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顺着迷人的香气长大》姜博瀚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姜博瀚1976年出生于山东胶州洋河湾畔,本名姜宝龙,现居北京。诗人,作家,剧作家,电影导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编剧、导演电影《死囚婚礼》入围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细亚主竞赛单元。作品散见于《上海文学》《长江文艺》《芳草》《雨花》《广西文学》等文学刊物。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电影是一种乡愁》。
我*早的一个童年记忆,是我小时候和哥哥去姥姥家遇见霞及霞和她娘的故事。经这么多年的沉淀积累,我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足以引起我们创作者童年回忆的书写。《顺着迷人的香气长大》。这一部由清华大学出版的作品,是一部别致、好看且耐看的长篇小说。《顺着迷人的香气长大》二十七万字。说这部书别致,是因为它并不是由一个故事贯穿下来的,而是包含了多个故事,每个故事独立成篇,貌似作者的家乡胶州“洋河故事集”——但问题是,背后的主人公大都是“我”或者是隐形的“我”,而这个无处不在的“我”又对真正主人公做出了心理描写和注解延伸,这些故事都是“我”眼中的故事,都是老家“洋河”里的故事。我和琴姑,我和浪丸,我和马戏团,我和桂芹......我和我的村庄。如此一来,结构的意义就凸显了。故事本身就是“片断”的组合,而非支离的碎片。而组合起来的“片断”却更有着整体的意义,更具有代入感,审美意蕴更丰富,文字更有张弹力。走入文本之中,你会发现每一个篇章里的“我”,都有着独特的视角与维度,都有着极为刻意的着眼,尽管在表面上看似浑不经意,实则是另一种的“草蛇灰线”,在“我”的眼光中,折射着人性,诠释着悲悯,叩问着终极,品味着人生,聆听着乡音。比如在《洋河好孩》里的我,是一个平行的“参与者”,而在《洋河理发店》里的我,又是一个欲望的窥探者,而在《马戏团》里又是一个侦察者,如此“分身”,如斯安排,实则巧妙,而看上去又平实无比,很自然且生动地游走在人性、心灵和历史之中,你会自然地随着作者身感同受于一种情景,但又可能会突然获得某种感悟。一如《儒林外史》主角和场景的自然转换,还如福克纳小说的灵秀,更有约翰?斯坦贝克文字的诗性和对乡土的追忆。读《顺着迷人的香气长大》,能让人走入一个万花筒般的“洋河”中去,且且每每都有意外之得。正如莫言在评论博瀚的文字时说:他的作品故事都很淡,主要是情感线在贯穿。说博瀚他是在师法约翰?斯坦贝克,但在我的深入阅读感觉里,他的作品更易让人想到蒲宁,情节缓慢到悠闲,语言细密如繁花,不急不徐,幽长如古巷,斗转悠深,只要你仔仔细细地看去,耐下心来思考,便会有一只大锤出其不意间击到你的胸口;这感觉还像吃一口花,可能在你牛饮时毫无感觉,却不经意在咽下的同时品出回甘。这种味道,实在是不可与外人道。当然,笔者在此并无意思对其归类、贴标签。实际上,博瀚是广涉博收的,一门一派不足以约束他,也不会成就他。他善于汲取,也善于演化,更善于定位,他早斯的作品也有激烈的时候,在情节上很引人,突出人心的挣扎、世道的变化和情感的渲泻,但到了后期,他开始反省,开始内敛,开始回归心灵,开始了简约话风,也开始了深度叙事,给人更多的是“言外之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又不是做作,不是娇情,更不是心灵鸡汤式的炒卖,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是驾轻就熟的洒然。