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国演义/线装经典》罗贯中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作者简介】

作者:(明)罗贯中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名人的书评】

【三国演义/线装经典的书摘】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古代历史演义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太原人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有经天纬地之才,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与说书关系密切。宋代时,民间说书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古代人物故事成为说书人的重要题材。晋人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涉及人物繁多,事件复杂,因此三国故事成为了说书人的绝佳选择。

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激烈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 武勇智术、瑰伟动人 的时代。有关三国的故事早在三国后期就开始流传,之后又有说书人长期敷演,故事内容越来越全面,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隋唐时传播益盛,到宋代更是喧腾众口、深入民间。最后,罗贯中在吸取前代丰富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和创作,将历代口耳相传的各自孤立的故事集合成了 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的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问世,开创了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里面的许多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动人的故事被众多文人和民间艺人用于再创作,为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养料。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史。故事起自汉末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其间共约一百年。小说开篇写汉末昏君无道,民不聊生,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路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混战。先是十七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被杀后,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大败袁绍、北征乌桓,平定了北方,然后进兵江南。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在赤壁击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此后,三国之间战争不断,各有胜负,最后归于西晋。

从思想内容上看,《三国演义》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残忍和暴虐,表现了渴求和平统一、反对战乱分裂的思想;反映了动乱时代百姓的疾苦,表达了百姓对清明盛世、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 拥刘反曹 倾向,同时也宣扬了 忠义 观念。

从艺术成就上看,全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比如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其中,诸葛亮 智绝 ,是作者心目中的 贤相 ,他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的雄心壮志以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高风亮节,被后世视为智慧的化身;曹操 奸绝 ,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他的生存准则是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关羽 义绝 ,他威猛刚毅、义重如山,留下了 千里走单骑 、 单刀赴宴 、 温酒斩华雄 等佳话,死后更是备受民间推崇,被尊为 武圣 ,与 文圣 孔子齐名;刘备则被塑造成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明君典型。

除了人物塑造,《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战争描写上。罗贯中非常擅长描写战争,《三国演义》中涉及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争。作者着意展示不同条件下各种战略战术的运用,重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写战争的同时不忘提及其他细节,以使战争场面更加惊心动魄、有张有弛、缓急相间。宏伟的构思、多样的手法,表现了作者绝佳的艺术功力。其中对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战争的描写跌宕起伏,使人读来惊心动魄,仿佛清晰地看到了当年的战争场面。

总之,《三国演义》以宏伟的结构、统揽全局的眼界,将近百年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和事件组织在一起,且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因而显得魅力四射、光彩夺目,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光芒。

却说姜维、钟会、邓艾已死,张翼等亦死于乱军之中。太子刘璿、汉寿亭侯关彝,皆被魏兵所杀。军民大乱,互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旬日后,贾充先至,出榜安民,方始宁靖(安定)。留卫璀守成都,乃迁后主赴洛阳,止有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郤正等数人跟随。廖化、董厥皆托病不起——后皆忧死。

时魏景元五年——改为成熙元年,春三月,吴将丁奉见蜀已亡,遂收兵还吴。中书丞华□(hé)奏吴主孙休曰: 吴、蜀乃唇齿也,‘唇亡则齿寒’;臣料司马昭伐吴在即,乞陛下深加防御。 休从其言,遂命陆逊子陆抗为镇东大将军,领荆州牧,守江口;左将军孙异守南徐诸处隘口;又沿江一带,屯兵数百营,老将丁奉总督之,以防魏兵。

建宁太守霍弋闻成都不守,素服望西大哭三日。诸将皆曰: 既汉主失位,何不速降? 弋泣谓曰: 道路隔绝,未知吾主安危若何。若魏主以礼待之,则举城而降,未为晚也;万一危辱吾主,则主辱臣死,何可降乎? 众然其言,乃使人到洛阳,探听后主消息去了。

且说后主至洛阳时,司马昭已自回朝。昭责后主曰: 公荒淫无道,废贤失政,理宜诛戮。 后主面如土色,不知所为。文武皆奏曰: 蜀主既失国纪,幸早归降,宜赦之。 昭乃封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赐绢万匹,僮婢百人。子刘瑶及群臣樊建、谯周、郤正等,皆封侯爵。后主谢恩出内。昭因黄皓蠹国害民(危害国家和人民。蠹,du),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时霍弋探听得后主受封,遂率部下军士来降。次日,后主亲诣司马昭府下拜谢。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感伤,独后主有喜色。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昭谓贾充曰: 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 乃问后主曰: 颇思蜀否? 后主曰: 此间乐,不思蜀也。 须臾,后主起身更衣,郤正跟至厢下曰: 陛下如何答应不思蜀也?倘彼再问,可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晋公必放陛下归蜀矣。 后主牢记入席。酒将微醉,昭又问曰: 颇思蜀否? 后主如郤正之言以对,欲哭无泪,遂闭其目。昭曰: 何乃似郤正语耶? 后主开目惊视曰: 诚如尊命。 昭及左右皆笑之。昭因此深喜后主诚实,并不疑虑。后人有诗叹曰:

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

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却说朝中大臣因昭收川有功,遂尊之为王,表奏魏主曹奂。时奂名为天子,实不能主张,政皆由司马氏,不敢不从,遂封晋公司马昭为晋王,谥父司马懿为宣王,兄司马师为景王。昭妻乃王肃之女,生二子:长日司马炎,人物魁伟,立发垂地,两手过膝,聪明英武,胆量过人;次日司马攸,情性温和,恭俭孝悌,昭甚爱之,因司马师无子,嗣攸以继其后。昭常曰: 天下者,乃吾兄之天下也。 于是司马昭受封晋王,欲立攸为世子。山涛谏曰: 废长立幼,违礼不祥。 贾充、何曾、裴秀亦谏曰: 长子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非人臣之相也。 昭犹豫未决。太尉王祥、司空荀颛谏曰: 前代立少,多致乱国。愿殿下思之。 昭遂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

大臣奏称: 当年襄武县,天降一人,身长二丈余,脚迹长三尺二寸,白发苍髯,着黄单衣,裹黄巾,拄藜头杖,自称曰:‘吾乃民王也。今来报汝:天下换主,立见太平。’如此在市游行三日,忽然不见。——此乃殿下之瑞也。殿下可戴十二旒(liu)冠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备六马,进王妃为王后,立世子为太子。 昭心中暗喜;回到宫中,正欲饮食,忽中风不语。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马苟颛及诸大臣人宫问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时八月辛卯日也。何曾曰: 天下大事,皆在晋王:可立太子为晋王,然后祭葬。 是日,司马炎即晋王位,封何曾为晋丞相,司马望为司徒,石苞为骠骑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谥父为文王。

安葬已毕,炎召贾充、裴秀入宫问曰: 曹操曾云:‘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乎!’果有此事否? 充曰: 操世受汉禄,恐人议论篡逆之名,故出此言。——乃明教曹丕为天子也。 炎曰: 孤父王比曹操何如? 充曰: 操虽功盖华夏,下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子丕继业,差役甚重,东西驱驰,未有宁岁。后我宣王、景王,累建大功,布恩施德,天下归心久矣。文王并吞西蜀,功盖寰宇,又岂操之可比乎? 炎曰: 曹丕尚绍汉统,孤岂不可绍魏统耶? 贾充、裴秀二人再拜而奏曰: 殿下正当法曹丕绍汉故事,复筑受禅坛,布告天下,以即大位。

炎大喜,次日带剑入内。此时,魏主曹奂连日不曾设朝,心神恍惚,举止失措。炎直人后宫,奂慌下御榻而迎。炎坐毕,问曰: 魏之天下,谁之力也? 奂曰: 皆晋王父祖之赐耳。 炎笑曰: 吾观陛下,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让有才德者主之? 奂大惊,口噤(Jin,哆嗦)不能言。傍有黄门侍郎张节大喝曰: 晋王之言差矣!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非容易得此天下;今天子有德无罪,何故让与人耶? 炎大怒曰: 此社稷乃大汉之社稷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吾祖父三世辅魏,得天下者,非曹氏之能,实司马氏之力也:四海咸知。吾今日岂不堪绍魏之天下乎? 节又曰: 欲行此事,是篡国之贼也! 炎大怒曰: 吾与汉家报仇,有何不可! 叱武士将张节乱瓜(一种充作仪仗的武器)打死于殿下。奂泣泪跪告。炎起身下殿而去。奂谓贾充、裴秀曰: 事已急矣,如之奈何? 充曰: 天数尽矣,陛下不可逆天,当照汉献帝故事,重修受禅坛,具大礼,禅位与晋王:上合天心,下顺民情,陛下可保无虞矣。

奂从之,遂令贾充筑受禅坛。以十二月甲子日,奂亲捧传国玺,立于坛上,大会文武。后人有诗叹曰:

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张节可怜忠国死,一拳怎障泰山高。

请晋王司马炎登坛,授与大礼。奂下坛,具公服立于班首。炎端坐于坛上。贾充、裴秀列于左右,执剑,令曹奂再拜伏地听命。充曰: 自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已经四十五年矣;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绍(继承)魏统。——封汝为陈留王,出就金墉城居止;当时起程,非宣诏不许入京。 奂泣谢而去。太傅司马孚哭拜于奂前曰: 臣身为魏臣,终不背魏也。 炎见孚如此,封孚为安平王。孚不受而退。是日,文武百官,再拜于坛下,山呼(叩头高呼)万岁。炎绍魏统,国号大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大赦天下。魏遂亡。后人有诗叹曰:

晋国规模如魏王,陈留踪迹似山阳。重行受禅台前事,回首当年止自伤。

晋帝司马炎,追谥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司马昭为文帝,立七庙以光祖宗。那七庙?汉征西将军司马钧,钧生豫章太守司马量,量生颍川太守司马隽,隽生京兆尹司马防,防生宣帝司马懿,懿生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是为七庙也。大事已定,每日设朝计议伐吴之策。正是:汉家城郭已非旧,吴国江山将复更。未知怎生伐吴,且看下文分解。

P378-379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三国演义/线装经典》罗贯中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