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兴安踪影》孙扬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6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兴安踪影》孙扬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孙扬,出生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汉江岸边段家河镇。1963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干事、科长、副政委、县委常委、县人民武装部党委书记、政治委员,西安市艺术学校书记兼校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坚持文学创作六十多年,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延河》、《绿风》、《西南军事文学》、《歌曲》、《解放军歌曲》、《音乐天地》、《岭南音乐》、《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贵州日报》、《新疆日报》等军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类体裁作吕一千多篇(件),四百多万字。著作有《黄栌集》、《绿帆船》、《蓝江月》、《红裙子》、《紫燕云》、《青萍雨》等诗歌集和中短篇小说集,另有散文集《橙子情——站在诗行里的记忆》和诗集《白石爛》已脱稿,即可付印。其中有五篇(件)作品在省市和全国评奖中获奖。

【编辑推荐】

《兴安踪影》讲述了1938年至1941年,在同敌人的英勇斗争中建立、发展、壮大陕西安康地区党组织的战斗历程。作品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生动的艺术加工,塑造了一批为实现伟大的革命目标,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赞颂了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革命奉献精神。作品笼罩着浓厚的时代和乡土气息,笔调开阔、幽默、爽朗;语言生动活泼,朴素亲切,体现了个性化和地域性的特点,洋溢着积极向上,乐观坦荡的情怀。

【名人的书评】

作品篇幅宏大,文风大气,深具地方色彩和历史厚重感。作者孙扬先生为创作这部作品,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实地走访,掌握了许多珍贵的素材。这部作品,既可以看作是一位离开故乡多年的老者,以特殊的方式,对故乡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自己深情的眷恋,更可以看作是一部对新中国成立付出热血和生命的英雄的赞歌。

【兴安踪影的书摘】

常言道,离家三十里,就是外乡人。但对我这个远离故乡何止三十里的人来讲,本能远远没有什么改变。身居外乡五十多年,除了适应工作、生活、风俗之外,对家乡的惦记、思念、回味几乎是我思维方式和写作资源的总和。我的诗歌、小说、散文无处不有家乡的印迹和影子,这可能是不于超脱胎生缘故吧!因此,我要对《兴安踪影》多说几句累赘的话。

一、时不我待,许久的决意不能再拖延

人生不外乎几经喜怒哀乐这些感情和情绪,它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种感受在不断地深化着,是完全不一样的。从我记忆的幼小时候开始,每逢正月十五元宵时,父亲和亲戚们就给我讲旬阳“一·一五”大屠杀的惨烈场面。一夜之间,十几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被枪杀,过了五六天抓住了一名叫李兆众的,严刑拷打,背洋油箱子游街示众,即就如此,他什么也没承认。小时一听就觉得毛骨悚然,后来大了再一听是愤怒伤痛。在初中临毕业时,我通过我班的一位同学的父亲,从档案馆借阅少部分资料和旬阳县县长施德广发布的“剿杀”共产党人布告,准备写一篇小说,因我父亲去世,加之我高中考试也搁下了。后来我就当兵了。1973年,部队支农,我便到安康建民公社联合大队支农一年。在这里,我听到了恒口抢枪和武装暴动、何济周领导的陕南人民抗日*军围剿北山土匪的故事。当时萌发将旬阳和安康暴动串起来写一部作品的想法,反复思考又觉得素材有些统一不起来,也就未动笔。1984年4月,我到紫阳工作时,又了解到当年中共安康地委设在芭蕉小学并遭到破坏的有关资料,有所动意,但仍未能如愿。这一晃就是二十多年,但是那些人物、事件在心里储存着、惦记着,一直没有搁下,而且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这是先辈和先烈们的牺牲精神在调整一个后来人的心理状态和雕镌不为人知的心理形象。到了2012年上半年,我在撰写100篇《中华谋略》系列小说时,突然感觉到时间的紧张和危急,毅然决然地丢下此稿和正在整理的第五部诗集《白石烂》和散文集《橙子情——站在诗行里的记忆》文稿。回归往事,尽心竭力地完成*初的意愿,书写一部家乡地下党发展壮大,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记叙性长篇小说。也可以说,我写这部书是适逢其时,正是在退休之后。但是如前所述,我要写这部书的时候与开始萌发的心事已相隔五十多年。其实,那些曲折的路程,艰苦的磨炼,英勇的战斗,悲壮的故事,蕴藏在我心中已七十年有余。

