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时雨谷案》[日]凑佳苗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凑佳苗
1973年生于广岛县。2007年凭借《圣职者》获得推理小说新人奖。2009年《告白》获得书店大奖第一名。另著有《时雨谷案》《为了N》《望乡》等。
如白雪公主般美丽的三木典子遇害,她和蔼可亲,是公司晚辈崇拜的对象。
城野美姬与三木典子同年进公司,由于长相平凡,在公司一直遭到不平等待遇,就连男友也被三木典子抢走了。
就在三木典子遇害当晚,城野美姬形迹可疑地逃离当地,从此销声匿迹。
是女人的嫉妒导致了这一场悲剧?
在城野美姬失踪后,八卦渐渐失控。
同事、同学、家人、邻里纷纷道出城野美姬不堪回首的过往。
是谁在撒谎?
是谁在掩饰?
流言蜚语的力量有多大?
黑暗系推理小说女王——凑佳苗再一次为你揭露人心与人性。电影《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原著小说
出人意表的情节,引人入胜的文字,以及合上书之后仍令人反刍再三的悬疑余韵,是凑佳苗的作品能够博得读者和评论家一致好评的*原因所在。
解说
(导演)中村义洋
说实话,有人提出把凑佳苗的《时雨谷案》拍成电影的时候,我正在拍摄一部和悬疑小说毫无关系的电影。所以,我的大脑无法立即切换过来。也就是说,我在阅读原作的时候,并没有以悬疑小说思维阅读。
但是,就在我读完作品的那一刻,我确信,这一定能拍成好电影。这是因为,作品本身很有意思,更是因为,我相信写出这部小说的凑女士。
一般的悬疑小说,结局带来的认同感或许无法让人产生这样的心情。这种超越了“原来如此”的强烈认同感,催生了“能行”的确信。
迄今为止没有读过凑女士作品的我,信手拿起她的其他作品开始阅读。然后,加深了自己的肯定:嗯,这位作者果然是值得相信的人。
哦,写的是这里啊……哦,原来这里要如此描写啊。我屡次感叹。感叹的内容,都是描写人物心情的章节。如果真遇到什么事,我也会这样做吧。我也会这么想吧——这些部分我全部认同。
凑女士的很多作品,都由包括犯人在内的周边人物的证词以及独白构成。而《时雨谷案》描写的则是一种可怕之处。这种可怕之处源自人物的话语、信息的极不确定性,以及充斥其中的、本人并未意识到的强烈恶意。这是平常谁都会做的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种自我意识的缺失,把人逼上绝路,甚至引发了谋杀案这样的惨剧。作者把这一过程,通过每个证人无法辨别真假的证词,淋漓尽致、毫不掩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白领美女三木典子被杀害后,嫌疑人城野美姬也立刻消失了踪影。《周刊太阳》的记者赤星雄治相继采访了她的同事、发小和家人。故事就是以他采访时获得的证词为线索展开的。首先让我佩服的,是人们接受采访时“夸大其词”的真实感。
赤星这名男子,或许是不擅长采访,又或是缺乏反应,总之他根本不是那种可以顺利引出对方话语的类型。那么采访对象会怎样呢?他们会试图激起赤星的反应,不管是否真有此事,他们都会略微言过其实地说:“要说起来,还有这回事,也有那回事。”这种本人没有意识到的夸大其词和谈话内容的增加方式,会伴随着“确实有这种现象”的即视感紧逼而来。
就连说出这句话的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或是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也都有某个瞬间会感到:“啊,我有些言过其实了。”在略微夸大或扩大谈话内容的过程中,说出口的话会不断添油加醋,距离真实越来越远。人们喜欢内容广泛的综合节目、周刊,就是因为它是夸大过的内容。再加上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而编辑过,早就把所谓真实抹杀到了九霄云外。我的直觉告诉我,拍摄电影的关键,就在于这种即视感。
接下来的另一个课题是,如何表现出绫野刚扮演的、名叫赤星雄治的周刊记者的肤浅。我刚才用了记者这个词,实际上在我阅读原作的时候,赤星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这家伙真是个浅薄的人。”但凡他还存有一星半点的记者精神,也应该有着直面自己工作的矜持。如果他拥有这份矜持,在对实际发生的案件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就会理所应当地站在被当作犯人的城野美姬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想象她的痛苦。在赤星这个人物身上,我一点也没有看到这种精神。
要问及他是为谁在工作,只是他自己。这家伙总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现如今这样的人很多啊。我呢,最讨厌这种家伙了——让读者产生这样的情感共鸣,也是凑女士的精妙之处。
