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铁血军团战将戚继光》王佩云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王佩云,湖南长沙人,长期从事新闻文化工作,原任中国海洋石油报总编辑。曾主持编撰《海洋三字经》(少年儿童出版社)、《我爱蓝色国土丛书》(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探海人的足迹》(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一个记者的文化视角》、《蓝色国土忧思录》(民族
倭寇,中国历史之痛!区区七十个倭寇从杭州湾穿州过府一直杀到南京城下,数百或数千把倭刀便制造了一起又一起屠城惨案,乃至出现“沿海千里尽为倭窟”的可怕局面。抗倭军不但要抗击凶悍的“真倭”还要对付令人头疼的“假倭”,朱纨、张经、李天宠、瓦三姑等抗倭将领没有死在战场而死于朝廷权贵的陷害。世人感叹“剿外国盗易,剿中国盗难,剿滨海之盗犹易,剿衣冠之盗犹难”。戚继光打造了所向披靡的戚家军却无法冲破官场的关系网,虽有二三好友及红颜知己鼎立相助还是在劫难逃,最终卷入朝廷清算张居正的风暴“罢职还乡”,在贫病交加中凄然辞世。直到五年之后,日本太政大臣丰臣秀吉大举进攻朝鲜,威胁到大明王朝的安全,人们这才又重新想起他……中国人不只要记住谁侵略过我们,还要记住我们为何会被侵略。
第一章海外生还者的尴尬被倭寇掳至萨摩十余年后得以生还,蔡景榕有国难投,泣血诉说所经历的磨难。王秀姑惊看未婚夫悬空杀蛇,戚继光以诗明志,“但愿海波平”。1明朝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早春二月,山东登州(今蓬莱)乍暖还寒,海风吹在脸上仍有刀削一般的感觉。这天黎明时分,几名在海边巡查的士卒来到一个群山环抱的僻静海湾,忽然发现有艘可疑船只悄悄划近几块连着海滩的礁石,以为有人走私,一齐抽出腰刀呐喊着奔跑过去。那船匆忙将一个人送上海浪飞溅的礁石,抽走跳板,迅疾驶往海天相接的远处。这几个在岸边巡逻的士卒无法拦截远去的船只,一齐扑过去抓捕留在礁石上的人。那人衣衫湿漉漉的,缩瑟成一团,蹲在礁石的避风处束手就擒。领头的士卒打量着那人,只见那人头发是新蓄起来的半茬子,外边披一件僧袍,里边穿的是倭人衣裤,形迹十分可疑。他厉声问:“你从倭国来?是倭国人?”那人满嘴牙齿捉对敲打,用中国话结结巴巴回答:“是,是……不是,不是。”几个士卒见他连中国话都说不利索,神色十分慌张,身子也在发抖,异口同声道:“这家伙肯定是个倭寇,赶紧送冯大人那里领赏银去。”他们所说的冯大人,是新任登州卫指挥使,姓冯名时雍。此人来此地任职,圣旨上说得很明白,备倭乃第一要务。他到登州第一天,去拜访辞官回家颐养天年的戚景通将军,两人彻夜长谈,也是紧扣备倭这个主题。戚老将军当年驻守山东,与屡剿屡犯的倭寇周旋多年,痛感倭患正在成为朝廷一大心腹之患。他曾经将大明朝立国以来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各地的史实,从朝廷文献中摘录出来,整理成册,既警醒自己,也教育部属和子侄辈。那天晚上,老将军让长子戚继光从书房翻检出珍藏的手抄本,一边指点一边讲述,言语慷慨,心情沉重。倭患追本溯源,乃自元朝末年始。当时神州大地烽烟四起,造反者与蒙元官军、造反者与造反者,互相之间杀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倭人趁火打劫,先是试探着入寇山东滨海州县。随即与败退至海上的张士诚、方国珍残部合成一势,放肆在浙江及福建沿海郡县为虐。朱元璋立国之后,一边严厉打击沿海盗寇,一边派遣使者赴东瀛表达愿修旧好之意,重新开通了汉、唐以来日本“薄来”中国“厚往”的朝贡贸易。不久,因宰相胡惟庸谋逆东窗事发,牵出日本国王曾暗中借兵协助胡某起事。洪武爷盛怒之下不但断绝了两国的官方关系,还发布禁海令断绝与所有海外国家的民间交往。如此一来,倭人在中国沿海的走私贩私非但没能杜绝,倭寇反倒日益猖獗起来。