比如《浪丸》,写得随心所欲又颇见功力,浪丸和他的父亲是冥器匠,但两人长相又都其貌不扬,甚至猥琐,特别是主人公浪丸,个子高却是个罗圈腿,但他又特别爱臭美,整日里拿个小圆镜子照来照去,在他父亲眼里,这个儿子一度成为妖物,在别人眼里无疑是个变态。然而,就这样一个人,*后竟然又学得了接生的绝技。风土人情,世道人心,美丑之辩,生死之悟,一路笔致淡泊,波澜不惊,却又意味悠长深刻。写这样的小说,宛如读庄子的感觉,庖丁解牛、大匠运斤,多有游刃有余之感;也仿佛是读卡夫卡的《变形记》,荒诞中自有一派玄思妙想,而在这些“玄妙”的背后则是难以言说的生命重量。作为导演出身的姜博瀚写小说,文字下的镜头感、画面感又极为鲜明,这大约又是他与其他作家不同之处,语言清新自不必说了,对场面的描写与呈现,可谓生动鲜亮,宛如高清的大片,冲激着视觉,展现在眼前,活泼泼,毛茸茸,亮灿灿。比如以下这段描写:“我讨厌这种哭声,正当我在失望的时候紧跟着传来一声声音色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的女花腔。我踮起脚从人群里挣扎出来看见一个长脸盘、长腰身年轻貌美的女人穿着一件洁白的的确良上衣,一手舞着一块白色的蚕丝手绢,一手牵着一个浑身上下白晶晶透亮般的五六岁男孩。她婀娜多姿地扭动着身子也十分伤心地哭诉着,只是她抬起一只手,将袖子和白色的蚕丝手绢挡住了自己的眼睛……”这种生动传情的描写,比比皆是,其美可感。
仰头夜空,星光来自若干万年前。顿足小憩,土地盛开着未来。虹彩,一半在天上,一半在心上,风雨只是在召唤之后!故乡有云,他乡有雨,心中有一轮太阳,笔下是许多人的春秋。一页书,一片庄稼,一行字,一串足迹,一一道来的,是永远说不破的。
前言姜博瀚是胶州人,胶州与高密原先都属昌潍地区,两县人民都把胶河当作母亲河。我先是收到博瀚给我写的一封信,虽然并不长,但很质朴,后来是王爱红把这位小老乡带到了我面前。于是,我知道姜博瀚系书香门第,他的爷爷也善文,父亲20世纪70年代毕业于我们昌潍师专物理教育系,能拉会唱,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文艺骨干。博瀚兄弟三人受父亲影响很大,从小爱好读书、写作,而博瀚的经历最为丰富。他在铁路局当过工人,还走南闯北地架过几座大桥呢,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这种经历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不少素材,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动力。他在生活和创作之间,坚持着他的理想。看博瀚的文字,让人放松,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重的乡土气息,不矫揉不造作,质朴却有生机,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对景色的描写,还是对场景的铺排,感觉没有刻意渲染,甚至连比喻也很少用,就是那种简简单单的白描,但很自然。所谓计白当黑,倒是给人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与此相类似的是结构的安排,不知道博瀚是不是受沈从文的影响,他的作品,诸如《另一只红凉鞋也摔进了洋河里》《少女小琴》《顺着迷人的香气长大》似有些《边城》的风格,故事处理得很淡,多是情感线索牵引,有时似乎故意地多一些节外之枝,看似漫不经心,又似偏离主题,可当你回头去品味,总有一些余外的味道。你能从他的文字中,找到一种情结,或者是岁月流逝中的乡愁,或者是需要在时光中慢慢澄清的人生况味。