总之,我很讨厌特别喜欢自己、立刻表现自我的年轻人。电影界也存在这样的人。他们首先在意的是自己获得的评价,其次才是作品。我想说的是,你最为重视的应该是作品,请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工作。
说起来很丢人,在当副导演的时期,我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因为太想受到好评,所以我能切身体会到赤星这个人思考的东西。
但是,我体内这种想要获得好评、显示自我的欲望,很早就被我的师傅崔洋一导演粉碎了。在工作现场,我一旦试图显示自我,必然会被他一脚踹飞。我被彻底洗脑:在考虑作品、工作之前,首先应该摆在第一位的是你师傅我,而不是你。你要为我而工作!多亏如此,我才好不容易没有成为赤星这种自我至上的人。
但是,现在的互联网社会,可以说是大批量地生产出了赤星这样的人。他们只重视自己的情绪,却不具备想象他人情绪的能力。
我在拍电影的时候最看重的一点,是初读原作后的感想。凑女士将故事抛给读者,交待给读者一个叙事结局,让读者据此去思考将来。作为我来说,也是一名得知了叙事结局的读者,接下来我会作为将作品拍成电影的制作人,进一步去思考凑女士没有落在纸面上的故事的将来。
于是,我就想象了一下,赤星是个怎样的家伙。在思考的过程中,原作里没有的内容忽然出现在脑海。原作中有这么一个场景,城野美姬的同学古村夕子在接受赤星采访的时候说:“你这个鼠目寸光的家伙!”嗯,或许就是这样。赤星这个男人,虽然就城野美姬采访了这么多内容,问了这么多内容,却什么都没看见,也什么都没听到。说不定,就算赤星见到了城野美姬本人也认不出她来。我带着近乎确信的感觉这么想。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制作人团队的时候,他们分为了赞同和否定两派。有人说:“无论怎样,见了面他还是能认出来吧。”但是我拍板说,不,他认不出来。不知为何,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不能让步。我想通过拍摄和城野美姬擦肩而过却不相识的赤星,把他浅薄的一面在影像中表现出来。
我还加入了一个原作中没有的场景。我觉得读完原作后看电影的观众一定会留意到,这个场景出现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小学时代互称安妮和黛安娜的城野美姬与古村夕子,站在相距几百米远的老家窗户前,抬手遮挡着蜡烛,用忽明忽暗的烛光向对方传达着自己的思念。
阅读原作的时候,我在有关美姬和夕子关系的描述里出现的《绿山墙的安妮》当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视线。这种视线表明,关于人地想象力和人与人之间地关系,她不仅在思考,也很珍惜。因此,我和制作团队深入阅读和学习了《绿山墙的安妮》,最终完成了这样一幕。严谨地说,这并不是没有在原作中出现的场景。如果更为准确地表述,这应该是我们追寻着原作中作者的视线,最终到达的一幕。
在推特和脸谱中也存在互相关注的关系。我拍摄这一场景,就是为了设置出这种关系的另一个极端。在网络上充分交流是真实的吗?特别喜爱自身的人,真的能够与他人心意相通吗?为了夸大其词,真的可以满不在乎地伤害他人,背叛他人吗?
当然,在凑女士的原作当中,没有一句带有说教意味的内容。毋宁说,她是以淡漠的笔触彻底地描写出了冷冰冰的人际关系和失去控制的谣言结局。正因如此才令人害怕。在网络上,综艺节目、周刊这类东西里遍布着这种恶意。在这荒凉的景色里,我想成为另一位作者,加入原作者或许同样看见了,并且希望能够存在的风景。把这一点当作希望或救赎,还是安慰,则都是观影者的自由。
有的人读书喜欢从解说开始读起,为了避免透露情节,我不能说得太详细。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无论如何都想取得这部电影著作权的最大理由,是犯人的出人意料。通常的悬疑小说,读到中间部分的时候基本上可以推测出谁是犯人了。读到结尾还不知道犯人是谁的悬疑小说只有几部,而《时雨谷案》就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一本。我真的是到了最后的最后依然无法判断出谁是犯人。然后,当犯人的形象一清二楚之时,那种信服感让我颤抖不已。我觉得自己被打败了。
能够得到机会把产生了如此深刻共鸣的小说拍成电影,是我的幸福。反过来说,如果它没有让我产生这样的共鸣,我也不会接拍。因为,假如没有对原作者产生共鸣就去拍摄电影,谁都不会产生幸福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与凑女士的作品相遇,是我电影人生中罕有的幸运。所以,我一直觉得有城野做搭档挺好的。她很上心地教我干活,我犯错误的时候也不发火,认真地辅导和帮助我。这一年她真是给了我很多照顾。
她还教了我怎么沏出好喝的茶呢。
只要对开水的温度和闷茶的时间稍加留意,便宜的茶叶也能泡得非常好喝。不过,每次有外面的客人来,我们科长都让典子把城野泡出的好茶端出来。太过分了,你也觉得吧?
