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每一寸时光都有欢喜》林清玄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6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每一寸时光都有欢喜》林清玄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林清玄,195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曾任记者、主编、主笔,现专事写作。他自幼立志成为作家,是台湾作家中比较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较多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编辑推荐】

《每一寸时光都有欢喜》是从林清玄老师在台湾出版的三十四部作品中精选,重新策划出版的一本散文集。文章多是林老师对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讲述,通过这些文章,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林老师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读者对自身生活体验的共鸣。书中配有林老师生活照片,所以本书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名人的书评】

★林清玄2015年散文精选集,看大师眼中的禅意人生★在每一寸的时光中都有欢喜,在每个地方都有禅悦★林清玄亲笔作序,书中附有珍贵的生活照片★《无风絮自飞》成为2015年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每一寸时光都有欢喜的书摘】

最单纯的表示

你总是叫我

“吃茶去!”

我说,已吃茶了

“那就去洗钵吧!”

我们每天都在祈求

祈求在极乐世界化生

你总是说

“你们都去极乐世界吧!

我只是希望做山下的那头水牛。”

我们清晨都在烧香

看香烟飘向天际

你总是说

“你们都随香升天吧!

我只愿做那只香炉

承担香灰和热情。”

初学禅时,我对赵州从谂禅师特别倾心。

那种倾心,不是言语能形容的,只有在吃茶、喝粥、洗钵等种种生活的小事上,会心一笑。

在赵州禅师的眼中,一切的生活都是神圣的,并没有一种“圣”的状态会超过喝茶吃饭。

因为这样,赵州使人的眼界大开,从前在森严的佛教行者眼中的“离佛离魔”字,即是佛说。

即使是蹲在路旁的小狗,和长在庭前的柏树子,也都充满了佛法的启示呀!

我喜欢赵州和他的老师南泉普愿的对话。

赵州:“如何是道?”

南泉:“平常心是道!”

赵州:“还可趣向否?”

南泉:“拟向即乖?”

意思是,只要保有平常心的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道的显现,但只要落入思维,就错了!

“要眠即眠,要坐就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

“禅”之一字,就是“单纯的表示”,是在生活琐事里,不失去那个“单纯”,那个“初心”!

我早期写佛法文学,就是跨越了那个鸿沟,以单纯的心来面向世界,佛法是无边的,所以创作也是无边。

常有心开意解的时刻,也只是平常心看待,正如赵州老子说的“随缘任性,笑傲浮生。”

因为太喜欢赵州了,我曾多次到河北“赵州观音院”(现更名为“柏林禅寺”)去礼拜赵州塔,并在禅寺里喝茶。

我还带回来一盒用禅寺庭前的千年柏树制成的香,每次燃香一枝,总有满满的感动,想到赵州写的“十二时歌”中有两句:

“谁道出家憎爱断,思量不觉泪沾巾。”

有血有泪、有情有感的不只是文学,佛法里也是这样!

林清玄

2015年春天

于台北双溪清淳斋

童年的自己

昔人去时是今日,

今日依前人不来;

今既不来昔不往,

白云流水空徘徊。

——黄龙祖心禅师

不久前返乡陪母亲整理儿时的照片,看到一张里面有我的照片,认了半天竟认不出自己是哪一个。那是因为我们家依大排行,兄弟就有十四个,年纪相差极微,长相也接近,以至于连自己都看不出小时候的“我”了。

拿去问母亲,她戴起老花眼镜端详了有一会儿,说:“我也看不出哪一个是你呢!”

然后她指着照片上理光头站在一起一般高的三个毛孩子说:“应该是这三个其中的一个。”母亲抬起头来看看我,再看看照片,感慨地说:“经过三十年,真的认不出来了呢!”

我拿着照片,从房间走到门口廊下有阳光的地方去看,想确定哪一个是真正的我,仍然没有结果,不觉便坐在摇椅上发呆了。正好哥哥姐姐回来,我问他们说:“来看看哪一个是小时候的我?”

哥哥指出是右边的那个,他的理由是我的额头是家族中最大的,那个头最大的应该是我。

姐姐的意见不同,她认为是左边的那个,理由是我是家中男孩皮肤最白的,所以那最白的是我。

奇怪的是,我觉得中间的那个小孩最像我,因为看起来忧郁而害羞,我小时候的个性正是那样。

我们正在讨论的时候,弟弟跑出来,说:“哪一个是你都没有关系,因为都过去了,赶快进来吃饭吧!”