这些东西,正是文字的命脉,是灵魂的搏动,是诗性的存在。我比较喜欢《桥梁队的男人们》。小说写的是一群修路工人与黄土高原上一个女孩的情感纠结,篇幅不长,但容量不小。语言活泼,甚至有些粗粝,但他始终用一种幽默快乐甚至有些放恣的语调写着一个让人痛苦揪心的爱情故事。人物着墨不多却鲜明,很多细节看似无心却十分到位。这是博瀚所熟悉的工人生活,有一种熟悉的气味在里面。另外,在博瀚的一些乡村题材的作品《洋河理发店》《毒药》和《红麻地》中,也有这种独特的气味,这是值得赞许的。洋河之子的乡情我与博瀚相识几年了——偶然的相识:一日我在北影院内一家小饭铺外的露天餐桌吃早点,忽有三名青年也坐了下来,其中文质彬彬的一个认出了我,便是博瀚。于是我知他们是三个“京漂”青年,都曾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子。后来,我常在家址附近的路上或小饭铺里见到博瀚;再后来他成了我家客人;如今,他成为我的青年朋友。博瀚确实是文质彬彬的青年。早就毕业了,身上的学子味仍浓——我的意思不是说他还青涩,不成熟;相反,我觉得博瀚是很成熟的,对人生对世相都有比较通达洞透的看法。我甚至认为,他已经确立了淡泊淡定的人生观。在浮躁的当下,这是难能可贵的。博瀚的文质彬彬自然是有教养的证明。我也自然偏爱有教养的青年。但我感到,他的教养,分明非是所谓校园生活后天赋予的。倘没毕业,大学学子们身上都是多少有几分学生气的。然而若论到教养的有无,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大学时期很乖的善解人意的学子,也许是深谙世故的学子。世故与教养更不是一回事了。序二梁晓声博瀚一点儿都不世故。简直也可以说太不谙世故了。他的学子味是早年间那一种可曰之为“单纯”的学子味,他的教养是骨子里、胎里带来的;是家教的成果,是基因化的现象。博瀚是山东胶州洋河畔长大的青年。家中兄弟三人同时加入山东省作协,这也是全国文坛不多见的喜事。博瀚的小说《洋河好孩》告诉我——按他们当地当年的口碑定义,“好孩”后边加“子”方是我们常言道的“好孩子”,若不,则是比坏孩子还不让大人省心的孩子。我既已确信我的眼力,那么推导一个好青年的从前,自然会得出博瀚小时候也是“好孩子”而非“好孩”的结论——尽管他在这本《顺着迷人的香气长大》小说中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小孩子时的他其实并不多么的好,而我的读后感觉却是——小博瀚其实也挺好的。当年挺好的小博瀚长大后成为我眼中的好青年,符合进化论。然而一个好青年是“京漂”青年,也许反而会“漂”得更不容易。故我不止一次忧郁地问他:“博瀚啊,生活得怎么样啊?有什么困难没有呀?”他总是微微一笑,乐观地说:“向梁老师汇报,我生活得挺好的,您就别为我操心了。”我将他这本小说集视为他“生活得挺好的”之具体的“汇报书”——我为他“漂”出的又一成果而替他高兴!落笔前,我原要在序题中写下的是“乡愁”一词。自幼生活在农村,青年时期成为了大城市一分子的国人,谁无几许乡愁呢?是乡土的农村穷也罢,富也罢,乡愁往往挥之不去。何况是一个漂在北京这个中国浮躁之气最甚的青年!并且确乎地,我从博瀚笔下的字里行间明明白白地读出了如丝缕的乡愁。然而我最终还是决定写下“乡情”二字。乡愁也是一种乡情。或因乡土依然落后,或因地远难归。“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言前者;“何人却忆穷愁日,日日愁随一线长”属后者。但中国之交通如今已特别发达,北京与山东日可往返;胶州洋河地区,分明非是山东很穷的地区。故,依我看来,博瀚笔下流淌的更是缠绵的乡情,而非戚戚然的乡愁。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之亲切愉快的眷顾,而非眷恋——如果竟是眷恋,他也就不会打算扎根北京了。