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企业三部曲:企业纪资本纪智能纪》张国云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张国云,工商管理博士,哲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走进西藏》《穿透灵魂》《叩天问路》《云边书话》《水流云在》《一条大河里的中国》《致青藏1:我的藏区生活》《致青藏2:生命在无人区》《致青藏3:一家人的朝圣》等作品。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诗刊奖,三次获浙江文学奖,有作品被选入大学语文课本。获中国时代艺术文学贡献奖,被誉为全球高海拔4500米以上“生命禁区”写书*人。
1.《企业纪》以“企业荒”为突破口,重返企业1984年这场改革大潮,重拾那些带着历史生命的情感碎片,道尽一个大学毕业生当上厂长后所历经的人生悲喜。通过追根溯源开启企业关于改革的寻根之旅,全景式地记录企业的生存状况,透视企业的辛酸发展历程,憧憬企业的诗和远方……也许这个故事只是为我们揭开了帷幕,给了我们一个窥见企业世界的机会,而更多的精彩还在后面等待着。
2.《资本纪》以“资产荒”为破题关键,一家企业因突遭美国沽空报告的打击,董事长王大仙的“企业资本”计划被彻底打乱,“我”受委托出面扭转了人们的“资本纠结”。小说通过“我”在资本市场上的奇遇,真实地再现了资本市场上令人震惊的场景、矛盾和冲突,还原了时代、经济和个人发展背后的细节。作者所说的一切,就是资本市场,而作者没有说出来却已经点明的故事,就是全部的世界。
3.《智能纪》以“智能荒”为切入点,通过企业制造的2084号飞船失踪与回归的故事,把我们带入一个末知的世界,华丽呈现人工智能营造的诡谲幻境。本书要探讨的是人工智能对世界的改变,企业的未来会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新工业革命,人工智能会改变世界,但谁又能改变人工智能?由此引发对人工智能与企业未来命运的思考。
把企业的冷暖与浮沉倾注于笔端,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忠实地为企业代言,自觉地为企业书写。
——《企业纪》
从更广的视野鸟瞰资本市场的壮观画面,一笔笔写尽资本市场的魔力与魅力,让你见识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企业世界与资本江湖。
——《资本纪》
集科幻与冒险、爱情与阴谋于一体,详尽描绘未来世界的生活画卷,深刻剖析未来企业的命运困境,敏锐窥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性底线。
——《智能纪》
楔子
残雪,冻雷,惊笋,春暖乍寒,又一年。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肖西路184号的一家国营工厂,这在那个时代可是天大的好事喜事,胜似吃皇粮。
爷爷像对我小时候那样,用手摸摸我的头,说要给我猜个谜语,我如同回到小时候,死劲拍着手称好。
爷爷卖足关子后,不紧不慢地说道:“有人会鸣不平声,打一字!”
我这人不擅猜字谜,*后还是爷爷乐哈哈告诉我:“是‘厂’字。”
我正好要进工厂,这时爷爷给这么一个谜底,可见动了一番心思,我忙向他竖起大拇指。
时至1984年,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企业,就像怀胎的美女,正在经受改革大考的痛楚,只要忍过这场阵痛,就会孕育出新的生命。
这年是我进厂的第三个年头,不知是老天爷开恩,还是阴差阳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竟走马上任为一家国营企业的厂长。
听到这个消息,我蒙了很长时间。
因为这个时候,我还在探求我是谁,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一直不相信这是事实,至少不相信来得这么快。但人有时就是这样,运气来了躲也躲不开。
对这事有人戏谑:“兄弟,厉害啊!这是光宗耀祖的事。”也有人对我泼冷水吹凉风:“你以为你是谁,天上会掉下馅饼吗?”哈哈,这事现在是皇上不急太监急。一开始我就将这事看得很淡,那时厂长都是任免制,人与人之间不就是一张任免书的区别,有什么值得咋呼的呢?
也许,人都有惰性,本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或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可我却拒绝用青春赌明天:
青春在我心中,那可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必须经得起“糖衣炮弹”……加上那时情爱青涩,即便像我这样的身份,也无法抵达山巅……
这样,我更多以平常心来做事,那就是干净做事,优雅做事,有尊严地做事。
本来企业追求效益*化,这是全球通行的一条铁律。但当我们的企业真的奉行“金钱至上”,那么所有的真理又将沉默。
这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而当我以自己的方式,想去刺痛社会的麻木,或者一次次大声疾呼时,我个体的微弱之音,却早已被这个伟大改革时代的*强音淹没。
记得那天,我正在读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写的长篇小说《一九八四》。
既可以说它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也可以说它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褪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这不,当1984年真正降临,世界并没有像奥威尔描写的那么恐怖,但有些方面又不能不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1984年这年,我还欣赏到了由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改编而成的电影。
再后来,时至新世纪,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出版了畅销小说《1Q84》,据说是对《一九八四》一书的致敬。
村上春树在这里将一个“9”换成一个“Q”,别小看将一个阿拉伯数字换成了一个英文字母,我总觉得这是惊险的一跳,表明村上春树对英伦作家不仅仅是一种崇拜。
……
所以,今天,让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那属于中国的1984年。这年年初,邓小平同志早早走出家门,开启了他人生的*次南方视察。相对于1992年春天那惊天动地的南方视察来说,这一次显然是摸着石头过河。
到这年末,中共高层使出洪荒之力,做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那时,上至庙堂,下至草根,大家奔走相告,说得*多的就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这个时候有人找我,他嘲笑一直忙碌的我,不是在企业拼命工作,就是奔波在到企业工作的路上。
即便后来我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我仍冲在改革的前沿阵地上。
用现在的网络语言,那时的我至少可以说是改革的“大V”,“粉丝”上至中央高层,下至底层百姓。也许我随便发一个表情符号,都会有上百万的转发量。
可我又常常被嫉妒我的小人陷害,他们屡屡把我发配到远离企业的地方,但我所到之处——鲜花为我盛开,清风为我送来。
这时有人凑过来提醒我——人这辈子*怕遇到的人是谁?我想了好久,猜不出来。
那人就神秘兮兮地告诉我:
“警察。”
什么警察?这与我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我想。
那人还是忠告我,如果碰上他们,你一定是遇到麻烦,或摊上大事了!
我哈哈一笑,我想我刚当上厂长,屁股干干净净,谁也抓不住我的尾巴,我怕谁!
那人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年轻人啊,真的太年轻。你这样今后要吃煞苦头的。”
的确,那时我真的太年轻,还不晓得在中国,企业家在五十年代初作为一个阶层已经被消灭,而到八十年代初才作为一个阶层慢慢地苏醒……
经那人这么一点拨,我还真的吓出一身汗,想到当时民间流传的一句口头禅——
庄稼长在农田里,工厂活在墓碑下。
这曲调听起来,怎么这样凄凉啊——冷酷啊——悲惨啊!
这个时候,我渐渐觉察到,我们这些开始慢慢做企业的人前路漫漫,前方会有诗和远方吗?
现在让我回想起那些年,所干的事,无一不是如履薄冰,无一不是如临深渊,无一不是胆战心惊……
如果有什么可自责的,就是那时自己太年轻气盛。在那个暗流涌动的社会里,虽说当面大家客客气气,转过身你即中枪。
我终于发现,我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1984”,难道这只是一个巧合?
在这里,也许我的“1984”,无法与奥威尔笔下的《一九八四》、村上春树笔下的《1Q84》比拟,但我敢保证我的故事比他们的有着更加惊心动魄的爱与撕心裂肺的恨……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企业三部曲:企业纪资本纪智能纪》张国云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