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梦里也知身是客》月下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月下,80后女子,现居北京,曾任策划编辑,网站设计师,现自由撰稿。《城市信报》《新魅力》专栏作家,出版小说《蛀空》《那些叫爱情的伤,我们总会痊愈的》《你是笙歌我是夜》;传记《爱恨不如期:遗世独立张爱玲》《倾我至诚为你钟情:张国荣的影梦人生》《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等。
《梦里也知身是客》这里有童年,有狗;有朋友,有亲人;有爱情,也有陌生的场景描画。哲理性、趣味性与情感沉潜并重,以敏感的心性捕捉生活中的一刹那,“生动的印象,还有特殊的记忆,它们必须都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留存下来,成为记忆的沉淀……
1.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瞬间,非心灵鸡汤,非口号喧嚷。由器而道,从平凡的事情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2.写极写深当下一些人的生存状态,疏离、空虚、苦闷,但他们不放弃,在疲惫的生活中寻找出路,或归于超脱平静,或归于世俗现实,然而都是都遵从本心地走过来的。
3.他们不是精英人士,甚至有些非主流,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走出了主流社会所规定的生活方式,活出自我。
从二十岁写《你是笙歌我是夜》始,到07、08年集中写的短篇小说,我的小说都归向一个主题:人心的孤独和疏离感。迷茫、徘徊、追寻、不信任、不踏实,仿佛飘在水上,湿冷的不舒服。在《笙歌》的结尾曾用一句话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她和他,她和人,人和人,都隔了那么一堵墙。人和人之间是无法沟通的,像萨特说的他人即地狱,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就没有信任。所有的人都只是流离失所的孤魂野鬼。我不过是借用爱情来表达这种状态,因为爱情是人*容易借用驱遣的孤独的东西。今年在随笔《爱情是瘟疫》中借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用理论形式指明了这一点,却仍旧没有人(读者、朋友、书评人)真正切合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有的说是“小情小爱”,有的说是“爱欲情欲”,有的说是“无爱的人性”,这些都是盲人摸象指明了其中的一点。到底是因为无爱才孤独,还是因为孤独才寻求爱?能够思索的有感受力的动物是离不开温暖的,记得我家那只小狗,在剩下它一个的时候,是多么悲伤!人要自给自足是对于这个世界无奈的奋争,因为得不到所以不如不要。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我的一个朋友在学佛,她说抛开小情小爱达到普世之爱就没有烦恼了,孤独的问题自然解决了。有时候我怀疑那是否又是一种自我欺骗,像各类哲学一样,每一种学说都只是自欺欺人,是麻醉,左右着人类的意识?人类本该没有意识?世界是它本来的样子,不好也不坏(尼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