这种对乡土的眷顾,几乎是一切“京漂”青年的情怀元素之一。他们留恋北京,难忘乡情萦绕心头,倘化成文字,便是典型的乡情文学;也可以进一步说是关于乡情的自白,关于乡情的文学“道情”。它在某几篇小说中变异为戏谑的甚至刻毒的暗喻——这种变异是乡情的扭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博瀚的这一部小说集,由而不可能不是回忆式的。有纪实的成分,有虚构的成分。假“我”而纪实,假“回忆”而虚构,纪实与虚构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好比遗迹之保留,一要修缮,二须“修旧如旧”。细心的读者会从作者小传中读到,博瀚出版过电影评论集《电影是一种乡愁》。现实中人对乡土的眷顾可能只是情而不是愁。但若论到电影,乡情则多是呈现为乡愁。情到浓时化作愁,艺术高于生活往往也高于此点。多怎样并不等于全都怎样。当然,博瀚所谓《电影是一种乡愁》乃指电影人与电影之情结如同胸间块垒。他的那一本书赠予过我,有他的老乡莫言的勉励题词。显然地,他此集中的小说,深受莫氏小说之影响。似乎,他也要以洋河为背景,用文字“画”出洋河—带农村之人与事的风情画来。我认为他已达到了目的,初步建构了一种洋河农村的人物谱系——从老爷爷(虽然只有几笔)、爷爷、父母辈人兄姐代人与同代人,男女老少,形形色色。他们或被某些事件所卷入,成为了事件中人,或造成了某些事件,亦使别人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这些小说虽都是农村题材,却近乎五花八门,有现实风格的,也有荒诞的,寓言性的——都被“讲诉”得有声有色。同样显然地,博瀚也在努力成为一个“讲故事”的能手。我一时无法细评哪几篇特棒——有发表《上海文学》头条的中篇小说《桥梁队的男人们》、有发表《广西文学》头条的中篇小说《洋河好孩》、有发表《雨花》头条的短篇小说《野马虎在嗥叫》、有发表《芳草》的两个短篇小说《我和父亲的过去与现在》和《马戏团》等,每篇故事既独立成章,又有一定的联系。那就是作者以“我”的成长视角,展开对故乡胶州洋河芸芸众生的浓墨重彩叙述。最后我要说——对于博瀚,小说也是他的“一种乡愁”。我祝他在他的文字“乡愁”中寻找到比故事更多的东西,祝小说早日成为他的精神故乡!2015年8月5日北京1六年前我离开洋河,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当时我背着行囊站在洋河桥上宝红还哭着说,你他妈的有本事别走,走就是没种,走了就别踏进洋河地界半步。他气嘟嘟地捡起一块黑曜石往洋河水一扔,黑曜石打出十次水漂。六年来,洋河两岸的芦苇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洋河上的少年个顶个出落得粗壮勇猛,姑娘也俊俏如花。咸酸苦辣的京漂生活让我一年到头很少回家。宝红和我是一家兄弟。我们都是一个老祖宗。谁敢欺负我,宝红都是第一个站出来拿着偷来的绿色宝葫芦砸那个人的头顶,并一直把葫芦敲碎为止。洋河上的大人都说宝红出息成了一个好孩。好孩。它是洋河的一种方言俚语。但不是一个好孩子,好孩带子变成了好孩子,那是对人的一种褒奖。洋河人从来不说你是一个坏孩子,能称呼好孩的人总之比坏孩子更恶劣。洋河上骂起人来都不带脏字。洋河好孩2顺着迷人的香气长大宝红是个能人,也就是说他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要不当不了好孩。跟宝红在一起从来不会感到寂寞孤独,他从来不会无聊。我们都是在洋河上光着屁股长大的一拨少年,他一直不安分守己于固定的生活,因为他讨厌我们父辈的古板,讨厌我们父辈一家子八兄弟,没一个男人敢跳进洋河的青年水库游泳。