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东道西》钱理群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说东道西》钱理群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钱理群,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l939年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他以对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的深刻探索,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对20世纪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总结和反思,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周作人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丰富的痛苦》、《大小舞台之间》、《1948:天地玄黄》、《学魂重铸》、《话说周氏兄弟》、《与鲁迅相遇》、《语文教育门外谈》、《生命的沉湖》、《我的精神自传》、《活着的理由》、《梦话录》、《我的家庭回忆录》、《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等。钱先生的著作深度读者欢迎,有些是发行数十万册的畅销书,他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发行量数百万套。钱先生还是北京大学学生评出的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名列首位),也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极具影响力、极受关注的人文学者之一。

【编辑推荐】

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三位学者、 燕园三剑客 陈平原(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北大中文系教授)、黄子平(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历时一年,为万千读者度身甄选;专业眼光,菁华品质。

云集海内外、两岸三地97位名家,从章太炎、梁启超到鲁迅、周作人、丰子恺、梁实秋、朱自清、弘一、老舍、巴金、朱光潜、沈从文、孙犁、丁玲、汪曾祺、贾平凹、王安忆……百位名家与你漫说中国文化。

《漫说文化丛书》既囊括《西湖的雪》《秋天的况味》《鸭窠围的夜》《想北平》《论 他妈的 》《给亡妇》《秦腔》……这样的名作,也选采了许多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所选文章更具文化意味又妙趣横生,同时更全面、丰富地表现了20世纪中国散文精粹。

漫说文化 丛书不仅适合成人、本专科院校学生提高文学、文化素养,更可作为初高中学生课外阅读之用。

《说东道西》为其中一册,收录了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陈源和王力等14位大家的34篇散、杂文作品。

【名人的书评】

【说东道西的书摘】

据说,分专题编散文集我们是始作俑者,而且这一思路目前颇能为读者接受,这才真叫 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初编这套丛书时,考虑的是我们自己的趣味,能否畅销是出版社的事,我们不管。并非故示清高或推卸责任,因为这对我们来说纯属 玩票 ,不靠它赚名声,也不靠它发财。说来好玩,最初的设想只是希望有一套文章好读、装帧好看的小书,可以送朋友,也可以搁在书架上。如今书出得很多,可真叫人看一眼就喜欢,愿把它放在自己的书架上随时欣赏把玩的却极少。好文章难得,不敢说 野无遗贤 ,也不敢说入选者皆 字字珠玑 ,只能说我们选得相当认真,也大致体现了我们对20世纪中国散文的某些想法。 选家 之事,说难就难,说易就易,这点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记得那是1988年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约我编林语堂散文集。此前我写过几篇关于林氏的研究文章,编起来很容易,可就是没兴致。偶然说起我们对20世纪中国散文的看法,以及分专题编一套小书的设想,没想到出版社很欣赏。这样,1988年暑假,钱理群、黄子平和我三人,又重新合作,大热天闷在老钱那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读书,先拟定体例,划分专题,再分头选文;读到出乎意料之外的好文章,当即 奇文共欣赏 ;不过也淘汰了大批徒有虚名的 名作 。开始以为遍地黄金,捡不胜捡;可沙里淘金一番,才知道好文章实在并不多,每个专题才选了那么几万字,根本不够原定的字数。开学以后又泡图书馆,又翻旧期刊,到1989年春天才初步编好。接着就是撰写各书的前言,不想随意敷衍几句,希望能体现我们的趣味和追求,而这又是颇费斟酌的事。一开始是 玩票 ,越做越认真,变成撰写20世纪中国散文史的准备工作。只是因为突然的变故,这套小书的诞生小有周折。

对于我们三人来说,这迟到的礼物,最大的意义是纪念当初那愉快的学术对话。就为了编这几本小书,居然 大动干戈 ,脸红耳赤了好几回,实在不够洒脱。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点好笑。总有人问,你们三个弄了大半天,就编了这几本小书,值得吗?我也说不清。似乎做学问有时也得讲兴致,不能老是计算 成本 和 利润 。惟一有点遗憾的是,书出得不如以前想象的那么好看。