永乐皇帝即位力挽狂澜,主动派出使臣恢复与日本国的官方贸易,签订十年一贡之约,每次人、船及货物数量也有明确规定,全以签字画押的勘合为凭。与此同时,要求两国共同出兵剿灭日益嚣张的倭寇,并经过周密部署在辽东湾的望海埚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将来犯倭寇“一锅烩”了。到了景泰、成化年间,日本各派政治势力贪图大明朝廷“厚往薄来”之利,争相派出使者前来入贡,甚至伪造勘合凭证频频来贡,人、船及货物数量也大大超出规定的限额。大明朝廷不堪其扰、不胜其烦,不得不下令将违约而来者挡在港口外边不许登岸互市。一些狡狯的倭人或买通朝廷官员坏互市之法,或勾结地方富户大姓及民间不法之徒走私贩私,进而成群结伙登岸劫掠,倭患从此又愈演愈烈……冯指挥使将这些装在心里,上任伊始便认真整顿海防,加强沿岸巡查,要求所部发现倭寇出没应尽快报告,不得滞留延误。还切实兑现朝廷赏格,杀一倭寇或擒一倭寇都能得到十两纹银的奖赏。那几名巡逻士卒抓住这个可疑之人,认准是个倭贼,便迅速押回军营,径直找到冯指挥使。被擒之人扑通跪倒在地,声泪俱下,连呼冤枉。他翻来覆去解释:“敝人是中国人,不是倭人,怎会是倭贼?”冯时雍让他抬起头来,仔细打量一番。这人除新蓄的半茬子毛发有些惹眼,穿着打扮有些不伦不类,看不出别的可疑之处。他言语有些生疏,说话需咬文嚼字,不过还是听得出是中国人说中国话,绝非倭人鹦鹉学舌。领班巡逻的士卒连忙斥责那人:“如今冒充中国人的倭贼甚多,中国人卖身投靠倭贼的败类也不少,你自己说不是就不是了?”那人辩解:“敝人自幼饱读圣贤之书,从小就将忠孝仁爱、礼义廉耻铭刻于胸,虽然不敢自诩有苏武之气节、岳武穆之忠诚、文文山之坚韧,也绝不会做欺宗灭祖、伤天害理的事情,岂能与倭贼同流合污耶?”冯时雍见这人面相和善,目光无邪,举止斯文,不像奸诈之徒。听其言语诚恳,谈吐不俗,跟海上盗寇似乎也沾不着边,便命他站起身来,还命人送来一碗温开水让其喝了暖暖身子,然后慢慢道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几个巡逻士卒生怕赏银会落空,七嘴八舌直戳这人的要害。一个说:“你刚才还承认你是从倭国来的,那条船鬼鬼祟祟将你放下,又鬼鬼祟祟溜走,不是倭寇也是倭寇收买的奸细。”另一个说:“真倭可恨,假倭更可恶,你老实交代来登州有何勾当,是不是为倭寇登岸打劫踩点来?”冯时雍跟着点头:“这些大关节目,最是紧要,你需说个清楚明白,方能释疑解惑。”那人喝下一碗温开水,缓了缓神,急忙分辩:“那船虽然自倭国而来,却非倭船。船主是福建漳州商贾,往来中国和东瀛做买卖。他心地善良,见我流落日本萨摩岛(今日本鹿儿岛)思乡情切,应允随船搭载,让我得以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父母之邦来。”冯时雍发现破绽,赶忙拦住问:“听你口音并非登州人,那船为何要送你到登州来?”领班巡逻的士卒抢着附和:“冯大人说得极是,那船也不在登州卸货,为何偏要送你来这里?”另一个也说:“朝廷明令禁海,那船还在与倭国暗中往来,看那船主并非安分守己之人,说不定也是勾结倭寇的奸贼。”那人见自己越解释官军疑心越大,有些不知所措,脸红筋胀,言语也不免支吾起来。几个巡逻士卒以为他编造的谎言终被揭穿,再也无法自圆其说,不由得吼着堂威。为首一个大声喝道:“倭寇派你来此干啥勾当?你们有多少人?隐藏在何处?想要劫掠哪个村镇?趁早老实供认,免得皮肉受苦。”冯时雍也用了攻心之术:“就是与倭寇真有勾连,只要坦白出来,可以从宽发落。若主动协助本卫驻军粉碎倭贼阴谋,戴罪立一功,本指挥使当奏明朝廷,加以宽待,不咎既往。”那人眼看说也不行、不说也不行,情急之下,忽然说道:“早年总督山东备倭的戚老将军与敝人的舅父曾经有些交往,敝人与戚老将军也曾有一面之缘,倘若能见到这位老将军,相信一切疑团都可迎刃而解。”冯时雍惊问:“你说的是戚景通老将军?”那人连连点头:“正是,正是。”冯时雍疑惑道:“你舅舅何时与戚老将军有过交往?你曾在何处见过戚老将军?”那人回答:“正德年间戚老将军曾任漕运把总,往来淮安与临清押运粮饷,因为人清廉刚直,不肯给管仓库的官员送好处费,反被人诬陷私吞军粮,革职查办。