宝红对生活始终有一种叛逆感。他总是手里有很多花不完的钱,生活过得潇洒不说,还逍遥自在经常讨得女人的欢心。宝红不但聪明,甚至聪明过头,他的身高从来没量过,他一直没有机会量,他没有完整地读过书,也没生过病,也从来没有体检过。但是个头看上去在洋河上应该超不过任何人,那时候洋河上的人还没有发明“侏儒”这个词语,后来有人把“侏儒”从大城市青岛带回胶州县城,又从胶州县城带回洋河,宝红应该算是洋河上地道的侏儒了。我母亲说她刚嫁到我父亲家的时候宝红已经六岁了。我三奶奶无法抱着宝红出街串门子,只好托在手掌心,像托着一块宝石。三奶奶对着母亲唠叨,侄媳妇恁说说这孩子都六岁啦,走不会走,站不会站,恁看看愁不愁人啊。母亲对我三奶奶说宝红是娘胎里自带来的福,甭管他,顺天老爷的恩德自然地生长,说不定孩子将来还是个能人。眼看着我母亲在短短几年内生了我们兄弟仨,个顶个雅致好看的容貌——乌黑色的头发,金色的眼睛——缘于家族的绝大部分相像之处,还主要缘于我姥姥娘家门上是红石崖出海打鱼到俄罗斯的缘故,我母亲一直说她姥爷是俄罗斯种,长着一个鹰钩大鼻子,褐色的眼珠,五大三粗的个子。但是在宝红身上却显得没那么讨人喜欢,他矬短的腿,细小的身子有些乏力和拖累人。宝红十岁才读小学一年级,同学们都叫他矬子。三奶奶说,小杂种再胡咧咧,我一个个把你们狗嘴都缝上当哑巴。宝红虽然人小,模样倒是俊秀可爱。坐在班级里第一排座位上,露着头,洋河好孩3像只爬山下来偷西瓜的小猴子。老师也总是让宝红读课文,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它来到西瓜地里偷了一只大西瓜。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骂这些野孩子不是人养的,再笑都把狗牙打掉。老师说同学们应该给宝红鼓掌,班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老师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有爱心,五讲四美三热爱。同学们不要把宝红孤立。大家不要做罪人。虽然老师这样循循善诱,但是放学路上,宝红还是会受到某些熊孩子的冷嘲热讽。时间久了,宝红内心的火气激怒了,他举起拳头一拳就捶到对方肚子上去,把攻击他的人打得上吐下泻。三奶奶为了保护孙子宝红不再受到小杂种们的刻薄挖苦,做出了让宝红辍学的决定。宝红又退回了和我一拨孩子的世界里,他脱掉了侏儒的帽子成了孩子王。2宝红成为洋河上的好孩后,所有人都躲着宝红的时候,只有我爷爷另眼对待宝红胜过对待我们。现今的社会成不成才不论学历的高低,赚不赚钱不是个高个矮的问题。宝红遗传了三爷爷的机灵才智,我们都羡慕不已。宝红身上的能量放射足够让我们觉得他能像他的爷爷一样成气候。改革开放初期,我爷爷在门楼底下开了一间小卖部。不大的屋子,只能容一个人坐下。我爷爷在大队里做了一辈子的会计,回家后闲不住,就考虑弄个小卖部打发时间,我爷爷隔三岔五骑着他的德国造自行车去一趟胶州城进货。路过洋河桥的时候是一个堤坝,夏天的洋河水大得惊人,雨水再大点的话,都有把洋河桥冲垮的危险。洋河人用竹木为框架,再用树枝、石子、秫秸和黄泥土填实,做成一个巨大的埽修成堤坝来做护堤。宝红每次都能眼勤手快地跑到洋河桥保护我爷爷过河。4顺着迷人的香气长大我爷爷夸宝红虽然人小,是十分聪明的小大人,心里有人眼里有事。宝红也经常会到我爷爷的小卖部坐上半天不走,跟我爷爷拉拉家常。这个时候的宝红总显得比实际年龄要老成。他会陪着我爷爷下一盘象棋,逼迫着我爷爷老帅搬家。我爷爷拿着一毛钱的葵花烟给宝红,宝红双手接过,然后掏出自己的将军烟再递给我爷爷。我爷爷说,我的烟不好抽吗?还要抽你的将军?宝红说交换一下,味道更香感情更浓。后来,宝红的手艺活也有断缺的时候,几天弄不到一分钱,跑到我爷爷这里叫着四爷爷想抽根烟。