这套小书最表面的特征是选文广泛和突出文化意味,而其根本则是我们对 散文 的独特理解。从章太炎、梁启超一直选到汪曾祺、贾平凹,这自然是与我们提出的 20世纪中国文学 概念密切相关。之所以选入部分清末民初半文半白甚至纯粹文言的文章,目的是借此凸现20世纪中国散文与传统散文的联系。鲁迅说五四文学发展中 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小品文的危机》),原因大概是散文小品稳中求变,守旧出新,更多得到传统文学的滋养。周作人突出明末公安派文学与新文学的精神联系(《杂拌儿跋》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反对将五四文学视为欧美文学的移植,这点很有见地。但如以散文为例,单讲输入的速写(Sketch)、随笔(Essay)和 阜利通 (Feuilleton)固然不够,再搭上明末小品的影响也还不够;魏晋的清谈,唐末的杂文,宋人的语录,还有唐宋八大家乃至 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都曾在本世纪的中国散文中产生过遥远而深沉的回音。

面对这一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文体,学者们似乎有点手足无措。五四时输出 美文 的概念,目的是想证明用白话文也能写出好文章。可 美文 概念很容易被理解为只能写景和抒情;虽然由于鲁迅杂文的成就,政治批评和文学批评的短文,也被划入散文的范围,却总归不是嫡系。世人心目中的散文,似乎只能是风花雪月加上悲欢离合,还有一连串莫名其妙的比喻和形容词,甜得发腻,或者借用徐志摩的话: 浓得化不开 。至于学者式重知识重趣味的疏淡的闲话,有点苦涩,有点清幽,虽不大容易为入世未深的青年所欣赏,却更得中国古代散文的神韵。不只是逃避过分华丽的辞藻,也不只是落笔时的自然大方,这种雅致与潇洒,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学养,一种无以名之但确能体会到的 文化味 。比起小说、诗歌、戏剧来,散文更讲浑然天成,更难造假与敷衍,更依赖于作者的才情、悟性与意趣——因其 技术性 不强,很容易写,但很难写好,这是一种 看似容易成却难 的文体。

选择一批有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横生的散文分专题汇编成册,一方面是让读者体会到 文化 不仅凝聚在高文典册上,而且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为你所熟悉的一种情感,一种心态,一种习俗,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借此改变世人对散文的偏见。让读者自己品味这些很少写景 也不怎么 抒情 的 闲话 ,远比给出一个我们认为准确的 散文 定义更有价值。

当然,这只是对20世纪中国散文的一种读法,完全可以有另外的眼光另外的读法。在很多场合,沉默本身比开口更有力量,空白也比文字更能说明问题。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我们淘汰了不少名家名作,这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和愤怒。无意故作惊人之语,只不过是忠实于自己的眼光和趣味,再加上 漫说文化 这一特殊视角。不敢保证好文章都能入选,只是入选者必须是好文章,因为这毕竟不是以艺术成就高低为惟一取舍标准的散文选。希望读者能接受这有个性有锋芒因而也就可能有偏见的 漫说文化 。

1992年9月8日于北大

呵旁观者文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

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沉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若是者,谓之阴险也不可,谓之狠毒也不可,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日无血性。嗟乎,血性者人类之所以生,世界之所以立也,无血性则是无人类无世界也。故旁观者,人类之蟊贼,世界之仇敌也。

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而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于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人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世界必毁。旁观云者,放弃责任之谓也。

中国词章家有警语二句日: 济人利物非吾事,自有周公孔圣人。 中国寻常人有熟语二句,日: 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此数语者,实旁观派之经典也,口号也。而此种经典口号,深入于全国人之脑中,拂之不去,涤之不净。质而言之,即旁观二字代表吾全国人之性质也。是即无血性三字为吾全国人所专有物也。呜呼,吾为此惧。

旁观者,立于客位之意义也。天下事不能有客而无主。譬之一家,大而教训其子弟,综核其财产,小而启闭其门户,洒扫其庭除,皆主人之事也。主人为谁,即一家之人是也。一家之人,各尽其主人之职而家以成。若一家之人各自立于客位,父诿之于子,子诿之于父,兄诿之于弟,弟诿之于兄,夫诿之于妇,妇诿之于夫,是之谓无主之家。无主之家,其败亡可立而待也。惟国亦然。一国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人是也。西国之所以强者无他焉,一国之人各尽其主人之职而已。中国则不然。人其国,问其主人为谁,莫之承也。将谓百姓为主人欤,百姓日:此官吏之事也,我何与焉。将谓官吏为主人欤,官吏日:我之尸此位也,为吾威势耳,为吾利源耳,其他我何知焉。若是乎一国虽大,竟无一主人也。无主人之国,则奴仆从而弄之,盗贼从而夺之,固宜,诗日:子有庭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此天理所必至也,于人乎何尤。