敝人的舅舅当时也在漕运上做事,仔细查对账目,奏明朝廷,还其清白,官复原职。敝人那时年龄尚幼,跟在舅父身边读书,以此有缘与戚老将军相见。”冯时雍大略知道戚老前辈为官的经历,也大致了解其担任江南漕运把总所发生的事情,态度马上缓和下来,随即吩咐鞴马,要带这人去戚府弄个水落石出。戚府在登州离丹崖山不远的一个僻静村子里,一幢陈年老屋,瓦缝间生出了许多野草,连遮风挡雨都有些勉为其难了。去年修缮的时候,匠人曾提出戚景通从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路升至京师神机营副将,乃是一位品秩不低的将军,府邸也应当有些气派。其长子戚继光当时有些心动,欲将雕刻花纹的窗户由四扇增至十二扇,被老将军断然制止。他很严肃地对儿子说:“老夫为官数十年并无积蓄,没有置办多余的田产和房产。如果你们不知勤俭持家,贪慕虚荣,但求奢侈,恐怕日后连这点产业也将不保。”少年戚继光不敢有违父命,让这房子保持旧时模样,与周围民居没有太大区别,以至那人被带进村里,举目寻找将军府第而不得,只是埋头跟在冯指挥使的身后,进了这个很不起眼的院落。戚景通老将军的穿着打扮亦如寻常百姓,正与村里几位老人聚在家门口晒太阳聊天,很难分辨出谁是将军,谁是农人或樵夫、渔父。冯指挥使冲着其中一位腰背挺得很直的老人行礼,用了“戚老前辈”的尊称。那人也赶紧趋前一步作揖,慌忙说道:“晚辈蔡景榕流落日本多年,如今有国难投,有家难奔,特请戚老将军相救。”这老人虽然年过古稀,记忆力仍不差,头脑也很敏捷,突然听到“蔡景榕”这名字,只略一沉思,立刻记起在漕运把总任上那一幕,也想起了此人在宁波被倭寇掳去的那场悲剧。他顿时老泪纵横,紧紧握住这位不速之客的手,上下仔细打量,又掰着指头算了算,惊奇地问:“你被掳至倭国有十几个年头了,今日为何到了这里?”冯时雍见戚景通的确与此人相识,赶忙说明来意,有请戚老将军帮助核实身份。戚景通伤感地说:“老夫与这位蔡举人的舅父在漕运上共过事,那是个至诚君子,曾经仗义执言为老夫辩冤。可惜在十多年前宁波发生的倭乱中受了惊吓,又因无力救援这个亲外甥,眼睁睁看他被掳往倭国,悲愤交加,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那人不期在此得了舅父的死讯,悲伤至极,呜呜哭了起来。在场的几位老人听了这段悲惨的故事,也欷嘘不已,大骂倭寇太不是东西,在中国不知制造了多少家破人亡的惨剧。戚景通赶忙抚慰哭得泪人一般的蔡景榕,邀冯指挥使一行到屋里说话。冯时雍让身边的士卒搀扶着蔡某,相跟着老将军进了戚府。此时,他已经大致弄清楚了这人的底细,不过还有一些疑团未解。据他所知,凡是从中国被掳掠到日本国的人,过的都是非人的日子,不论男女无不备受摧残,很少发现有人能活着回来。这人以学子之身,在那样的环境里过了十多年,为何还能完好无损回归故土?还有,他既是福建人,载他归国的船也是福建船,为何不直接回老家去,偏要来到山东地面?冯时雍在戚府的客厅里坐定,便把这些疑惑一股脑儿提出来,让蒙受倭难的士子一一回答。戚景通吩咐家里人给客人奉上茶水,也笑着说:“是啊!人都说谁被掳至倭国谁就进了鬼门关,蔡举人能够生还确实是个奇迹,其中必有许多曲折,老夫也很想知道。来,先喝杯热茶润润嗓子,慢慢道来。”蔡景榕深深叹了口气:“都十多年了,往事不堪回首。”冯时雍用了同情的口吻:“虎口余生,心存余悸,也是人情之常。不过,本指挥使初来山东备倭,正想摸清倭寇底细,掌握倭国情形,拿出应对倭患的办法,还得请你仔细回忆,好好说一说。”蔡景榕正待开言,戚景通忽然说了声“且慢”,对众人道:“老夫辞官多年,如今身体也每况愈下,正打算上书朝廷请求皇上恩准由犬子继光承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的祖职。他也该关心倭事了,不妨叫他也来听听。”冯时雍前次来戚府见过戚继光,还留意过这位将门之后的文武功底,对其印象不错,连声说道:“好,好,好!南倭、北虏是眼下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两大祸患,戚公子不久就要到本卫任职,多熟悉一些倭情,将来就会多有一些对付倭寇的办法。”……