细细地琢磨起来,这是一个受折磨的过程,在折磨中不断得到安慰,也有几时工作和写作的冲撞,才算得上是成熟,但这一成熟却在耄耋之年。即就到了这个年纪,也算不得老练,依然故我,只把1938年2月至1941年10月间故乡的斗争历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写在纸上,是缅怀,又是激励的文字。

二、云蒸霞蔚,在寻访当年踪迹中激发写作情感

单凭多年积累的素材是不够的,有写作的冲动也是不完整的,必须进行采访和实地的考察,才会发现新的素材、新的人物、新的事件,使自己的冲动面对历史的古迹和英雄们的浩气再一次进行淬火。于是离开西安一脚踩到故乡,一路行走汉滨区、紫阳县、旬阳县、汉阴县、石泉县和镇安县,回到了生活的现实和历史的怀抱。秦巴山云雾蒸腾,彩霞翻涌,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林海绿茵,城乡繁闹。在这颇为壮观的绚丽多彩的风景中,查阅档案资料,考察事发实地,走访民间传说,座谈事件详情,这不仅深化了不脱离历史的想象力,而且感动我有信心走进书写那个时代的一个大命题的门槛。推开这座房屋的大门,眼前豁然开朗,纹理、脉络、炽烈、质感,跃然而起。我不禁想到,这一步没有白走,不然怎么能取精用弘,挖掘出那么多的*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呢!更令人感慨的是,由于我们先辈们的英勇奋战,流血牺牲,才使我们今天的风景那样壮丽啊!

由于是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秦巴山区发展、建立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它的时间跨度较长,涉及地域宽阔,牵扯人物众多,意外事件连发,所以又对原陕西省委、关中分区、红二十五军与陕警二旅交战所在地进行考察,又参观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后赴杭州,对参加旬阳暴动的*健在的共产党员罗寰进行了探望和采访,带去了家乡的崇敬和问候。他虽然已九十二岁高龄,耳朵有点背,但说话利落,头脑清晰,身子硬朗,谈起那时候的经历,谈笑风生,显露出乐观的情趣。

这个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每一个人都无法去信步丈量。从远古讲是短暂的,从人生讲是并不太长久,又是深远的。罗寰正是在信守一种诺言,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的情操同他的个头一样高大。我是有准备而去采访的,对我提出的旬阳工委主要成员的印象、党组织的重大活动、结识党员的家庭生活及其爱情生活、当时常着的服装、抽烟喝酒的牌名、国民兵团和保安队及政警队的编成等十个方面的问题作了不同程度的述说,直截了当,不蔓不枝,还原了那时容貌,令人惊讶不已。我想了想,我们的江山来之不易,我们的事业总须承前启后,请他写个“缅怀英烈,忠诚事业”的赠言。他看了好半天,摇手说,“这个我不能写”。我再三劝导解释,他还是一个劲儿地摇手,微微一笑说,“我这个身份写这个话不合适!”我听他这么一讲完全明白了,不禁心里酸痛起来。这时,他大概看我很难为情,拿了一张纸,说:“我给你写这几个字吧!”他趴在一张陈旧的方桌上,慢慢地认真地写起来:“我是旬阳人,回境往事。罗寰。”我看到这个“境”字,没多想其含义和命运,只说:“老家的热土难舍呀,祝你健康长寿!”他把手抵在下巴颏上,一直盯着我说:“我要好好地活着,等着看你写的书呢!”我说,不负期待,一定写出你们当年在秦巴山区的战斗风情画卷。我心里又想到,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从老一辈革命者脚步里走出来的,现在如何体现当年斗争所面临的艰苦、危难、险恶、威胁,只能从这里去感悟了,而且一辈一辈传承,不能忘却这“草鞋铁脚”的革命精神,脚踏实地,实现复兴中华的梦想!

