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Ⅱ超值白金版)》朱自清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国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学术而提出的名词,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后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国学,正确认识诸如国学的涵义、国学对现实的意义、国学研究的方法等基本问题,我们编辑出版了《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Ⅱ)》,《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Ⅱ)》收录了余嘉锡、吕思勉、杨树达、朱自清、闻一多、罗常培等六位近现代国学大师通论传统国学及专门论述国学入门、国学典籍、国学方法及国学主要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的精辟论文,通过大师们权威的论述和讲解,来展示国学的真谛,以帮助读者领略国学的魅力。大师们的经典著作,经过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是历久弥新的永远具有阅读价值的典范,是值得我们珍藏一生的精神财富。

【名人的书评】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Ⅱ超值白金版)的书摘】

论考作者之时代凡考作者之时代,亦有四例。一日叙其仕履而时代自明。如《别录·管子录》叙其事齐桓公,《晏子录》叙其事齐灵公、庄公、景公,《孙卿录》叙其齐宣王、威王时始来游学,及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是也。《汉志》《新唐志》犹存此意,后来目录家亦或因叙仕履牵连及之,然不著者居多。《四库提要》以科目先后为次序,善矣,而无科目者遂多不可考。此不知时代与著述关系之重要也。《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乐家:《雅琴赵氏》七篇,名定,渤海人,宣帝时丞相魏相所奏。小学家:《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急就》一篇,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元尚》一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新唐书·艺文志·易类》:“裴通《易书》,一百五十卷。字又玄,士淹子,文宗访以《易》义,令进所撰书。卢行超《易义》五卷,字孟起,大中六合丞。”《郡斋读书志·易类》:“《周易微指》三卷。右唐陆希声撰。希声仕至右拾遗,大顺中,弃官居阳羡。”《书录解题·易类》:“《易证坠简》二卷,毗陵从事建溪范谔昌撰,天禧中人。”所谓时代者,不只泛指为汉、唐、宋、明而已,当考其某帝或某年号,始能确定所生,及著书之时也。《隋志》全不注时代,如开卷第一条云“《归藏》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注”。此所谓晋者,西晋耶,东晋耶?武帝时耶,元帝时耶?汉、唐志及晁、陈书目亦多不著明者,盖或不可考,或略也。谓宜划一体例,每书必详考之,不可考者亦明言时代未详,庶免学者为此一事重费考证。二日作者之始末不详,或不知作者,亦考其著书之时代。《别录》《七略》及《汉志》所谓近世、六国时、武帝时之类皆是,后之目录家多未留意。《汉书·艺文志·六艺略》:“王史氏二十一篇。”注引《别录》云:“六国时人也。”《七略别录佚文·战国策书录》:“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焚谋,宜为《战国策》。”《文选》刘子骏《移书让太常博士》注引《七略》:“《论语》家近琅琊王卿不审名,及胶东庸生皆以教。”又任彦异《王文宪集序》注引《七略》:“太公《金版》《玉匮》虽近世之文,然多善者。”《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礼家:《封禅议对》十九篇,武帝时也。儒家:《周史六锼》六篇,惠襄之间,或日显王时,或日孔子问焉;《公孙固》一篇,十八章,齐闵王失国,问之,固因为陈古今成败也。道家:《黄帝君臣》十篇,起六国时,与《老子》相似也;《杂黄帝》五十八篇,六国时贤者所作;《力牧》二十二篇,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孙子》十六篇,六国时;《捷子》二篇,齐人,武帝时说。《曹羽》二篇,楚人,武帝时说于齐王;《郑长者》一篇,六国时,先韩子,韩子称之;《道家言》二篇,近世,不知作者。”三日叙作者之生卒,并详其著书之年月。