夫对于他人之家他人之国而旁观焉,犹可言也。何也,我固客也。侠者之义,虽对于他国他家,亦不当旁观,今姑置勿论。对于吾家吾国而旁观焉,不可言也。何也,我固主人也。我尚旁观,而更望谁之代吾责也。大抵家国之盛衰兴亡,恒以其家中国中旁观者之有无多少为差。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今吾观中国四万万人,皆旁观者也。谓余不信,请征其流派。

一日浑沌派。此派者,可谓之无脑筋之动物也。彼等不知有所谓世界,不知有所谓国,不知何者为可忧,不知何者为可惧。质而论之,即不知人世间有应做之事也。饥而食,饱而游,困而睡,觉而起,户以内即其小天地,争一钱可以陨身命。彼等既不知有事,何所谓办与不办。既不知有国,何所谓亡与不亡。譬之游鱼居将沸之鼎,犹误为水暖之春江;巢燕处半火之堂,犹疑为照屋之出日。彼等之生也,如以机器制成者,能运动而不能知觉。其死也,如以电气殛毙者,有堕落而不有苦痛,蠕蠕然度数十寒暑而已。彼等虽为旁观者,然曾不自知其为旁观者,吾命之为旁观派中之天民。四万万人中属于此派者,殆不止三万五千万人。然此又非徒不识字不治生之人而已。天下固有不识字不治生之人而不浑沌者,亦有号称能识字能治生之人而实大浑沌者。大抵京外大小数十万之官吏,应乡会岁科试数百万之士子,满天下之商人,皆于其中十有九属于此派者。

二日为我派。此派者,俗语所谓遇雷打尚按住荷包者也。事之当办,彼非不知;国之将亡,彼非不知。虽然,办此事而无益于我,则我惟旁观而已。亡此国而无损于我,则我惟旁观而已,若冯道当五季鼎沸之际,朝梁夕晋,犹以五朝元老自夸,张之洞自言瓜分之后,尚不失为小朝廷大臣,皆此类也。彼等在世界中,似是常立于主位而非立于客位者。虽然,不过以公众之事业,而计其一己之利害。若夫公众之利害,则彼始终旁观者也。吾昔见日本报纸中有一段,最能摹写此辈情形者。其言日:

吾尝游辽东半岛,见其沿道人民,察其情态,彼等于国家存亡危机,如不自知者。彼等之待日本军队,不见为敌人,而见为商店之主顾客。彼等心目中不知有辽东半岛割归日本与否之问题。惟知有日本银色与纹银兑换补水几何之问题。

此实写出魑魅罔两之情状,如禹鼎铸奸矣。推为我之敝。割数千里之地,赔数百兆之款,以易其衙门咫尺之地,而曾无所顾惜。何也,吾今者既已六七十矣,但求目前数年无事,至一瞑之后,虽天翻地覆非所问也。明知官场积习之当改而必不肯改,吾衣领饭碗之所在也。明知学校科举之当变而不肯变,吾子孙出身之所由他。此派者,以老聃为先圣,以杨朱为先师,一国中无论为官为绅为士为商,其据要津握重权者皆此辈也。故此派有左右世界之力量。一国聪明才智之士,皆走集于其旗下。而方在萌芽卵孵之少年子弟,转率仿效之。如麻疯肺病者传其种于子孙,故遗毒遍于天下,此为旁观派中之最有魔力者。

三日:呜呼派。何谓呜呼派,彼辈以咨嗟太息痛哭流涕为独一无二之事业者也。其面常有忧国之容,其口不少哀时之语。告以事之当办,彼则日诚当办也,奈无从办起何。告以国之已危,彼则曰诚极危也,奈已无可救何。再穷诘之,彼则日:国运而已,天心而已。无可奈何四字是其口诀,束手待毙一语是其真传。如见火之起,不务扑灭,而太息于火势之炽炎,如见人之溺,不思拯援,而痛恨于波涛之澎湃。此派者,彼固自谓非旁观者也,然他人之旁观也以目,彼辈之旁观也以口,彼辈非不关心国事,然以国事为诗料,非不好言时务,然以时务为谈资者也。吾人读波兰灭亡之记,埃及惨状之史,何尝不为之感叹,然无益于波兰埃及者,以吾固旁观也。吾人见菲律宾与美血战,何尝不为之起敬,然无助于菲律宾者,以吾固旁观也。所谓呜呼派者,何以异是。此派似无补于世界,亦无害于世界者,虽然,灰国民之志气,阻将来之进步,其罪实不薄也。此派者,一国中号称名士者皆归之。P1-4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说东道西》钱理群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