在采访和考察过程中,我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安康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安康地区组织及其活动》《旬阳地下党及旬阳惨案》《中国共产党旬阳县历史大事记》《旬阳县革命遗址简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旬阳民歌卷——动感乡村》《红色记忆——抗日战争时期的紫阳》《中共汉滨区简史》《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照金丰碑》《中国共产党铜川市耀州区历史》《红色耀州》《照金精神永放光芒》《中共镇安历史》《镇安关工委镇安县委党研室——栗乡红色经典》,等等。之后,我又去陕西省图书馆借阅了《贺龙回忆红二方面军》《大革命时期的廖乾五》《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省委组织史》,还阅读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中国抗日战争实录》《中国抗战纪略》等书籍。这些宝贵的历史记录,丰富了我的记忆,拓宽了我的记忆,提升了我的记忆,深化了我的记忆,改变了原想反映一两个大事件的计划,从大格局上去写陕西省委在秦巴山发展、建立、壮大党组织的斗争史,这样才能反映当时的全貌。这时候,我才完全理解什么是水涨船高了。我的理想之船,在生活的资源中漂荡起来,于是,从2012年11月26日开始扬帆启航,在自己小小书房的湖泊里航行了整整三个年头,终于在汉江的码头靠岸了。这正是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有人劝说,你这把年纪了,这是何苦呢?我口头上说,是在为自己还愿,给家乡父老乡亲们还愿,更是向先烈们还愿!人家还愿是在神灵前念念有词,我的还愿是伏案书写刚劲有力的中国汉字;心里又是这样想的,酸甜苦辣,苦也是一种味道,老了也得尝一尝,滋补自己的身子骨,用时髦的话讲,人在世上自始至终要活得有价值!只有劳累,心里才能产生舒坦的感觉。还有人邀我外出,我婉言说,有事呢!他们说整天爬格子不是你的正事。我想一个作家的正事是什么呢,就是写作,一直写作,讴歌一个时代,一生一世的文学情怀!

三、钟灵毓秀之地,造化壮美家园的大地之子

在那风云激荡的年代,从巍峨的群山里走出了无数位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英雄,令人震撼。表现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生活和命运,这是我责无旁贷的使命。把他们身居的地域风貌、经受的残酷斗争形势,予以描写,刻画一个个不同的形象,让他们都能栩栩如生地站起来,正视天上有太阳而地上无阳光的黑暗世界。

用摭拾的那些故事,勾画出历史画卷的缩影,彰显英雄群体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必然重在梳理历史的细节,塑造英雄群体的形象。通过一系列的小细节,来支撑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反映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气势。

也许是眷念故土的缘故,也许是总想把家乡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捧给广众的奢望,不免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走山写山、过河写河、遇人写人、见事写事的美好意境,以烘托英雄们的罕世举动和豪杰行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锦绣山河。这里涉及的大小人物较多,有四百多人的一个群体。写作过程中用心描写每一个人的语言、性格、相貌、行为特点,力争避免千人一面的程式化、公式化、雷同化,做到千姿百态。是不是达到这样的要求,我心中也没有一个数,请读者给予实事求是的评判。不过,我的写作态度是把握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必须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予以升华、提高、美化、点缀,正确处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关系。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写好每一人物,每一件事,每一细节,每一传奇故事。如清同治二年(1863年)团总孙道本之孙女孙瞻山(原名婵珊),这个传奇人物则采用夸张的手法予以描写,突出女性的追求解放,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革命。对于查无实据的予以回避,如我幼时听父亲讲李兆众背着洋油箱子被敌人拉到大街上游街示众,我在调查和查阅资料中没有发现这一记载,也就没有描写这一细节。又如我在上初中时,听人讲一女党员是施德广的干女儿,来往密切,到处流言蜚语,怀疑是叛徒。从我得到的材料中没有取得佐证,只有打交道的一丝线索,这线索又无法证实就是流传的那样,所以就此停笔,不再书写。再如张晓棂对教育有建树,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芭蕉事件后他就变了,对这样先前重教人物的所作所为给予一定的描写。当然,他是不知道刘经安和刘文彬是地下党,要是知道肯定不会同意去任教,而且让刘经安任教务主任并代理校长之职。还有安康保卫团团长王杰三,身为国民政府的军事要员,为营救中共安康地委组织部长刘经安和向陕北输送进步人士做了不少工作,给予许多的方便,尽管是通过关系,打不开情面而为,但在客观上总算是做了一些好事,同样给予了如实的描写。那位珠盘乡的乡长朱鹤年并不是传说中的神奇人物,身为真正的国民党党员、区分部书记,从他那里我写出了不是胡编乱造的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是他同两个儿子及联系友好的乡保长掩护地下党员,为安康地委书记刘文彬养伤治病,并亲自安排护送其安全回到省委。诸如此类,不一一赘述。我只想做到的是,要在书中,实实在在地描写各种不同类型的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不可预料,有时相逢一番壮丽的景致,会创造一种意想不到的灵感,把你的苦思冥想变为现实。这天,我们一行从安康出发去旬阳途中经过高店铺时,正是早晨八九点钟。这时候,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万道晨霞洒在汉江水面上,仿佛迎接我们走向大山幽境。于是,我们索性停车止步,伫立而望,弯弯曲曲的汉江在秦巴山相衔的深谷中,落拓不羁,逶迤而去,江水滔滔,波光粼粼;江中千帆竞发,川流不息;停泊岸边的采金船随波摇荡,不时传出悠扬的《采金歌》,抒发辛勤劳作的愉快心声;两岸青山上的草木葳蕤葱绿,沐浴火红朝霞,随着轻轻的微风摇曳不止;笼罩在河谷的轻纱薄雾,在晨光的照耀下,悄然散去。霎时,天地间清鲜明丽,洁净如洗,空旷辽远。这不禁让我想起《尚书·尧典》中的一段话:“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日出,平秩东作。”是的,分别命令羲仲,住在东方一个山弯儿的地方,叫旸谷。他恭敬辛勤地迎接日出,认真用心地辨测太阳从东方升起。今日寻访,跨越远古羲仲的后人们的故事,描写他们为广大老百姓谋幸福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践行共产党人的*宗旨,这不也就是日出的地方吗!