此仅见于《七略》之纪扬雄,后来绝无沿用之者。自汉、魏以后,知名之十皆有别传家传,(诸家别传目录详见《隋书·经籍志考证》卷十三。)皇甫谧至自作《玄晏春秋》,盖皆太史公《自叙》、刘向《叙录》之遗法。然或按年纪事,并录平生著作,则视书叙为更详,其例已自《七略》开之。宋人注书,始追为前人作年谱。(如吕大防等之《韩柳年谱》,鲁告之《杜工部诗年谱》之类。)清儒踵而行之,且上及于周、秦之人,(如林春溥之《孔孟年表》,汪中之《苟卿子贾谊年表》。)于辨章学术最为有益。作目录书者,虽不能于每书每人皆为详载,然于其人平生著作与时代关系最密者,苟有年月可考,固宜于叙录内述及之也。《文选注》引《七略》:“子云《家牒》言以甘露元年生也。(《王文宪集序》注。)《甘泉赋》,永始三年正月待诏臣雄上。《羽猎赋》,永始三年十二月上。《长杨赋》,绥和元年上。”(并本赋注。)案《文选》任彦异《刘先生夫人墓志》注引《七略》曰:“扬雄卒,弟子侯芭负土作坟,号日玄冢。”而《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扬雄《家牒》同,惟扬雄卒作“子云以天凤五年卒”,盖亦自《七略》转引。是子云生卒年月并见于《七略》也。《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博士弟子》《杜参赋》二篇。颜师古注引刘歆云:“参,杜陵人,以阳朔元年病死,死时年二十余。”四日不能得作者之时,则取其书中之所引用,后人之所称叙,以著其与某人同时,或先于某人,在某人后,以此参互推定之。其法亦创干刘向,《汉志》多用之。王俭及晁、陈书目亦颇有类此者,然不能多也。《七略别录佚文·列子书录》,“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称并时例》:编《艺文志》于其人所生时世,必为详考之;苟无可考,则付之阙如可也。《汉志》于农家宰氏、尹都尉、赵氏、王氏四家注云“不知何世”,是其义也。其间又有虽无可考,而取一人与之同时为之论定,则并时之例生焉。《汉志》道家文子云“与孔子并时”,老菜子云“与孔子同时”,名家邓析云“与子产并时”,成公生云“与黄公等同时”,惠子云“与庄子同时”,赋家宋玉云“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张子侨云“与王褒同时也”,庄葱奇云“枚皋同时”。观其所称并时,或变文言同时,皆据世所共知者,以定著书之人。孟子曰:“诵其书,读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夫时世不明,则作者所言,将无以窥其命意。班氏称并时者,实知人论世之资也。案《汉志》道家,称“郑长者先韩子”,阴阳家闾邱子“在南公前”,将钜子“先南公,南公称之”,名家尹文子“先公孙龙”,墨家田俅子“先韩子”,此以其为后人所称叙,而知其先于某家也。又墨家墨子“在孔子后”及孙氏所引“宋玉在屈原后”,此以其书中所引用,而知其在某家后也。孙氏仅举并时一例,尚未能穷其变。《颜氏家训·书证》篇:“《易》有蜀才注,江南学士,遂不知是何人。王俭《.四部目录》不言姓名,题云王弼后人。”《郡斋读书志》卷一:“《周易启源》十卷,右蔡广成撰。李邯郸云“唐人”,田伟置于王昭素之下,今从李说。”案田伟之子镐,有《田氏书目》。王昭素宋初人,置于王下,则亦以为宋人也。《直斋书录解题》卷三:“《春秋公羊传疏》三十卷,不著撰者名氏,《唐志》亦不载。《广川藏书志》云世传徐彦撰,不知何据。然亦不能知其定出何代,意其在贞元、长庆后也。”作者所生之时代,较之名氏爵里,尤有关系。盖名氏爵里关乎一人者也,时代则关乎当世者也。目录之体,源于《诗》《书》之序。《太史公自序》曰:“《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诗大序》之论《诗》也,谓之“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是以作者之姓名可不传,而其时代不可不考,如不知作《诗》之时,则安知其发愤者果何所为,谲谏者竟何所指乎。故《诗》序于作者初不求其人以实之,而时代则著之甚详。如《邶风·柏舟》序云“《柏舟》,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是也。若《周南序》所谓“《葛覃》,后妃之本也”之类,则叙事而时代自见。他皆似此,可以类推。后人著书,其动机至不一。虽不必尽由于发愤,而人不能脱离时代,斯其动于中而发于外者,无不与时事相为因缘。著作之时代明,则凡政治之情况,社会之环境,文章之风气,思想之潮流,皆可以推寻想像得之。然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乃有所凭借,而得以着手。若并其所生之时代不之知,则何从辨其学术之派别,考其源流之变迁耶?P21-23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Ⅱ超值白金版)》朱自清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