念小学五年级的侄儿听到热闹也跑来,大笑说:“哈!哈!叔叔连哪一个是自己都分不清呢!真好笑。”

是呀!为什么经过了三十年的时间,连自己是哪一个也分不清呢?长夜里,坐在我幼时的书桌前,想到人的变化实在很大,例如住在乡下的时日,偶尔会遇到小学同学,如果不互报姓名,几乎无从分辨。站在生命的恒河岸边,我们的身心有如河水,是不停地向前流去的,是每一刻都在变化的,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不断变化的外表中,我还知道有一个我并未失去,其他的——例如我的身体——早就流逝了。

这就使我想起《华严经》的“菩萨开明品”中说的:“分别观肉身,此中谁是我,若能如是解,彼达我有无。此身假安立,往处无方所,谛了是身者,于中无所著。于身善观察,一切皆明见,知法皆虚妄,不起心分别。”

我们的身体看起来是那样真实明确,实际上是无时不在变减的,我们对于身体的执着,往往使我们失去明察,如果能看到身心的虚妄,就不会起分别心,也不会执着了。

在《华严经》的“十行品”里也说:“菩萨观去来今一切众生所受之身,寻即坏灭,便作是念:奇哉!众生愚痴无智于生死内受无数身,危脆不停,速归埴灭,若已坏灭,若今坏灭,若当坏灭而不能以不坚固身,求坚固身。”

“不坚固身”正是我们的这个皮囊,它过去的已经坏灭,现在的在坏灭之中,将来必然也会坏灭。“坚固身”就是“圣身”和“清净身”,是那个我们把肉身还诸天地,尚存的那个真实的自我,一般人执着于肉身,因此难以体验不可见及的真身、常身、空身、慧身、金刚不坏之身。

如何来看待我们变化的肉身,才能趋入真谛呢?佛陀教我们要常做“四念住”,就是把心念集中在四件事情的观照上,一是观身不净,二是观受是苦,三是观心无常,四是观法无我。身、受、心、法虽然有所不同,仍是相通的,可以说是“四境合缘”,以身体来说,身体既是不净,也是苦痛、又是无常,更是无我的。一个人如果能时时如是观察,就可以趋入善根、趋入苦、集、灭、道的四圣谛。

我们的身体犹如飞花落叶,转眼成泥,融化于天地之间,可叹息的是我们常见于花叶的旋舞,反而少见树木埋在土中的根本,修习禅道的人就是要善观于相,在飞花落叶之中不沉不没,在肉身坏减的进程中不动不摇,如实地观察根本实相。

因此,禅宗的祖师常举公案叫学人参:“念佛是谁?”“打坐是谁?”“无明烦恼者是谁?”若能参详出那个“谁”,佛性也就呼之欲出了。

最近又要换季,在整理冬装的时候,发现比去年胖了一些,有的衣服又不能穿了,想到不知道要不要减肥来穿这些衣服,心里不禁感慨,我们的身体也是年年在更换的衣服,只是一般人不能见及罢了。

唉唉!假如我在路上突然遇到了十岁时的自己,恐怕也会错身而过,认不出自己了。

喝!哪一个是学人自己?参!

我唯一的松鼠

我拥有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小松鼠,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事了。小学一年级,我家住在乡间,有一日从学校回家在路边捡到一只瘦弱颤抖的小松鼠,身上的毛还未长全,一双惊惧的刚张开的眼睛转来转去。我把它捧在手上,拼命地跑回家,好像捡到什么宝物,一路跑的时候还能感受到松鼠的体温。

回家后,我找到一节粗大的竹筒剖成两半,铺上破布做了小松鼠的窝,可是它的食物却使我们全家都感到紧张。那时牛奶还不普遍,经过妈妈的建议,我在三餐煮饭的时候从上面捞取一些米汤,用撕破的钙粉袋子喂给它吃。饥饿的松鼠紧紧吸吮着米汤使我们都安心了。

慢慢地,那只松鼠长出光亮的棕色细毛,也能一扭一扭地爬行。每天为它准备食物,成为我生活里最快乐的事。幸好我们住在乡间,家里还有果园,我时常去采摘熟透的木瓜、番石榴、香蕉,小心地捣碎来喂我的松鼠。它快速地长大从尾巴最能看出来,原来无毛细瘦、走起路来拖在地上的尾巴,慢慢丰满起来,长满松松的毛,还高傲地翘着。

从爬行、跑路到跳跃竟如同瞬间的事,一个学期还未过完,松鼠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翩翩的少年了。

小松鼠仿佛记得我的救命之恩,非常乖巧听话。白天我去上学的时候,它自己跑到园里去觅食,黄昏的时候就回到家来躲在自己的窝里。夜里我做功课的时候,松鼠就在桌子旁边绕来绕去,这边跳那边跑,有时还跑来蹭人的脚掌。妈妈常说:“这只松鼠一点儿都不像松鼠,真像一只猫哩!”小松鼠的乖巧赢得了全家的喜爱。

有时候我早回家,只要在园子里吹几声口哨,它就像一阵风从园子里不知的角落窜出来,蹲在我的肩膀上,转着滴溜溜的眼睛,然后我们就在园子里玩着永不厌倦的追逐的游戏。松鼠跑起来姿势真是美,高高竖起的尾巴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那面旗跑在泥地上像一阵烟,转眼飞逝。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每一寸时光都有欢喜》林清玄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