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晋时张协的诗句,让我产生了与他壮志未酬不同的人生感叹,共产党人是光明的使者,从历史的长河峡谷中走出来。我心里开阔了许多,就想这本书的题目能不能叫《旸谷岁月》。后来反复斟酌,欣然确定为《兴安踪影》,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不过,我还要追想,偶一为之,实在是少见不多得,寓意深刻,则可令人回味无穷。有人问我旸谷在哪里,我说,旸谷位于共产党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无处不有他们留下的英雄的身影。

四、一声军号,兵马全到

我还是像当年一名士兵一样,调拨素材,调集时光,调遣精力,勇猛上阵,冲锋在前,鏖战几乎三个春夏秋冬,已经搁笔回营。回想起起步的艰难,也受到无情的冷落。但是在同志和朋友们关心下,毫无顾忌地走自己的路。在这里,我要对帮助支持写这部作品的陕西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齐雅丽,安康作协主席张虹,紫阳县委常委、副县长严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叶飞,旬阳县档案史志局局长唐世均及周永梅,安康市文联《汉江文艺》执行主编、安康市作协副主席杨常军,安康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蒋典军,安康汉滨区档案史志办的杨汉位,《美文》杂志社副主编安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拥军,旬阳县委原调研员王国华等同志以及紫阳县档案史志局的同志,聊表谢忱。写到这里,我想到有一句名言:财富并非朋友,朋友才是财富。是我的同志和朋友给我提供了那么多宝贵而有价值的资料,让我顺利地进入了写作状态。

*后我想说,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走上探索的路途中,莫要遗忘先辈先烈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在他们精神光辉的照耀下,抛弃自我,收留奉献,创造美好的未来!

2015年8月6日晚10点

*章

衔命进山暗中行

春节刚过。一列长长的队伍从镇安开拔,进入旬阳县境,浩浩荡荡地沿着旬河岸边崎岖不平的小路向南挺进。

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初春显得格外冷清。那旬河、汉江两岸和秦巴山中的迎春花倒也渐渐地绽开了微笑,好像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身边所发生的响动;漫山架岭一簇一簇的棠梨搂拥着繁盛的果实,昭示着在这个年景生活的人们,将借以度过即将到来的饥饿春荒;崚嶒巍峨的群山和险峻陡峭的悬崖绝壁绵延相依,岿然屹立在大地上,魁伟壮观;在高深莫测的辽阔天空中,悄然无声地走出一轮太阳,脚步点儿落在阴坡或阳坡的地里面,吐芽的树枝、出土的禾苗,该需要阳光的营养了。冰天雪地开始解冻融化,危机慢慢地处于消逝状态;寒风冷云结束夹衫裹衣,期望在云间徐徐地升起、飞翔,接近闪亮的高度。此刻,一曲雄壮激越的山歌声,在层峦叠嶂的山岭和深沉初醒的河谷间飘荡。激励秦巴山的儿女们,在拯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英勇斗争中,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开辟一个自由、民主、丰庶的新天地。

