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断背山》[美]普鲁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安妮·普鲁,美国当代重要作家,曾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奖和薇拉文学奖等文学奖项。1935年出生于康涅狄格州。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陆续创作了《心灵之歌及其他》(1988)、《明信片》(1992)、《船讯》(1993)、《手风琴罪案》(1996)、《近距离:怀俄明故事》(即《断背山》,1999)和《老谋深算》(2002)等作品。
恩尼斯·德尔马尔五点未到即清醒,强风摇撼房车,从铝门窗四周嘶嘶蹿入。悬挂在铁钉上的几件衬衫在缝隙风中微微颤抖。他起身,搔搔肚皮与私处的楔形灰毛带,拖着脚步走向煤气炉,将隔夜咖啡倒进斑驳的搪瓷平底锅;火苗将平底锅包裹成蓝色。他扭开水龙头,朝污水池里小便,穿上衬衫、牛仔裤、磨损的皮靴,脚跟踏地使脚丫与皮靴契合。劲风吹过房车弯曲的正面,发出低吼声,狂风疾扫而过,他听得见细小砂石刮擦的声响。这种天气,不适合运马拖车上公路。这天上午他必须打包搬走。农场再度待价而沽,他们已运走最后一批马,昨天也已发薪打发所有人,主人说,“全送给没良心的房地产中介,我要走人啦,”说着让钥匙落在恩尼斯手中。他大可暂住已出嫁的女儿家,等找到工作再搬,然而他内心洋溢着快感,因为杰克·特威斯特昨晚现身他梦中。隔夜咖啡开始沸腾,但他趁咖啡溢出之前端起平底锅,倒进沾有污渍的杯子,吹着黑色液体表面,让梦境的翼板向前滑动。如果他不加强注意力,梦境可能窜烧整日,重温两人在寒冷的山上那段往事。当时他们拥有全世界,毫无不对劲之处。风袭房车的声势宛若砂石车倾倒大批泥土,风势减缓,平息,留下一片暂时的静谧。他们生长在贫苦的小农场上,在怀俄明州的对角线两端——杰克·特威斯特住在蒙大拿州边界的闪电平原镇,恩尼斯·德尔马尔老家则在犹他州边界附近的萨格,两人皆为高中辍学生,是毫无前途的乡下男孩,长大面对的是苦工与穷困。两人的言谈举止皆不甚文雅,对艰苦生活安之若素。恩尼斯由兄姊带大,因为小时父母开车途经死马路上的惟一弯道,不慎翻车,双双身亡,留下现金二十四元以及双抵押的农场。十四岁那年他申请设限驾驶*,得以从农场开车一小时到高中上课。这辆老旧小卡车没有暖气,挡风玻璃刷只有一支,轮胎状况低劣。传动装置失灵,他无钱可修。他原本希望当一名“梭福摩”(二年级学生),觉得这称呼带有某种高贵气质,无奈小卡车尚未撑到第二年即告停摆,使他不得不投入农场工作。一九六三年他认识了杰克·特威斯特,当时恩尼斯已与阿尔玛·比尔斯订婚。杰克与恩尼斯皆自称正在存钱买一小块地;以恩尼斯而言,他的存款总数是装了两张五元纸钞的烟草罐。那年春天,两人为生活所逼,从事任何工作都无所谓,因此分别到农牧就业中心报了名,中心将两人分为牧人与营地看管人,安排他们到锡格纳尔以北同一处牧羊农场。夏天的牧草地位于断背山高海拔无林带,隶属森林处。这是杰克·特威斯特上断背山的第二个夏天,而恩尼斯则是首度上山。两人皆未满二十。两人在空气污浊的小房车办公室里见面,在散放文件的桌子前握手。桌上文件字迹潦草,胶木烟灰缸里的烟蒂满溢。软百叶窗歪斜,三角形的白光因此得以进入,工头的手影伸进白光中。乔·阿吉雷卷发如浪,呈烟灰色,中分,对他们表达个人见解。“森林管理处在配地上有指定札营地。营地可以设在距离放羊吃草处两英里的地方。羊被野兽拖走的情形很严重,晚上没人就近看守。我要营地看管人待在森林处指定的主营地,不过牧羊人,”——他以手刀指向杰克——“偷偷在羊群里打个三角小帐篷,离开视线范围,睡在里面。早晚餐在营地吃,不过一定要跟羊群睡在一起,百分之百,不准生火,千万不能留下痕迹。三角小帐篷每早收好,以免森林管理处的人过来东张西望。带几条狗去,带上你的.30—.30,睡在那里。