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孤独的巴金:如何理解作家》摩罗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孤独的巴金:如何理解作家》摩罗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摩罗,本铝万松生,江西省都昌具万家湾村人,现居北京,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国民性批判的起源与反思》、《中国站起来》、《耻辱者手记》、《自由的歌谣》等。

【编辑推荐】

《孤独的巴金:如何理解作家》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名人的书评】

【孤独的巴金:如何理解作家的书摘】

关于鲁迅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个文化巨人既给了我们许多启迪,也常常会留给我们许多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是带给我们启迪的因素之一。

鲁迅留给我们的问题为数不少,每一个问题都具有相应的文化意义,很值得我们追索。有的问题从鲁迅作为一个作家诞生于中国文坛起就已经存在,几十年来一直吸引着读者的谈兴。有的问题则是这个时代的读者结合自己的时代状况和文化氛围提出来的,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但体现了这一代读者的思考能力,而且体现了鲁迅的思想世界能够与后人对话的开放性。

本文选择了被读者和研究者谈论得比较多的几个问题,顺便介绍一下一些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些是对立的,有些则是互为补充的。问题如下:

鲁迅的性格和人品究竟如何?他真的那么冷酷刻毒吗?

鲁迅究竟是不是一个思想家?有没有自己的特异思想和思想体系?

鲁迅的文学成就究竟如何?究竟是不是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作家?

鲁迅杂文的意义如何,他放弃虚构文学创作,一心经营杂感文是不是值得惋惜?

鲁迅对主张宪政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批评是不是出于对民主政治的偏见或误解?

毛泽东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政治力量的代表人物,从本阶级本集团的立场出发,充分肯定了鲁迅的思想家地位。他说: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在思想家的名号之外,毛泽东还给鲁迅添加了革命家的头衔。这个头衔在毛泽东时代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毛泽东时代结束以后,人们逐渐放弃了这个说法。因为汉语语境中 革命 一词一般指称社会政治运动,与鲁迅的实践生涯不相恰。但是,也有人从思想史上别立新宗的革命意义,来确定鲁迅是一个思想意义上的革命家。钱理群、王富仁、王乾坤在这方面都有论述。

在后毛泽东时代产生过巨大学术影响的李泽厚说: 鲁迅是中国近代影响最无与伦比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培育了无数革命青年。他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他把思想家鲁迅放置在文学家鲁迅也就是鲁迅的作品基础之上,他的观点比毛泽东的观点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那么,鲁迅究竟以什么成为思想家呢?除了王乾坤从哲学史角度的阐述以外,大多数学者都充分肯定鲁迅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的独特认识和批判,对人民命运和民族前途的热烈关注与思考。正是这些批判和思考体现了鲁迅作为思想家的穿透力和睿智。在这些思考中,一些学者很重视鲁迅的 立人 思想,认为这一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最有光辉的思想,是他给中国社会的独特贡献。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鲁迅的立人思想越发受到文化界的重视。学者钱理群、王得后,画家裘沙,社会活动家萧鸣等人还共同发起召开过一个 鲁迅立人思想学术讨论会 。这个会议标志着立人思想受到了新老几代学人(不只是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老一代学者钱理群特别强调,鲁迅的立人之 人 是一个个生命个体,是真实具体的个人,而不是人民、公民等抽象概念。 真正的人道主义要关怀具体真实的人,强调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个体的意义和价值。这是鲁迅一个最基本的思想,他要把‘人’还原到人的个体生命自身。

鲁迅究竟以什么构建他思想家的权威?思想家鲁迅究竟是什么学术形象?他有没有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我认为王得后结合鲁迅立人思想所作的一段论述,非常中肯,征引如下:

鲁迅独特的思想是什么呢?是不是可以这样来概括:以 立人 为目的和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批判 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 为手段的关于现代中国人的哲学,或者说是关于现代中国人及其社会如何改造的思想体系。

立人 的思想贯彻于鲁迅一生始终,遍及鲁迅著作的各个方面,是鲁迅思想的核心;鲁迅自己毕生为在中国实践 立人 这一思想而斗争。因此之故,鲁迅是一位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

鲁迅的文学成就究竟如何?究竟是不是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作家?

对于思想家鲁迅一开始就存在争议,对于文学家鲁迅的杰出成就在鲁迅研究初期几乎没有争议,文坛学界各种人物都承认鲁迅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报纸上甚至称他为文坛唯一权威,学界唯一领袖。

鲁迅受到普遍称道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小说。冯雪峰、胡风、茅盾、李长之、胡适、傅斯年、苏雪林等等各色人等,对鲁迅的小说都评价很高。《阿Q正传》尤其被看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代表作。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孤独的巴金:如何理解作家》摩罗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