“喂,城野,去泡茶。然后,三木,啊,典子给客人端过去!”
这算什么啊?你觉不觉得?既然这样,泡茶的事也让典子做好了。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性骚扰吗?
可是,城野什么都不说。如果城野生气、抱怨,我也可以站在她这边给科长提意见,但是城野却露出一副本来就该这样的表情,泡好茶交给典子,泰然自若地说:“接下来就麻烦你了。”搞得我也不好说什么了。
假如我说:“科长这人真过分!”反倒像是我背地里说城野是丑八怪似的。
她在背后都不说人坏话呢。弄得我反而压力山大。
城野这人呀,不单单是不发火,喜怒哀乐她都是不会轻易表露的。
我没见过她大笑,没见过她哭泣,也不知道她喜欢什么。休息日的时候约她看电影,她会拒绝说:“我不太了解这个演员。”我邀她一起去大受关注的餐厅吃午饭,她会说:“算了,我带饭了。”这些地方让人觉得她真无趣。她会有什么爱好吗?
不过,事到如今我会想,就因为她是这样一个人,才会在遇到事情深陷其中的时候无法自拔吧。
是的,是篠山组长。
真是的,你知道这个,是不是说明他确实有共犯的嫌疑?他们俩在交往,是城野告诉我的。不过,这不是她主动说的。
我住在父母家,妈妈给我做便当,所以我总是和城野一起吃饭。好像几年前,有个职员把重要文件粘上了酱汁,搞得交易失效,所以打那时候起,我们公司的人就在外面吃饭,如果在公司里吃,就一定会去食堂或者大会议室。
我的便当里总是头天晚上的剩菜剩饭,与此相比,城野精心制作的便当就像杂志里的一样。你看,不是有特辑吗?《一周美容便当》什么的。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营养成分比例均衡地盛放在便当里,看上去很是赏心悦目呢。
我看见就问了:“你真行,就为自己一个人也能作出这么精致的便当来。”然后她含笑说:“或许不是一人份呢。”我从来没有见过城野露出如此得意的表情,还很惊讶呢。
我自然会关心对方是谁啰。
“他就在这里吗?”听我这么问,城野回答说:“嗯,这个嘛……”。于是,我不顾自己正在吃饭,站起身来围着大会议室走了一圈。然后发现,居然篠山组长正在吃有着同样菜品的便当。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呢!
篠山组长算是我们公司单身男性中长得帅的。要想挑女朋友,挑谁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会选中城野呢?我的好奇心难以抑制地膨胀起来,于是对城野展开了逼问。比如是谁先表白的?契机是什么?
但是城野却搪塞我说不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我就略微改变了一下提问方式,请她把成功的秘诀传授给我。然后她就说了这一句话:
“要看看能不能抓住他的胃。先试三天。”
我觉得我刚刚学得很像。不好意思。
也就是说,城野亲手给篠山组长做了三天饭。我也能理解。有一回我抱怨说连着两天都吃关东煮,结果她就跟我换了菜吃,可香啦。单身男性要考虑结婚的话,会认为城野这样的人不错呢。
我发自内心地祝福了她。
甚至我还对篠山组长也刮目相看。比起女孩子的外貌,更看重内在的男人,在工作上不也是更值得信赖的吗?然而,我却看到那样一幕。
篠山组长和典子两个人一起吃饭。
那是一家位于市郊、专卖豆腐的餐馆。当时我和姐姐在节食,所以相约到那里去研究一下豆腐宴。然后就看见他们俩坐在吧台靠里的位置。两人肩并肩地聊着天,看上去很愉快。没有那种单纯的同事该有的距离感。
我有一种能力,可以看透这种事。尤其是篠山组长,一脸痴迷。
我当时想,好哇,你个篠山,居然也干这种事!
我姐姐也一眼就看出篠山在劈腿,问我说:“和三木在一起的人是不是有女朋友呀?”可能篠山组长身上有这种气息,只是我们在同一家公司,每天都见面,所以我没发现。
我当然没把这事告诉城野。我怎么说得出口呀。
典子和篠山组长都不知道我发现了他们俩的事,所以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奇怪的举动。
他们三个人之间的事,很快就会有定论了吧。
没过多久,篠山组长就从大会议室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