去年夏天被拖走的几乎有百分之二十五。今年不希望再发生那样的事。你,”他对恩尼斯说,看着对方一头乱发、疤痕累累的大手、破烂的牛仔裤、缺纽扣的衬衫,“每礼拜五中午十二点,带着你下礼拜的单子和驴子到桥头,有人会开小卡车载用品过去。”他并没有问恩尼斯是否有表,只是从高架子上的一只盒子里取出一个圆形的廉价表,表上绑着一条结辫绳,他上紧发条调整时间后扔给恩尼斯,仿佛不屑伸手递过去。“明天早上,我们会开卡车带你们到出发点。”两张只有两点的扑克牌,打不出什么名堂。他们找到一间酒吧,灌了整个下午的啤酒。杰克告诉恩尼斯,去年山上闪电风雨交加,死了四十二头羊,恶臭弥漫,尸体鼓胀,需要带很多威士忌上山。他说他射死一只老鹰,还转头让恩尼斯看他帽带上的尾翼羽毛。一眼望去,满头卷发与爽朗爱笑的杰克似乎让人看了顺眼,但以他矮小的身材而言,臀部却有点分量,微笑时显露出龅牙,没有严重到张嘴可以够到瓶颈里的爆米花,却足以令人侧目。他向往牛仔竞技生涯,皮带系了较小型的牛仔扣环,但他的皮靴磨损见底,破洞已到无可修补的程度。他一心只想外出打拼,只要不留在闪电平原,任何地方都没问题。长着鹰钩鼻与窄脸的恩尼斯,仪容不甚整洁,肩膀前凸导致胸部稍微内凹如穴,瘦小的上身搭建在卡尺形的长腿上,身体肌肉发达,行动敏捷,天生适合骑马与打斗。他的本能反应快到不寻常的地步,他远视得厉害,以致不喜欢阅读哈姆利的马鞍型号目录以外的任何读物。运羊卡车连着运马拖车行驶至小路开端,一名弓形腿的西班牙巴斯克人示范恩尼斯如何在驴子身上装货。驴身两侧系上以圆圈扣住的双菱形绳套,以活结绑紧,背上再加一大包。巴斯克人告诉他,“千万别订购汤,装在盒子里真的很难载。”一只澳洲牧羊犬产下的三只幼犬装进竹篓,最小的一只塞进杰克外套里,因为杰克喜爱小狗。恩尼斯选了一匹名叫雪茄蒂的栗色大马,杰克则选择枣红色母马。后来才知道这匹母马易受惊吓。备用马匹以绳子连成一串,其中有一匹鼠色的苍灰马,外形颇受恩尼斯欣赏。恩尼斯与杰克,几只狗、几匹马、几头驴,加上一千头母绵羊与小羊,在小路上如脏水流过木头,一路向上走到高海拔无林区,迎接他们的是大片开花的鲜草地以及片刻不歇止的疾风。
本书选收安妮·普鲁短篇小说精华11篇,其中《半剥皮的阉牛》入选《1988年**美国短篇小说集》和《二十世纪**美国短篇小说集》,《荒草天涯尽头》入选《1999年**美国短篇小说集》,《身居地狱但求杯水》入选《2000年**美国短篇小说集》。《断背山》不仅获1998年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和全美杂志奖,还被著名导演李安搬上银幕,夺得多项国际电影大奖。所有故事均以怀俄明州为背景,讲述了在蛮荒严酷、狂暴无常的自然环境中,农场人生活的艰辛、凶险、孤寂与奋争。本书曾于2006年以《近距离:怀俄明故事》为名出版。
序言:安妮·普鲁的造化之手万方那天去五道口的书店“光合作用”,没有具体目标,只是怀着寻找好书的期望。不管安妮·普鲁多么有名,在那天之前我并不知道她。当然我看过电影《断背山》,可也没有和这位作家对上号。书店一层是花花绿绿的世界,各类畅销书的舞台。本想直接上二楼,但心灵雷达已开始转动,助我飞快搜寻,在书架间走了一遭,立即捕捉到蓝色封面的《船讯》。我拿起它,封面上两行小字映入眼帘: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心中一喜!这是我选书的一个标准,这标准很可靠,几乎从未让我失望。翻开书页,小说这样开始:以下是奎尔一生中几年的经历,奎尔出生于布鲁克林,在一堆阴郁的州北城镇中长大。他一身荨麻疹,三天两头闹肚子,挣扎过了童年;在州立大学,一只手捂着下巴,用微笑和沉默掩饰痛苦。他跌跌绊绊地活到三十多岁,学会了把感情同自己的生活分开,不指望任何事情。他食量大得惊人,喜欢熏猪蹄和黄油马铃薯。鲜活的文字从纸页上放出电波,和我体内的电波接通,激起一股微微急切的心情,想很快地读它。预感是那样的准确。读《船讯》的过程是一个惊喜连连的过程,不是以往那种被吸引,而是被迷住。