朝阳刚爬在东山头上,露出阴沉沉的脸色。晨雾笼罩着仁河口的水面,只能影影绰绰地看见两岸草芥和树木在微风中不停地摇动。

突然间,一阵竹筒声在河谷中间回荡。不多时,在距仁河口不远的山神庙前站满了人。他们大多数拎着快枪和火枪,还有一个领队的扛着一挺机枪。其他人有的握着大刀,有的手攥板斧,有的高举梭镖,有的提着木棍,杀气腾腾,群情激昂。

这时一个微胖中等个头的人,站在山神庙门前的石阶上,挥动着一把手枪,喊道:“大家站好了!你们听着,炎尼(方言:昨天)晚上得到一个确凿的消息,陕警一旅三团从镇安出发到兴安州①,他的先头部队一个侦察排,今日个中午路过我们仁河口。我们的卢楚恒有重任回紫阳,事情紧急,无法联系。现在我段启瑞决定,我们爱国志士抗日后援军一定让他们尝尝不去抗日的滋味。”

陈振山站出来说:“人家一个团,我们这二十几个人,是鸡蛋碰石头啊!”

段启瑞说:“不与大部队硬碰硬,我们只和先头这一点兵力碰撞一下就行了,显显我们后援军的威力。听好了,只是教训教训而已,掌握火候,立即撤退。听从命令就是了。”

群山逶迤连绵,小路曲曲弯弯,沿仁河口的东面通向遥远的地方。

段启瑞带领队员们迅速地登上碗岗山,埋伏在茂密的草丛、灌木林中,密切观察小路上的动静。这时发现先头部队刚进入伏击地域,突然间停止前进。

侦察排长赵明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兵,他发现了树丛中有一个人头在轻微地晃动。他一边指示通信员快速去向团长报告,一边说:“立即停止前进,注意隐蔽。”指挥战士们占领有利地形。

段启瑞发觉先头部队的意图,虎声虎气地喊道:“枪抬高点,给我打!”

忽然间,密集的子弹如火舌般地从空中呼啸而过,弹着点在什么地方,连射手恐怕也难以确定。

令赵明不解的是,这子弹几乎全从头顶上空掠过,偶尔有几发落在身边,只擦破了两名战士的一点皮。他便命令一班的战士向碗岗山山头上空实施射击,其他班预备。

清脆的枪声打破了宁静的群山。鸟儿受惊了,一群一群地飞向远方。

稀稀疏疏的枪声还在不时地传来,双方谁都没有出击,处于对峙的态势。

刘威诚急匆匆地赶到了,趴在简易的掩体上,拿起望远镜观察那座碗岗山,发现是一些农民打扮的人,是不是土匪,难以断定。于是问道:“战士伤了吗?”

“团长,没有重伤,两名战士胳膊上擦破了点皮。”

“包扎了吗?”

“卫生员已经处理好,不大要紧。”

这时枪声几乎停止了。

“赵明,你用喇叭喊喊,问他们是哪部分的。”

赵明应声瓮声瓮气地喊道:“兄弟们,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对方传来了回声:“我们是‘爱国志士抗日后援军’。你们不去抗日,到陕南来干什么!”

“我们是……”

“不费口舌,我们知道了,你们应该去打日本帝国主义,就是那个小日本!”

“你们领队是谁?”

“是大名鼎鼎的卢楚恒、段启瑞!”

“弟兄们,我认识卢楚恒。他担任过杨虎城的秘书和陕警二旅四团的副团长。我们都在杨将军手下干过事,我们目的是一致的,抗击日本,拯救中华!”

六连连长安子玉从赵明手中拿过喇叭,补充喊道:“弟兄们,陕警一旅三团是参加淞沪会战后,调回后方休整和补充兵员的,这完全是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需要。请不要误会,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我们的敌人!”

段启瑞站了出来,挥着手枪喊道:“哦,真是抗日一家人,莫怪莫怪!”

听到这声音后,战士、队员们冲出了掩体和丛林,高高兴兴地会集在小路上,相互表示致歉。

刘威诚问段启瑞:“子弹不长眼,人长眼哪,伤着你们了吗?”

段启瑞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我们那帮子枪法不行,倒伤了你们的士兵,对不起。”于是走到那两个战士面前,行了个礼,把两包东西交给赵明,反复叮咛着:“这是炮制好的中草药,是专门治枪伤的。一天敷一次,三天以后就会痊愈。”又转身对刘威诚说,“有眼不识泰山,撞上卢领导的同人,不过我们又成了抗日的朋友。”于是,举起枪,向空中连放三枪,欢送部队继续上路。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兴安踪影》孙扬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