选择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由于时代变化的原因,有许多文章,今天的读者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本《鲁迅诗文鉴赏辞典》对所选诗文做了注释和鉴赏,相信它对读者朋友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鲁迅的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编者2017年5月

我是上星期到北平的,论理应当带点礼物送给青年诸位,不过因为奔忙匆匆未顾得及,同时也没有什么可带的。

我近来是在上海,上海与北平不同,在上海所感到的,在北平未必感到。今天又没豫备什么,就随便谈谈吧。

昨年东北事变详情我一点不知道,想来上海事变诸位一定也不甚了然。就是同在上海也是彼此不知,这里死命的逃死,那里则打牌的仍旧打牌,跳舞的仍旧跳舞。

打起来的时候,我是正在所谓火线里面,亲遇见捉去许多中国青年。捉去了就不见回来,是生是死也没人知道,也没人打听,这种情形是由来已久了,在中国被捉去的青年素来是不知下落的。东北事起,上海有许多抗日团体,有一种团体就有一种徽章。这种徽章,如被日军发现死是很难免的。然而中国青年的记性确是不好,如抗日十人团,一团十人,每人有一个徽章,可是并不一定抗日,不过把它放在袋里。但被捉去后这就是死的证据。还有学生军们,以前是天天练操,不久就无形中不练了,只有军装的照片存在,并且把操衣放在家中,自己也忘却了。然而一被日军查出时是又必定要送命的。像这一般青年被杀,大家大为不平,以为日人太残酷。其实这完全是因为脾气不同的缘故,日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国这样只是作戏似的。日本人一看见有徽章,有操衣的,便以为他们一定是真在抗日的人,当然要认为是劲敌。这样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在一起,倒霉是必然的。

中国实在是太不认真,什么全是一样。文学上所见的常有新主义,以前有所谓民族主义的文学也者,闹得很热闹,可是自从日本兵一来,马上就不见了。我想大概是变成为艺术而艺术了吧。中国的政客,也是今天谈财政,明日谈照像,后天又谈交通,最后又忽然念起佛来了。外国不然。以前欧洲有所谓未来派艺术。未来派的艺术是看不懂的东西。但看不懂也并非一定是看者知识太浅,实在是它根本上就看不懂。文章本来有两种:一种是看得懂的,一种是看不懂的。假若你看不懂就自恨浅薄,那就是上当了。不过人家是不管看懂与不懂的——看不懂如未来派的文学,虽然看不懂,作者却是拚命的,很认真的在那里讲。但是中国就找不出这样例子。

还有感到的一点是我们的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太大。

我那时看见日本兵不打了,就搬了回去,但忽然又紧张起来了。后来打听才知道是因为中国放鞭炮引起的。那天因为是月蚀,故大家放鞭炮来救她。在日本人意中以为在这样的时光,中国人一定全忙于救中国抑救上海,万想不到中国人却救的那样远,去救月亮去了。 我们常将眼光收得极近,只在自身,或者放得极远,到北极,或到天外,而这两者之间的一圈可是绝不注意的,譬如食物吧,近来馆子里是比较干净了,这是受了外国影响之故,以前不是这样。例如某家烧卖好,包子好,好的确是好,非常好吃,但盘子是极污秽的,去吃的人看不得盘子,只要专注在吃的包子烧卖就是,倘使你要注意到食物之外的一圈,那就非常为难了。

在中国做人,真非这样不成,不然就活不下去。例如倘使你讲个人主义,或者远而至于宇宙哲学,灵魂灭否,那是不要紧的。但一讲社会问题,可就要出毛病了。北平或者还好,如在上海则一讲社会问题,那就非出毛病不可,这是有验的灵药,常常有无数青年被捉去而无下落了。

在文学上也是如此。倘写所谓身边小说,说苦痛呵,穷呵,我爱女人而女人不爱我呵,那是很妥当的,不会出什么乱子。如要一谈及中国社会,谈及压迫与被压迫,那就不成。不过你如果再远一点,说什么巴黎伦敦,再远些,月界,天边,可又没有危险了。但有一层要注意,俄国谈不得。

上海的事又要一年了,大家好似早已忘掉了,打牌的仍旧打牌,跳舞的仍旧跳舞。不过忘只好忘,全记起来恐怕脑中也放不下。倘使只记着这些,其他事也没工夫记起了。不过也可以记一个总纲。如 认真点 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太大 ,就是。这本是两句平常话,但我的确知道了这两句话,是在死了许多性命之后。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罢,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像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我希望一般人不要只注意在近身的问题,或地球以外的问题,社会上实际问题是也要注意些才好。

P446-447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鲁迅诗文鉴赏辞典 /国学经典鉴赏书系》傅德岷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