我要说我热爱这本书,热爱书中肥胖笨拙的奎尔,刚强的姑妈阿格妮丝,高个子红头发的女人韦苇,热爱那一个个在纽芬兰荒凉阴郁的海岸上生活着的人们。多么奇怪!即使把我的生活范围扩展十倍百倍,也绝不可能出现这些人的身影,我不可能见过他们,甚至连梦见也没有可能,然而我的全部知觉、感知却被他们抓得紧紧的,身心被他们的生命之光所照亮。《船讯》的情节简单而散漫,在这部小说中它们充当着随波逐流的角色。事实上,在安妮·普鲁的带领下,我和书中的人物一个个迎面相遇,他们是那么随随便便地出现在我眼前,甚至有那么一点突兀,毫无矫饰。他们生硬而不易接近,愚鲁又机警,好笑又可悲,质朴得像粗糙的礁石,复杂得像海底的暗流,和他们置身其中的海洋、风暴、冰山融合为一,既平凡又伟大。我用安妮·普鲁所给予的冷峻目光注视他们,心却越来越热,对他们和他们简朴而又奇异的生活产生了浓得难以化开的眷恋。人活在世上要经历多少磨难啊!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情感的打击,心被苦水浸泡,肉体感受着周遭的冰冷。《船讯》的主人公奎尔的境遇其实是大家的境遇。因为缺少爱而痛苦,迷惘地活着。但安妮·普鲁告诉我们,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棵幸福之树在地球的某个角落生长着。奎尔后来找到了,找到了幸福冒出的鲜嫩的绿芽,看到它如何一日日成长为摇曳的浓荫,听到了风吹过枝杈间的沙沙天籁。也许他并没有找,是幸福找到了他,因为他的心里有那样一颗种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和奎尔一样的种子,希望我们能来到条件适合的地点,适合的土质,适合的温度和湿度,剩下的就是等待和坚持。《船讯》一书所描绘的这个充满痛苦和欢欣的世界既是真实的存在,又是安妮·普鲁一手创造出来的,你难以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我认为这是一个作家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我是多么喜欢《船讯》的文风。一种生僻的粗犷的具有隐隐破坏力的文字感是那样新鲜诱人。叙述如莽汉般肆无忌惮,如孩童般天真,如诗人般虚幻、隐晦,如妇人般平实,甚至零乱,然而每句话每个段落都具有活生生的力量,字字如重锤。安妮·普鲁创造出一种内心时时爆发出激情,又被生活的现实所管束的逼真感觉。我们的人生感受又何尝不是这样。千条江河归大海,乘着《船讯》我们漂浮在安妮·普鲁之河上,漂了漫长的距离,最终来到海上,在起伏的潮汐中感受到了爱的温暖波涛。这里要感激翻译者,如果说作品如人,那么译者不光描绘出此人的外貌,同时极其真切地表达出此人的全部内心世界。作为我这类读不了原文的阅读者,能遇到《船讯》这样的翻译者是多么幸运。从此我知道了安妮·普鲁,被深深吸引,我要找她的其他作品来读。我四处打听,一个年轻朋友告诉我有一本《近距离:怀俄明故事》(即《断背山》)。很快我就去了三联书店,已卖光,又去涵芬楼,买到了。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在此之前我对短篇小说有自己的钟爱,如契诃夫的《草原》,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但读了安妮·普鲁的《脚下泥巴》,我觉得自己看到了这辈子读过的最棒的短篇小说。这个短篇我看了好几遍,每次掩卷时都不由感叹:太棒了,实在太棒了!而且不是在心中暗暗叨念,是忍不住说出声来。以下是篇中对两位牛仔开着破旧卡车所进行的漫漫长途的描述:两人开进向晚夜色,开进结冻路面的第一场冰风暴,开进刺眼的橙色日出,欣赏了冒烟的地球,看到尘卷风在泥地上蛇行,滚烫的热量从太阳表面冒出,蒸得卡车引擎盖烤漆卷起,干雨形成不规则的网状,从无机会落地。我看到了以上的每一幅景象,如同置身其间。