我爷爷从货架子上拿下一盒扔给宝红,少抽点,节省着,抽多了,对身体不好。我奶奶还说宝红出生个好孩,你个死老头子你就应从着他吧,咱三嫂子知道了非活扒你皮。我爷爷的脾气我知道,他看不上洋河任何人,从不赊一分钱的账。但宝红在他心里装着。宝红拿着四爷爷比他亲爷爷还亲。这叫一物降一物。有些时候,我三爷爷气得手哆嗦起来,干着急,就是打不着宝红。再后来,我三爷爷得了癫痫,浑身上下时时刻刻不停地哆嗦。我们一直以为三爷爷的病尖是被宝红气出来的。我爷爷经常跟宝红讲他三哥当年在青岛是多么的红火,在家里大事小事都由三哥主了算,人人都称三掌柜。在外腰里别一把匣子枪,乘船运军火贩卖汽油,风风火火风华正茂。宝红觉得四爷爷说出来的话活鼻子显眼都是为癫痫风病症的三哥吹牛逼,一百个不信。宝红说爷爷的匣子枪呢,一辈子也没看着个弹壳。哆嗦成那样,还打枪,说不定子弹打到海南岛上了。我爷爷又说,上级运动一来了你爷爷的匣子枪就藏起来。上面带着一群人马来了咱家里,你老爷爷胆小怕事逼着你爷爷交出匣子枪。不上交的话,咱家里还有今天这样的日子,早被抄家了。宝红觉得四爷爷的话里有理,信了一半。不信的一半,是他没看见一粒弹壳,没有证据。洋河好孩5我爷爷说你去看看你家老屋的门楼上,回来再说。宝红说那个老屋都快塌了,有什么可看的。我看了十几年,逢年过节贴着四季平安,平时光秃秃的。我爷爷说,你再去看看,仔细看。宝红被我爷爷的话煽动得激情高涨,回到了老屋里,他伸头瞧瞧,左顾右看,搬来了当年癫痫爷爷活着时候经常坐着晒太阳的太师椅,宝红踩上去,伸一伸手正好够着门框子。宝红把门框上由红变白的四季平安读了一遍,然后还是没发现什么。后来宝红把四季平安撕掉了,然后又吐上唾沫涂抹擦干净,宝红差点从太师椅上掉落下来,他用小手轻轻地摸了摸,又跷着脚看了看,一颗金黄铜色的子弹,露着屁股撅在外面。我爷爷说,当年上面有人马冲到咱家里,说缴枪不杀。你老爷爷说,三,你要是不想让爹早死的话,就交了吧。我三哥这人就是脾气大,举起枪打过去,结果子弹落在了门框的横梁上,还好没伤着人马。我三哥被抓去了,关了五年大牢放出来,就得了癫痫,一直癫痫到死都没停过。宝红被四爷爷说的他三爷爷,引动的宝红血管爆涨,筋骨突出,激情澎湃间突然对爷爷有了更加深厚的情感和敬佩。我也看出来了,宝红像全身灌满了电流,电击般兴奋。同时眼神里又是莫名的忧伤。宝红说,那些狗日的杂种,还我爷爷的匣子枪。自此后,宝红一心一意想去当兵。当上兵就能摸枪,在民间摸枪犯法,真摸了摸的也是猎枪。那是土包子玩的家伙,说这话的时候宝红像在骂爹。对,他就是在骂爹。他觉得他叔没出息,整天就会打兔子打麻雀。武装部来洋河征兵的时候,宝红第一个跑到了大队里等候。宝红说他一夜都没合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部队首长在洋河看6顺着迷人的香气长大到宝红的时候,一个劲地夸宝红这个小子挺机灵,退回去几年赛过小兵张嘎。首长一问宝红的年龄十六岁正合适,叫来量一下身高,结果傻眼了。首长摸着宝红的脑袋直叹气可惜了孩子,爱莫能助。宝红一个劲地央求首长,收下他吧。宝红还行了一个不怎么标准的军礼,逗得首长哈哈大笑。首长说,孩子别急,等你再长上三年,我还会来的。我不信你就鼓不了一鼓,蹿升不了一拃。宝红说拿破仑个不高,能扔炸药包;董存瑞个不高,能取威虎山。宝红说了很多,总之张冠李戴,把他知道的串在一起一口气说完。然后是宝红个不高,照样钢枪不倒。部队首长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宝红彻底信以为真地欢喜。当敬国胸前戴着大红花跳上军车的时候,宝红彻底失望了,他最爱的匣子枪又要变成泡影了。敬国走的时候,宝红眼泪稀里哗啦流了洋河一路子,宝红对敬国说等你当兵三年复员回来,老子就上前线,我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