这就是安妮·普鲁,她的文字不光能看,还能嗅,能听,或谛听或倾听或振聋发聩。任何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一经她的笔触就变得充满魅力,带着速度,一刻不停地流动,冲刷着人的感官和知觉。实在了不起!《近距离》里的每篇小说都很棒,但我更喜欢《脚下泥巴》《荒草天涯尽头》《身居地狱但求杯水》,小说速度强大,文风暴烈,乖戾、娴熟,刀刀见血,让我对人生的了解直钻入最底的一层。这感觉有些可怕,心被震撼,久久难以释怀。看了以上两部作品,我忍不住逢人就说安妮·普鲁。直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出“安妮·普鲁作品”系列,约我写序。出于感情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但回头再想又有些畏难,因为我不是评论家,从未写过书评。人文社编辑为我减压,说:只要写出你读后的感受就好。随后他们寄来《手风琴罪案》和《老谋深算》。这两部书是带着任务而读的,有种感觉在阅读中与时俱增,我感到:世上千奇百怪的人及命运如浪潮般在安妮·普鲁的眼底汹涌滚过,她眼睛雪亮,看准一个利索地伸出手,轻盈或用力一拎,把他们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里拎出,让他们活灵活现地站立在地面上,生活下去,去创造历史。安妮·普鲁的手是一双非凡的造化之手。在《老谋深算》中,她对那片长条地的厚爱用独特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一座房屋、一条道路、一件工具或器皿进行平实而又细致入微的描写,竟然那样引人入胜,功夫实在了得。而阅读《手风琴罪案》仿佛一头钻进一团风暴,人化作了小小雪片上下旋转、飞舞,迷失其中,放下书才得以喘上一口气来。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或许算是个比较特殊的读者,更在意文字所传达的魅力;但我同样也是一个过日子的普通人,在意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我相信两个我都在安妮·普鲁的作品中得到阅读的满足和内心的感动。让我用《船讯》的结尾结束我的文章。既然杰克能从泡菜坛子脱身,既然断了脖子的小鸟能够飞走,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也许,水比光更古老,钻石在滚热的羊血里碎裂,山顶喷出冷火,大海中央出现了森林,也许抓到的螃蟹背上有一只手的阴影,也许,一根打了结的绳子可以把风囚禁。也许,有时候,爱情也可以不再有痛苦和悲伤。梅罗漫漫的这~生,从他搭火车离开夏延①时,当年那个身穿羊毛西装、竭力推销商品的男童,转变为如今垂垂老矣、举步维艰的资深公民,若以线轴为喻,原本紧致缠绕的线轴,这一年已余丝寥落。梅罗尽量避免回想出生之地,一个所谓的农场,位于大角山脉南边枢纽地带的一片诡异之地上。~九三六年他只身离乡,从军上战场后重返该地,结了婚,再婚(然后再结婚),从事清理锅炉与通风管的工作,再靠几笔睿智的投资发了财,退休,投身地方政治,然后引退,从未惹出丑闻,从未重回故里亲眼看老头与弟弟罗洛破产,因为他知道他们早晚有此下场。他们管那地方叫做农场,它也确曾是个农场,但有天老头说,在如此险恶的乡野养牛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母牛往往跌落悬崖,没入污水塘,大批幼牛遭狮子猎食而去,青草不长,绿叶繁生的大戟与加拿大蓟却争相上蹿,强风挟带的沙砾将挡风玻璃刮得视线模糊。老头使出诡计弄到邮差的工作,笨手笨脚往邻居邮箱里投递广告时却好像在干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